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介入治疗先天心脏患者66,男36,女30,年龄3~60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0,房间隔缺损(ASD)28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8。结果均采用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住院时间4~11天、平均5.5天,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没3个月进行复查心脏彩超,经过6~20个月的随访,66患者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相互结合应用的镶嵌治疗(hybridapproach)渐成为治疗先天心脏趋势。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作者采用导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儿童先天.陛心脏患儿6,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镶嵌治疗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心脏发病因素,为先天心脏病因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于2008-2011年住院的268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先天心脏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孕期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和遗传等高危因素对先天心脏危险性高。结论先天心脏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减少先天心脏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早期筛查诊断有很大优势,但根治却要靠心脏内科介入治疗及心脏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统计新生儿各种心脏畸形的构成此,以便指导临床医师的工作。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心脏的604患儿的心脏畸形进行统计。结果PDA242(构成比40.07%)、ASD201(构成比55.28%)、VSD127(构成比21.05%)、TGA15(构成比2.48%)、T/PAPVC6(构成比0.99%)、CAVC6(构成比0.99%)、TGA4(构成比0.66%)、TOF5(构成比0.50%)。结论PDA、ASD、VSD占前5位,占所有畸形的94.57%。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构成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男,17.因头痛3个月,发热、呕吐20余天,于1994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间歇性头痛,以右颞部为主,对症治疗症状缓解.20余天前复发,呈持续性剧烈头痛,并伴发热、呕吐,体温38℃左右,病情渐进性加重.既往有劳累气急、口唇发绀等症状,曾诊断为先天心脏.无中耳乳突炎病史.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并发症 脑脓肿 血液黏稠度 脑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 : 通过对我科自 2011年 5月至 2013年 1月收治的 137先天心脏 (先心病 )患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进一步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疗近期、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动脉导管未闭( PDA)做主动脉弓降部、左心室造影以了解其大小、位置,对室间隔缺损( VSD)、房间隔缺损( ASD)则通过超声心动图了解其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适当堵闭器常规操作,将其放置合适位置,再经造影或超声心动图了解堵闭器位置及有无残余分流情况,若情况良好则释放堵闭器。结果 : 我科共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 137其中男性 54,女性 83;年龄 10~ 56;体重 17~ 87kg,平均 52.9kg。其中 PDA共 13, ASD共 104,肌部 VSD共 20。总成功率为 99.27%( 1/137),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2.19%( 3/137) 包括 : 左房壁穿孔 1( VSD)、股静脉穿刺点大出血 1( VSD)、脑梗塞 1( VSD),以上 3经过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死亡 0。对每例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要求其在术后 1个月、 3个月及 6个月来院复查,随诊率达 100%。讨论 : 导管介入治疗先心病与开胸相比,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因素,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患者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成功率高。对于导管介入治疗先心病的适应证把握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儿童保健科先天心脏筛查的方法。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体检的0~3儿童中,收集所有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心脏的患儿,对其发现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收集患儿242,因为心脏杂音被发现的患儿占81.8%,因为孕期超声被发现的患儿占3.7%,1患儿因为皮血氧饱和度低下被发现,但另外有4严重先天心脏患儿同时合并脉氧低下。结论孕期超声是先天心脏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多次心脏听诊+脉氧测定”能够增加先天心脏的检出率,适合儿童保健科先天心脏的筛查工作。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8先天介入封堵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根据先天心脏的生理特点,针对性对他们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并进行出院指导。结果全组病人介入封堵治疗,只有1(封堵器脱落)又行手术治疗外,其余均治愈。结论加强先天心脏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心脏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先天心脏47。平均年龄15.3±2.6个月(4~28个月),平均体重8.2±1.3kg(5.0-10.0kg)。结果全组治愈46,死亡1,为法洛氏四联症(TOF)术后,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部严重感染。停机拔管并发肺炎3,肺不张2,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肺动脉高压危象1,暂时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重度低氧血症1,急性肾功能不全1,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幼儿期先天心脏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围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心脏介入封堵术术前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特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对62小儿先天心脏介入封堵术患者的观察,总结了心理、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介入治疗62,成功62,成功率100%。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先心病有效的、最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先天心脏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362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PDA患儿采用蘑菇伞封堵法、弹簧圈封堵法、国产ADOII封堵法,VSD、ASD患儿采用蘑菇伞封堵法,Ps患儿采用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单球囊法和双球囊法。结果352患儿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7.24%,术中死亡病例为1重度PS合并冠状窦间隙开放患儿;转外科治疗5,包括术中行心导管检查发现PDA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畸形2,PDA合并主动脉缩窄1,ASD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2;中止手术4,包括术中发现VSD已快愈合而不需手术的3,VSD术中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而中止手术的1。352成功完成手术的患儿中7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99%,3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均消失;3心律失常,术后6个月随访时1VSD封堵术的患儿仍存在散在室性早搏,其余患儿心电图均恢复正常;1股动脉血栓溶栓治疗痊愈。结论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症,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术后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心脏病/先天性 介入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小婴儿先天心脏手术后监护体会。方法自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选出心胸监护科行心脏手术医治的48CHD病儿,监护病儿术后临床资料。结果小婴儿先天心脏术后表现的不良症状以低O2、肺不张、低心排、心律失常以及喘憋为常见表现,总体有3婴儿死亡,死亡率为6.25%,分别有喘憋合并肺动脉高压1,低心排有2。结论对于小婴儿先天心脏术后,需严谨防御低心排、呼吸衰竭、喘憋、等各项并发症状,能有效降低婴儿死亡率。同时也包含恰当运用对小婴儿血管活性药物、输液速度与量的掌控、增加呼吸道管理和营养支持,整体控制和防御院内感染等措施。

  • 标签: 先天性 小婴儿心脏病 术后监护
  • 简介:摘要22q11.2微缺失综合征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包含以临床特征命名的多种疾病,Digeorge综合征是其中一种,其典型表现为胸腺缺如或发育不良、心脏大血管发育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胸腺缺如的完全型Digeorge综合征较罕见,诊治困难且预后不良。本文报道一确诊的完全型Digeor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影像资料、基因检测结果及诊断经过,并分析诊断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及突破口,为后续该病的诊断及临床管理提供经验。

  • 标签: Digeorge综合征 新生儿 胸腺缺如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