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愈后防复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对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四诊即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医疗行业中的中医辅助四诊诊疗仪器[1]。健康管理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干预与随访跟踪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疾病的治疗,而是更加重视健康管理,追求更高质量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健康管理不只局限于仪器设备检查和化验检查等手段,已充分融入中医“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理念。当前,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体质偏颇、慢性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作为其中代表项目的中医四诊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原则,从整体、动态、平衡和个体化的角度,实时掌握受检者身体动态变化,为受检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疗和养生指导方案,突出了中医个体化诊疗理念优势,对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治未病 中医四诊 健康管理 体质辨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收治的腹泻患儿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康复得更快,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好,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整体护理是一种全面、细致的护理方法,能够为腹泻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

  • 标签: 整体护理 腹泻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宝贵财富。许多中医技术经过千年验证,切实有效。但由于费时、费力、费人、安全性差等原因,阻碍了临床应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指出中医药的守正创新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发掘中医药的精华。中医事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中医传统疗法的优化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中医技术改良创新进行简要分析探讨,简述其必要性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可能实现的相应对策。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创新 改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在人们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眩晕患者,随着情绪的变动以及身体的变化而出现。眩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是特别明确,因此,很多的治疗方法不能立即见效。本文结合眩晕疾病产生的影响因素,从中医疗法出发,根据每项因素进行对症治疗,对眩晕患者的疾病产生发展以及进展进一步的进行探索和思考,目的是发现更多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措施,帮助眩晕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告别疾病。

  • 标签: 中医内科 眩晕患者 诊治疗法 思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胃息肉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规律,为胃息肉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胃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患者以60岁以上最为常见(62例),其次是40岁至60岁患者(43例),40岁以下(1例)患者少见;男性29例、女性77例,男女比约1:2.6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胃息肉患者中辨证为痰凝湿阻证29例(27.4%),气血两虚证26例(24.5%),湿热郁结证24例(22.6%),脾胃虚寒证23例(21.7%),瘀血组络证4例(3.8%)。结论:胃息肉以老年患者发病率高;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四川盆地胃息肉患者以痰凝湿阻证最常见,其次是气血两虚证、湿热郁结证、脾胃虚寒证,瘀血组络证患者最少。

  • 标签: 胃息肉 中医证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