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指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进展,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腔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夹层主要发生在胸主动脉,临床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且致死率很高,是心

  • 标签: 药物治疗 胸主动脉 治疗策略 主动脉夹层 夹层动脉瘤 开放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StanfordB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阜外医院并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确诊为StanfordB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并分析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入选74例StanfordB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52.47岁,男性65例(87.8%)。合并高血压病史53例(71.6%),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较,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个人史、入院重要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手术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入院后接受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6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3.1±4.6vs.10.7±4.3×10^9/L,p=0.035)显著高于未接受腔内隔绝术患者,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仍是StanfordB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但主动脉夹层发病后呈现的临床特征与无高血压病史者无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已成为StanfordB主动脉夹层较常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手术 腔内隔绝术
  • 简介:目的探讨StanfordB胸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9例患者(其中4例行介入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术后和随访结果.结果3例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2例没有内漏,1例Ⅰ内漏;随访期间复查夹层闭合良好.1例术中导引钢丝无法从真腔进入远端而放弃介入治疗,另1例因动脉弯曲变形而不宜行支架治疗.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B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近、中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

  • 标签: 覆膜支架 介入性 胸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外科手术
  • 简介:慢性主动脉夹层在传统意义上是病程超过2周的主动脉夹层,这是根据尸检发现74%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于最初的14天内来确定的急性与慢性的分界[1]。慢性StanfordB主动脉夹层(chronicStanfordtypeBaorticdissection,CBAD)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理过程差异很大,其僵硬的夹层内膜片以及相对固化的真假腔形态,使得其腔内修复术(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后的主动脉重塑及假腔血栓化较差,从而影响了TEVAR的疗效。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假腔 腔内治疗 腔内修复术
  • 简介:<正>血管腔内技术的开展,为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微创有效的治疗途径。我科在2009年分别对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StanfordB主动脉夹层和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StanfordB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了腔内修复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其疾病的特点分别从心理、饮食、卫生宣教、卧位、预防感染、血液循环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基底节区脑出血 修复术 病情变化 肾移植患者 术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围术期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7年 9月 -2018年 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的 70例 B主动脉夹层患者以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围术期期间 2组分别给予常规、整体护理干预,对比 2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疼痛等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复杂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该手术并未封闭夹层远端破口,假腔血流可持续存在,导致主动脉无法重塑甚至发生夹层进展。尤其是慢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内膜瓣已发生增厚和纤维化,主动脉重塑更加困难。研究结果显示,远端破口的存在可增加患者发生远期主动脉事件的可能性。对于部分高危患者,进行传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同时,有必要对远端破口进行处理。现有的远端破口腔内治疗方法包括PETTICOAT、STABILISE、覆膜支架、开窗或分支支架、假腔栓塞、封堵器、Knickerbocker等。但多数方法报道的病例数极为有限,其适用范围及疗效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精细化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血管内手术 主动脉 远端破口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astor分支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健康锚定区不足15mm的StanfordB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治疗18例近端健康锚定区<15mm的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TBAD17例,慢性TBAD1例,患者均经CT血管成像(CTA)确诊。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127.8±20.1)min,均无内漏发生,围术期无脑梗死、夹层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中2例左锁骨下动脉(LSA)分支支架释放后存在狭窄,给予球囊扩张后狭窄解除;1例术后出现左侧肱动脉穿刺点血肿,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18例,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无截瘫及死亡病例,LSA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无内漏及夹层逆撕,胸主动脉段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胸段假腔术后血栓化率高于腹主动脉。结论Castor分支覆膜支架治疗近端健康锚定区不足15mm的TBAD可以有效重建LSA,操作安全精准,隔绝效果好,短期随访无内漏发生,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分支支架 左锁骨下动脉
  • 简介:<正>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多种原因特别是高血压引起的主动脉壁分离征,可分为StanfordAB两种类型,是最常见的致死性主动脉疾病,特别是StanfordA夹层,若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6h内死亡率超过22.7%,24h死亡率超过50%,7天的死亡率达到68%[1]。StanfordB夹层则可通过进行降压治疗及卧床休息来降低死亡率,且积极有效的内科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2]。胸主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围手术期 死亡率 腔内治疗 降压药物 血压控制
  • 简介:目的评价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B主动脉夹层(AD)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36例StanfordBAD患者行覆膜支架治疗,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半年、1年时进行电话随访并定期复查CT血管造影(CTA),以后每年随访一次,对其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4例(11.1%)患者出现I内漏,放置球囊后内漏均消失;1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无术后截瘫、下肢缺血症状。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34例(94.4%)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7±25.1)个月,定期复查CTA,假腔无明显增大,内有血栓形成。随访期间死亡4例(11.8%)。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BAD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住院期间症状和死亡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覆膜支架
  • 简介:摘要为探讨采用Castor分支支架在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TBAD)中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astor分支支架治疗累及LSA的TBAD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为急性TBAD,6例为慢性TBAD。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发生Ⅰa内漏,1例发生Ⅰb内漏,内漏发生率6.5%(2/31);术后2例院内死亡,围手术期的病死率6.5%(2/31);中位随访9个月(1~19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分支血管通畅率100%(29/29)。1例Ⅰa内漏术中未处理,复查CTA中仍然存在,另1例在随访中发现Ⅰb内漏,再次于降主动脉远端置入支架后内漏消失。采用Castor分支支架处理累及LSA的TBAD能提供足够的近端锚定区,使手术简化、方法安全、疗效确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女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02年6月至2021年8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依据性别进行分组。收集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及主动脉影像学资料,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 d内及1、5年全因死亡(按死亡时间分为院内死亡、院外死亡,其中院内死亡包括术前死亡、术中死亡和术后死亡;按死亡原因分为主动脉原性死亡、心原性死亡及其他原性死亡)、卒中、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等的发生情况。30 d内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新发截瘫、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及主动脉原性死亡;远期(出院后1年及以上)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主动脉原性死亡、再发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覆膜支架内漏及远端溃疡事件。对比不同性别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在不同性别组中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临床因素与30 d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 094例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年龄(53.9±12.1)岁,其中男性861例(78.7%),女性233例(21.3%)。(1)临床特征: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发病年龄较大、≥60岁患者的比例高,背痛症状、贫血、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比例及总胆固醇水平均较高;而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比例,肌酸激酶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更低(P均<0.05);而主动脉夹层撕裂特征和临床分期、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合并症的比例,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预后: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30 d内全因死亡率[6.9%(16/233)比3.8%(33/861),P=0.047]、院内死亡率[5.6%(13/233)比2.7%(23/861),P=0.027]、术前死亡率[3.9%(9/233)比1.5 %(13/861),P=0.023]及主动脉原性死亡率[6.0%(14/233)比3.1%(27/861),P=0.041]均更高;1年及5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间死亡、脑血管病及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预后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组中体重指数>24 kg/m2(HR=1.087,95%CI 1.029~1.149,P=0.013)、高血压(HR=1.094,95%CI 1.047~1.143,P=0.040)、贫血(HR=2.987,95%CI 1.054~8.468,P=0.032)及肌钙蛋白T>0.05 μg/L(HR=5.818,95%CI 1.611~21.018,P=0.003)与30 d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结论女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具有特殊性,发病年龄大,贫血和合并背痛比例及总胆固醇水平等更高。女性患者1个月内死亡风险较男性患者更高,体重指数、高血压、贫血及肌钙蛋白T可能与其相关,但两者远期预后相当。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女性 预后
  • 简介:患者男,59岁,5天前早餐后突发上腹部胀痛难忍,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发热,体温39℃,心率104次/分,血压190mmHg/100mmHg;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吸烟30年,少量饮酒。查体:腹软,肠鸣音亢进,8-9次/分。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实验2.46mg/L(正常参考值:0-0.55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9.7μg/ml(正常参考值:0-5μg/ml)、高敏C反应蛋白94.0mg/L(正常参考值:〈3mg/L)。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瘤 腹痛
  • 简介:目的比较StanfordB主动脉壁间血肿腔内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云南省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B壁间血肿患者48例,14例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给予降压、镇痛镇静治疗(腔内组),34例患者行单纯药物降压、镇痛镇静等保守治疗(保守组),对比两组患者卧床时间、血肿基本吸收率、死亡率、恶化率。结果腔内组与保守组的卧床时间、死亡率、恶化率分别为8.42±2.34天vs12.92±3.75天、7.14%vs14.70%、7.14%vs32.35%,腔内组与保守组随访1、3个月的血肿基本吸收率分别为71.42%vs47.05%、92.86%vs64.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B主动脉壁间血肿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根据影像学检查主动脉的形态、症状体征等重要因素来明确腔内修复的可行性。

  • 标签: 主动脉壁间血肿 腔内修复术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近20年来,临床数据证实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治疗急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治疗方法。学者们一直在不断寻找Stanford B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假腔部分血栓化使得主动脉直径增加,主动脉破裂风险增加。假腔部分血栓化的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死率高,是患者院外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假腔部分血栓化的患者应被定义为复杂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需要严格随访,早期干预。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假腔 血栓形成 早期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导管室接受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给予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60例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患者的手术成功率100.00%,平均手术时间(1.05±0.06)h,没有大出血、休克、肢体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论:在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安全性好,护理效果显著,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护理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夹层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XGBoost模型探讨影响Stanford B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2月—2019年6月于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住院诊断的Stanford BAAD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00例,平均年龄为(61.24±4.25)岁;根据患者出院时结局分为存活组(n=129)和死亡组(n=97),其中自动放弃治疗并离院者视为死亡组,若在研究期间患者多次入住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仅选取首次诊断为Stanford BAAD的临床数据进行研究。收集受试对象的临床资料、血液学指标等,使用XGBoost模型预测Stanford B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快速诊断,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结果XGBoost模型中,按照重要度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高血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心率,其中高血压和NLR对Stanford B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影响最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对这2个模型预测效能进行比较发现,在训练集中,XGBoost模型的预测效能显著强于Logistic回归模型,而在验证集中,两者效能相当。2种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中最终都纳入了高血压、NLR、CRP、WBC、D-二聚体、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手术治疗等自变量。结论XGBoost模型可用于对Stanford BAAD患者术后死亡的预测分析,其诊断性能在训练集中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在验证集中与后者相当。高血压和NLR是预测Stanford BAAD患者术后死亡最重要的因素。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 XGBoost模型 预测 术后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评估TEVAR治疗创伤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4例创伤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42岁(范围:31~82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3例,高处坠落伤1例。4例患者均出现胸腔积液,其他临床表现有四肢骨折3例,双侧多发肋骨骨折3例,肱二头肌肌腱撕裂1例,眼球破裂1例。发病至住院中位时间8.5 h(范围:5~11 h)。结果4例患者均行TEVAR手术,术后均未见心肾功能衰竭、脑梗死、截瘫等并发症,术后1周顺利出院。出院3个月后复查CTA,均未见内漏、支架移位、夹层进展等并发症。结论TEVAR治疗创伤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死亡率低,短期随访效果良好。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创伤性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损伤,急性
  • 简介:目的:探讨年龄对于复杂性急性StanfordB主动脉夹层(ComplicatedacutetypeBaorticdissection,cAB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急诊收治入院的156例cABAD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将其根据不同的年龄、治疗方式(药物保守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及治疗结果进行分组,并在不同的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2.46±11.72岁,45%的患者(n=70)大于65岁,55%的患者(n=86)小于65岁。小于65岁的患者有22.2%的患者(n=19)接受药物保守治疗J9.8%的患者(n=17)接受传统手术治疗、58%的患者(n=50)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大于65岁的患者有48.6%的患者(n=34)接受药物保守治疗、11.4%的患者(n=8)接受传统手术治疗、40%的患者(n=28)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小于65岁与大于65岁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12.8%与35.7%(P<0.007),接受血管内治疗分别为2%与28.6%(P=0.001),常规手术治疗分别为21%与37.5%(p=0.468),药物保守治疗分别为31.5%与41.7%(p=0.489)。年龄65岁或以上是多因素分析中住院死亡率的预测因子(OR=2.72;95%CI1.343-4.674;p=0.012)。结论:年龄265岁对于cABAD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的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院内死亡率,但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 标签: 老年 复杂性主动脉夹层 院内死亡
  • 简介:摘要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B夹层)接受腔内治疗后,长期随访期间会出现主动脉瘤样扩张等并发症,患者需接受再次干预。研究结果显示,B夹层的预后与破口的特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破口越长,主动脉直径的增速越快,破口位置也会影响假腔的血栓化。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也提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特点的不同,会造成真假腔内压力、血液流速和流量等的变化,记录上述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B夹层的预后。B夹层破口的特点包括大小、位置、数量、残余破口和支架引发的新破口5个方面,综合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总结破口特点对B夹层进展的影响,可为开展优化临床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支架 腔内修复术 破口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