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16螺旋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诊断动脉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动脉瘤患者行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厚0.625mm,应用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结果30例患者患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1例。9例正常。10例动脉瘤患者同时行脑血管DSA检查。与CTA检查结论一致。结论16螺旋CTA能准确诊断动脉瘤,为临床提供精确的诊疗信息。

  • 标签: 16层螺旋CT 颅内动脉瘤 三维重建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胎儿颈部透明超声筛查。方法对产妇进行超声筛查,并进行诊断。结论胎儿NT增厚,是染色体异常(尤其是21-三体)、多种胎儿畸形及遗传综合征的常见表现。胎儿病变及不良妊娠结局的流行率随NT厚度的增加而呈指数上升。然而,若胎儿NT介于第95及第99百分位数之间,出生无严重病变的婴儿的机会超过90%;若NT介于3.5~4.4mm则约为70%、NT4.5~5.4mm约50%、NT5.5~6.4mm间为30%、而NT6.5mm或以上则仅为15%。

  • 标签: 胎儿颈部透明层 超声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动脉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采用64螺旋CT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共有动脉瘤58个,其中64螺旋CT发现动脉瘤56个,漏诊2个。结论64螺旋CT对动脉瘤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特异性,还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16CT血管成像(16SCTA)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动脉瘤患者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对动脉瘤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58例共发现动脉瘤69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0例,2个动脉瘤7例(14个),3个以上动脉瘤1例(5个)。16SCTA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部位、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动脉瘤患者首选而有效的筛查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血肿的适应症,注意的问题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各种血肿患者84例。结果84例病人高血压脑出血67例。6例脑疝病人术后散大侧瞳孔回缩,意识状态有改善;穿刺针留置时间3~7天。治愈33例(ADL评分100分);42例好转,其中生活自理14例,1例植物人状态;死亡8例,死亡率达9.5%。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结论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肿的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血肿 高血压性脑出血
  • 作者: 邓素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绵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邓素梅近年来,产前超声检查在我国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率,提高优生优育率。现在,人们对于产前超声检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早在早孕期就能发现胎儿的发育异常。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是早孕期间超声检查胎儿异常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如果NT增厚,则需要通过介入性检查,进一步证实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早期诊断染色体异常的孕妇,确诊后,可通过无痛人流结束妊娠,中晚期需要通过引产终止妊娠,会对孕妇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11~13+6周是胎儿进行NT检查的最佳时期。超声在临床检查中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获得诊断结果快速的特点。当下我国医学中心已将11~13+6周超声测量颈项透明层作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对胎儿染色体异常进行筛查。超声测量颈项透明层在临床中被称为NT,NT的测量在产前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血管成像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螺旋CT扫描诊断50例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西门子64螺旋CT机行扫描检查。结果64螺旋CT扫描诊断本组全部患者的动脉瘤形态和位置与DSA一致,诊断符合率达到100%。结论64螺旋CT扫描是诊断动脉瘤的简单、准确的检查方法,做到尽早发现动脉瘤的病变情况、为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治疗动脉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高压危象是儿童高压的危重状态,常发生于急性高压,为脑疝前兆,需要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儿童急性高压和高压危象的治疗和预后是关系到儿童远期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儿童急性高压和高压危象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识别、监测及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冀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标签: 急性颅内高压 儿童 颅内高压危象 脑疝
  • 简介:目的介绍碰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7月13日收治的1例碰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神经病理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额叶占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肿瘤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为胶质母细胞瘤,次要成分为细胞角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阳性的癌组织。结论对于常见肿瘤组织中出现的异常成分应考虑由其他系统转移而来,须详细追问病史并对患者做进一步的体格检查,以避免误诊。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肺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肿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手术时间≥4h患者感染率大于手术时间<4h的患者,P<0.05;伴有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P<0.05;引流留置时间≥24h患者感染率高于引流留置时间<24h的患者,P<0.05。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及引流留置时间等因素是出现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须得到临床重视,加强预防。

  • 标签: 颅内肿瘤切除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开颅手术 脑出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感染病人低压的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7例感染继发低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27例感染继发低压病人中,有9例的脑脊液细胞数量正常,18例数量偏高;7例蛋白定量正常,20例偏高。6例病人伴低血钾,8例低血钠,5例低血氯。全部27例病人症状均缓解出院。出院前对其脑脊液压力与各生化指标进行复查,结果均正常者22例,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者13例。结论低压综合征在感染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其病情改变,当出现与体位相关的头痛时,务必注意是否为低压,应通过腰穿测压进一步证实,给予合理的治疗措施,做到尽早发现,尽早诊断与治疗。

  • 标签: 颅内感染 颅内低压 颅内压增高 低颅内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穿刺引流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压增高患者采取对症处理,抗脑水肿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40例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对症处理及药物治疗,治愈20例,病残12例,死亡8例。结论快速降低压,控制温度,及时止惊,兴奋呼吸,保护脑功能,提高对症治疗症状,争取机会得到缓解,尽早明确病因与压增高的原因是早期的消除治疗选择。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7例SAH患者急诊行CTA检查,随后均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比较CTA检查结果与手术夹闭时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结果37例SAH患者中CTA发现42枚动脉瘤,手术夹闭39枚,1例术中发现CTA所见动脉瘤为动脉圆锥,2枚动脉瘤为非责任病变且较小,均未予处理,定期复查,CTA对动脉瘤的诊断与手术所见吻合,诊断符合率97.6%。结论CTA以其经济、快捷、无创和准确的诊断,已成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首选检查方法,其可以3D成像,准确显示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关系,显示周边骨性结构与动脉瘤的关系,并模拟手术入路,指导外科手术预案的制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脑实质受累的部位与程度不同,可出现失语、偏瘫、单瘫,及一侧或双侧病理征阳性等神经系统的局灶性体征。由于基底部的炎症常累及神经,故可引起睑下垂、瞳孔散大固定、眼外肌麻痹、斜视、复视、周围性面瘫、耳聋及吞咽困难等。压增高也较常见,有时可致脑疝形成。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感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