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然感染的流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减轻或与针对特定流感病毒、并在感染发生前便存在的CD8+T免疫细胞有关。在10月《自然-医学》上报告的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以增强T细胞反应为目标而研发流感疫苗的思路。

  • 标签: 流感病毒 自然感染 免疫细胞 医学 治疗 T细胞反应
  • 简介:目的在路易斯肺癌LLC荷瘤小鼠模型中通过删除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探讨MDSCs对CD8+T细胞数量和功能、体内肿瘤生长及小鼠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皮下接种LLC,尾静脉注射Gr-1抗体删除荷瘤小鼠血液中的MDSC或注射对照抗体,于不同时间点采尾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MDSC和CD8+T细胞的变化,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和小鼠生存期,比较两组荷瘤小鼠的脾细胞对LLC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LLC荷瘤7d后小鼠中MDSCs比例(%)(23.870±1.350)显著高于正常小鼠(7.600±0.677)(P〈0.001),CD8+T细胞比例(%)(7.906±0.428)显著低于正常小鼠(11.220±0.606)(P〈0.001);荷瘤7d注射Gr-1删除抗体或对照抗体,3d后删除组外周血MDSCs比例(%)较未删除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578±0.299vs38.340±3.214,P〈0.001),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删除组(分别为9.464±0.820vs4.024±0.488,P〈0.001);抗体注射10d后删除组MDSCs比例(%)较之前显著增加(31.980±3.595),但仍然低于普通荷瘤组(63.660±5.763)(P=0.0016),CD8+T细胞比例(%)较之前降低(5.806±0.554),仍高于普通荷瘤组(2.894±0.330)(P=0.0019);MDSCs删除组小鼠肿瘤生长减缓(P〈0.05)、生存期延长(P=0.036,中位生存期46dvs53d)。结论在LLC荷瘤小鼠中删除MDSC能解除其对CD8+T细胞的抑制,减缓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

  • 标签: 肺癌 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 CD8+T细胞 免疫抑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前后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及其变化规律预测生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2017年完成外周血CD8+T细胞检测的Ⅲ-Ⅳ期NSCLC共795例(其中249例疗后6个月内完成1~3次检测),分析治疗前后CD8+T细胞不同水平的生存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对生存的预测作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795例患者不同临床因素的疗前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相近,Ⅲ期NSCLC中<26.44%生存期显著延长(P=0.043)。疗后CD8+T细胞水平较疗前显著升高且1~3个月内水平相似,4~6个月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疗前。249例疗后CD8+T细胞<43.90%水平的中位生存期高于≥43.90%的(22个月∶16个月,P=0.032),但分层分析疗后1、2~3个月的生存期相近(P>0.05),而4~6个月显示生存期不同(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后CD8+T细胞<43.90%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714,P=0.031)。结论Ⅲ-Ⅳ期NSCLC外周血疗前CD8+T细胞预测预后作用有限,疗后CD8+T细胞显著升高;一定水平的升高可延长生存期,过度升高对生存不利;CD8+T细胞亚型检测更重要。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放化疗法 CD8+T淋巴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耗竭CD8+T细胞(exhausted CD8+T cells,CD8+Tex)是一种由静止CD8+T细胞在持续高抗原刺激条件下形成的独特亚群。静息CD8+T细胞在短期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功能细胞并发挥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而持续的高抗原刺激将使效应CD8+T细胞逐渐分化为终末CD8+Tex细胞并且不可逆转地失去效应器功能。与记忆和效应T细胞不同,CD8+Tex细胞具有一个独特的转录程序。同时,众多研究正在试图绘制一个详尽的CD8+Tex亚型分化图谱,旨在未来通过靶向CD8+Tex细胞内的单个亚群或单个分化阶段来最大限度增加效应T细胞的数量,同时避免损伤效应细胞。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从转录失调、代谢重编、亚群分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以CD8+T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学疗法提供更多治疗策略。

  • 标签: 耗竭CD8+T细胞 肿瘤免疫 转录失调 代谢重编 亚群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L-24在体外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28例NSCLC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分选CD8+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CD8+T细胞中IL-24受体(IL-20R1、IL-20R2和IL-22R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不同浓度重组人IL-24(10 ng/ml和100 ng/ml)刺激纯化CD8+T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变化。建立CD8+T细胞和NSCLC细胞系NCI-H1882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体外共培养系统,观察IL-24刺激后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以及IFN-γ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LSD-t检验。结果CD8+T细胞中未检测到IL-22R1 mRNA表达,CD8+T细胞中IL-20R1和IL-20R2 mRNA相对表达量在健康对照者和NSCLC患者之间以及在非肿瘤部位和肿瘤部位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外周血和肿瘤部位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和非肿瘤部位(P<0.05),低浓度IL-24(10 ng/ml)刺激不影响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P>0.05),而高浓度IL-24(100 ng/ml)则显著提升NSCLC患者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P<0.05)。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高浓度IL-24(100 ng/ml)刺激NSCLC患者肿瘤部位CD8+T细胞后可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升高,以及IFN-γ和TNF-α表达升高,而低浓度IL-24(10 ng/ml)刺激对CD8+T细胞诱导的靶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分泌无显著影响。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IL-24刺激对CD8+T细胞诱导的靶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分泌均无显著影响。结论高浓度IL-24在体外可增强NSCLC患者CD8+T细胞的直接细胞杀伤功能,但在体内IL-24可能并不影响CD8+T细胞的功能。

  • 标签: IL-24 非小细胞肺癌 CD8+T细胞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R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2位。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问世,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这些以T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仅在少数患者中有效。研究显示,肿瘤细胞CD8+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像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一样,活化后的CD8+T细胞主要依赖糖酵解维持细胞增殖和功能发挥。在肿瘤微环境(TME)中,CRC细胞通过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挤压CD8+T细胞的营养来源,同时伴随着乳酸等代谢毒物的产生和胞外堆积,最终导致CD8+T细胞糖酵解受损,细胞逐渐丧失功能变为耗竭和衰老,阻碍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因此,深入了解肿瘤细胞CD8+T细胞糖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研发更加有效的联合治疗提供策略。本文就此研究领域的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CD8+T细胞 糖酵解 耗竭 衰老 免疫检查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白细胞介素-7(IL-7)/CD127信号通路对CD8+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7—2020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初治MG患者57例(MG组),同时入组健康对照者35名(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7和可溶型CD127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中膜型CD127的表达比例,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发病年龄、有无胸腺瘤、不同Osserman分型之间的差异及与定量重症肌无力(QMG)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纯化MG患者CD8+T细胞,使用重组人IL-7(5 μg/L)刺激培养,比较可溶型CD127和膜型CD127的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穿孔素、颗粒酶B、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D8+T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mRNA表达量。结果MG组血浆IL-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93.4±74.7)pg/ml比(233.8±70.8)pg/ml,t=3.78,P<0.001],可溶型CD12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102.7±13.7)pg/ml比(131.2±20.9)pg/ml,t=7.91,P<0.001]。MG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35.4%±7.1%比30.2%±7.5%,t=3.31,P=0.001),膜型CD127+CD8+T细胞比例亦高于健康对照组(45.5%±7.7%比34.7%±11.5%,t=5.44,P<0.001)。上述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早发型和晚发型之间、非胸腺瘤组和胸腺瘤组之间、不同Osserman分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QMG量表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IL-7刺激MG患者CD8+T细胞后,培养上清中可溶型CD127水平、膜型CD127+CD8+T细胞比例、免疫检查点分子mRNA表达水平与未经IL-7刺激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IL-7刺激后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208.1±67.2)pg/ml]、颗粒酶B[(941.8±273.9)pg/ml]、干扰素-γ水平[(19.1±5.2)pg/ml]高于未经IL-7刺激时[分别为(168.8±46.2)pg/ml,t=2.16,P=0.038;(782.4±137.2)pg/ml,t=2.33,P=0.025;(15.3±4.5)pg/ml,t=2.47,P=0.018]。TNF-α的分泌水平在经IL-7刺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G患者中升高表达的IL-7介导的信号通路可增加CD8+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增强CD8+T细胞功能活性。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白细胞介素7 CD8阳性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7受体α亚单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3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95例COVID-19患者,比较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及临床转归为治愈、好转、未愈、死亡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对COVID-19临床分型及预后的价值。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95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68例,重型11例,危重型16例。治疗前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419(309,612)、267(212,540)和141(77,201)/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38(153,375)、128(96,172)和92(51,14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322、15.956,均P<0.01)。死亡、未愈、好转和治愈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49(143,349)、315(116,414)、344(294,426)和745(611,966)/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06(43,501)、176(67,279)、194(188,432)和429(276,56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083、16.658,均P<0.01)。评估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237/μL,曲线下面积为0.9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33~0.989,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评估(危)重型患者治疗有效性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405/μL,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 0.727~0.99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74.6%。结论COVID-19的病情可能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呈加重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用作COVID-19临床分型诊断和评估(危)重型病例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T淋巴细胞 临床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探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损害CD8+T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功能影响嵌合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modified T cells,CAR-T)的效能。方法将培养得到的CAR-T细胞CD8+T细胞作为正常组,感染组为加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进行侵染的CAR-T细胞CD8+T细胞。采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CAR-T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Bcl-2、cleaved-caspase-3和Bax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的变化;使用Pierce BCA蛋白检测试剂盒测定蛋白质浓度;化学发光发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组CAR-T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感染组CAR-T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8±0.16)%比(7.06±0.74)%,χ2=5.674,P<0.05]。感染组的Bax和cleaved-PARP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Bcl-2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1±0.01)%比(1.07±0.01)%,(2.34±0.05)%比(1.36±0.04)%,(0.66±0.02)%比(1.17±0.02)%,χ2值分别为298.838,26.509和31.231,P值均<0.05]。感染组的IL-6、TNF-α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IL-10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69±21.07)ng/L比(43.25±5.36)ng/L,(65.12±15.75)ng/L比(33.14±5.23)ng/L,(16.02±1.69)ng/L比(24.33±2.33)ng/L,t值分别为3.54,3.338和4.988,P值均<0.05]。感染组的ATP和总钙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15±0.03)μmol/g比(0.32±0.06)μmol/g,(12.46±2.74)μmol/L比(25.97±3.49)μmol/L, t值分别为4.389和5.274,P值均<0.05]。感染组的MDA含量高于正常组,GSH含量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4±0.23)μmol/L比(1.34±0.21)μmol/L,1.07±0.17)pg/mg比(5.23±0.36)pg/mg,t值分别为2.781和18.098,P值均<0.05]。感染组CD8+T细胞线粒体基因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62±0.03)%比(1.01±0.06)%, χ2=10.070,P<0.05]。结论离体状态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通过损害CD8+T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功能促进CAR-T细胞的凋亡。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CD8+T细胞 线粒体 嵌合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中膜型CD127(membrane-bound CD127,mCD127)和可溶型CD127(soluble CD127,sCD127)的表达,探讨IL-7调控脓毒症患者CD8+T细胞活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队列,入组47例脓毒症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纯化CD8+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7和sCD127,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mCD127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T细胞中总CD127 mRNA和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重组人IL-7刺激CD8+T细胞并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STAT5)、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通路,检测CD8+T细胞表面mCD127表达、总CD127 mRNA和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利用CD8+T细胞与MCF-7细胞共培养系统评估IL-7刺激后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变化。采用t检验或LSD-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7和sCD12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1.82±12.58) pg/ml vs (111.07±11.10) pg/ml,P<0.01;(278.58±62.31) pg/ml vs (334.62±70.55) pg/ml,P<0.01],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46,P<0.01)。脓毒症患者CD8+T细胞中mCD127+CD8+T细胞比例和mCD127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患者CD8+T细胞中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34±0.33 vs 1.80±0.60,P<0.001)。重组人IL-7刺激后CD8+T细胞sCD127分泌水平、总CD127和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抑制STAT5后IL-7诱导的sCD127分泌水平、总CD127和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但抑制PI3K后IL-7诱导的sCD127分泌水平、总CD127和s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12.49±2.12)% vs (23.83±3.76)%,P<0.001],重组人IL-7刺激后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的比例升高(P<0.05),细胞因子和毒性颗粒分泌增加(P<0.05),抑制STAT5后IL-7诱导的CD8+T细胞杀伤功能减弱(P<0.05),但抑制PI3K后IL-7诱导的CD8+T细胞杀伤功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7可增加sCD127分泌,通过STAT5信号通路增强脓毒症患者CD8+T细胞的体外杀伤功能。

  • 标签: 脓毒症 IL-7 CD127 CD8+T淋巴细胞
  • 简介: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HBV特异性CD8+T细胞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参与病毒的控制和清除,同时也参与疾病的发病,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是决定HBV被清除还是在体内长期存在的关键。本文主要讨论了在HBV感染的急性期和慢性期,HBV特异性CD87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关于CD87细胞基础研究的最新知识,介绍了HBV感染的不同时期cD8细胞对病毒清除或病毒持续存在的作用机制。同时,也对新型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免疫模型系统和检测方法的建立做了介绍,并列举了与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检测优势和深远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CD8+T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来源分泌型自噬体,即一群表达自噬标志LC3B的细胞外囊泡(LC3B+ extracellular vesicles, LC3B+EVs)对CD8+T细胞功能耗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LC3B+EVs和PD-1+CD8+T细胞比例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在αCD3/CD28和IL-2培养条件下加入LC3B+EVs或经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封闭抗体封闭后的LC3B+EVs体外诱导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PD-1+CD8+T细胞和IFN-γ+CD8+ T细胞比例以及上清中IL-2、TNF-α和IFN-γ的浓度。结果肝癌患者血浆和腹水中LC3B+EVs及表达HSP90α的LC3B+EVs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癌性腹水组,且与PD-1+CD8+T细胞耗竭比例均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HSP90α+LC3B+EVs。另外,体外人肝癌细胞来源的LC3B+ EVs可以诱导CD8+T细胞耗竭,当采用HSP90α封闭抗体预封闭LC3B+EVs后,CD8+T细胞耗竭比例显著降低。结论肝癌细胞来源LC3B+EVs通过膜结合型HSP90α诱导CD8+T细胞功能耗竭。

  • 标签: 肝癌 细胞外囊泡 CD8+T细胞耗竭 热休克蛋白90α
  • 简介:目的建立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健康人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区间。方法将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健康人群按受试者年龄分为4组,一组为19~29,二组30~39岁组,三组为40~49岁,第四组为50岁以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的绝对数。结果统计不同年龄人群的CD3+、CD4+、CD8+T细胞数量之间的不同(P>0.05);结论每个数据呈正态分布,以确定健康成人区周围血的CD3+、CD4+、CD8+T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为804.7+387.3。

  • 标签: CD3+ CD4+ CD8+T淋巴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区间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38分子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艾滋病的相关性。方法58例HIV/AIDS患者和20例健康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38分子的表达,通过比较HIV/AIDS患者不同CD4+T淋巴细胞分组CD8CD28+、CD8CD38+的表达差异,分析CD8+T淋巴细胞CD28、CD38分子与艾滋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比较,HIV/AIDS患者CD8CD28+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8CD3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百分比明显升高;HIV/AIDS患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分组,组间比较显示,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降低,CD8CD28+T淋巴细胞也逐渐降低,且艾滋病患者(CD4〈200cells/L)明显低于慢性进展者(CD4≥200cells/L);CD8CD38+T有逐渐升高趋势,且艾滋病患者明显高于慢性进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CD28+随疾病进展逐渐降低,CD8CD38+逐渐升高,两者与艾滋病疾病进展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进展指标。

  • 标签: HIV/AIDS CD8+CD28+ CD8+CD38+ 疾病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HIV-1慢性感染进程中,长期记忆CD8+T细胞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入组26例未行抗病毒逆转录治疗和26例经抗病毒逆转录治疗的HIV-1感染者,以及11例健康人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长期记忆CD8+T细胞的频数及功能,分析其在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与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病毒载量的关系,并探讨在HIV-1慢性感染中影响长期记忆CD8+T细胞的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未治疗组外周血的长期记忆CD8+T细胞的频率和计数显著降低,经抗病毒治疗后不能完全复常。在未治疗组中,CD8+T长期记忆细胞的频率与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呈正相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结论HIV-1慢性感染疾病进程中伴随长期记忆CD8+T细胞的持续受损。

  • 标签: 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长期记忆CD8+T细胞 疾病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闭锁葛西手术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肝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行肝移植术患者28例,其中胆道闭锁组20例(分为未行葛西术亚组10例,葛西术后亚组10例,后者胆汁淤积消退),对照组8例,比较其临床及病理学形态特点。肝组织切片行CD3、CD4、CD8CD20、Foxp3、白细胞介素-17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定量分析。上述指标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胆道闭锁葛西术后组临床及病理胆汁淤积程度均显著低于未行葛西术组,肝纤维化程度亦显著减轻(P值均< 0.05),但两组汇管区炎症程度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内浸润的免疫细胞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未行葛西术组相比,葛西术后组汇管区CD3、CD8、白细胞介素-17A和Foxp3阳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值均< 0.05),但两组间Foxp3/CD4阳性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低于对照组(P < 0.05)。与未行葛西术组相比,葛西术后组汇管区Foxp3/白细胞介素-17A、Foxp3/CD8阳性细胞比例未见显著升高(P值均> 0.05),仍持续低于对照组;小叶内Foxp3/白细胞介素-17A、Foxp3/CD8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值均< 0.05)。结论肝内炎性细胞浸润及调节性/效应性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在胆道闭锁葛西术后胆汁淤积消退患者中持续存在,可能是促进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胆道闭锁 T淋巴细胞 肝移植 葛西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CTL)频率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HBcAg18-27表位肽-HLA-A*0201五聚体(MHCPentamers)及CD8单克隆抗体,设计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针对该肽段的特异性CTL数量,以占总计数CD8+细胞数的百分比表示,同时对HLA-A2等位型进行鉴定。结果18例非HBV感染患者中12例HLA-A2-(对照组)特异性CTL数为0.33%-3.90%,中位数为1.04%。HLA-A2-的CHB、LC、HLA-A2+的CHB特异性CTL数为分别为0.25%-10.69%、中位数1.60%、n=24,0.34%-12.20%、中位数1.85%、n=13,0.20%-29.90%、中位数1.41%、n=24,三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LA-A2-的PHC、HLA-A2+的LC、PHC特异性CTL数分别为1.27%-20.30%、中位数6.69%、n=5,0.14%-18.40%、中位数2.88%、n=18,0.72%-39.22%、中位数1.33%、n=7,三者显著高于对照组。HLA-A2-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数显著高于相应未抗病毒治疗者。HLA-A2+未抗病毒组中血清HBVDNA<103copies/mL、ALT<40IU/L者特异性CTL频率有增高趋势。结论HBV抗原肽-HLA-A*0201五聚体流式细胞技术能在体外直接检测外周血HBV特异性CTL频率的变化,其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表位免疫应答的差异。

  • 标签: HLA-A2抗原 MHC-五聚体 CD8+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3次,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第10天处死,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2、TNF-a含量.结果两组大鼠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血清CD4+计数降低,CD8+计数升高,CD4+/CD8+比值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IL-10升高,IL-2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NF-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能负性调节大鼠免疫功能.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