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在PICU患儿中普遍存在,多种因素可使重症患儿出现睡眠障碍,对疾病恢复、远期预后均可能产生影响。目前对危重患儿睡眠障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PICU中可用的睡眠评估工具有限,多元化促进睡眠管理方案可能对改善睡眠有效。

  • 标签: 睡眠障碍 儿童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PICU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儿的预后数据有限且陈旧,之前研究指出CF患儿病死率在37.5%~100%。鉴于CF治疗的进展,本文作者预计此类患儿预后相比既往研究已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为一份PICU内重症CF患儿病死率和死亡相关因素的最新报告。设计利用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 pediatric systems,VPS)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多中心队列分析。场所收集135家PICUs 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0日的相关数据。对象共研究1 633例CF患儿的2 893次PICU住院情况。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主要预后指标为PICU住院期间病死率。预测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数据,人体测量学数据,诊断,临床特点和重症监护干预措施。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计算病死率的优势比,以评估与预测变量相关的病死率差异。采用广义评估方程模型解释每例患儿的多次入院情况。主要结果PICU总病死率为6.6%。与病死率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包括咯血/肺出血,气胸,胃肠道出血,细菌/真菌感染,BMI较低/营养不良以及需要无创或有创呼吸支持。2 893次PICU入院中,26.4%发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相关病死率为19.1%。病死患儿中20.7%未接受机械通气。结论无论是整体队列层面还是需有创机械通气的亚组,CF患儿PICU住院期间病死率均低于既往报道。这些数据为需要重症监护的CF患儿预后提供了最新研究资料。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重症监护预后 肺部用药 呼吸 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U机械通气患儿气道护理措施,探讨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的138例PICU机械通气患儿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69例,气道护理组69例,常规组中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气道护理组中实施气道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气道护理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对PICU机械通气患儿实施气道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缩短PICU停留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患儿 PICU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PICU层级护理来探讨患儿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是否存在影响关系。方法:对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8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来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将44名患者归入对照组,将剩余的44名患儿归入作为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儿采用PICU护理,根据两组患儿的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来对其效果进行衡量。结果:在对两组患儿进行护理之后,根据有关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为3%,对照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为11%,观察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在护理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患儿的总护理质量评分为(88.72±5.52),而对照组患儿的总护理评分为(78.67±5.65),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总护理评分上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评分要高(P

  • 标签: PICU层级护理 患儿 感染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气管插管患儿相关肺炎的防治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4例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防治与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PICU停留时间比参照组要短(P<0.05)。研究组患者的体温、WBC、NE%与PCT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较多,而且此情况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在增加护理难度,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医务人员一定要注重无菌操作,定期对管道实施消毒,监测生命体征,开展合理的营养支持。

  • 标签: 相关肺炎 PICU 效果分析 防治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U患儿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PICU患儿120例资料,统计压疮发生率,并分析和总结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0例患儿共出现20例压疮,发生率为16.6%,其中营养不良是主要因素,占比5.8%,其次为组织缺氧、感觉障碍、环境潮湿、摩擦力,分别占比3.3%、3.3%、2.5%、1.7%。结论PICU患儿压疮由诸多因素引发,应结合患儿情况尽早护理干预,以减轻疼痛,预防压疮发生。

  • 标签: PICU 儿童 压疮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镇痛镇静策略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进行机械通气且需镇静镇痛治疗的危重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40 例)和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组(40 例),采用Ramsay 及FLACC 量表评估镇静、镇痛效果,记录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动态变化、脏器功能指标、瑞芬太尼及咪达唑仑应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PICU 住院时间及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组达到镇静镇痛效果所需时间更短,Ramsay 评估3~4 级所占百分比增高,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镇痛镇静策略 PICU机械通气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灌流治疗PICU中危重中毒患儿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40例PICU中危重中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2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20)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灌流治疗患儿进行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水平,提升家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PICU 危重中毒患儿 血液灌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PICU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水平等。结果:实验组患儿平均止咳时间、平喘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痰液减少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肺部病变吸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康复速度更快,对比对照组有一定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PICU重症肺炎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缩短病情改善的时间,对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都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舒适护理 PICU重症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重症医学技术的提高,更多危重症患儿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转至普通病房,PICU过渡期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关注PICU过渡期患儿家长迁移应激同样是危重症儿科临床护理实践重点,而患儿家长迁移应激对自身健康和患儿康复进程均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PICU过渡期患儿家长迁移应激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目前PICU过渡期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旨在为今后我国开展PICU过渡期患儿家长迁移应激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综述 PICU过渡期 患儿家长 迁移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病房(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感染性休克患儿资料,其中存活好转58例,死亡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达5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成活组患儿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数目、低血压、PCIS评分、中性粒细胞数、紫癜或凝血障碍、入院24h尿量、血清白蛋白浓度、血乳酸浓度及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9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S数目、紫癜或凝血障碍、PCIS评分降低及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较高,当其PCIS评分降低或发生MODS、紫癜、凝血障碍,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时死亡风险更高,需早期检测治疗。

  • 标签: 儿童 感染性休克 病死率 死亡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疼痛的定义及儿童疼痛的特点,针对性的说明了PICU患儿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分析了术后疼痛对PICU患儿的影响,着重阐述了PICU患儿术后疼痛的护理。

  • 标签: PICU患儿 疼痛 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 疼痛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收治儿童急性中毒病例的相关因素以寻求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PICU救治的135例中毒患儿病例资料,分药物中毒组和非药物中毒组,分析两组不同的临床特点。结果1~3岁是意外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段,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寒暑假是急性中毒高发季节;乡村急性中毒发生率较城市高,占88.1%,多发生在家中,占98.5%;药物中毒50例,毒物以抗精神类药物为主,非药物中毒85例,毒物以杀虫(灭鼠)剂为主,两组均以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主;血液净化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药物中毒组和非药物中毒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结论儿童急性中毒应以预防为主,早期血液净化是儿童急性中毒救治的重要治疗手段。

  • 标签: 中毒 儿童 干预 血液灌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U患儿护理交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以PICU患儿100例(时间所选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本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护理交班中常规管理,实验组则实施SBAR沟通模式管理,分析2组PICU患儿护理交班的结果。结果实验组交班问题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病情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U患儿护理交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干预,可有效缩短其住院的时间,增加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PICU患儿 护理交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PICU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受试对象选入于2019年6月-2020年7月于本院接诊的80例PICU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病情评估,研究组采取PEWS评估病情。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病情评估时间、住 PICU 时间、评估潜在风险预测准确率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病情评估时间及住PICU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会评估潜在风险预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PICU患儿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病情评估 评估潜在风险预测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PICU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选择PICU腹泻患儿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2年2月-2023年12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78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39例为两组平均例数,传统护理及个性化护理为两组患儿需要接受的护理方式,观察干预前后的腹泻次数及转科时间情况。结果:在比对上述指标的过程中,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PICU腹泻患儿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PICU 腹泻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PICU重症肺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88例PICU重症肺炎患儿。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指标中FVC、FRV1及PEFR水平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发热、咳嗽及肺啰音改善时间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PICU重症肺炎患儿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舒适护理 PICU 重症肺炎 肺功能改善情况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PICU患儿母亲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焦虑的应用效果。方法 试验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PICU患儿母亲作为实验对象,共计选取3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母亲焦虑情况。结果 由数据统计分析,观察组患儿母亲的SAS评分(31.24±4.63)以及SDS评分(29.31±4.20)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母亲的SAS评分(38.31±4.29)以及SDS评分(37.65±3.9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ICU患儿母亲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儿母亲的焦虑情绪,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PICU 患儿母亲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