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异丙酚因起效快及复苏迅速而广泛一应用于临床麻醉中,因其减少脑血流量,降低脑代谢及压,在颅脑手术患者中被推荐应用。瑞芬太尼作为新一代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因其起效快,镇痛效应强,半衰期短,苏醒快,无蓄积且对血流动力影响小等特点也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对二者复合应用于占位手术进行了观察,现报到如下。

  • 标签: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颅内占位手术
  • 简介:增强扫描是CT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常规手段,对于发现病变、鉴别诊断、动态观察等提供了重要依据。美国MEDRAD公司生产的高压注射装置,为动态增强CT扫描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注药方法。本文回顾了39例经动态增强CT诊断的占位性疾病,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39例占位病变中脑膜瘤7例,胶质瘤9例,咽管瘤1例,垂体瘤7例,转移瘤5

  • 标签: 动态增强 颅内占位病变 颅咽管瘤 脑膜瘤 胶质瘤 垂体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对占位患者应用价值。方法:时间源:2021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该时间占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患者共70例,以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手术期系统化护理,观察患者护理质量。结果: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无对比性(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更大,组间差异明显(P<0.05)。VAS疼痛评分无对比性(护理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护理后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占位患者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手术期系统化护理 颅内占位 心理 焦虑抑郁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2009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利用药历管理软件.对我院2009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使用药品的数量与金额进行统计,并计算DDDs、DDC和B/A。结果: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药物治疗集中于对症治疗。结论:我院在占位性病变的治疗当中.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颅内占位性病变 临床用药 DDDS DDC B/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对可疑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核磁共振造影诊断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9月收治的可疑为占位性病变的9例患者核磁共振造影检查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检查前后及检查过程中全面精心护理,所有患者确诊为占位性病变并均获得1次造影成功。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检查,无1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心血管意外及空气栓塞等。结论必须加强对进行磁共振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好检查前、检查时及检查后等各个层面全面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检查并取得成功。

  • 标签: 颅内占位性病变 核磁共振 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占位性病手术变患者148例,按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88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按设计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尿潴留情况。结果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为为47.73%和20.00%,术后导尿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8.41%和11.67%。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尿潴留 颅内占位性病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压监测在占位性小脑梗死枕下后窝减压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压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22例动态压监测联合枕下后窝减压术治疗的占位性小脑梗死患者,其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28~79(56.4±13.5)岁。手术时分别在压监测探头置入时、释放脑脊液后去骨瓣减压前以及手术结束时3个时间点给予压(ICP)测量并记录为ICP1、ICP2、ICP3,ICP2与ICP3的差值记录为ΔICP,术后持续动态监测压,并分析压的变化规律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ICP1为(22.3±4.3)mmHg(1 mmHg=0.133 kPa),ICP2为(20.3±3.9)mmHg,ICP3为(15.7±3.8)mmHg,术后ICP峰值为(19.4±5.2)mmHg,ICP2与ICP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差值ΔICP为(4.6±1.9)mmHg。减压骨窗面积为(22.5±1.6)cm2,ΔICP与其无相关性(P=0.17)。至随访结束时生存18例,死亡4例,生存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为(3.9±1.5)分,其中16例为高质量生存质量(GOS≥4分)。压峰值、压超阈值累计时间与预后相关(r=0.31,P<0.01)。结论压监测肯定了手术治疗占位性小脑梗死的价值,其监测数值对病情的预后可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小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 颅内压监测 骨窗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干预对占位性病变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占位性病变患者共计48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HAMD要高于对照组,显示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颅内占位性病变 心理障碍
  • 简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在临床上常见多处颅骨破坏,而单一溶骨少见报道。我科近月收治了1例以占位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多处颅骨破坏 颅内占位 溶骨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内幕上占位性病变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同时分析神经导航系统在内幕上占位性病变切除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内幕上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实施显微手术。结果神经导航系统平均注册误差(2.10±0.52)mm。病灶全切除53例,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6例。术后偏瘫6例,语言功能障碍3例。未发现因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而导致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对内幕上占位性病变实施显微手术可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 标签: 病变 颅内 幕上 占位性 神经导航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对8例神经镜辅助下锁孔入路前窝底占位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无一例脑脊液漏发生。提出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全面的术前评估,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前提;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确保仪器性能良好,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熟悉手术步骤、术中配合要点并严格无菌操作是提高手术效率防止感染的必须措施;加强各种术中护理,做好术中细节管理,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前颅窝肿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血肿的适应症,注意的问题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各种血肿患者84例。结果84例病人高血压脑出血67例。6例脑疝病人术后散大侧瞳孔回缩,意识状态有改善;穿刺针留置时间3~7天。治愈33例(ADL评分100分);42例好转,其中生活自理14例,1例植物人状态;死亡8例,死亡率达9.5%。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结论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肿的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血肿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高压危象是儿童高压的危重状态,常发生于急性高压,为脑疝前兆,需要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儿童急性高压和高压危象的治疗和预后是关系到儿童远期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儿童急性高压和高压危象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识别、监测及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冀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标签: 急性颅内高压 儿童 颅内高压危象 脑疝
  • 简介:目的介绍碰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7月13日收治的1例碰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神经病理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额叶占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肿瘤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为胶质母细胞瘤,次要成分为细胞角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阳性的癌组织。结论对于常见肿瘤组织中出现的异常成分应考虑由其他系统转移而来,须详细追问病史并对患者做进一步的体格检查,以避免误诊。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肺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肿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手术时间≥4h患者感染率大于手术时间<4h的患者,P<0.05;伴有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P<0.05;引流留置时间≥24h患者感染率高于引流留置时间<24h的患者,P<0.05。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及引流留置时间等因素是出现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须得到临床重视,加强预防。

  • 标签: 颅内肿瘤切除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美托咪啶在神经外科占位患者围术期进行应用是否可以起到脑保护对作用进行分析和观察,并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对9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A组和B组,两组分别在诱导前加入右美托咪啶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治疗期间,局麻下做有创桡动脉和右颈内动静脉穿刺,在手术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有创动脉血压、BIS等情况进行测定,并给予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过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BIS值均在40~50之间,切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跟踪后发现,效果良好。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治疗期间通过右美托咪啶的使用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神经外科 颅内占位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