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8 个结果
  • 简介:浙江省社科联发布的报告显示,温州隐性经济巨大。按调整后的现金比率法估算,1990年到2003年,温州地区隐性经济规模平均占GDP总量447%。14年来.按当年价计算.隐性经济绝对量已从1990年的35.87亿发展至2003年的514。12亿。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非公经济占温州市GDP的比例都超过80%,这些经济活动过程本身与隐性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标签: 隐性经济 GDP总量 政府 温州地区 现金比率法 经济规模
  • 简介:西部地区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有历史因素,区位因素与政策因素等客观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区落后,低效、计划色彩浓厚的经济结构。

  • 标签: 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 经济结构 中国
  • 简介:北方边陲的小山村,10月已经是冬天了,一群来自北京的少年坐在敞篷卡车里,迎着冷硬的风,经过一整天的颠簸终于抵达目的地。漆黑的夜晚,疲惫的他们只想尽快入眠,而所谓的住处是临时搭起的帐篷。

  • 标签: 经济学 樊纲 中国 宏观经济
  • 简介:在新经济条件下,与传统经济相比,产业成长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资源因素中的自然资源与其它因素相比较而言,对产业成长的影响相对弱化,变成可以通过资本可以实现的条件,而人才和资本的作用更加突出。产业成长的基本模式变为由技术、市场、人才、资本、企业和政府六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动态模式,如图5所示。

  • 标签: 产业生命周期 新经济条件 成长模式 产业成长 传统经济 自然资源
  • 简介:寻求亚洲的新机会4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在风光旖旎的博鳌海滨落下帷幕,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有着不同政治背景和经济理念的850多名政界、经济界、企业界精英人士围绕“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在850名与会代表中,来自国外的代表450人,国内代表400人,四分之三的是企业界代表。除此之外还有随员200多人,以及来自中外媒体的记者400多人。

  • 标签: 博鳌亚洲论坛 中国经济 世界 经济理念 政治背景 企业界
  • 简介:在以物质利益为衡量尺度的理性市场经济中,个体行为的理性,即个体行为始终以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为目标使博弈论成为分析和预测理性行为个体的有力工具。而与此同时,道德的价值问题成为转型期的争议焦点:道德的空洞是否涉及经济领域的利益得失?伦理意义上的道德是否具有可量化的经济价值?这便要涉及博弈论的道德情境,考虑博弈论

  • 标签: 道德 经济价值 博弈论 道德情境 混合策略
  • 简介:展望2005年的经济走势,专家提出,要保持国民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三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巩固“三农”领域出现的亮点、使百姓的消费潜力得到合理释放、管好银行“钱袋子”的同时保证正常资金供给。

  • 标签: 2005年 中国 农民收入 经济发展 改革 消费需求
  • 简介: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的走势,人们讨论较多的是如何防止通货紧缩,处理产能过剩问题。笔者认为,虽然在部分行业中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通货膨胀也在低位徘徊,但今明两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威胁还是来自投资过热,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把握好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有必要。要特别关注地方政府的投资规模,防止重蹈以往五年计划头一两年投资过热的覆辙。

  • 标签: 中国 宏观经济 投资过热 产能过剩问题 地方政府 通货紧缩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做了大量的适合国情的探索,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和一些大型企业不断探索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发展道路,许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也在相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标签: 循环经济 政策支持 20世纪90年代后期 生态工业 理论和实践 发展道路
  • 简介:商德教育:搞市场经济的必修课曹鹏没有道德约束的商界必定是混乱而无序的;坑蒙拐骗并不能真正增加财富,而是恰恰相反。文明经商不能成为空壳化的标语口号,而要有再具体不过的准确内涵。它的核心是义利之辨。伦理道德从来就不能靠自发觉悟而要靠后天习得,需要社会倡导...

  • 标签: 场经济 商业道德建设 商业伦理道德 经济法制建设 道德危机 义利之辨
  • 简介: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百余年间一直都在激烈地争论的老问题,又是当今社会文化讨论中人们强烈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潮,但核心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极多,本文将着重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经济价值。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经济价值 政治革命 文化精华
  • 简介:随着知识型员工和优质服务日益成为公司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于人才的争夺战更为激烈。要在市场上取得胜利,高级主管们必须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然而,在这一点上,许多公司暴露出了根本弱点:用于测评员工业绩的管理体系是依据资本的有效运用而设计的,而不是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 标签: 企业 员工业绩 测评 用工经济学 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