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Fe(60)(NbTiTa)(40)合金粉末与纯铁粉分别进行45h高能球磨,获得Fe(60)(NbTiTa)(40)粉末和粒度约10μm的铁粉,然后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Fe(60)(NbTiTa)(40)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和20%的Fe(60)(NbTiTa)(40)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研究15%Fe(60)(NbTiTa)(40)/Fe混合粉末的烧结致密化行为和Fe(60)(NbTiTa)(40)粉末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60)(NbTiTa)(40)合金粉末经球磨45h后转变成晶态,其过冷液相区达到112℃。通过SPS可实现混合粉末的快速致密成形,增强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密度影响不大,材料的致密度在97.5%左右。合金粉末的加入可细化基体相的显微组织,并且随Fe(60)(NbTiTa)(40)颗粒含量增加,基体相变得更细小和更均匀,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均显著增大。20%Fe(60)(NbTiTa)(40)/Fe材料的显微硬度为232HV,屈服强度和极限压缩强度分别为650MPa和743MPa。

  • 标签: 放电等离子烧结 铁基复合材料 非晶合金 颗粒增强 力学性能
  • 简介:摘要:合金内部原子杂乱性排列,有优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Zr合金有着很强的晶形成能力,相比于其他合金体系更易于制备,自诞生开始就是研究热点。然而Zr合金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尺寸小、塑性差的问题,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为Zr合金突破上诉问题的限制带来了契机。为此,本文介绍了激光增材制造锆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 标签: 锆基非晶合金 激光增材制造 复合材料
  • 简介: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历了几番风雨,几多忧喜。产品价格的问题、渗透深度的争议、产品真伪的辨别、国标存在不足的呼声等等原因,导致了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出现了一种十分奇特而令人难以理解的现状:一方面是内地中小城市的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仍然把它当作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新型防水材料, 

  • 标签: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材料市场 产品价格 中国市场 渗透深度 中小城市
  • 简介:凝聚着两代人希望的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和北京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纳米制品研究及产业化”3月24日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纳米材料在系统集成上实现了自主创新,在材料体系、工艺装备、产业化能力各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世界前三强,可与日本、德国两强平起平坐。

  • 标签: 纳米晶材料 非晶 世界 科技攻关项目 跨越式发展 通过验收
  • 简介:把沸腾的铁水以每秒钟100万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冷却,会发生什么奇迹?在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纳米制品研究及产业化”验收会上这种神奇的东西:一片薄得像玻璃纸一样的“铁片”和一根不到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铁丝”通过了验收,它们就是熔融铁水以每秒钟100万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冷却后的结果,专家称其为“、纳米材料”。

  • 标签: 纳米晶材料 非晶 世界 快速冷却 科技项目 北京市
  • 简介:本文研究了Fe—Cr—Mo—Nb—C材料的制造工艺和性能。结果表明,在真空及适当烧结温度下,可实现烧结致密化。材料密度>7.3g/cm~3,淬火态硬度可达到HRA76以上。

  • 标签: 铁基耐磨材料 制造工艺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固废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以大宗工业固废矿渣、尾矿、脱硫石膏为主要研究对象,传统硅酸盐熟料为胶凝活性激发剂,通过对不同固废及水泥熟料的新型充填材料进行试验研究,并制备出符合应用要求的充填胶凝材料,得出以下结论:利用水泥熟料、矿渣、尾矿等固废材料制备了一种流动性好、力学强度高,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充填材料;通过传统试验方法,借助正交试验工具探究了各因素对充填材料特性的效果影响主次关系;以正交试验结果为科学依据,实际最优配比理想范围设定为水泥熟料15-20%、矿渣20-30%、尾矿50-75%、水灰比1.3-1.6。

  • 标签: 工业固废 充填材料 工作性能 最优配比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不同SiC含量的SiC/Fe-3Cu-C-2Ni-1.5Cr-0.5Mo复合材料,采用硬度计、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材料进行测试,研究SiC含量对合金密度、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当SiC的加入量为0.5%~2%(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强度均降低,但硬度和耐磨性能显著提高;当SiC加入量达到5%时,复合材料的密度、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能均大幅降低。SiC含量为1.5%的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最佳并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有望在气门导管、传动小齿轮等机械零部件上得到运用。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 标签: 铁基复合材料 SIC颗粒 耐磨性能 磨损机制
  • 简介:用氩气雾化法制备的Zr(50)Cu(40)Al(10)粉末作为填充材料,采用热压工艺制备/聚苯硫醚(PPS)树脂复合材料,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磨损机理,并与Al2O3颗粒作为填料的PPS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Zr(50)Cu(40)Al(10)颗粒作为填充物,可降低PPS的摩擦因数,减小磨损量,对于PPS树脂材料抗磨性能的提升效果优于传统无机填料Al2O3。随颗粒含量(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40%,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与磨损量均逐步降低而后略有增加,磨损机理则从粘着磨损过渡到磨粒磨损,最终转为疲劳磨损。30%Zr(50)Cu(40)Al(10)/PPS复合材料的质量磨损仅为纯聚苯硫醚的20.4%。Zr(50)Cu(40)Al(10)颗粒与摩擦副发生化学反应,参与转移膜的形成,并提高转移膜与摩擦副的结合强度,减少摩擦副表面的微凸体,从而降低摩擦副对复合材料基体的磨损。

  • 标签: 非晶合金 聚苯硫醚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 简介:摘要:须增韧陶瓷复合材料是改善陶瓷材料脆性非常有效的途径,须明显的增韧效果和这类复合材料所具有的良好高温力学性能。本文主要分析了须增韧陶瓷复合材料专利申请中不同类型须增韧陶瓷复合材料须 /纤维 /颗粒协同增韧陶瓷复合材料,以及其专利技术改进方向。

  • 标签: 晶须 增韧 陶瓷 外加晶须 原位生长
  • 简介:摘要不锈钢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钢铁材料的应用领域,但全世界每年因摩擦和腐蚀而不能使用的不锈钢件占其产量的15%,损失是相当大的。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提高不锈钢摩擦腐蚀行为的有效途径。薄膜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良好的耐磨和耐蚀性能,在不锈钢表面沉积薄膜有望提高不锈钢的耐磨和耐蚀性,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

  • 标签: 304不锈钢 非晶碳基薄膜 磁控溅射 摩擦磨损 耐腐蚀性能
  • 简介:分别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和爆炸喷涂工艺,在Q235不锈钢基体上制备Fe合金涂层,对比研究这2种合金涂层在室温下的干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制备的Fe合金涂层相比,采用爆炸喷涂工艺制备的涂层更致密,孔隙率为2.1%,显微硬度更高,平均硬度高达1095.6HV,且耐磨性更好;并且涂层摩擦因数增至稳定值的时间较短,具有更稳定的摩擦磨损行为。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的磨损形式主要以疲劳磨损为主,而爆炸喷涂涂层的磨损形式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的综合作用,并以粘着磨损为主。

  • 标签: 超音速火焰喷涂 爆炸喷涂 非晶合金涂层 摩擦磨损
  • 简介: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采用络合反应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出铜掺杂氢氧化镍超细粉体样品材料,采用XRD、SEM、TEM、TG—DSC、Raman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充放电结果表明,样品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特性.当Cu的掺杂量为5%时,合活性物质80%的样品电极在恒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60V的时间较长,开路电位为1.462V,放电比容量可达362.976mAh/g,表现出其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 标签: 络合反应冷冻共沉淀法 铜掺杂 纳米氢氧化镍 非晶相 电化学活性
  • 简介:摘要: 电机作为国民生产中主要的动力源在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效率的大小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电机技术的日趋成熟,想提高电机效率变得越来越困难。合金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它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损耗及低矫顽力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变压器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把合金应用于电机定子铁心能降低定子耗从而提高电机的效率。

  • 标签: 非晶合金 永磁同步电机 电机性能
  • 简介:介绍了颗粒增强粉末冶金材料的特点及主要制备工艺,列举了几种有代表性的颗粒增强粉末冶金材料,并探讨了颗粒增强粉末冶金材料的增强原理,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 标签: 粉末冶金 硬颗粒 铁基材料 磨损机理
  • 简介:研究了硼铁含量和粒度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硼铁粒度为<300μm时,摩擦因数随硼铁质量分数(0~10%)的增加而增加;摩擦材料的磨损在制动压力为0.6MPa时,摩擦因数随硼铁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当压力增加到1.1MPa时,材料的磨损随硼铁的增加而增加;当硼铁量为2.5%时,摩擦因数和磨损随细粒度(<45μm)硼铁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还发现,摩擦材料中的硼铁在烧结过程中与反应形成了Fe2B,这种Fe2B,起到提高摩擦因数,降低材料磨损的作用.

  • 标签: 铁铜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硼铁量 硼铁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