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牙槽区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牙槽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正畸患者的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牙槽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窦底位置分为窦低组与窦高组,比较2组之间牙槽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窦低组的牙槽宽度显著小于窦高组的牙槽宽度,窦低组24例,窦高组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12.62mm和12.30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11.53mm和11.15mm。结论上颌窦底的位置决定了牙槽的宽度,窦高组可以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1~2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牙骨质界以上13.62mm,女性约为12.53mm。

  • 标签: 颧牙槽嵴微种植体 锥形束CT 上颌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牙槽区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牙槽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 19例正畸患者的 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牙槽进行锥形束 CT( 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窦底位置分为窦低组与窦高组,比较 2组之间牙槽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 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窦低组的牙槽宽度显著小于窦高组的牙槽宽度,窦低组 24例,窦高组 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 12.62mm和 12.30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 11.53mm和 11.15mm。结论:上颌窦底的位置决定了牙槽的宽度,窦高组可以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 1~2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 -牙骨质界以上 13.62mm,女性约为 12.53mm。

  • 标签: 颧牙槽嵴微种植体 锥形束 CT 上颌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断弓扩大翼点入路在蝶骨大型脑膜瘤手术切除中的运用。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3月--2017年6月,研究对象84例本院收治的蝶骨大型脑膜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2)、对照组(n=42),实验组患者给予断弓扩大翼点入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翼点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成功切除率。结果手术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成功切除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断弓扩大翼点入路在蝶骨大型脑膜瘤手术切除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切除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断颧弓 扩大翼点入路 蝶骨嵴 大型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牙槽区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牙槽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正畸患者的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牙槽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窦底位置分为窦低组与窦高组,比较2组之间牙槽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窦低组的牙槽宽度显著小于窦高组的牙槽宽度,窦低组24例,窦高组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12.62mm和12.30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11.53mm和11.15mm。结论上颌窦底的位置决定了牙槽的宽度,窦高组可以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1~2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牙骨质界以上13.62mm,女性约为12.53mm。

  • 标签: 颧牙槽嵴微种植体 锥形束CT 上颌窦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选择颧骨弓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56例经“弓+隐蔽附加”切口复位内固定颧骨弓骨折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论“弓+隐蔽附加”切口的术式是可行的,与“头皮冠状”切口相比它提供了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相对风险较低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颧弓 骨折 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颧骨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分,常因遭受外力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其中尤以弓骨折多见。本文分析了我科15年来收治的此类病例104例,总结了对不同类型骨折所采用手术方法及其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年龄16~58岁。女性11例,男性93例。25岁以下45例,40岁以上17

  • 标签: 颧骨颧弓骨折 治疗 临床资料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解剖了解弓韧带的形态结构及位置数据。方法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杭州医学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医生团队在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解剖20例中国人半面冷冻新鲜标本,逐层解剖显露弓韧带,观察相邻组织结构及层次关系,测量不同层次及起点的尺寸及拉力参数。参考13篇弓韧带相关论文,结合解剖数据,得出弓韧带的认知及描述。结果弓韧带在弓区域皮肤和皮下组织间呈均匀致密垂直于皮肤分布的纤维组织结构,横径2.0~2.5 cm,外侧缘距离耳屏3.5 cm;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深层分为大小两束,分别距离耳屏4.0、6.5 cm;在弓前端下缘骨膜表面可见大束韧带起始部,纵轴平行于弓,位于大肌起点外侧,拉力最大可达28 N;在大肌起点内侧可见小束韧带起始部,纵轴平行于颧骨下缘,大小束之间有细小散在的韧带。结论弓韧带包含大小两束,分别起自弓和颧骨下缘,具有特定的解剖规律,不同层次的结构表现和位置参数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解剖 面部 韧带 骨皮韧带 颧弓韧带
  • 简介:为减轻对颞叶脑组织的牵拉,一个入路同时切除位于颅中窝、颅后窝及颞窝的颅底肿瘤,作者采用经弓游离额入路的手术方法.成功地对9例同时或分别位于颅中窝、颅后窝及顾窝的肿瘤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其中镜全切6例,次全及大部切除3例。实践表明,经弓游离翎入路对同时或分别位于颅中窝、颅后窝及颞窝肿瘤显露满意,且对额叶脑组织的牵拉轻微,是一较为理想的显微颅底外科的手术入路。

  • 标签: 颅中窝 颅后窝 颞下窝肿瘤 手术径路 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面侧旋转皮瓣修复眶部及颞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面侧旋转皮瓣对12例因良恶性病变切除造成的眶部及颞部缺损进行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色泽、质地和厚度接近缺损区的皮肤,效果满意.结论面侧旋转皮瓣是修复眶部及颞部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 标签: 面侧旋转皮瓣 眶下缺损 修复 颧部缺损 颞部缺损
  • 简介:摘要穿种植技术是临床上修复上颌骨大面积缺损、恢复上颌牙列外形及功能的重要手段,不仅可减少植骨量、缩短修复进程,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发音及咀嚼功能。随着临床应用的普及,该技术不断改进完善。本文围绕该技术适用范围的更新、种植体数量和位点的选择理念、术式的改良及评价、常见特异性并发症的规避及应对、专用成功标准的提出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辅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颧骨 牙种植体 无牙颌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弓根骨折的临床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0例弓根骨折患者根据其骨折线走向分为4型。Ⅰ型:冠状骨折4例;Ⅱ型:矢状骨折3例;Ⅲ型:颞骨骨折1例;Ⅳ型:弓根粉碎性骨折伴弓骨缺损2例。各自采用不同方法复位并坚强内固定重建弓形态,恢复面部外形。结果1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无面神经损伤。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并坚强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弓根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可使面部解剖结构得以重建,恢复面宽和突高度。

  • 标签: 颧弓根 骨折 坚强内固定
  • 作者: 曹俊桥 张亮 陈哲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保定天使牙博士口腔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种植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穿种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经对症治疗和术前、术中、术后有针对性护理,随访指导,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满意。结论: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手术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穿颧种植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牙槽萎缩最常见的原因是天然牙齿的缺失、拔除、增龄性变化和各种手术切除。正常人咬合力通过牙周膜传到牙槽突,这是一种生理性刺激,可刺激牙槽突骨质的生长,调节骨的吸收与再生,使其保持相对平衡。各种原因导致天然牙缺失或拔除后失去上述生理性刺激,1年之内牙槽骨的高度至少自然吸收减少25%,且过程会持续进行,最终导致50%甚至全部牙槽骨骨量丧失,造成不同程度的牙槽萎缩。牙齿拔除后剩余牙槽骨的吸收是影响缺失牙患者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和应用了各种方法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综述了即刻种植、植骨术、牵张成骨术等几种主要的技术,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同时指出了防治牙槽萎缩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牙槽嵴萎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颧骨弓缩窄术中弓根部断端通过榫卯结构与端对端接触2种骨连接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榫卯结构在该术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四川友谊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收治的行颧骨弓缩窄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典或改良L形颧骨弓截骨术进行治疗,根据弓根部断端的骨连接方式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采榫卯结构连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Ⅱ组采用端对端接触连接(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术后6~24个月测量2组颧骨体和弓根的内推距离、调查患者术后满意率,记录术后2年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2组患者年龄、颧骨体和弓根内推距离比较采用t检验,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术后满意率(非常满意与满意例数之和占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80例颧骨弓突出患者,其中Ⅰ组190例,男22例,女168例,年龄(26.8±8.6)岁;Ⅱ组190例,男16例,女174例,年龄(25.2±8.8)岁。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和年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中面部宽度缩窄,面形得到明显改善。Ⅰ组和Ⅱ组颧骨体内推距离分别为(2.65±0.76) mm和(2.51±0.78) mm,弓根内推距离分别为(4.58±0.44) mm和(2.60±0.28) mm,2组颧骨体内推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 P=0.077),2组弓根内推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3,P<0.001)。术后Ⅰ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5.8%(144/190),高于Ⅱ组的55.3%(105/190)(χ2=17.72,P<0.001)。2组患者术后感染、暂时性感觉异常、血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面部不对称、面颊下垂、骨缝及骨不连3种并发症,Ⅱ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在颧骨弓缩窄术中,弓根部断端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比采用端对端接触的方式连接,可使面部获得更好的缩窄效果和远期稳定性,患者满意率更高,术后并发症更少。

  • 标签: 颧骨 颧弓 颧骨颧弓缩窄术 榫卯结构 端对端骨连接
  • 简介:虽然牙槽牵引成骨术是个很有前途的骨增量方法,可以用于上下颌骨吸收情况下种植,但适用于狭窄牙槽的水平或斜形牵引成骨的技术还没有建立,这里报道一例用钛网板加牵引螺丝进行水平牵引成骨及种植的病例,患者为前牙牙槽极度萎缩。用水平截骨术准备两块移动骨段,植入两套水平骨牵引器,7天的等待期后,开始使用骨牵引器进行牙槽唇向增宽(每次牵引0.225mm,一天两次,连续14天),巩固3个月后去除骨牵引器,牵引区完全由新生成的坚硬骨组织充填。去除牵引器后2个月,牵引区植入4枚骨内种植体并以种植体支持义齿进行最终修复。这种水平骨牵引技术可以用于临床上医院或刃状牙槽的种植。

  • 标签: 牙槽嵴牵引成骨术 水平截骨术 种植体支持 个案报道 狭窄 下颌骨吸收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应用钢丝固定移位的胫骨髁间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5例移位的胫骨髁间撕脱性骨折患者在关节镜应用钢丝固定,根据Meyers和McKeever分型,Ⅱ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4例。术后X线观察骨折愈合。根据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和随访末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94±3.06)个月,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解剖复位,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91±4.30)周,随访末平均Lysholm评分(92.63±5.46)分,与术前(27.49±10.8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29,P〈0.05)。结论关节镜应用钢丝固定移位的胫骨髁间撕脱性骨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内固定物关节外取出方便的优点。

  • 标签: 胫骨 髁间嵴 撕脱骨折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钢丝
  • 简介:目的探讨蝶骨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6例蝶骨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作回顾性分析.其中蝶骨内1/3者6例,中1/3者4例,外1/3者6例.结果本组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死亡1例,来诊时已出现脑疝,术后未恢复,余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是提高肿瘤切除率,保留重要神经和血管的关键,可使大多数病人获得肿瘤全切.

  • 标签: 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脑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蝶骨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对自2008年3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蝶骨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16例,好转3例,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应的熟练掌握颅底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酌情处理肿瘤毗邻的重要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