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世界范围内,2018年肺癌新发病例约为209万、死亡病例约为176万,居恶性肿瘤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吸烟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超过80%的NSCLC有吸烟史,约40%~50%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仍在吸烟。目前关于确诊肺癌后戒烟是否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的研究证据比较有限,且对于轻中度吸烟者和重度吸烟者,以及早期和晚期癌症患者的戒烟效果是否有差异并不清楚。因此,研究者开展前瞻性研究,纳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并进行随访,评估肺癌确诊后戒烟是否对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有影响。该研究在2007—2016年间招募517例确诊为早期NSCLC的吸烟者,并随访至2020年。主要结局指标为整体生存、无进展生存、肺癌相关死亡、全因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的HR。结果显示,在平均7年的随访期中,220例(42.5%)戒烟,297例(57.4%)继续吸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2年,共327例(63.2%)死亡,273例(52.8%)癌症特异性死亡,172例(33.7%)疾病进展(局部复发或转移)。戒烟者调整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继续吸烟者长21.6个月(分别为6.6、4.8年,P=0.001)。且戒烟组相比于继续吸烟组,5年总生存更高(60.6%比48.6%,P=0.001),无进展生存更高(54.4% 比43.8%,P=0.004)。调整后,戒烟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HR(95%CI):0.67(0.53~0.85)]、癌症特异性死亡[HR(95%CI):0.75(0.58~0.98)]和疾病进展风险[HR(95%CI):0.70(0.56~0.89)]。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吸烟者以及癌症早期和晚期患者的亚组分析中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定期产检对减少高危孕妇母婴并发症和死亡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期间孕产保健门诊接诊的200例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定期产检进行分组研究,定期产检为研究组,不定期产检为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100例。分别对两组孕妇妊娠情况和围产期新生儿问题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产妇妊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产期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孕妇接受定期产检不仅能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死亡,提高救治水平的重要基础。

  • 标签: 定期产检 高危孕妇 母婴并发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后血小板降低与患者死亡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498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0例,女148例,年龄(51.7±12.0)岁。根据术后72 h内最低血小板计数将患者分为血小板降低组(血小板计数<75×1015/L,n=178)与血小板正常组(血小板计数≥75×1015/L,n=320),对其围手术期院内死亡及相关并发症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终点为院内死亡,次要终点包括二次开胸止血、肺部感染、术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截瘫、心力衰竭、住院时间及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结果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后血小板降低发生为35.7%(178/49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血小板计数降低与1项主要终点(院内死亡)、7项次要终点明显相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计数降低会提高术后死亡(OR=12.57,95%CI:2.26~69.93,P=0.004)、二次开胸止血(OR=6.21,95%CI:1.31~29.46,P=0.022)、持续肾脏替代治疗(OR=7.51,95%CI:2.53~22.34,P<0.001)、截瘫(OR=23.99,95%CI:1.47~392.21,P=0.026)、心力衰竭发生(OR=4.71,95%CI:1.19~18.62,P=0.027)及住ICU时间(OR=1.86,95%CI:1.11~3.12,P=0.019)。结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后血小板降低(72 h内出现过最低值)与术后院内死亡有关联。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夹层 血小板降低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定期产检对减少高危产妇母婴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的作用。方法:选取42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危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以抽签作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n=21,定期产检)及参照组(n=21,不定期产检)。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并发症发生死亡。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死亡(4.76%,0.00%)低于参照组(28.57%,19.05%),实验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死亡(0.00%,0.00%)低于参照组(23.81%,19.05%),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危产妇,定期产检能够降低母婴的并发症发生,保证母婴生命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定期产检 高危产妇 母婴并发症 死亡率 作用分析
  • 作者: 赵红宾1, 田文2 ,冯世栋1,牛军强1,王海燕1 ,弓宇3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8-12
  • 出处:《健康女性》2021年8月12卷28期
  • 机构:1.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邢台市第一医院),骨科。河北邢台 054001  2.邢台市襄都区北大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河北邢台 054001  3.平乡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北邢台054500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延迟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和死亡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选取144例60岁以上且初步诊断为髋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针对手术治疗时间和院内死亡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144名患者符合标准。延迟手术超过48小时与之相关更高的院内死亡风险。 结论:对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开展时间进行延迟,有可能增加院内死亡的风险概率。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患者 潜在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天津市2011年至2020年孕产妇死亡(maternal mortality ratio,MMR)的变化趋势和孕产妇死亡原因,以指导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至2020年天津市全部孕产妇死亡病例(89例)及评审资料,分析MMR的变化趋势、死亡原因顺位及死亡评审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MR的变化趋势:10年天津市平均MMR为7.97/10万,各年MMR呈波动式下降,2014年最高(12.61/10万),最低为2019年(3.85/10万)。(2)死亡孕产妇的特征:非本市户籍死亡孕产妇高龄、无稳定职业/无业、大专以下学历、经产妇、未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比例均高于本市户籍者[33.33%(8/24)与20.00%(13/65),χ2=46.18;100.00%(24/24)与69.23%(45/65),χ2=9.53;87.50%(21/24)与64.62%(42/65),χ2=4.44;79.17%(19/24)与44.62%(29/65),χ2=8.42;75.00%(18/24)与13.85%(9/65),χ2=31.02;P值均<0.05]。(3)孕产妇的死亡原因:直接产科死亡占57.30%(51/89),间接产科死亡占42.70%(38/89)。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猝死、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羊水栓塞。(4)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占39.33%(35/89),其中直接产科死亡占94.29%(33/35),间接产科死亡占5.71%(2/35)。(5)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62.86%(22/35)],且集中在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86.36%(19/22)]。结论应加强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和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管理,以保障母婴安全,进一步降低MMR。

  • 标签: 产妇死亡率 死亡原因 回顾性研究 天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院前急救的意义。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取样66例,皆为2019年8月~2020年2月入院,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急救+院前急救,n=33)和对照组(常规急救,n=33),比较患者死亡、治愈、并发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死亡3.03%(1/33),并发症6.06%(2/33),比对照组18.18%(6/33)、27.27%(9/33)低,治愈96.97%(32/33),比对照组81.82%(27/33)高,住院(8.91±1.88)d,比对照组(13.40±2.78)d少,ChE(86.15±21.27)h恢复70%,阿托品化时间(2.63±1.02)h,症状(67.53±12.19)min消失,比对照组早,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中实施院前急救可降低患者死亡、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响分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2020年四川省前十位恶性肿瘤疾病死亡构成比和死亡变化,为居民预防恶性肿瘤疾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对四川省恶性肿瘤疾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0年肺癌、肝癌等疾病的死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食道癌、胃癌等疾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早预防、早发现恶性肿瘤疾病。

  • 标签: []恶性肿瘤  肺癌  死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症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并分析不同等级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住院死亡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和心脏监护病房需要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危重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采用二项回归分析及Cox回归分析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于住院死亡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172例危重患者,149例(86.7%)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76例(44.2%)为Ⅲ级舒张功能不全,53例(30.8%)在住院期间死亡,21例在中位随访500(12,652)d内死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Ⅲ级舒张功能不全的心脏病与住院死亡(OR=3.63,95%CI:1.27~10.41,P=0.016)和预后不良(HR=2.28,95%CI: 1.16~4.48,P=0.017)相关。Ⅲ级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中,Cox回归分析表明,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HR=3.80,95%CI:1.27~11.33,P=0.017)、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HR=1.43,95%CI: 1.05~1.94,P=0.022)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HR=0.935,95%CI:0.89~0.99,P=0.017)均与长期死亡风险相关。结论在累及心脏的危重症患者中,Ⅲ级舒张功能不全可影响其院内死亡和预后。

  • 标签: 危重症 舒张功能不全 死亡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死亡变化趋势,探索可能的政策效应。方法基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得出的2004—2018年间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数据,采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分年龄段人口数计算标化死亡,使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04—2018年不同特征儿童青少年死亡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整体死亡由40.02/10万下降到22.00/10万,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为-4.28(95%CI:-5.35,-3.20,P<0.001);2004—2006年间死亡的年变化百分比(APC)为-9.20(95%CI:-15.63,-2.28,P=0.017);2006—2013年间死亡下降速率放缓,APC值为-1.56(95%CI:-2.78,-0.33,P=0.020);2013—2018年间死亡再次快速下降,APC值为-5.99(95%CI:-7.52,-4.43,P<0.001)。女生、乡村、东部地区、10~14岁、1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以及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基本一致;城市、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死亡和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在2004—2018年间下降速率呈均匀下降趋势,其AAPC值分别为-3.59(95%CI:-4.38,-2.78,P<0.001)、-2.89(95%CI:-3.24,-2.54,P<0.001)和-6.66(95%CI:-7.64,-5.68,P<0.001)。结论2004—2018年中国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持续下降,且在2011年后下降速率变快。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是否能改善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6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发表法分组。平分成对比组(常规护理模式)、疼痛组(疼痛护理模式)。对比疼痛情况、死亡。结果:在疼痛情况下,对比组VAS评分(5.59±1.57)分>疼痛组(3.02±1.18)分(t=7.286,P疼痛组(2.60±1.23)次/天(t=5.693,P疼痛组29.03%(X2=10.145,P

  • 标签: 疼痛护理 冠心病监护病房 冠心病 死亡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加强护理在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价值及对死亡的影响意义。方法:2020.03~2021.06期间(研究样本采集时间段),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10例为研究基数资料,分析护理干预方案其临床应用价值,均对10例患者实施加强护理干预,分析患者(1)生命质量、情绪评分;(2)护理满意度、死亡。结果:相较实施前,实施后患者生命质量、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死亡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加强护理在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护理当中,可积极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情绪评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降低死亡,护理效果积极,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加强护理 老年重症新冠肺炎 价值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衰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相关风险因素及衰弱综合征对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6月期间北京5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衰弱评估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无衰弱、衰弱前期和衰弱综合征组;随访至2018年6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累积生存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确定衰弱综合征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MHD患者204例,年龄(71.65±5.89)岁(60~81岁),其中男性123例(60.29%),衰弱综合征组147例(72.06%),衰弱前期组41例(20.10%),无衰弱组16例(7.84%)。衰弱综合征组患者呈现高龄、长透析龄、高糖尿病患病比例、低尿素清除指数(Kt/V)及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特征(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393,95%CI 1.241~1.563,P<0.001)、糖尿病史(OR=3.610,95%CI 1.262~10.327,P=0.017)、透析龄(OR=1.011,95%CI 1.002~1.020,P=0.019)、Kt/V(OR=0.711,95%CI 0.516~0.979,P=0.037)、血清白蛋白(OR=0.754,95%CI 0.644~0.882,P<0.001)、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OR=1.344,95%CI 1.024~1.763,P=0.033)与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独立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衰弱综合征组患者累积生存显著低于衰弱前期组(Log-rank χ2=7.265,P=0.007)和无衰弱组(Log-rank χ2=5.238,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综合征(HR=3.832,95%CI 1.116~13.157,P=0.033)、年龄增加(HR=1.074,95%CI 1.014~1.136,P=0.014)、糖尿病史(HR=2.009,95%CI 1.067~3.784,P=0.031)、认知损伤(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26,HR=2.627,95%CI 1.142~6.042,P=0.023)、Kt/V下降(HR=0.701,95%CI 0.545~0.902,P=0.006)、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HR=0.891,95%CI 0.806~0.986,P=0.025)及iPTH水平升高(HR=1.226,95%CI 1.100~1.367,P<0.001)与全因死亡相关。结论老年MHD患者衰弱综合征呈现出较高患病。高龄、糖尿病史、长透析龄、低Kt/V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iPTH水平是此类患者发生衰弱综合征的独立风险因素,而衰弱综合征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 标签: 肾透析 危险因素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死亡率 衰弱
  • 作者: 许晴晴 严永富 陈浩 董文兰 韩丽媛 刘世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北京 1000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规划研究室,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0,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宁波 315010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 31501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四大慢性病死亡趋势,预测2030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3.4.1的情况。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四大慢性病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数据,利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预测2020-2030年我国慢性病死亡情况及2030年SDGs 3.4.1的实现情况。结果1990-2019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ASR)呈下降趋势,预测我国30~70岁居民四大慢性病死亡数将由2020年的296.12万例增加至2030年的318.50万例,ASR将由2020年的308.49/10万下降至2030年的277.80/10万,与2015年的330.46/10万相比,2030年仅下降15.94%,其中男性下降18.73%,女性下降14.31%。另外心脑血管疾病下降25.09%,癌症下降4.76%,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37.21%,而糖尿病基本不变。结论我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四大慢性病ASR呈下降趋势,但按目前的下降速度至2030年难以实现SDGs 3.4.1,应采取更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 标签: 慢性病 年龄标化死亡率 贝叶斯分析 可持续发展目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及变化趋势,并评估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至2019年间中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中收集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描述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并使用多元泊松回归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年份、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手术适应证、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医院所在地理区域、医院类别、医院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及手术类型。结果2013至2019年期间共纳入218 923例膝关节置换病例。年手术量自2013年20 307例增长至2019年35 757例,且7年间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患者平均年龄自2013年的64.9岁上升至2019年的66.6岁。在218 923例置换手术患者中共有63例于术后30 d内发生院内死亡死亡为0.2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患者年龄升高,院内死亡逐渐升高(趋势性检验,P<0.001);男性患者院内死亡较女性患者高1.5倍(RR=2.5,95%CI:1.5,4.1);单身(未婚/离异/丧偶)患者较已婚患者的院内死亡高1.1倍,但无统计学意义(RR=2.1,95%CI:0.9,4.6);随着Charlson合并症指数的升高,院内死亡风险升高(趋势性检验,P<0.001);随着医院年膝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升高,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降低(趋势性检验,P<0.001)。此外,不同地理区域的院内死亡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华东地区死亡最低(0.16‰),而后依次为西南地区(0.31‰)、中南地区(0.31‰)、华北地区(0.33‰)、西北地区(0.54‰)及东北地区(0.59‰)。结论中国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相对较低。高龄、男性、高Charlson合并症指数及较低的医院年膝关节置换手术量是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此外,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医院死亡率 危险因素
  • 作者: 郑健辉 冯国双 吴息凤 于石成 王琦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数据健康科学系,杭州 31005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办公室,北京 102206,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大数据中心,北京 10004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83,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数据健康科学系,杭州 310058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9年中国5~14岁儿童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轨迹和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8—2019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按区域、城乡、性别、年龄分组,应用轨迹模型拟合5~14岁儿童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变化的轨迹模型。结果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呈现相似的下降趋势。溺水模型中,5~14岁的东、中和西部农村以及西部城市男孩均属于死亡最高的组别;5~9岁东部城市男孩、西部城乡女孩、10~14岁东中部城市男孩以及西部城市女孩属于中等死亡趋势组别;其余组合属于低死亡趋势组别。道路交通伤害模型中,5~9岁西部城市男孩,东、中和西部农村男孩和西部农村女孩、10~14岁中西部农村男孩以及西部城市男孩属于高死亡趋势组别;5~9岁、10~14岁的东部城市女孩属于低死亡趋势组别;其余组合死亡中等。结论中国儿童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随年份变化的轨迹存在不同组别分类,识别中国儿童伤害死亡随年代变化的轨迹,有助于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

  • 标签: 溺水 道路交通伤害 死亡率 轨迹模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胃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死亡以及输血量情况。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5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参照组(27名)和治疗组(28名)。参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组行胃镜。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参照组中10名显著疗效(37.0%),13名初见疗效(48.2%),4名未见疗效(14.8%);治疗组中16名显著疗效(57.1%),11名初见疗效(39.3%),1名未见疗效(3.6%)。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4%(27/28)显著高于参照组85.2%(23/27);治疗组死亡0.0%(0/28)显著低于参照组11.1%(3/27)。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治疗 死亡率 输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