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标本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效果。方法80份拟诊为肺结核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涂片抗酸染色法、快速结核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并对其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RT-PCR法、菌培养法、染色法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71.25%、56.25%。RT-PCR检出率高于菌培养法及染色法,菌培养法检出率高于染色法。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优化对培养留取时间的影响。方法通过流程改进前2个月培养留取情况进行分析,修订培养留取流程,分析流程改进后的谈标本留取情况。结果流程改进有效,医嘱当日留取率由改进前的7.38%提高到改进后的48.48%,培养留取时间缩短。

  • 标签: 留取 痰培养标本 流程优化
  • 简介:临床上常对肺、气管、支气管疾病的患者采集标本,行临床检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重症、昏迷、不能自主咳嗽等肺部感染患者采集标本时,需要使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采集,往往因留取方法不正确、容器不规范、环节多等因素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因此,我科对试管式标本采集器进行了改造,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采集器 痰标本 试管 肺部感染患者 支气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脓标本阴性的原因,并对其相关环节进行分析,规范标本收集和运送,减少阴性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脓性标本,通过阳性标本数,计算出阴性率加以分析。结果各种标本来源的阴性率分别为脓痰79.88%;脓73.81%;脓性分泌物73.91%。结论脓性标本阴性的原因与标本收集方法和运送时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医务人员在收集和运送标本时应规范操作,可有效减少阴性率。

  • 标签: 标本 阴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送往检验科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标本,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选中的标本,比较不同培养基分离细菌菌株情况。结果1例标本在923TBL液体培养基中出现浑浊,有细菌生成;在7H9L半固体培养基中有菌株出现;而在罗氏培养基以及923TBB培养基上则没有菌株生成。结论采用高渗半固体培养基可以从标本中分离出结核杆菌L型菌株,表明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痰标本 细菌学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塔特姆菌是比较少见的条件致病菌,作者从高血压Ⅲ级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中培养分离出塔特姆菌,根据药敏结果予以抗感染治疗,患者病原菌培养转阴,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塔特姆菌 痰液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参与式培训对呼吸内科标本送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12月进行参与式培训的20名呼吸内科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传统培训组以及参与式培训组,传统组主要采用“灌输”授课的形式进行标本采集的宣教;参与组亦接受“灌输”授课,但增加了责任心宣教、分组研究、案例分析以及提升方案制定,在培训6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护理人员的采集方法、送检流程以及护患沟通进行测试,同时对比2013年1月份两组护理人员的标本送检情况。结果参与组和传统组在采集方法、送检流程以及护患沟通得分分别为(3.85±0.88vs3.00±0.97)、(3.90±0.85vs2.90±0.79)、(11.40±2.56vs8.60±2.41),差异显著,p<0.01;参与组与传统组的送检率以及停留时间分别为(92.9%vs79.5%,χ2=19.776,p=0.000)、(3.4±0.26vs4.8±0.31,t=7.693,p=0.000)差异极为显著。结论护理人员进行参与式培训后可以提升标本的采集方法、送检流程以及护患沟通的理论水平,并提高送检率以及送检质量。

  • 标签: 护理人员 参与式培训 传统培训 痰标本 送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1142例肺结核疑似患者标本质量。方法Zienhl—Neelsen染色法(AFB)。结果即时检出201例(72.3%);晨检出253例(91.01%)夜间检出265例(95.32%)。结论不同时间,不同性质的标本对结核菌的检出结果也不同,因此,留取标本时一定对受检者严格要求,留取合格的样,只有把好标本的质量,才能提高结核菌的阳性检出率,另外规范的操作也是关键之一。

  • 标签: 标本 质量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方法对2012年04月至2013年10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处理,并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20230例标本中,共发现不合格标本9016例,不合格率为44.57%,其中普外科、门诊、肿瘤科、五官科、泌尿外科及神经内科送检的标本的不合格率高于全院平均水平(均p<0.05),而ICU、神经内科、颅脑外科及呼吸内科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低于全院平均水平(均p<0.05)。结论加强临床与护理的沟通,强化护理的临床宣教,加强医护、检验及运送人员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培养的分析前质控。

  • 标签: 痰液 不合格率 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2012年210例标本菌群分布情况和其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经培养阳性患者210例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210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155例,占73.8%,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为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是革兰阴性杆菌的首选药物。革兰阳性球菌55例,占26.2%。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100%敏感。结论培养联合药敏,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菌群分布 药物敏感性 多重耐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即自然咳痰法以及改进后的培养采集方法分别对细菌学检查的结果影响。方法取600例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记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常规组用常规咳痰发采集标本,改进组用改进方法采集标本。观察不同采集方法的培养阳性率及标本的合格率。结论相比之下,常规咳痰法下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较差,改进后的培养采集方法下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较好。

  • 标签: 痰培养标本 采集方法 细菌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热清注射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是40例观察组(采用热清注射进行治疗)与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进行治疗),并对两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的各方面指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例如病情好转时间、痊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清注射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疗效,且短时间内使用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痰热清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热清注射配伍禁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清注射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12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热清注射,对照组给予炎琥宁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有效率为7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清注射治疗小儿肺炎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细菌培养及细菌耐药情况及临床的治疗参考、耐药性及预后情况,为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提供临床指导用药、治疗和提供临床依据,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杜绝滥用抗生素,提高诊疗效率。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因肺部感染收治住院的345例长期卧床老年住院患者的培养及耐药结果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以G-杆菌感染占57.4%G+球菌感染占23.99%,真菌感染占18.61%,其中G-杆菌125例,药敏感以美罗培南为主。G+球菌73例,药敏感为万古霉素为主。真菌感染32例,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感为佛康唑为主。经培养及药敏结果诊断,选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提供了合理、正确的用药指导。结论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培养中致病菌的监测,对提高临床的诊疗提供依据,杜绝滥用抗生素,指导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长期卧床 老年患者 细菌培养 耐药性分析 滥用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热清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热清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转归。结果热清和盐酸氨溴索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转归不同,热清注射治疗组综合疗效比盐酸氨溴索改善明显。结论治疗组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阳性体征改善两组差异小,所以热清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化痰解痉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 标签: 急性支气管炎 痰热清 氨溴索 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