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前院的一体化救治。急救护理措施包括:院内护理(启动胸痛团队、疼痛护理、转院前准备)、际转院(途中监护、转运交接),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经过紧急处理,安全转送至上级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于前降支行支架植入术,置入三根血管的支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相关并发症,于住院第8天出院。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突发室颤 院前院内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与探讨在急救过程中实施前院一体化创伤性急救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对我院的创伤患者进行选取,共140例,依据干预模式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7例、73例。通过常规护理模式予对照组进行干预,通过前院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予观察组进行干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进行抢救效率方面的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前院一体化创伤性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前急救、转送以及院内救治用时得到明显改善,比较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改善,比较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 前院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为急救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实践路径。该模式将进一步发挥其在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创伤 急救效率 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院一体化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实施前院一体化急诊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耗时;入院时、出院时BI评分、FMA评分、MMSE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耗时少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BI评分、FMA评分、MMSE评分比较(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BI评分、FMA评分、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应用前院一体化急诊护理模式干预,可减少急救时间,改善其认知等功能,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诊护理模式 急性脑出血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院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急诊科热射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前院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急救时间、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前、院内救治、完成检查、体温降至38.5℃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入室抢救30min体温比对照组低(P<0.05);入室抢救2h体温无差异(P>0.05)。结论:前院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效果良好,可减少急救时间。

  • 标签: 院前院内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 热射病患者 急诊救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院前院无缝隙急救护理干预在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热射病患者60例(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随机分为前院无缝隙急救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0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恢复情况好,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前院无缝隙急救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干预 热射病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创伤患者急诊前院一体化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患者中择取66例作为实验观察主体,经随机数表法作分组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纳入33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展开对两组抢救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前院抢救时间数据均较之对照组展示更少(P<0.05);在压力性损伤、肺炎等症状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较与对照组居更低(P<0.05)。结论:在对创伤患者实施前院一体化救治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管理可有效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医疗风险,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院前院内 一体化救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于卫生院中改进消毒技术并分析对院内感染事件的控制效果。方法:于消毒技术改进前(2021.01-2021.12)选出卫生患者共122例,作为对照组,在消毒改进后(2022.01-2022.12)选出等量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工作期间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较之对照组数据,可知2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且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更低、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积极改进卫生消毒技术可进一步控制院内感染,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卫生院 消毒技术 院内感染控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中暑患者接受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为此选择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医院收治的80例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这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这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中暑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前院一体化模式实施溶栓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措施的为对照组,采用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3.3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前院一体化救治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诊治时间。应用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抢救率的提高,具有推广价值,最终提高患者救治效果。

  • 标签: []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 急性脑梗死 急诊急救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医疗行业中一个重要且日益受到重视的领域。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和医疗环境的复杂化,医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管理挑战。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提升医院运营效率,确保患者服务质量,还有助于防范风险、维护医院声誉,保证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医院 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于明确医院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基础上完善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培养专业感染质量控制团队、重视消毒灭菌管理、精细化防控高危区、加强手卫生管理。结果:通过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方法实施,本院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由原本的0.13%降低到0.11%。结论:医院感染情况将直接关系到院内的医疗质量并且可能危及患者健康,因而以明确影响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为基础不断提出改善措施才能更好提高院内感染质量控制水平。

  • 标签: 现代医院 院内感染 质量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探讨针对性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在疗养机构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证明针对性院内感染控制措施能够降低疗养机构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与老年人的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疗养机构 院内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收治危重患者在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时需院内转运,而因其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导致转运时面临诸多风险。为对此加以防范,则需加强转运过程护理配合,如全程监测体征、协调相关科室等,对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本文则针对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护理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 标签: 急诊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呼吸重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医院各科室老年呼吸重症的患者较多,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甚至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临床上对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但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抵抗能力低下,各个器官功能处于衰竭状态,临床护理效果不理想,全面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方式,重在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心理、生活、活动、饮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护理,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呼吸重症患者 院内感染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