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做好档案工作是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身需要档案部门的支持和介入。一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口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一部分没有正式的文献记载,有些文化活动还来不及对其进行档案记载就已经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活动项目正在灭绝或消逝,记录与抢救这些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档案部门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来,利用档案方式进行非遗保护,加强对流失档案的搜集整理和保存,重视对消亡文化的追溯记忆,这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紧迫任务。

  • 标签: 非遗保护 档案支持 文化抢救 遗产普查
  • 简介:新发现的浙江省龙泉市档案馆藏民国地方法院档案,共17333卷,88万余页,时间自咸丰八年(1858)始,至1949年止,是目前所知民国时期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地方司法档案。龙泉司法档案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司法史、社会史、法律社会史三个层面。它为研究中国司法从传统到近代的演变,包括制度、程序、法理、实践等各方面的过渡和衔接,以及法律与社会变迁之关系,近代浙南地方经济民生、政治军事、宗族组织、婚姻形态、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龙泉 诉讼档案 民国 地方法院 社会变迁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卫拉特历史档案开始整理、翻译、出版。至今中国出版13部,外国出版10部,共23部,37册,均为1694年至1991年间的档案,共11,000多件。档案的发现和公布促进了卫拉特历史文化研究。

  • 标签: 历史档案 卫拉特学 关系 认识 学术意义
  • 简介:对中共党史研究来说,最重要的资料是档案资料,而中国档案资料的开放,远远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要。民主革命时期的档案资料尚未完全开放,更不用说社会主义时期的档案资料了。而国外的一些国家档案资料的开放是令人羡慕的。

  • 标签: 中共党史研究 社会主义时期 民主革命时期 档案资料 国家 开放
  • 简介:2015年7月18日,《民国档案》杂志社在长春召开“《民国档案》创刊30周年作者·编者·读者座谈会”,来自档案界、史学界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社长兼主编曹必宏、副主编胡震亚就《民国档案》30年来的发展及其在抗日战争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民国档案 周年纪念 创刊 抗日战争研究 读者座谈会 专家学者
  • 简介:这是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年轻人的死亡档案.说他年轻,是因为他死的时候只有34岁.如果他活到今天,该是一位76岁的老人.1963年5月11日,人们发现他死在单位一间破败不堪的独身宿舍里.

  • 标签: 死亡档案 毕业生死亡 清华毕业生
  • 简介:孝道文化是我们今天研究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大家也应该看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下面我们来讲儒家的孝道文化,重点讲孝道文化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重点不是简单地介绍怎么样在家孝顺父母这样具体的问题,我们可能更多地探讨为什么要孝顺以及孝道文化应该怎样发扬和继承.

  • 标签: 现代价值 孝文化 孝道文化 儒学 孝顺 儒家
  • 简介:晋商俗称“山西帮”、“西商”、“山贾”,发迹于明代中叶,清代进入鼎盛时期。随票号、银号的诞生,晋商从商贸领域挺进到金融领域,山西票号也曾一度执全国金融界之牛耳。这种兴盛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之后逐步衰败,最终随票号的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

  • 标签: 晋商 现代观念 山西票号 明代中叶 鼎盛时期 金融领域
  • 简介:本文认为,“主体民族”的提法混淆了各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作用,易造成误解与纷争。田野调查表明,“主体民族”观不能表达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平等态度,属于轻视他们的语言文字和行为,加剧了弱势民族群体的自卑情绪、“等靠要”观念与民族隔阂。文章阐述了转变“主体民族”观念的现实需求、事实依据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 标签: 主体民族观念 民族关系 和谐社会
  • 简介:<正>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两上或两个以上的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或文章片段加以比较,进行分析,归纳和评价的一种阅读形式,是将相同相近相对相反等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类比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阅读中,要掌握此方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通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

  • 标签: 现代文 阅读形式 《爱莲说》 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内容 学生课外阅读
  • 简介:西藏现代科技三十年徐正余,杨建敏西藏的现代科技事业,发端于六十年代初。1960年西藏第一所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1963年又出现了第一所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的农牧业科技从此开展起来了。接着分别在1963年和1965年西藏交通科学研究所、西藏电力公司中心...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太阳能 现代科技 风力发电机 农业科学研究所 拉萨地磁台
  • 简介:河南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河南有十八个地市,保存了大量的优秀近现代建筑。近现代建筑不仅是城乡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城乡精神文化理念的弘扬和集中表现。本文结合河南各地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

  • 标签: 河南 近现代 建筑保护
  • 简介:自后汉以来,释教东流,经书迻译,佛法大行于中土,梵文也随之成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和义净(635-713),跋涉万里,沟通华梵,树立起中西交通和佛经翻译史上的丰碑。唐宋以后,中原地区的译经活动渐趋消歇,但西藏地区却继之成为印度佛教新的输入地和保存地,

  • 标签: 中国现代学术 梵文 因缘 文化交流 中西交通 中原地区
  • 简介:本文是笔者以观者的角度对实验性组舞"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做出的几点思考,通过现场观摩,对现代舞的肢体语汇构成有了新一层面的认识。但同时也对编导所提出的"古老艺术在当下的存活与延展"产生了一些疑问。

  • 标签: 维吾尔族舞蹈 现代性编创 解构 重组 打破
  • 简介:近年来,笔者搜寻得我国现代作家有关贵州的散文十余篇,即:鲁迅的《冲》(《准风月谈》)、肖乾的《贵阳书简》和《湘黔道上》(《肖乾散文特写选》)、茅盾的《贵阳巡礼》和《司机生活片断》(《见闻杂记》)、陈伯吹的《花溪一日间》(《中国现代游记选》)、陈残云的《崎岖的征程》和《忘不了的歌声》(《异国乡情》)、丰子恺的《艺术的逃难》(《丰子恺散文选》)、凤子的《雾境》和《八年》(《画象集》)。这十余篇散文,从内容上看绝大部分是记实性散文,兼有文学趣味和史料价值。它们通

  • 标签: 现代作家 丰子恺 陈残云 文学趣味 肖乾 见闻杂记
  • 简介: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皇甫谧文化主要是指以秦汉魏晋时期的朝那县(今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其人们之间渴求和谐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文化体系,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高度融合后走向世界的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向上的优秀文化传统。

  • 标签: 文化体系 皇甫谧 现代价值 优秀文化传统 魏晋时期 和谐关系
  • 简介:陈江帆,梅县人,曾与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等并列为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但是,陈江帆的名字现已鲜有人知。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谢冕主编《百年新诗》收录陈江帆的诗歌,介绍却只有寥寥一句话:“生卒年不详。现代派诗人,诗作多见于《现代》杂志”。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振亚也曾感慨:“他(陈江帆)的生平至今不详无论如何是种遗憾”。笔者多方搜集相关资料,以期了解陈江帆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 标签: 江帆 现代诗人 现代派诗歌 《现代》杂志 大学教授 现代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