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肥胖及其肥胖类型与颈动脉内中厚度(cIMT)的关系,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儿童心血管健康队列"基线调查数据。本研究纳入性别、年龄、体测指标、血生化指标和问卷调查变量等信息完整的儿童1 240名(男生657人,占53.0%)。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腰围组、腹型肥胖前期组和腹型肥胖组儿童的cIM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以性别、年龄别的P95为界值点)及外周型超重/肥胖与腹型肥胖或前期的联合作用与cIMT增厚的关系。结果腹型肥胖前期组、腹型肥胖组cIMT水平高于正常腰围组(0.47±0.03、0.50±0.04 vs. 0.45±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型肥胖前期组、腹型肥胖组cIMT增厚检出率高于正常腰围组(20.8%、49.5% vs. 8.8%,P<0.001)。调整各种潜在协变量后,与正常腰围相比,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腹型肥胖前期:OR=2.53,95%CI:1.67~3.84;腹型肥胖:OR=8.56,95%CI:5.97~12.29)。与BMI和腰围均正常者相比,仅腹型肥胖或前期和混合型超重/肥胖均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仅腹型肥胖或前期:OR=2.24,95%CI:1.36~3.69;混合型超重/肥胖:OR=6.94,95%CI:4.87~9.90)。结论儿童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较强关联,混合型超重/肥胖与cIMT增厚的关联性更强。提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应当考虑混合型超重/肥胖的重要性。

  • 标签: 腹型肥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北京市顺义区6~8岁儿童躯干脂肪指数(TFI)与颈动脉内中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展的“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采用人群普查的方法,最终纳入资料完整的1 503名6~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超声检查收集身高、体重、体成分、血压、血常规与生化和cIMT等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IMT相关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TFI识别高cIMT儿童的最佳截断值,并同时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TFI儿童的cIMT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7±0.3)岁,其中男童占50.0%(752名)。男、女童cIMT分别为(0.358±0.024)和(0.355±0.023)mm,TFI的M(P25,P75)分别为0.70(0.22, 1.78)和0.74(0.23, 1.52)kg/m2。男、女童高cIMT检出率分别为2.1%(16名)和3.3%(25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身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FI与cIMT呈正相关(P值均<0.05);女童身高、SBP、甘油三酯(TG)、TFI与cIMT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cIMT呈负相关(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FI识别高cIMT的最佳截断值男童和女童为1.78和1.14 kg/m2,分别位于P75和P66。应用TFI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年龄、身高、SBP、DBP、TG和HDL-C等因素后,不同TFI男、女童的c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结论TFI与cIMT有关联,具有识别早期血管结构损害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 腹部肥胖症 队列研究 躯干脂肪指数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腹型肥胖与颈动脉内中厚度(cIMT)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桓台儿童心血管健康随访队列”。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桓台县某所小学选取1 515名6~11岁儿童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19年11至12月对其进行随访,剔除基线cIMT异常者之后,最终纳入981名8~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的方法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腰围和cIMT等信息。依据基线期儿童的腰围状态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正常腰围组和腹型肥胖组,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腰围组和腹型肥胖组儿童的cIM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期儿童腹型肥胖与随访期cIMT增厚的关联。结果981名研究对象基线年龄为(8.5±1.5)岁,随访年龄为(10.5±1.5)岁,男生占53.0%(520名)。基线期腹型肥胖组儿童的随访期cIMT(0.54 mm)高于正常腰围组儿童(0.51 mm)(P<0.001)。腹型肥胖组cIMT增厚检出率(23.9%)高于正常腰围组(3.9%)(P<0.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基线期正常腰围儿童相比,腹型肥胖儿童与随访期cIMT增厚存在关联(OR=5.78,95%CI:3.43~9.74)。结论儿童期腹型肥胖增加cIMT增厚的发病风险。

  • 标签: 儿童 腹部肥胖症 队列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造影内中厚度(IMT)与胱抑素C、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2例,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血管造影机进行检查,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及内中厚度。根据颈动脉造影IMT将102例患者分成内膜正常组30例、内膜增厚组62例、内膜斑块形成组10例。比较三组患者IMT、胱抑素C、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IMT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IMT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胱抑素C、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C、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与IMT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造影IMT指标与胱抑素C、血流动力学变化关系较密切,联合检查能指导临床判断老年冠心病病情,提升预后。

  • 标签: 颈动脉造影内中膜厚度 胱抑素C 血流动力学变化 最大血流速度 阻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不同标准判定的儿童血压偏高与颈动脉内中(cIMT)增厚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桓台儿童心血管健康随访队列”。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桓台县某所小学选取1 515名6~11岁儿童进行基线调查,最终纳入基线数据完整的研究对象共计1 431名。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血压、cIMT等信息。以cIMT≥本人群性别和年龄别的P90作为cIMT增厚的判定标准,同时分别基于中国3~17岁儿童血压参考标准(指南标准)、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筛查界值(行业标准)、6~17岁国际儿童血压参考标准(国际标准)和3~17岁美国儿童血压参考标准(美国标准)将基线期儿童血压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血压与cIMT增厚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8.9±1.5)岁,其中男生682名(5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正常血压组相比,基于4种标准判定的血压偏高组cIMT增厚的风险均增加(P值均<0.05)。结论基于4种血压标准判定的血压偏高与cIMT增厚均有关联。

  • 标签: 儿童 血压 横断面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厚度的变化的关系。方法: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NAFLD组30例,NAFLD合并T2DM组30例,测量各组的身高、体重、血压等一般情况,抽生化指标肝功能、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管内皮因子-1,测量颈动脉厚度。结果NAFLD合并T2DM组的年龄、性别、收缩压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合并T2DM组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其他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NAFLDT合并T2DM组IMT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NAFLD 2型糖尿病 颈动脉中膜厚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 将 259例慢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128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和药物,观察组 131例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 30 d后评定临床疗效,多普勒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脑血流图。结果 综合 259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从辨证分型来看,风阳上扰证和肝火上炎证治疗前后比较,颈动脉内膜异常改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证型均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加用辨证论治的中药治疗所有的中医证型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程度显著性减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0.01),并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辨证论治是对慢性脑缺血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最好方法。  

  • 标签:    [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慢性脑缺血 中医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颈动脉转流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86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使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5例)。研究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颈动脉转流术,对照组使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观察两组术中阻断血流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应用转流管对术中脑缺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均提示颈动脉通畅。研究组阻断血流时间为(4.0±1.0)min,短于对照组的(10.0±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2.22%),对照组出现小面积脑梗死3例(7.32%);术后1年复查两组均出现颈动脉再狭窄1例(2.22%)。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联合颈动脉转流术可缩短术中脑缺血时间,对脑组织起到强有力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管转流术 阻断时间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性。方法:择取本院于2017年7月到2018年10月间接收的高血压患者32例,将其纳入研究组中,同时纳入同时间段接收的体检人员32名,作为对照组。比对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高血压各阶段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舒末期流速、脉动指数、阻力指数、CCSF1、CCSF2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管顺应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计算三维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计算三维颈动脉超声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评价三维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维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为92.59%(150/162),特异度为92.86%(65/70),灵敏度为92.39%(85/92),阳性预测值为94.44%(85/90),阴性预测值为90.28%(65/72)。三维颈动脉超声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符合率分别为81.48%(22/27)、93.94%(31/33)、100.00%(19/19)、100.00%(13/13),且三维颈动脉超声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0.895,一致性高。结论三维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对于不适宜DSA检查的患者可采用三维颈动脉超声检查。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颈动脉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对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野损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新郑市人民医院门诊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原发性青光眼30例(30眼)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的眼部正常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颈动脉狭窄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野损害程度。结果对照组颈动脉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29例(96.67%),中度狭窄者1例(3.33%),观察组颈动脉中度狭窄者16例(53.33%),严重狭窄者10例(33.33%),极严重狭窄者4例(13.33%),两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40,P=0.000);观察组患眼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0)。观察组视力(logM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模式标准差和全视野青光眼干预研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呈负相关(r=-0.615,P=0.008),与平均视力、模式标准差和全视野青光眼干预研究评分均呈正相关(r=0.626、0.593、0.714,P=0.005,0.014,0.000)。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可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野损害产生显著影响,其病理机制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狭窄,颈动脉 青光眼,原发性 厚度,视神经纤维层 视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 2018年 2月在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 12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期来体检的 124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的诊断结果(内 -中厚度、斑块大小及形态、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虽为临床诊断颈动脉狭窄情况的金标准,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性作用,但其存在有创性等弊端,不适用于随访、触诊与诊断,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分辨率高、检查简便等优势,利于患者接受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头颈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935例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统计标本的有304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颅内血流代偿较差的患者。术中行转流管转流的患者为转流管组(98例),术中未行转流管转流的患者为对照组(206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对术中转流管的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转流管组和对照组的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3±0.6)min和(13.6±8.2)min,术后出现颅脑过度灌注发生率分别为1.02%(1/98)和7.28%(15/206),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颅内血管代偿较差的患者,CEA中转流管的熟练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 简介:摘要: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观察,共85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并总结其护理方式。结果:85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在手术三个月后,经多普勒超声检查85例患者颈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显著。讨论: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细致专业的护理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对于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非常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围手术期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一种少见但具有生命危险的并发症。如果未及时识别和充分治疗,可能会因脑水肿或脑出血而导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文章主要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脑血管障碍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病例是80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2月~2020年10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观察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对照组患者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同疾病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运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对照组患者(>60岁)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下肢动脉疾病发生率高于观察组(≤60岁),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有效筛查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以便患者及时对疾病实施治疗,提升疾病治疗效果,避免患者生命受到威胁。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检中发现的腔隙性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浓度变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65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测量CIMT,并检测血清Hcy、Cys C、RBP4水平,分析脑梗死患者类型与上述4种数值的相关性;同时根据CIMT的分组,分析Hcy、Cys C、RBP4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1.脑梗死组和脑腔梗组血清Hcy、Cys C、RBP4水平及CIMT的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与CIMT正常组比较,CIMT斑块组和CIMT增厚组血清Hcy、Cys C和RBP4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 CIMT分别与血清Hcy、Cys C、RBP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47,0.583,0.472,P<0.01)。结论1.血清Hcy、Cys C、RBP4、CIMT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的早期预测指标。2.在健康体检过程中进行上述4项检查,联合检测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早期预防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