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对因外伤原因而导致形成的白内障手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具体分析。我院从去年的今天起至今共收治了 62位外伤白内障患者,其中有 58例患者症状较轻,主要采取人工将白内障摘除,一期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方式治疗,另外有 4例因出现晶状体破裂或存在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时放弃了植入人工晶状体。在术后一段时间,对患者的视力康复情况进行了跟踪回访,有半数患者的视力达到了 0.5及以上,二期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效果比一期植入的要好一些,所以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执行不同的手术方案,同时要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以免延误病情。

  • 标签: 外伤性 白内障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手术治疗外伤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敦化市医院收治的外伤白内障患者66例(67眼),根据患眼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比较不同方式手术的效果。结果67眼手术中有35眼进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同时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28眼进行了Ⅱ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4眼进行了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效果对比,本组67眼术前视力光感为0.1,术后3个月通过矫正视力有6人的视力<0.05(5.83%);视力在0.05~0.3之间者有10眼(12.58%);视力在0.3~0.6之间者38眼(56.27%);>0.6者13眼(27.53%)。因为手术而脱盲者达到了91.35%;因为手术脱残率82.7%。术后有一些感染情况发生,其中出现早期角膜水肿16例;混浊2例;非感染葡萄膜炎症反应10例;虹膜后粘连1例。治疗后明显恢复,眼部症状实现消失。结论外伤白内障病情较为复杂,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可以收到较好的恢复效果。

  • 标签: 外伤性 白内障 人工晶体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伤白内障治疗方式及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了在我院治疗外伤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观察治疗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视力的恢复情况,并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明显好于药物治疗患者,且伤后4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视力恢复好于伤后1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出现例数少于伤后1周进行手术的患者。结论伤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外伤白内障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视力恢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8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方法对在我院2007年11月~2011年11月间住院治疗的95例(98眼)外伤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年,术后后矫正视力大于0.8者有8眼(8.2%),0.6~0.8者有20眼(20.4%),0.1~0.5者有58眼(59.2%),小于0.1者12眼(12.2%)。结论对外伤白内障患者实施针对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植入晶体手术,选择好手术时机,可以尽快有效的恢复患者视力,减轻患者痛苦,并减少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蛋白发生。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8月~2014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d内Ⅰ期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Ⅱ期行外伤白内障手术),更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高,较伤后2d内行白内障摘除(即Ⅰ期手术)远期效果好。

  • 标签: 穿通性眼外伤 外伤性白内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观察对其实施Ⅰ期手术以及Ⅱ期手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4年收治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160例(160眼)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展开分组。对对照组(Ⅰ期)的80例(80眼)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选择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配合选择术后2天内Ⅰ期外伤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Ⅱ期)的80例(80眼)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选择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配合选择术后1个月-2个月Ⅱ期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以及术后反应等存在的差异。结果在出现继发性青光眼以及后囊混浊等系列的概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远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P<0.05)。结论对于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临床选择Ⅰ期白内障手术以及Ⅱ期白内障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均可以将患者的视力提高,防止出现眼压升高的现象。综合分析对患者选择Ⅱ期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效降低,将患者的治疗安全显著提高。

  • 标签: 穿通性眼外伤 外伤性白内障 Ⅰ期白内障手术 Ⅱ期白内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8月~2014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d内Ⅰ期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Ⅱ期行外伤白内障手术),更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高,较伤后2d内行白内障摘除(即Ⅰ期手术)远期效果好。

  • 标签: 穿通性眼外伤 外伤性白内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眼科2015年8月~2017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d内Ⅰ期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Ⅱ期行外伤白内障手术),更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高,较伤后2d内行白内障摘除(即Ⅰ期手术)远期效果好。

  • 标签: 穿通性眼外伤 外伤性白内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白内障Ⅰ期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白内障Ⅰ期行穿孔伤清创缝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一周视力大于0.3者占53.33%。结论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白内障Ⅰ期手术是可行的方案之一,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 标签: 角膜穿孔伤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51例(151眼)外伤白内障患者,根据其眼部外伤情况,分为4组(A,B,C,D),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及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A组61.9%,B组19.6%,C组42.8%,D组46.4%.结论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对于外伤白内障取得最佳效果具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方式 视力
  • 简介:6例伤后3~6个月行Ⅱ期植入人工晶体,5例外伤白内障1次完成伤口修复、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行Ⅱ期晶状体摘出、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体植入[2]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晶体植入 植入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囊破裂的外伤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前瞻研究。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角膜穿孔伤前囊破裂的外伤白内障45例(45眼)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3组:A组,15例,于伤后3 d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5例,伤后4~7 d进行手术;C组,15例,受伤1周后进行手术。另选取15例(15眼)年龄相关白内障作对照组(D组)。记录观察组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检测4组患者房水IL-6及TGF-β2的含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3组之间视力提高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2.217,P=0.439);并发症葡萄膜炎的发生率A组高于C组(P=0.042),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含量观察组3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含量的比较B、C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囊破裂的外伤白内障在炎症控制的情况下1周后行手术可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 标签: 伤,穿孔,角膜 白内障,外伤性 破裂,前囊,晶状体,外伤性 房水 时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外伤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白内障患者60例,对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差异(1)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与术后3个月视力<0.05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6.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力在0.05~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力>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中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人工晶体前膜、前房出血等,总发生率为31.67%。结论针对外伤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与术前比较,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的实施人工晶体植入,促进患者伤眼视力的恢复。

  • 标签: 人工晶體植入术 外伤性白内障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外伤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白内障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差异(1)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与术后3个月视力<0.05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6.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力在0.05~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力>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中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人工晶体前膜、前房出血等,总发生率为31.67%。结论针对外伤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与术前比较,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的实施人工晶体植入,促进患者伤眼视力的恢复。

  • 标签: 人工晶體植入术 外伤性白内障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前后联合手术治疗角巩膜穿通伤合并外伤白内障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来本院就诊诊断为角巩膜穿通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在行角巩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的同时,采取Ⅰ期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伤后2小时-2天。)和B组(在行角巩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14-60天采取Ⅱ期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各组32例。均在Ⅰ期清创缝合时将眼内异物取出。结果术后随访1-1.5年;术后1年矫正视力≥0.8,A组7眼,B组眼;矫正视力≥0.5,A组7眼,B组眼;矫正视力0.05-0.5,A组7眼,B组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及后囊膜混浊等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A组术后睫状体脱离4例,脉络脱离5例,继发青光眼7例,治疗病程较B组长。B组Ⅰ期手术后,睫状体脱离3例,脉络脱离3例,继发青光眼4例,治疗病程较A组短(P〈0.05)。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前后联合手术治疗角巩膜穿通伤合并的外伤白内障,能减少手术时麻醉的风险,促进术后视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的时间,但是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时机对手术的成功尤为重要。

  • 标签: 晶状体玻璃体前后联合手术 角巩膜穿通伤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方式及时机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白内障的护理。方法对214例外伤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护理总结。结果早期正确、科学的护理,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外伤白内障手术前后科学的护理能有效地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00例外伤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我院随机抽取的2012年06月至2013年08月的200例外伤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100例,观察组中的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护理,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了解掌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以及护理效果情况,并进行对比探讨。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中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75例,比较满意的有19例,不满意的有6例,总满意率为94.0%;对照组中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47例,比较满意的有31例,不满意的有22例,总满意率为78.0%。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护理效果更明显。结论早期正确、科学、全面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度过手术期,能够确保外伤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非常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外伤性 白内障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