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毛泽东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刘少奇的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观作了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毛泽东、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观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过渡学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其实践目标相同,精神实质相通,都是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两者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是对“过渡”的理解不同;两者体现了不同的理论特色,即稳定与活跃.

  • 标签: 毛泽东 刘少奇 新民主主义社会观 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 过渡学说
  • 简介:清代山西的水利社会,围绕水资源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庙会文化类型。在汾河中游地区,庙会分布密集,水神信仰占据有主体的地位,不仅拥有国家正祀神灵,而且民间特色的女性水神有着广泛的影响。由于“水”主宰着民众的农田灌溉和日常生活,因此,水权与庙会的祭祀之权合二为一,这就使此区域内的庙会文化具有了狂欢休闲和社会控制的双重功能。

  • 标签: 清代 山西 水利社会 庙会文化 汾河中游
  • 简介:生于19世纪,跨越风云际会的20世纪之后,宋美龄璀璨的一生,终于在21世纪划下句点,于2003年10月23日晚以106岁罕见高龄长辞于人世。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政治家,她风华绝代,长袖善舞,曾骄傲地站在中国政治舞台中心,也站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中心,历经中华

  • 标签: 宋美龄 蒋介石 中国现代史 女政治家 中国国民党 抗日战争
  • 简介:18世纪的中国,伴随着盛世局面的全面形成,专制统治日趋强化。在专治阴霾笼罩下,仍有一批人不顾身家性命,挞伐黑暗,抨击专制,呼唤良知和正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强烈批判色彩的政治主张和观念。本文称之为反正统政治思潮。主要表现在:陆生楠、谢济世的抗争,尹会一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大名崔氏兄弟对正统的批判,汪景褀、曹一士、袁枚、郑燮等士人的呼声,以及在太平盛世下的反清潜流。尽管这时期的反正统政治思潮显得单薄和贫乏,对未来政治体制缺乏具有想象力的规划,但应看到,这些看似琐碎、零星的政治新观点,在中国人的思想探索历程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充分证明,中国自晚明以来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思想新传统中,其最具挑战的政治思想精华,在18世纪极端君主专制的高压下,仍未完全中断。而且,它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变革,准备了最原始的文化土壤。

  • 标签: 18世纪 中国 反正统 政治思潮
  • 简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现已基本结束,面对已出版的州志和8部县志,体味着志书散发出来的历史与现实的气息,作为州志编纂者,内心充满“十年磨一剑”的沧桑感。新世纪、新形势,我们又面临年鉴编辑及续修志书的任务,修志工作还任重道远。为了将来的志书续修打下坚实基础和更高起点,有必要为文山州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回顾和总结。

  • 标签: 文山州 中国 云南 地方志 编纂工作 质量问题
  • 简介:在西方话语里,Civilization(文明)一词一出现就是一个解释世界的概念。它曾把世界切割为“昨日世界”与“今日世界”。据考证,最早使用civilization这个词的是法国人奇波拉(1749—1791),他曾指出,“文明”所指,并非某特定阶层的专有行为,而是一种本质性道德。同一时代的法国财务大臣杜尔哥(1729—1781)和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弗格森(1723—1816)则把“文明”视为过程,即人的精神与行为逐渐发生变化。

  • 标签: “文明” 解释世界 区隔 反思 启蒙思想家 人的精神
  • 简介:文章分析马克·尔文对于有关近代和近代早期中国现代化困难的各种理论的批驳,并指出11—12世纪以还中国人口的增长是中国本土“早期现代化/本土性的现代化”发展放缓的一个基本因素。与此同样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是第13—14世纪蒙元政权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巨大冲击,引致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国“文化-社会-政治精英”(儒生/士人)的领导阶层建构的整体结构性变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儒学思想文化道义精神的变异与消沉,对明清政治、经济、道德和知识/文化的影响。文章比较分析(1)蒙古征服对中东地区阿拉伯-穆斯林人带来的冲击,(2)蒙古汗国对中世纪西欧(和日本)带来的恩惠,和(3)蒙古的征服和统治对以基辅和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地区不同的影响;以推论蒙古征服对在第10—15世纪处在早期近代化初阶(资本主义/民族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的影响。

  • 标签: 蒙古西征 宋代抗元 阿拉伯人势力 伊斯兰文明 蒙元政权 黄祸与黄福
  • 简介:就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以报刊为核心的传媒无疑是面向西方、东方的窗口。通过传媒看世界,其结果往往取决于报刊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读者心态及其社会地位,也与报刊"把关者"的媒介素养等密不可分。对国人而言,清末民初面临政治转型,其时报刊无疑是近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对社会架构有重大影响。分析近代报刊功能,离不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调适。

  • 标签: 国家与社会关系 近代报刊 社会语境 近代中国 大众传媒 社会地位
  • 简介:<正>史前无例的1789法国革命是一场摧毁封建统治的政治革命,也是一场翻天复地的思想革命。任何政治革命的起源虽有其内在原因,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固然有它深刻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根源,却同样必须以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革命为先导。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潮对于政治变革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历史转折标志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打上的思想烙印就更为明显。匆庸置疑,这场革命的精神支柱是理性主

  • 标签: 十八世纪 理性主义 法国革命 启蒙运动 中国哲学 大革命
  • 简介:结构主义作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常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自然被北美汉学家们在进行中国诗学思想研究时所措用。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以高友工、宇文所安和倪豪士为代表的一批北美的汉学家在对中国文学和文论的研究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对于结构主义理论的引述和借鉴的痕迹。北美汉学家们对于结构主义方法的措用与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实证性研究结合在一起,并由此产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意识及对旧的结论的突破。

  • 标签: 北美汉学 中国诗学 结构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民族纲领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论文分4个部分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论民族自决权》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著作及其学说,在中国出版发行、得到传播的历史过程,着重介绍了早期共产主义者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经典著作 早期传播 《共产党宣言》
  • 简介: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结束,民族主义异军突起,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和文化现象。并迅速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然而,对民族主义的真正考察离不开对现代化的关注,如同对现代化的研究必须考察民族主义因素一样。因为在历史上,“民族主义”与“现代化”本是一对相伴相生的历史范畴。本文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力图从中国现代化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民族主义中国现代化的交互影响,进而冀求有益于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 标签: 民族主义 中国 现代化建设 历史条件 价值取向 战略模式
  • 简介:李达全面地总结了唯物史观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唯物辩证法的传播,在学理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特别重视学者在思想理论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 简介:<正>中国历史学发展到近代,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在二十世纪初期,资产阶级史学伴随着本阶级走上政治舞台而出现,为中国史学别开一生面。它在破除封建史学的“崇古”观念,扩大史学研究领域,注重史事真实,重视史料搜集、整理和考订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把中国史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它也如同资产阶级本身一样,在与封建

  • 标签: 李大钊 西方资产阶级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梁启超 阶级斗争学说 瞿秋白
  • 简介:印度教民族主义一直是二十世纪印度政治中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该势力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本文采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探寻1992底至1993年初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冲突产生的历史根源与社会基础,并简要分析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未来前途。

  • 标签: 未来前途 印度人民 印度社会 世界印度教大会 国大党 父母之邦
  • 简介:伊斯兰自被视为文明冲突中的主要一方之后,似乎就已成为取代"红色威胁"的"绿色威胁".在全球相互依赖的世界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因此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甚至不安.本报告建立在大量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基础之上,并通过纵横比较等方法进行理性分析,试图科学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青海穆斯林社会的影响,以便对正确估量形势,促进穆斯林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穆斯林 基本判断 对策 社会影响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审视1939年这一关键时刻的军统历史,揭示以戴笠为首的军统是如何利用历史小说中仁义忠孝之类的语言,来激励特工进行生死之战的,用这样的语言所描述和想象的军统历史意义何在,以便有助于把握上海街头国民党抗战的性质.

  • 标签: 戴笠 军统 抗战
  • 简介:从1405年到1433年之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近30年,这标志着人类的活动舞台发生了从大陆向海洋的历史性巨变。它最终奠定了东西方文明汇合于海上的格局。预示了一个整体世界在海上形成。郑和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却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索。因为在这稍后,在欧亚大陆的西端,也开始了另外一项远航事业。这就是所谓欧洲人开启的大航海事业。那项大航海事业,根植于与郑和全然不同的文明环境——正在开始转轨的、走向近代的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土壤中。

  • 标签: 郑和 发展路向 中国社会 东西方文明 人类文明史 航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