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骶骨固定的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骶骨固定的围手术期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骶骨固定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改善手术指标。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阴腔镜骶骨固定术 围手术期 护理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腹腔骶骨阴道固定期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腹腔骶骨阴道固定的盆腔器官脱垂病人20例,给予围期精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20例盆腔器官脱垂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骶骨阴道固定期精心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妇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 骶骨阴道固定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骶骨阴道固定(1aparoscopicsacralcolpopexy,LSC)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d,POP)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对16例中重度POP患者进行了LSC治疗,其中4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urinarystressincontinence,SUI)同时行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tensionfreevaginaltape—obturator,TvT—O),7例行阴道前后壁修补。观察手术时间、中出血、术后发热、膀胱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以了解手术安全性。比较手术前后POP分度评价POP的解剖学改善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thepelvicfloorimpactquestionnaire,PFIQ一7)和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thepelvicfloordistressinventory,PFDI一20)评分及POP一尿失禁性生活问卷(thepelvicorganprolapse/urinaryincontinencesexualfunctionquestionnaire,PISQ)评分,评价手术对患者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25.36±38.40)min,中出血量(385.354-240.30)ml,术后体温均未超过38.5℃,住院时间(7.5±2.3)d,留置尿管时间(4.2±1.6)d。术后POP—Q分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FIQ-7和PFDI-20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ISQ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4个月,平均(14.8±6.2)个月,有3例出现性交不适及性交痛,未见网片侵蚀、暴露、感染等并发症,无新发SUI。客观治愈率100.0%,主观治愈率81.3%。结论LSC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腹腔下阴道骶骨固定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术前、术后护理,保证手术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4例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脱垂患者行腹腔下阴道骶骨固定,实施针对性围期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4例腹腔下阴道骶骨固定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完善的围期护理能够保证腹腔下阴道骶骨固定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阴道骶骨固定术 腹腔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阴道骶骨固定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施行腹腔阴道骶骨固定,对其实施针对性围期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术后第2天拔尿管出现尿潴留。结论腹腔阴道骶骨固定给予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可有助于提高疗效,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下补片阴道骶骨固定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014年入住我院采用腹腔下补片阴道骶骨固定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16例女性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腹腔下补片阴道骶骨固定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包括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肛门门首次通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手术方式明显改善;治愈率为100%,术后2年内的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下补片阴道骶骨固定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临床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下 补片阴道骶骨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下脱垂子宫骶骨固定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脱垂子宫患者20例,患者均行腹腔下脱垂子宫骶骨固定,术后随访1年。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均于90min~12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120.3±10.8)min;患者中出血量均于80ml~100ml之间,患者平均失血量为(97.5±4.9)ml;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无复发。结论脱垂子宫患者行腹腔骶骨固定,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骶骨固定术 子宫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骶骨翼髂骨(sacral ala-iliac,SAI)螺钉腰椎-骨盆固定或三角固定治疗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采用SAI螺钉腰椎-骨盆固定或三角固定治疗骶骨骨折1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3例,女9例;年龄(32.6±15.0)岁(范围13~5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交通伤1例。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型4例,Ⅲ型8例。AO分型(Tile-Muller):C1.3型4例,C3.3型8例;其中C3.3型8例的改良Roy-Camille和Strange-Vognsen分型:Ⅱ型2例,Ⅲ型6例。8例C3.3型患者按Gibbons骶神经损伤评分:3分6例,4分2例;4例C1.3型无神经损伤。6例患者合并骨盆前环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3±9.2)d(范围6~32 d)。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椎板切除减压和骶神经根减压、骨折复位、SAI螺钉腰椎-骨盆固定或三角固定,骨盆前环根据损伤情况决定固定方式。根据Matta标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系统和Gibbons骶神经损伤评分系统对临床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8例C3.3型骨折采用腰椎-骨盆固定,其中6例因为有纵向分离移位加用横联杆固定;4例C1.3型骨折采用三角固定,横向固定采用骶髂螺钉3例、骶骨局部钢板1例。6例合并前环损伤者采用钢板固定4例,INFIX固定1例,耻骨支螺钉固定1例。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7.3±1.7)个月(范围6~12个月)。按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优7例,良4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优6例,良5例,可1例。2例直肠、膀胱功能障碍者1例完全恢复,另1例中发现S1,S2神经根部分断裂,末次随访时直肠、膀胱功能恢复,但小腿以下仍残存肌力减退;6例术前小腿以下肌力减退者均有明显改善,4例完全恢复,2例残存下肢感觉障碍。Gibbons骶神经损伤评分术前平均为3.2分,术后平均为1.4分,改善(1.8±0.7)分。术后3~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1例S2AI螺钉穿出髂骨外板,1例患者因腰背部不适于术后6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无螺钉突出不适、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和内植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骶骨翼髂骨螺钉腰椎-骨盆固定或三角固定治疗骶骨骨折固定牢靠、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螺丝 骨折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下子宫骶骨固定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某院就诊的子宫脱垂患者(100例、2016年12月25日-2017年12月22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传统手术、腹腔下子宫骶骨固定进行治疗,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9.54±11.55)分钟、手术出血量为(25.56±10.59)毫升、住院时间为(2.54±0.44)天、生活质量评分为(82.20±2.64)分、焦虑评分为(32.25±2.05)分、抑郁评分为(31.11±2.68)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情况。结论腹腔下子宫骶骨固定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骶骨固定术 子宫脱垂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阴道骶骨固定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式,观察组行腹腔阴道骶骨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中出血量与留置尿管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阴道骶骨固定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 中重度子宫脱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骶骨固定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骶骨固定的1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73.5±9.3)岁,术前病程4~240个月,体质指数(24.2±1.7)kg/m2,产次(1.7±0.8)次,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Ⅲ~Ⅳ度。术前最大尿流率(9.6±3.4)ml/s,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26(20,32)cmH2O(1cmH2O=0.098kPa),膀胱初感尿意容量(119.1±39.4)ml,膀胱初感尿急容量(253.6±75.7)ml,膀胱最大测压容量(406.0±79.8)ml,残余尿量10(10,28)ml。术前7例(44%)尿动力学检查可见无抑制性收缩波,提示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术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评分100(70,122)分,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107(90,160)分。机器人辅助腹腔骶骨固定中显露骶骨岬右侧区域,分离子宫前后壁,右侧子宫阔韧带分离2cm小孔。将网片裁剪为"Y"形穿过小孔,"Y"形网片前后叶缝合固定于宫颈,另一端固定骶骨前纵韧带。观察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通过手术前后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POP-Q分度、PFDI-20评分、PFIQ-7评分变化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研究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均未出现尿道、膀胱、直肠及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255.6±56.0)min,出血量(28.8±18.2)ml。术前7例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者,术后复查逼尿肌过度活动消失或大幅减少。术后随访3~36个月,随访期间1例出现复发,其余未出现脱垂和排尿症状,术后复查POP-Q分度均降为0~Ⅰ度,患者主观满意率94%(15/16)。术后患者PFDI-20评分为13(8,24)分,PFIQ-7评分为11(6,15)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膀胱初感尿急容量为(272.5±88.5)ml,较术前显著增加(P=0.038);膀胱最大测压容量为(427.2±79.2)ml,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6)。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示,患者术后基本恢复盆底解剖结构,达到功能复位。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骶骨固定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主观效果及客观效果好,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其对于膀胱功能的改善尚需更大样本量研究验证。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机器人 骶骨固定术 影像尿动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阴道骶骨固定(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LSC)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POP进行子宫切除并LSC治疗患者40例,采用POP-Q分期法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表(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表(PFIQ-7)、性功能调查问卷评分(PISQ-31)评价解剖及功能疗效。患者年龄45~77岁,平均(60.8±1.4)岁;孕1~4次,平均(2.8±0.7)次;产1~3次,平均(1.7±0.5)次。结果手术时间130~330 min,平均(215.2±7.6)min;中出血量20~300 ml,平均(82.3±9.2)ml;术后住院时间3~19 d,平均(6.6±0.4)d;术后阴道长度7.0~8.5 cm,平均7.5 cm;术后例随访8~21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客观无脱垂复发,客观治愈率为100%,术后自觉症状较术前改善,正常恢复性生活,主观满意度100%。结论LSC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中客观治愈率高,术后性生活满意,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同时进行手术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例进行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患者,在手术时进行手术配合,观察其效果。结果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无复发现象。结论经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的手术配合,能够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对于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骶骨固定术 手术配合 效果
  • 简介:盆腔结构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盆底结构缺损而导致的盆底功能缺陷,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盆底重建手术的目的在于修复和重建盆底缺损,恢复盆底正常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宫脱垂患者对治疗的要求上趋向于保留子宫,近几十年来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手术逐渐走向成熟。本次研究采用经腹子宫骶骨固定治疗子宫脱垂,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固定术治疗 子宫脱垂 临床观察 骶骨 盆底重建手术 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脱垂患者采用腹腔下改良子宫骶骨固定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4月收治的54例子宫脱垂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改良组(27例):采用腹腔下改良子宫骶骨固定完成子宫脱垂治疗;常规组(27例):采用常规腹腔下子宫骶骨固定完成子宫脱垂治疗;就组间中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PFIQ-7(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评分展开对比。结果:改良组子宫脱垂患者中平均失血量(88.69±14.15)mL少于常规组(150.25±9.81)mL明显,平均手术时间(86.25±3.79)min短于常规组(115.25±13.43)min明显,PFIQ-7评分(33.76±5.52)分低于常规组(52.59±6.02)分明显(P

  • 标签: 腹腔镜 改良子宫骶骨固定术 子宫脱垂 失血量 手术时间 PFIQ-7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骶骨固定7年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该式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腹腔骶骨固定的238例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手术前后POP-Q的Ba、Bp、C、D位点等各指示点及生存质量和性生活状态评分的变化,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处理情况。结果腹腔骶骨固定治疗中盆腔缺陷的有效方式,其治愈率为98.74%;Ba、Bp、C、D位点,以及PFDI-20和PISQ-12问卷均有明显改善,术后生存质量及性生活状态改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5.55%,其中便秘发生率最高(约5.04%),其次为疼痛3.78%,网片暴露、新发尿失禁、骶前出血、尿潴留的发生率均1.26%;复发、严重感染发生率0.84%,性生活障碍、输尿管折叠梗阻、尿道损伤发生率0.42%;所有并发症均经相应处理治愈。结论腹腔骶骨固定是治疗中盆腔缺陷的有效方式,效果满意,但需重视手术网片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对并发症的合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骶骨固定术 网片 术后并发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POP-Q分度达II-III度较年轻的中盆腔缺陷患者行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中应用长方形合成网片,一端固定于子宫骶韧带起始部,一端固定于第一骶椎前纵韧带,不分离子宫直肠间隙及子宫膀胱间隙。结果28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平均出血量25±13.5ml;平均手术时间126±34min;无中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未见不适。结论改良手术方式大大简化了手术步骤,减少了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但患者临床治愈率较复杂式无下降。该改良式安全、有效,简便易学,适合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

  • 标签: 腹腔镜 改良 子宫脱垂 子宫骶骨固定 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