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职业鼻炎(occupational rhinitis,OR)是指在先前无症状的个体由于长期暴露在特定的工作场所中所导致的鼻炎,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鼻炎。由于OR的患病率日益增高以及导致的社会负担也随之增大,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OR是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但在一般人群中OR的发生率仍然未知。OR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取决于个体的易感性、年龄以及刺激变应原的免疫原性。与其他类型鼻炎一样,如果无法及时确诊而采取不当的治疗措施,则也可以导致与多系统相关的并发症,并给患者和整个医疗系统增加经济负担。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OR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职业暴露 鼻炎,职业性 变应原 鼻激发试验
  • 简介:摘要侵袭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早产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儿IFI的发生涉及宿主因素(如超未成熟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定植等)与外在因素(如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肠外营养、广谱抗生素应用等)。新生儿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与晚发型细菌败血症混淆,血小板减少和高血糖是其重要特征。G试验和PCR对真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新生儿IFI重在预防,综合预防措施如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管理至关重要,氟康唑预防应用需考虑所在NICU真菌感染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而定。当存在IFI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时,应及时经验抗真菌治疗;病原菌明确后采用靶向治疗;新生儿IFI管理中,须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生物膜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1~7岁患儿术后使用舒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s control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不同自控给药剂量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术后使用舒芬太尼行PCIA,舒芬太尼总量为2 μg/kg,使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为2 ml/h,即舒芬太尼0.04 μg·kg-1·h-1,锁定时间为15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PCIA1组(术后镇痛泵单次按压的舒芬太尼剂量为0.02 μg/kg)和PCIA2组(术后镇痛泵单次按压的舒芬太尼剂量为0.01 μg/kg)。分别在术后0.5 h(T0.5)、术后1 h(T1)、术后2 h(T2)、术后6 h(T6)、术后12 h(T12)、术后24 h(T24)、术后48 h(T48)记录患者FLACC(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追加药量。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CIA1组T0.5、T1、T2时FLACC镇痛评分低于PCIA2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于PCIA2组(P<0.05),镇静适度的人数比例高于PCIA2组(P<0.05);PCIA1组总按压有效率和追加总药量大于PCIA2组(P<0.05),T0.5时按压有效率和T1、T2时实际按压次数小于PCIA2组(P<0.05),PCIA1组T12、T24时追加药物量大于PCIA2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7岁择期手术患儿使用PCIA持续泵注舒芬太尼0.04 μg·kg-1·h-1时,0.02 μg/kg单次自控给药剂量较0.01 μg/kg镇痛镇静效果更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儿童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舒芬太尼 剂量
  • 简介:摘要通过采集2020年6月—2020年9月四川地区6家医院使用高频电刀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643例资料,包括息肉完整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情况,分析高频电刀行结肠息肉切除的有效及安全。结果显示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出血18例(2.80%),术后穿孔1例(0.16%)。1 828枚息肉病灶均得到完整切除(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直径≥10 mm、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为腺瘤息肉、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采取混切1电凝模式是高频电刀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直径≥10 mm(P=0.001,OR=3.575,95%CI:1.175~9.955)、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P=0.004,OR=2.981,95%CI:1.233~14.858)是迟发性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内镜下采用高频电刀行结肠息肉切除具有较高的有效及安全,但对于息肉直径≥10 mm、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须警惕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 标签: 结肠息肉 手术后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包括单纯脂肪肝、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肝脏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与NAFLD患者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故早期监测疾病进展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肝组织活检仍然是诊断NAFLD的金标准,作为一项有创检查,肝组织活检不易在临床上广泛开展。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生物标志物在NAFLD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逐渐显现。现主要总结NAFLD组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单纯性脂肪肝 组学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治疗SLE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的SLE患者41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41例患者使用贝利尤随访时间为(3.0±1.0)个月,其中有19例患者因疫情停药,平均时间为(2.6±0.9)个月。使用贝利尤单抗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脏系统受损26例(63.4%),其次为肌肉骨骼受损24例(58.5%)。治疗前后泼尼松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9,35)mg/d和13(8,25)mg/d,Z=-3.573,P<0.01],SLEDAI-200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8)和2(2,4),Z=-4.446,P<0.01],抗dsDNA抗体(ELI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6,300)和36(10,139),Z=-3.436,P<0.01],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2±0.22)g/L和(0.74±0.20)g/L,t=-5.454,P<0.01],C4水平明显升高[(0.13±0.07)g/L和(0.17±0.07)g/L,t=-5.851,P<0.01],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117±15)g/L和(125±16)g/L,(t=-4.236,P<0.01],A/G水平明显升高[(1.30±1.36)和(1.49±0.29),t=-5.174,P<0.01]。患者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期间,共有4例(13.8%)报告了不良事件,1例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为尿路细菌感染,1例为带状疱疹。结论贝利尤单抗治疗SLE安全有效,可以协助糖皮质激素剂量常规减少,同时改善贫血效果明显,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且贝利尤单抗治疗不良事件发生较少。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治疗结果 安全 贝利尤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探讨其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手术治疗的2 273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公式[SII=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血小板计数(×109/L)/淋巴细胞计数(×109/L)]计算SII值。根据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的SII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SII组和低SII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分别绘制术前SII、病理TNM分期和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和复发的ROC,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比较三者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ROC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为589.5,高SII(SII≥589.5)组1 180例(51.91%),低SII(SII<589.5)组1 093例(48.09%)。与低SII组相比,高SII组胃癌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多≥5 cm[49.04%(536/1 093)比56.27%(664/1 180)],组织学类型多为低分化至未分化[55.63%(608/1 093)比61.19%(722/1 180)],肿瘤浸润深度以T4a~T4b期为主[45.11%(493/1 093)比54.83%(647/1 180)],且淋巴结转移率、病理TNM分期、脉管浸润率、神经受侵发生率、Ki-67表达水平、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67.70%(740/1 093)比80.68%(952/1 180)、57.64%(630/1 093)比71.10%(839/1 180)、55.54%(607/1 093)比67.03%(791/1 180)、53.89%(589/1 093)比64.32%(759/1 180)、45.29%(495/1 093)比56.69%(669/1 180)、56.91%(622/1 093)比63.20%(734/1 180)、53.25%(582/1 093)比57.97%(684/1 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42、11.097、7.225、21.467、50.200、44.984、31.687、25.594、29.549、6.612、5.119,P均<0.05)。低SII组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66%、67.61%,均高于高SII组(分别为24.92%、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0.700、413.00,P均<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病理TNM分期、有无脉管浸润和术前SII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4.126、2.255、5.123、3.826、6.126和4.683、2.472、5.224、4.416、6.212;95%可信区间2.123~9.721、1.632~7.427、3.325~10.211、2.321~9.322、4.127~13.782和2.561~9.418、1.322~6.289、3.315~11.526、2.213~9.382、4.474~13.541;P均<0.05)。术前SII(AUC值分别为0.842、0.815)、病理TNM分期(AUC值分别为0.881、0.827)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预测能力相似,但两者联合(AUC值分别为0.943、0.895)较术前SII、病理TNM分期单独应用有更高的预测能力。结论术前SII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病理TNM分期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和复发的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炎症肠病(IBD)与糖尿病的相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搜集关于IBD与糖尿病关系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1月2日,采用Cochran Q检验和I2值进行异质分析,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 CI为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最终纳入12项观察研究,IBD患者共216 0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BD与糖尿病存在显著相关(RR = 1.27,95% CI 1.09 ~ 1.49),IBD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7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人群相比,溃疡结肠炎患者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风险增加(RR = 1.44,95% CI 1.25 ~ 1.66),而1型糖尿病(T1DM)发病风险无显著差异;克罗恩病患者T1DM和T2DM的发病风险均增加(T1DM:RR = 1.34,95% CI 1.05 ~ 1.71;T2DM:RR = 1.44,95% CI 1.01 ~ 2.07)。结论IBD与糖尿病具有相关,IBD患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糖尿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萎缩胃炎中医证候与胃黏膜病理特征的相关。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鹤壁市中医院经内镜确诊为慢性萎缩胃炎的3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病理检查明确其胃黏膜病理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辩证分型判定,观察分析中医症候分布规律,分析患者中医症候分布与胃黏膜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78例老年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经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肠上皮化生程度:轻度156例,中度112例,重度110例;异型增生:轻度67例,中度164例,重度147例;患者经中医证型评估检出占比居前5位的分别为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和胃络淤阻证患者的肠上皮化生程度以轻度为主,胃络淤阻证患者的肠上皮化生程度以中度为主,胃阴不足证则以重度肠上皮化生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老年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轻度异型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中度异型增生占比最高,胃阴不足证患者的重度异型增生占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中医证候与胃黏膜病理特征之间有一定相关

  • 标签: 胃炎 中医证候 胃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环指蛋白145(RNF14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联。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患者,根据是否为AMI,分为AMI组(410例)和对照组(484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改进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RNF145基因3个SNP位点(rs12188266、rs17056583、rs7732603)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NF145基因SNP位点与AMI发病的关系。结果AMI组中有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比例以及收缩压、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NF145基因rs17056583和rs7732603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在校正饮酒、合并疾病及血清学指标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rs17056583位点的CC基因型患AMI风险是GC+GG基因型的2.891倍(OR=2.891,95%CI:1.608~5.196,P<0.001)。rs7732603的CC基因型患AMI的风险也明显高于AA和AC基因型者(OR=1.860,95%CI:1.201~2.882,P=0.005)。结论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RNF145基因SNP与AMI具有相关,rs17056583的CC基因型可能是AMI发病的危险因素,且携带rs7732603位点C等位基因者患AMI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环指蛋白145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发SLE住院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南院区风湿科住院的病程<1个月的初发SLE患者194例。按照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1例)和未感染组(143例)。按数据分布类型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t检验和χ2检验;多元分析采用Cox回归方法和Log-rank生存分析。结果194例初发SLE患者在1年的随访期间,死亡21例占11%,发生感染51例占26%。在51例感染中,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4例占67%)、中枢神经系统(9例占18%)及血流(9例占18%)。在42例病原学明确的病例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细菌(19例占45%),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真菌(18例占43%)及分枝杆菌(7例占17%)。根据感染发生时间分析,75%(38/51)的感染发生在SLE诊断后的前3个月,且这一群体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39%,15/38)和(2%,3/143),χ2=42.59,P<0.01]。对比初发SLE 3个月内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基线期数据提示,2组在年龄(≥40岁)、SLEDAI积分(>10分)、SLE国际临床协作组/ACR SLE损伤指数(SDI)积分(≥1分)、心包积液、LN、胃肠道血管炎、糖尿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0.8×109/L)、血小板计数下降(<100×109/L)、血清肌酐升高(>104 mmol/L)及球蛋白下降(<20 g/L)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回归提示合并LN、胃肠道血管炎及淋巴细胞计数<0.8×109/L为初发SLE 3个月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初发SLE患者中,低淋巴细胞血症、合并狼疮肾炎及胃肠道血管炎是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熟悉上述危险因素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恰当地干预,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间质肺疾病(ILD)病因不明,分类复杂,诊断及治疗难度大。在ILD中,除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外,有一部分疾病经过积极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继续加重,肺功能继续恶化且早期死亡率上升,其预后类似于IPF,我们把这一类具有相似进展进程的疾病统称为进行纤维化性间质肺疾病(PF-ILD)。PF-ILD是近些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国内外并没有明确的指南或共识指导这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综述从PF-ILD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后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以及管理PF-ILD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肺纤维化 进行性纤维化 特殊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选择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策略在泌尿外科患儿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可行和有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2例泌尿患儿非选择围术期ERAS管理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4例,女8例;年龄为(5.05±3.63)岁,范围在14 d~14岁。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68例(47.9%),腹腔镜手术55例(38.7%),泌尿腔道内镜手术19例(13.4%);三、四级手术122例(85.9%)。收集患儿围手术期资料,分析患儿术后住院时间、首次大便时间、术后当天(D0)饮食、D0离床活动、术后并发症等一般情况。结果患儿术后当天(D0)出院12例(8.5%),术后第1天(D1)出院74例(52.1%),术后住院时间为(1.94±2.02)d;首次大便时间(0.46±0.57)d;D0恢复饮食141例(99.3%);D0离床活动138例(97.2%);非计划手术0次;30天再入院5例;术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7%(11/142),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Ⅰ级5例(3.5%)、Ⅱ级6例(4.2%),无Ⅲ 、Ⅳ 、Ⅴ级并发症。结论在泌尿外科小儿患者非选择实施围术期ERAS管理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患儿更快恢复。

  • 标签: 儿童 泌尿外科学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新发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并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NAFLD的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以肝穿刺活检为诊断NAFLD的标准,总结并分析移植术后早期NAFLD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自移植术至发现NAFLD的时间为1.55(0.63,2.93)个月,随访时间为23.60(8.74,32.58)个月。结果全部8例受者均经肝穿刺活检为NAFLD,其中7例伴有肝功能异常,仅1例在活检前的超声检查中发现,2例受者合并存在急性细胞排斥、1例合并药物性肝损害,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为32.0(12.0,34.0)d。肝组织病理检查示半数以上受者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以大泡为主。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NAFLD出现较早,常伴有移植物功能异常,需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较长,但预后较好。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移植物 脂肪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川崎病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ign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2333227与川崎病临床症状特点及冠状动脉扩张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7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川崎病儿童患者为研究组,8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限制片段长度多态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NP。分析MPO基因SNP位点rs233322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检测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外周血MPO含量,分析MPO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分级之间相关。结果MPO基因rs2333227位点GG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χ2=4.38,P=0.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s2333227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在研究组中高于对照组(χ2=10.5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s2333227位点与颈部淋巴结肿大(χ2=5.64,P=0.018)、冠状动脉扩张改变(χ2=4.60,P=0.032)相关;MPO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05。结论MPO基因rs2333227位点与儿童川崎病的发病与病情进展相关,且与儿童川崎病中的淋巴结肿大、冠状动脉扩张等症状相关,MPO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具有较高正相关

  • 标签: 儿童 川崎病 MPO SNP rs2333227 冠状动脉扩张
  • 简介:摘要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AOSC)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常因胆道梗阻引起胆道内压力增高从而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起病急,疾病进展快,是胆道良性疾病死亡的首要病因,及时的胆道减压和胆汁引流是治疗AOSC及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及微创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以及内镜超声引导下胆道引流术等微创技术手段逐渐成为治疗AOSC的首选治疗方式,在AOSC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以及笔者在使用这些技术治疗AOSC过程中的一些个人体会,介绍了上述三种微创技术在治疗AOSC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急腹症 胆管炎 治疗应用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微创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因多态对工人患噪声听力损失(NIHL)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5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至2018年浙江省5所工厂噪声作业工人,选择双耳高频(3、4、6 kHz)平均听阈>25 dB(A)作为NIHL组,任一耳任一语频(0.5、1、2 kHz)听阈≤25 dB(A)作为非NIHL组,每组307人。收集噪声作业工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职业史、纯音测听结果和口腔拭子黏膜样本,提取口腔黏膜细胞DNA。分析基因风险评分(GRS)与NIHL的关系,对单核苷酸多态(SNP)进行基因分型,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与NIHL的关系,用R语言分析单体型与NIHL的关系。结果校正性别、年龄、学历和工作年限后,工人携带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基因(CASP3) rs1049216隐性模型GG基因型、rs6948隐性模型TT基因型,NADPH氧化酶3基因(NOX3) rs12195525加模型GT基因型和显性模型TT+GT基因型工人NIHL患病风险降低(P<0.05)。携带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7基因(CASP7) rs12415607加模型AA基因型工人NIHL患病风险增高(P<0.05)。rs1049216与rs6948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LD)关系(D'>0.8),由rs1049216-rs6948组成的单体型AT和GG使NIHL患病风险增加(P<0.05)。NIHL的患病风险随GRS增加而增高(OR=2.69,P<0.05)。结论工人rs1049216和rs6948(CASP3)、rs12195525(NOX3)、rs12415607(CASP7)位点基因多态与NIHL的易感性相关。

  • 标签: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噪声 职业性 基因风险评分 听力损失
  • 简介:摘要间质肺疾病(ILD)病因不明,分类复杂,诊断及治疗难度大。在ILD中,除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外,有一部分疾病经过积极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继续加重,肺功能继续恶化且早期死亡率上升,其预后类似于IPF,我们把这一类具有相似进展进程的疾病统称为进行纤维化性间质肺疾病(PF-ILD)。PF-ILD是近些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国内外并没有明确的指南或共识指导这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综述从PF-ILD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后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以及管理PF-ILD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肺纤维化 进行性纤维化 特殊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炎症肠病(IBD)与糖尿病的相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搜集关于IBD与糖尿病关系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1月2日,采用Cochran Q检验和I2值进行异质分析,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 CI为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最终纳入12项观察研究,IBD患者共216 0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BD与糖尿病存在显著相关(RR = 1.27,95% CI 1.09 ~ 1.49),IBD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7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人群相比,溃疡结肠炎患者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风险增加(RR = 1.44,95% CI 1.25 ~ 1.66),而1型糖尿病(T1DM)发病风险无显著差异;克罗恩病患者T1DM和T2DM的发病风险均增加(T1DM:RR = 1.34,95% CI 1.05 ~ 1.71;T2DM:RR = 1.44,95% CI 1.01 ~ 2.07)。结论IBD与糖尿病具有相关,IBD患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糖尿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的慢性阻塞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误吸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误吸与远期生存的相关。方法回顾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同时进行放射核素唾液法误吸检测的住院患者53例,其中男48例,女5例,年龄53~90(72.5±9.3)岁,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病历管理系统记录的联系电话进行持续电话随访,以患者死亡为随访终点,记录死亡原因,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最后1例患者到达随访终点时间为2017年2月20日,从第1例患者进行误吸检查至最后1例患者随访结束时间跨度为58个月。53例中16例放射核素唾液法误吸检测阳性(16/53,30.2%),年龄稍高于非误吸者(76.0±6.8比70.9±9.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4)。年龄≥70岁人群误吸发生率为14/35,70岁以下人群误吸发生率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误吸阳性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炎比例高于阴性者(11/16比9/37,χ²值为9.383,P=0.002);53例接受误吸检查,随访结束时41例发生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阳性者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为(1.6±1.3)次,阴性者为(1.5±1.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例死亡,死亡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高于存活者(2.3±1.4比0.9±0.9,P=0.001);误吸患者死亡主要诊断为重症肺炎,非误吸患者死亡主要诊断为肺脑病(均P<0.05),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3年,而非误吸慢阻肺患者中位生存期约5年;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是患者远期生存唯一影响因素。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为:既往入住ICU和合并肺炎。结论慢阻肺患者70岁以上人群中,误吸发生率高;与没有误吸者比较,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肺炎发生率高、中位生存期短。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越高,死亡风险越大。影响误吸患者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是重症肺炎和既往入住ICU的病史,高龄患者误吸阳性率高,提示高龄慢阻肺患者死亡可能因为误吸的不断影响造成;为了提高误吸慢阻肺患者的生存时间,需重视误吸的防治。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误吸 放射性核素唾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