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循环呼吸衰竭的有效心肺辅助技术。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以替代受损肾脏功能。ECMO 联合 CRRT 治疗,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也存在临床护理难度大的问题,因此护士要不断学习掌握此类治疗患者病情特点、维护好ECMO及CRRT管路、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才能让此项技术有效开展,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ECMO联合CRRT 治疗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CRRT患者深静导管的护理相关理念的总结和诉述,护理中心静脉导管做到更好,使得感染率下降,并发症缩小。方法: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临床事项合成来对深静脉置管时刻封管液的运用、穿刺的地方换药、封管的对策、并发症的抗御实行阐述以及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条件。结论: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建设方面有关学问的研究加强,在临床任命中,严格依照规程实行各项操作,仔细实践无菌技术,让导管有关性感染的产生率减低,并发症缩小,让CRRT治疗效果增强。

  • 标签: 护理 深静导管 CRRT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症烧伤患者CRRT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8名接受CRRT治疗的重症烧伤病人进行研究,并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的NUN、Scr等指标。结果:治疗有效率为75%、死亡率为25%。病人住院时间为(62.8±26.7)d。同时,接受CRRT治疗当天和完成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明显要好过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烧伤 CRRT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于医院进行治疗的重症感染并发MODS患者中选择93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CRRT组,其中常规组有40例患者,CRRT组有53例患者,并且CRRT组还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对常规组及CRRT组两组患者救治过程中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同时还要观察经过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健康状态。结果: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CRRT组的存活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CRRT组的肾功能指标低于常规组,经过治疗后的CRRT组APACHEII 评分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RRT治疗重症感染并发MODS能够得到显著疗效,并且有助于提高存活率,让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改善,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使其能够维持在健康状态。

  • 标签: CRRT 重症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ECMO联合CRRT治疗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接受ECMO联合CRRT治疗的60名重症病人进行治疗。并以随机的方式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情况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的血肌酐、尿素、血钾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ECMO联合CRRT治疗 重症病人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4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管理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实施PICCO将其分为普通监测组(63例)和PICCO组(61例),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以及低血压发生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肾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等。结果:治疗后24h,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8,t=5.333;P<0.05);治疗后24h,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t=3.518,t=6.724;P<0.05)。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低血压发生率较低,平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间较短,平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日超滤量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4,t=4.139,t=5.540;P<0.05)。两组治疗后7d与治疗前相比,24h尿量提升,血肌酐水平降低;PICCO组治疗后7d与普通监测组治疗后7d相比,24h尿量增高,血肌酐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7,t=5.787;P<0.05)。结论: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减少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可更好的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PICCO)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不同连接方案对CRRT动脉端压力(PA)、静脉端压力(PV)和跨膜压(TMP)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体外实验:模拟CRRT与ECMO不同连接方案,根据CRRT动、静脉端与ECMO循环管路不同连接位置分为6种方案:方案A为与氧合器前、氧合器后连接点相连接;方案B为与氧合器后、氧合器前连接点相连接;方案C为与氧合器前、离心泵前连接点相连接;方案D为与氧合器后、离心泵前连接点相连接;方案E为与氧合器前、回输导管连接点相连接;方案F为与氧合器后、回输导管连接点相连接。每套ECMO套包在每个连接方案、不同流量下(2、3、4、5、5.5 L/min)重复测量5次,共6套ECMO套包,测量30次,比较6种方案的PA、PV和TMP。②体内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ECMO联合CRRT治疗并因PA或PV过高而更改方案的患者(由方案A或B更改为方案E或F),观察更改方案前后PA和PV的变化。结果①体外实验结果:在不同ECMO血流量下(2~5.5 L/min),方案A与B、C与D、E与F之间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方案C、D的PA均最低,方案E、F次之。在不同ECMO血流量下(2~5.5 L/min),方案B的PV均高于方案A;而在3~5.5 L/min的高流量下,方案C与D、E与F之间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方案E和F的PV绝对值均最低。由于方案A、B高流量时部分PA>300 mmHg(1 mmHg≈0.133 kPa),方案C、D高流量时部分PV>350 mmHg,因此方案E、F是较为合理的连接方案。在ECMO血流量为5 L/min和5.5 L/min时,方案C、D的TMP均表现为负值(mmHg;5 L/min:方案C为-29.14±11.42,方案D为-42.45±15.70;5.5 L/min:方案C为-35.75±13.21,方案D为-41.58±15.42),提示存在透析液的反滤过;在不同ECMO血流量(2~5.5 L/min)下,方案A、B、E与F之间TMP差异大多有统计学意义,均数绝对值波动在9.89~49.55 mmHg,均在正常范围内。②体内研究结果:共有10例患者由于PA或PV过高而更改连接方案(由方案A或B更改为E或F),男性8例、女性2例,静脉-动脉ECMO(VA-ECMO)7例、静脉-静脉ECMO(VV-ECMO)3例,均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更改方案后PA、PV均较更改方案前明显下降〔PA(mmHg):244.00±22.58比257.20±21.92,PV(mmHg):257.20±18.43比326.40±15.41,均P<0.01〕,且PV较PA下降程度更明显〔差值(mmHg):69.20±6.55比13.20±5.45,P<0.01〕。结论对于使用ECMO联合CRRT治疗的患者,CRRT动脉端连接于氧合器前或氧合器后、静脉端连接于回输导管连接点的方案,可明显降低PA和PV,即使在ECMO高流量运行时仍可维持CRRT正常运行。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压力报警 连接方案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行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月在我院行CRRT治疗的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护理),各32例。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CRRT 糖尿病肾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索重症监护室CRRT患者最适合的护理方法。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02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行CRRT治疗方式,利用摇号方式将其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实施综合护理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实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临床疗效也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行CRRT治疗的患者而言,采用综合护理手段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CRRT 临床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诊急性中毒所具有的综合护理效果,希望能够为急诊科室的救护以及相关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收治的共计90位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共计45位,应用常规性的治疗护理方式。观察组共共计45位,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CRRT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所具有的实际治疗指标进行有效的对比,并且对APACHE II系统进行详细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数据对照组相比较优,其治疗结束之后,APACHE II系统的实际平衡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较低。结论:观察组患者在实际治疗后,其预后转归得到了有效的优化,与常规治疗相比更加优异,使患者健康得到了综合性的保障。由此,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案在实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并且拥有着更为优质的治疗价值。

  • 标签: 急诊科室 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 急性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减少CRRT中非计划性下机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0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CRRT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管路使用时间、住ICU时间以及CRRT上机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较之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冠肺炎患者采用ECMO联合CRRT救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的1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精心护理并规范维护各大型治疗仪器,积极观察分析并提前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护理效果及患者结局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患者在行ECMO联合CRRT治疗,ECMO 治疗时间为(43.34 ±22.31)d,CRRT治疗时间为(24.91 ±15.53)d,其中,6例患者成功撤离 ECMO,3例患者康复出院,5例患者仍在院治疗,2例患者死亡。ECMO 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设备运行故障,管道滑脱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但绝大多数患者(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ECMO 联合 CRRT 治疗是新冠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专业且精心的护理对于提高危新冠患者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RRT在ICU危重患者治疗中的护理对策和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2例ICU危重患者,均采取CRRT治疗,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SaO2和P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PaC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ICU危重患者CRRT治疗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预防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连续性肾代替治疗 重症监护室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治疗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时,所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探究过程中,选择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9年7月份到2021年7月份在我院内进行治疗的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共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60名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对比,进而明确在使用CRRT治疗以后,对患者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实验所选择的60名实验探究患者中,其中有48名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其好转率为80%。并且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电解质指标、血尿素氮指标以及血清肌酐指标等进行对比,发现其前后的对比差异性相对较大,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以上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利用CRRT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并且能够使患者长期保持稳定的机体环境。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加大对CRRT治疗方法的研究力度,并且采取更多个性化及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进而使CRRT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CRRT治疗 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在此次研究实施中,将纳入22例在CRRT治疗期间出现体外循环凝血的患者参与实验,并在同期选取100例未出现凝血的患者进行对照组,分别命名为患者组、正常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引起凝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经两组研究对象CRRT治疗期间的数据显示,γ-谷酰胺转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CRRT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引起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较多且复杂,应重视具体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CRRT 体外循环凝血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但在CRRT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体外循环凝血情况,一旦发生体外凝血则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并增加了工作量。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护理患者。方法:本文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CRRT治疗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管理时,将护理路径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法:在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280名CRRT治疗室收入的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0)与实验组(n=140),对照组患者在接受CRRT的过程中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路径,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CRRT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配合护理路径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患者在CRRT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路径 治疗方案 肾脏疾病 普通CRRT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已经越来越成熟,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科室的紧急治疗中,对于多种危重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CRRT是血液净化疗法,可以缓慢、连续的清除患者体内的溶质和水,更接近人体的生理机制功能,可以有效的保障肾脏灌注的前提下,进一步的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清除炎症因子介质,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血流环境。在患者的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基于此,进行本文的研究探讨。因此,本文就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在(肿瘤)重症急性肾衰治疗中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CRRT 肿瘤 预防 急性肾衰 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