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病人使用冷疗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创伤冷疗的病理基础的认识可以指导临床工作,其在控制创伤后的疼痛、肿胀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作为一个不良反应小、成本低、操作简便及依从性高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护理工作量。该文就冷疗的病理基础及目前冷疗的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冷疗 软组织创伤 局部冷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方法以2016年10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96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48例。所有患者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全面分析其护理风险因素,A组给予相应对策。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因素整理结果,无差异(P>0.05)。A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33%,B组为27.08%,对比有差异(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B组为81.25%,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创伤骨科患者行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其不良事件,且护理满意度高,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骨科 护理风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骨科的诊断与治疗的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微创技术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其本身所具有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相应的安全性使得其在当下骨科临床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广。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于现状的分析,第二部分对于微创技术相关概念的叙述,第三部分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微创技术用于创伤骨科的临床疗效,对于我院2015-2018年入院的200名相应的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相应的微创技术用于治疗并且采用常规的诊疗方法治疗对照组;并且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的换药时间以及伤口的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具有差别性的统计意义。结论是应用微创技术于创伤骨科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我们应该扩大对于微创技术在临床上面的使用的范围,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去年下半年以来收治的110例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调取其医院治疗方法和术后随访治疗方法,分析其主要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在治疗实践中,56例患者需要进行创伤治疗,55例需要进行抗炎治疗,所近半数以上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此外消肿止胀还可以选择理疗治疗,另外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口服药物的治疗。所有患者经2个月~1年的治疗,全部痊愈。结论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防治对策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尽早促成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骨科创伤 术后下肢肿胀 防治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创伤骨科中对骨折病患使用不同骨折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创伤骨科接收的144例骨折病患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48例为接受髓内针骨折固定的A组,48例为接受钢板内骨折固定的B组,48例为接受外固定支架骨折固定的C组,分析比较三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病患的术中出血量较A、B组显著要少,为(168.23±22.31)mL,最少,而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04±30.23)d要显著少于B、C组(P<0.05);A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8.33%(4/48),显著少于B、C组病患,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骨折固定方法各有优劣,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方能使治疗效果最佳。

  • 标签: 创伤骨科 髓内针固定 外固定支架 钢板内固定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2017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创伤骨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108例,以对照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结果对于疼痛程度的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前与比对照组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十分显著的缓解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这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谐护患关系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创伤骨科病人 疼痛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疼痛干预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106例骨创伤患者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3例;2组均行专科治疗,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和疼痛干预,应用焦虑自量表(SAS)、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测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N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通过调查,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常规组的82.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骨创伤患者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和疼痛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减轻疼痛度,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骨创伤 心理护理 疼痛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创伤骨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护理风险管理及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的几率,提升其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创伤骨科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创伤骨科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疼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患者的低(P<0.05),观察组的创伤骨科患者对我们的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减轻创伤骨科患者的痛苦,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创伤骨科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9月本人所在医院收治的224例创伤骨科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主诉情况分为疼痛组(n=89)与非疼痛组(n=13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疼痛组患者平均年龄较低、女性、性格外向、高学历、心理状态不佳、体位不当,治疗过程中牵引、外固定等,医护人员对疼痛评估知识缺乏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疼痛组(P<0.05),但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及骨折原因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终得出影响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体位、治疗中的因素以及医护人员自身因素(P<0.05)。结论影响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因素较多,应注意对这些因素的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以改善患预后状况。

  • 标签: 创伤骨科 术后疼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创伤病人使用冷疗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创伤冷疗的病理基础的认识可以指导临床工作,其在控制创伤后的疼痛、肿胀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作为一个不良反应小、成本低、操作简便及依从性高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护理工作量。该文就冷疗的病理基础及目前冷疗的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冷疗 软组织创伤 局部冷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SD技术在骨科创伤临床治疗的有效护理体会水平,研究VSD在临床上高效、全方位的综合引流护理方法,提高细菌和感染面的创伤愈合管理,防止细菌的入侵,提高有效抗感染效果。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治疗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骨科创伤护理,观察组采用VSD技术方法,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恢复效果。结果采用VSD技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采用VSD技术在骨科临床创伤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VSD技术 骨科创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176例创伤骨科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创伤骨科护理,研究组患者以参照组患者护理方法为基础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护患信任度进行评定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患信任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创伤骨科 护患关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骨科创伤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骨科创伤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患者)与实验组(56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微创技术治疗及常规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换药次数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78.57%,组间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换药次数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治疗中应用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患者切口恢复时间的同时,还降低了感染几率,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骨科创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微创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诊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计120例为研究样本,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微创技术实施有限切开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其Neer肩关节的功能评分均值明显的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的长度等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骨折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以及疼痛程度较轻等优势,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骨科创伤 微创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VSD治疗25例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5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引流治疗,实验组采取VSD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24%,实验组9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创伤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感染病患的临床治疗中,VSD治疗方法能增强治疗效果,加速康复进程。

  • 标签: VSD 骨科创伤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中的人工关节治疗技术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未使用人工关节治疗术,观察组则使用人工关节治疗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7%,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3.0%,对照组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采用人工关节治疗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骨科 人工关节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创伤骨科患者具有流动量大,急症多,手术多等共性。骨科办公班的护士既要处理大量医嘱,并通知责任护士执行;要负责检查医师的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要求,填写各种表格是否完善,准确;要负责对药房下送药品的清点,核对;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要负责对外联系,包括礼貌待人,文明用语,接听电话,要督促有关人员送各种通知单,检验标本;又要负责各种费用的录入,还要处理患者出入院及接受各种费用咨询、寻求帮助等,可谓工作繁琐。办公班护士是科室的桥梁,是迎来送往的使者,既要接待来访、咨询的患者家属,做好通知联络工作,又要协调科室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所以骨科办公班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不仅建立良好的护患的关系,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 标签: 角色 沟通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