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反复疼痛操作可对新生儿产生一系列短期和长期影响。但由于对新生儿疼痛认识不足,目前临床上并未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疼痛。本文就药物疗法在缓解新生儿疼痛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儿,新生 疼痛 非药物处方 治疗学
  • 简介:摘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格检查时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鉴于大多数NAFLD患者为亚临床的单纯性脂肪肝,且缺乏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方法减轻体质量是目前治疗NAFLD及其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现就近年来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概述和评价。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饮食 运动 非药物干预
  • 简介:摘要谵妄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其发生预示着诸多不良预后,如院内死亡率升高、医疗费用及再入院风险增加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目前大量研究提示单因素谵妄管理或谵妄药物干预效果欠佳,且可能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探讨谵妄的药物管理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本文将对谵妄药物管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谵妄 非药物管理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强,极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除使用流感疫苗或抗病毒药物外,药物干预措施是针对流感最容易实现的防控措施,能够用来减缓甚至防止流感的传播。通常使用的药物干预措施包括个人措施、环境措施、社会措施和旅行措施。本指南适用于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在日常和流感流行期的防护。

  • 标签: 流感 非药物干预措施 北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痛风发病机制的分析及并发症危害的分析,并结合社区痛风患者的管理情况,认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需要长期综合全程管理,其中对患者进行宣教和生活方式干预应该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 标签: 痛风 高尿酸血症 筛查 低嘌呤饮食 非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阐述手术患儿术前焦虑的药物干预方法,包括父母陪伴下麻醉诱导、多种形式的术前访视、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童趣化护理干预和游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等,旨在为指导医护人员更有效地对手术患儿术前焦虑进行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手术 焦虑 非药物干预 术前访视 音乐疗法 心理护理 游戏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子靶向药物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至 2019 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 30 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15 例。观察组展开吉替尼药物治疗,对照组展开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呕吐、恶心、腹泻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结论: 对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展开分子靶向药物替尼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疾病,控制疾病进展。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失眠成为了困扰人们的一种精神问题,大部分人们一般只是通过吃药的手段来帮助其尽快入睡,但大家对于失眠症药物治疗的方法又了解多少呢,本篇来带大家掌握一些药物的手段帮助克服失眠症的影响。

  • 标签: 失眠症 非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OH)的患者在确诊后就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患者教育、补水治疗、补钠治疗、快速饮水、紧身衣物、阻力运动、饮食调整、温度调整、体育锻炼、睡眠姿势调整以及调整药物等,还要指导患者监测和记录平时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相对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酌情选择,并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低血压,直立性 治疗学
  • 简介:摘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质过度沉积为基础发生单纯性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系列疾病,常伴发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为其主要致死因素,其治疗措施主要针对NAFLD的致病因素、发病与进展关键环节和相关代谢紊乱,推荐药物包括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卡格列净等改善胰岛素抵抗,他汀类降脂药物、ω-3长链脂肪酸,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激动剂等调节糖脂代谢、减少肝脏脂质沉积,维生素E、奥贝胆酸和复方中药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肠道微生态调节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多种正在研究中的新型靶向脂代谢调节、抗炎和抗纤维化的药物有待临床验证。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 药物 靶向代谢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行研究,选取日期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期间,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药物联合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性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比较上存在差异,实验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行药物联合综合疗法,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因此,此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药物联合综合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手术综合疗法[surgery plus radio (chemo)therapy,SRT]与手术综合疗法(non-surgery chemoradiotherapy,CRT)在治疗晚期下咽癌患者中的远期疗效及喉功能保存率。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手术综合疗法手术综合疗法治疗晚期下咽癌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语言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时间段为1990年至2018年,通过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提取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整体文献质量相对较高,未提示明显发表偏倚。共1 994例受试者,其中SRT组720例,CRT组1 274例。SRT组与CRT组的平均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2.9%与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95%CI:0.62~2.06,P=0.68)。SRT组的平均5年总生存率(OR=1.42,95%CI:1.10~1.84,P<0.01)、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OR=1.68,95%CI:1.11~2.55,P=0.01)及5年局部控制率(OR=2.17,95%CI:1.52~3.12,P<0.01)分别为46.4%、47.4%及71.2%均高于CRT组(分别为37.9%、32.0%及52.2%),平均喉功能保存率为19.8%低于CRT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3,95%CI:0.01~0.07,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SRT远期疗效更好,CRT的喉功能保存效果更佳。

  • 标签: 下咽肿瘤 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综合疗法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运用音韵、训诂、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证等方法,论证出土文献《养生方》药物"廉"即《神农本草经》中的植物药"飞廉",而非动物药"蜚蠊"。"飞廉"一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语源上与"风"有关,语义有"轻、快"的内在含义,被用为相关图腾形象、传说人物、历史人物、药物、建筑等名称。

  • 标签: 《养生方》 《神农本草经》 非廉 飞廉 蜚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妇第一产程使用药物阵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时间段为 2018.10月 ~2019.10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 1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组,并按照使用药物镇痛措施的不同时间段分为观察 A组和观察 B组,每组产妇各 75例,观察 A组产妇在潜伏期开始使用药物镇痛措施,观察 B组产妇在活跃期开始使用药物镇痛措施;另选取同期的 75例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不使用药物镇痛措施;对比三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分娩疼痛程度。结果:观察 A组自然分娩率为 93.33%,观察 B组自然分娩率为 90.66%,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 81.33%,观察 A组的自然分娩率最高,(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三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对照组产妇最高、观察 A组产妇最低,(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药物镇痛方式在分娩期第一产程的应用,最佳使用时间为潜伏期,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非药物镇痛 第一产程 应用效果 评价反馈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以选择接受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将对内镜下治疗技术(射频治疗、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内镜下胃底折叠术)及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内镜下治疗 射频治疗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
  • 简介:摘要小儿是发生烧伤的高危人群,烧伤疼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由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对疼痛的认知能力及行为反应存在差异,故针对小儿进行有效疼痛评估尤为困难。了解患儿的疼痛,明确疼痛的不良反应,及时有效地评估及采取合适的疼痛干预措施对于医护人员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小儿烧伤疼痛的不同评估方法及药物干预相关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烧伤 儿童 疼痛 管理
  • 简介:摘要苏醒期谵妄(emergence delirium, ED)是患儿全身麻醉后常见的临床现象,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其防治策略主要依据影响因素而建立,包括麻醉药物、术前焦虑、疼痛等。基于患儿生理及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特质,与药物治疗相比,药物干预具有舒适、安全、无药物副作用等优势。文章概括了药物干预措施在降低患儿ED发生率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术前认知教育、分心干预、调节情绪及其他干预手段4个方面介绍围手术期药物手段预防ED的临床应用。药物手段已经成为小儿麻醉领域预防ED研究的新焦点,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苏醒期谵妄 非药物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多动症患者应用行为干预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儿童和家庭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80例小儿多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 40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 40例(行为干预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情况,评估治疗后对家庭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儿童行为问题评分无差异( P>0.05),治疗后对照组评分高于观察组( 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不良行为发生率为 45%( 18/40),观察组为 15%( 6/40),观察组对家庭影响更小( P< 0.05)。结论 小儿多动症患者行为干预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效果更佳,治疗后不良行为发生更少,对家庭影响更小。

  • 标签: 行为干预 药物治疗 小儿多动症 治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