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共收录临床中遇到的多发伤病人46例,开放伤22例,闭合伤24例。46例多发伤患者中,经过前和院内救治,37例顺利康复出院。死亡9例。通过对病例救治的解析,阐述了对于多发伤进行院前和院内急救一体化的重要性,并对急诊专业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多发伤 院前院内一体化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腹部创伤前院急救中的全程优化护理。方法我院于2015.9月-2016.11月间收治的10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4例,观察组前院急救中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常规组提供一般前急救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抢救及住院用时。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用时、住院用时均优于常规组,(t=22.211,P=0.000)、(t=14.122,P=0.000)。结论对严重腹部损伤患者提供前、院内全程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抢救用时、住院时间。

  • 标签: 腹部创伤 急救 护理 意外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前院无缝衔接在急诊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前院无缝衔接抢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经本院的分组研究,其中观察组的危险发生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满意度达到84.00%,对照组满意度为68.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前院无缝衔接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危险发生率,还可获取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院前院内 无缝衔接 心梗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入院前与入院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干预与合理,并研究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方法对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救干预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入院前后的急救护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之后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总结经验。结果在研究的40例患者中,其中2例(2.0%)患者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现场插入气管辅助患者呼吸5例(12.5%),在口咽出开放气道3例(7.5%),在院外建立静脉通道29例(72.5%),安全运送至医院并接受抢救的患者38例(95.0%)。结论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前、院内的交接工作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急救配合 院前院内
  • 简介:摘要为了使创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降低致死及致残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文件强力推动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实现创伤患者的院内集中救治。前急救作为现代急救医疗系统中的首要环节,对创伤患者成功救治尤为重要。为了实现创伤患者前院密切配合、高效对接、急诊关口前移,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南昌急救中心提出院前急救与创伤急救中心一体化救治模式,并研发"前院协同救治信息平台"。笔者探讨该信息平台在前急救与创伤急救中心一体化救治模式中的应用,实现创伤患者前与院内信息共享、前远程会诊及前院无缝隙对接,为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创伤救治医疗救治体系提供基础。

  • 标签: 急救医学 急救医疗服务 创伤急救中心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前院的一体化救治。急救护理措施包括:院内护理(启动胸痛团队、疼痛护理、转院前准备)、际转院(途中监护、转运交接),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经过紧急处理,安全转送至上级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于前降支行支架植入术,置入三根血管的支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相关并发症,于住院第8天出院。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突发室颤 院前院内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与探讨在急救过程中实施前院一体化创伤性急救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对我院的创伤患者进行选取,共140例,依据干预模式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7例、73例。通过常规护理模式予对照组进行干预,通过前院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予观察组进行干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进行抢救效率方面的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前院一体化创伤性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前急救、转送以及院内救治用时得到明显改善,比较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改善,比较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 前院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为急救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实践路径。该模式将进一步发挥其在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创伤 急救效率 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院无缝连接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02至2014-01期间由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送至医院急诊的拟诊ACS的急性胸痛患者。根据前是否运行无缝连接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83例,实验组342例。对照组由120医生根据临床经验独立作出初步诊断并立即给予急救措施,实验组救护车上装有网络信息双向传输系统,由急诊科医生在线指导120医生在前对患者实施抢救。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CS高危因素及前诊断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二组在前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硝酸酯、镇静镇痛的治疗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入院后实验组仅有3.8%的患者最终排除ACS,明显低于对照组(18.8%);STEMI患者中实验组行院内溶栓及急诊PCI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至开始溶栓时间及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无缝连接模式使ACS患者院内救治前移,提高了前ACS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早诊断、早治疗赢得了时间,所以前院无缝连接急救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无缝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发伤患者的前急救对策。方法:选取我中心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前急救50例多发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实行院前加院内一体化急救,同时期自行送至院内的50例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实行院内急救模式,所有患者均送至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总结急救措施和对策。结果: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8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伤患者采取前院一体化的急救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 多发伤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前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急性胸痛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时间指标、抢救成功率、1周死亡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从前诊断、院内诊断、发病到溶栓、发病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 急诊胸痛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院一体化急救护理应用在车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资料为本医院当中的车祸外伤患者,涉及70例,均结合双盲方式分组,考察组利用前院一体化急救护理,参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伤残率、治愈率、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结果:考察组伤残率对比参比组较低,考察组治愈率相比参比组更高,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考察组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参比组,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车祸外伤患者当中实施前院一体化急救护理可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院前院内 一体化急救护理 车祸外伤 治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创伤急诊前院一体化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创伤患者35例(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18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7例),观察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创伤急诊前院一体化救治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提升急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创伤 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创伤急救中心构建院前院协同救治的5G+医疗信息平台,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创伤急救中心接诊的180例创伤外科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则基于5G、物联网、紫云信息系统以及虚拟现实VR技术支持构建院前院协同救治的5G+医疗信息平台进行救治,比较不同救治模式下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专科医师会诊时间、快速CT扫描时间以及抢救室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前院协同救治5G+医疗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缩短创伤外科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创伤急救中心 5G+医疗信息平台 急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创伤急救绿道软件对提升医院创伤中心救治能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门头沟区医院创伤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救治的128例重症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16]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7例,女性4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54±7.62)岁。按照救治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研究组应用创伤急救绿道软件前院联动救治模式。比较两组专科会诊医师到达时间、患者完成全身快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结果研究组会诊医师到达时间[(5.07±3.31)min比(8.50±5.25)min]、全身快速CT检查完成时间[(27.88±10.30)min比(32.50±15.13)min]和抢救室滞留时间[(37.00±25.16)min比(48.00min±30.27)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创伤急救绿道软件应用于创伤救治中,可有效缩短创伤中心质控各时间节点,提升创伤中心救治能力。

  • 标签: 创伤急救绿道软件 创伤救治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前院无缝衔接救治一体化的思考。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前院一体化无缝衔接救治的2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患者实施的前院救治方法,并分析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26例患者中,20例患者溶栓成功,占比76.9%;其中5例患者在1h之内成功溶栓,10例患者在1到3h内溶栓,4例患者在3到6h内溶栓,1例患者在6h以上溶栓。其中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7.7%。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前院无缝衔接救治一体化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溶栓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