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尽管乳腺癌靶向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人们仍在寻找新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疗效、指导治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s)是浸润在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淋巴细胞,其受到肿瘤表面抗原刺激而被激活。免疫组化是研究TILs最常用方法。新辅助治疗微环境能用来评估新疗法疗效。TILs作为反应机体对肿瘤免疫应答标志,能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此外,TILs还能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研究来评估TILs预测价值。本文就T1Ls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预后中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预后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黄芪提取物(Astragalusextract,AE)对CVB3病毒诱导病毒性心肌炎细胞模型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VB3病毒和原代心肌细胞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细胞模型并使用AE对模型进行干预,心肌细胞活性、培养基中LDH、CK-MB水平被检测以对AE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检测AE对病毒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Fas、心肌功能相关基因C-Myc和TNF-α转录水平变化对AE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病毒组比较,AE能够显著抑制由CVB3诱导心肌细胞活性减弱和降低培养基中心肌酶水平(P〈0.01);AE能够显著抑制CVB3病毒增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E对CVB3诱导Fas、C-Myc和TNF-α基因转录水平增加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AE对CVB3病毒诱导病毒性心肌炎细胞模型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抑制病毒增殖及影响Fas、C-Myc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黄芪提取物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模型 治疗作用
  • 简介:<正>40例患者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化疗结束24h后即开始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3μg·kg-1·d-1(一般100~150μg/d),连续3d;对照组在化疗结束后第1~5天复查血象,白细胞低于4.0×109/L,即每日皮下注射G-CSF2~3μg·kg-1·d-1,连续3d或至白细胞≥4.1×109L。结果:G-CSF可有效防止白细胞过度下降,并可使其

  • 标签: 恶性肿瘤化疗 复查血象 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
  • 简介: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celldeath,AICD)也称细胞凋亡,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s,PBL)在抗原、丝裂原等刺激下可引起AICD。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PBLAICD水平,作者采用丝裂原PHA-P分别与正常人及COPD患者PBL体外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BL凋亡率,了解COPD患者PBL凋亡变化,探讨COPD患者免疫损伤机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外周血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 诱导凋亡 淋巴细胞激活 PULMONARY
  • 简介:目的研究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杀伤效应及其规律。方法以BiolitecPDT630半导体激光治疗仪为光源,用不同浓度血卟啉衍生物Photosan(0.5、1、2、4mg/L)作为光敏剂孵育PANC1细胞8h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1、5、10J/cm^2)630nm激光照射,用MTT法测定PDT后各组A492值,以流式细胞仪测定10J/cm^2光照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加光敏剂Photosan或不进行光照,对细胞均无杀伤效应;添加1mg/LPhotosan时,10J/cm^2光照对细胞产生杀伤效应(0.140±0.013对0.213±0.008,P〈0.05);添加2mg/LPhotosan时,5J/cm^2和10J/cm^2光照对细胞产生杀伤效应(0.081±0.024和0.049±0.013对0.211±0.031,P〈0.05和P〈0.01);添加4mg/LPhotosan时,所有光照剂量均对细胞产生明显杀伤效应。但5J/cm^2与10J/cm^2光照对细胞杀伤效应无显著差异。用10J/cm^2光照,0、2、4mg/LPhotosan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8±1.8)%、(40.9±1.6)%、(62.5±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给予光敏剂或光照对PANC1均不产生PDT效应。光敏剂达到一定浓度,光照达到一定剂量后,PDT效应随其增加而增强。

  • 标签: 胰腺肿瘤 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衍生物 细胞系
  • 简介:目的探讨高糖对胰岛B细胞INS-1E和小鼠胰岛慢性作用。方法雌性NMRI小风6-10周龄,苯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应用胶原酶技术消化胰腺分离胰岛。传代培养INS-1E细胞和分离小鼠胰岛分别于含11.1,25.0mmol/L葡萄糖RPMll640培养液中培养72h,然后于含3.3,16.7mmol/L葡萄糖Krebs-Ringer缓冲液中培养60min,留取上清液行胰岛素测定。INS-1E细胞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72h,提取其总RNA,合成相应cDNA,再行RT-PCR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盒-1(Pdxl),胰岛素1(Insl),胰岛素2(In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基因表达。结果高糖培养后INS-1E细胞和小鼠胰岛基础INS分泌增加[INS-1E细胞:(10.47±0.78)vs(7.71±0.59)ng/10000细胞,P〈0.01;小鼠胰岛:(3.85±0.26)vs(2.18±0.21)μg/L,P〈0.001],糖刺激INS分泌减少[INS-1E细胞:(17.11±1.98)vs(30.76±2.20)ng/10000细胞,P〈0.001;小鼠胰岛:(14.78±1.03)VS(20.46±1.49)μg/L,P〈0.01];高糖处理后INS-1E细胞Pdxl,Insl,Ins2和Glut2mRNA水平下降。结论高糖对胰岛β细胞具有慢性毒性作用。

  • 标签: 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细胞 INS-1E细胞
  • 简介:目的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TWEAK)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细胞生长、分化、迁移、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然而,TWEAK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增殖影响,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关系尚不明确。方法通过培养新生SD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应用TWEAK(20ng/ml)干预后培养24-48小时,应用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增殖情况,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GF-β1水平,同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心肌细胞培养24小时,TWEAK干预组心肌细胞CCK-8法检测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71±0.08vs.0.42±0.08,P=0.012);培养48小时,TWEAK组心肌细胞增殖力仍高于对照组(1.18±0.04vs.0.92±0.03,P〈0.01);同时,我们发现,TWEAK干预组,细胞上清液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4小时:133.1±4.3vs.64.8±10.5pg/ml,P〈0.01;48小时:187.3±7.9vs.66.8±8.4,P〈0.01)。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我们还发现,CCK-8检测细胞OD值与TGF-β1水平存在正相关,提示后者可能是TWEAK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因素。结论TWEAK可以促进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增殖,该机制可能与TGF-β1表达增高有关。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 心肌细胞 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用Nrf2/ARE通路激活剂上调Ⅱ相解毒酶和抗氧化酶在胰岛B细胞表达,观察其对T2DM大鼠胰岛B细胞形态结构影响。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tBHQ干预组(tBHQ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C组)。连续干预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观察胰岛细胞形态结构及凋亡,ELISA检测血清及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Westernblot检测胰腺总Nrf2、核Nrf2蛋白表达。结果DM组FBG和FINS水平分别较NC组明显增高和降低(均P=0.000),tBHQ组FBG和FINS水平分别较DM组明显降低和增高(均P=0.000)。与NC组比较,DM组胰岛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出现肿胀、坏死,凋亡增加,tBHQ组胰岛细胞较DM组明显改善。与NC组比较,DM组血清及胰腺组织中MDA、TNF-α水平显著升高,T.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0);tBHQ组血清及胰腺组织中MDA、TNF-α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T-SOD水平明显升高(均P=0.000)。DM组总Nrf2、核Nrf2蛋白表达均较NC组显著降低(P总Nerf2=0.000,P核Nerf2=0.006),与DM组比较,tBHQ组总Nrf2、核Nrf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00)。结论激活Nrf2/ARE通路可通过上调Ⅱ相解毒酶和抗氧化酶在胰岛B细胞表达来减轻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反应对胰岛B细胞进一步损伤。

  • 标签: Nrf2/ARE通路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 简介:患者男,16岁,因“腹痛、腹胀8月,再发半月”入院。8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当地医院查尿淀粉酶780U/L,血淀粉酶、血常规正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诊断急性胰腺炎(AP),予抗炎、抑酶、抑酸等处理腹痛好转,仍腹胀。半月来上述症状再发,伴有腹泻,解墨绿色水样便4~6次/d,无黏液脓血,MRI示少量胸腹水,血常规、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1300U/L,按AP治疗后无效转入我院。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支气管哮喘史。家庭成员中无类似发病史,其母妹妹有支气管哮喘史。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支气管哮喘 误诊 尿淀粉酶 血淀粉酶
  • 简介:目的探讨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在老年感染性多器官损伤中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模型组和老龄对照组、老龄模型组;采用气管插管法注入肺炎克雷们杆菌,由肺炎导致多器官损伤;应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肺、心、小肠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6变化情况。结果与同龄对照组比较,老龄模型组和青年模型组肺、心、肾、小肠组织TNF-α、IL-1、IL-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及脏器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P〈0.01或P〈0.05);而老龄模型组肺IL-1、心TNF-α、IL-6和小肠IL-1、IL-6表达水平又较青年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脏器损伤亦较重(P〈0.05)。结论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6参与了老年感染性多器官损伤,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感染 大鼠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越来越多研究表明,IKB激酶(inhibitkappaBkinase,IKK)表达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药柴胡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不清。因此,本研究观察柴胡主要药理成分——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d,SSd)对人胰腺癌细胞IKK-β表达和凋亡影响,为胰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柴胡皂苷D 胰腺癌细胞 IkB激酶 抗肿瘤作用 IKB激酶 IKK-β
  • 简介:目的探索髓系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表达在小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中性粒细胞招募中作用。方法将C3H/He—J和C3H/He.N小鼠通过骨髓移植方法制作髓系细胞TLR4-/-和内皮细胞TLR4+/+、髓系细胞TIR4+/+和内皮细胞TLR4+/+、髓系细胞TLR4+/+和内皮细胞TLR4-/-、髓系细胞TLR4-/-和内皮细胞TLR4-/4组嵌人体或纯合体小鼠,另设1个对照组。腹腔注射蛙皮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复制ANP模型。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行胰腺病理检查、胰腺组织萘酚AS-D氯乙酸脂酶染色计数、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TLR4蛋白表达检测及RT—PCR检测外周血粒细胞TLR4mRNA表达。结果各实验组小鼠血清淀粉酶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4个实验组胰腺病理分值分别为5.52±1.21、5.18±1.02、2.03±0.82、1.92±0.78;胰腺MPO水平分别为(1.834±0.170)U/g、(2.596±0.138)U/g、(0.367±0.018)U/g、(0.202±0.018)U/g;AS—D计数分别为(66.88±2.17)个、(75.00±2.43)个、(21.50±2.38)个、(20.00±2.19)个.外周血粒细胞TLR4mRNA表达量分别为0.037±1.047E-2、1.489±8.084E-2、1.470±5.210E-2、0.017±6.668E-3;内皮细胞TLR4+/+2组小鼠胰腺内血管内皮细胞TLR4蛋白强阳性表达,内皮细胞TLR4-/-2组不表达。内皮细胞TLR4+/+2组小鼠胰腺损伤、MPO活性、AS—D计数及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内皮细胞TLR4-/-2组小鼠。结论内皮细胞而非外周血粒细胞在ANP中性粒细胞聚集及病理损伤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内毒素类 嵌合体 TOLL样受体
  • 简介:目的:评价白介素17E(IL-17E)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嗜酸粒细胞作用。方法:以流式细胞检测方法检测1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15例过敏性非哮喘患者、14名无过敏正常人嗜酸粒细胞IL-17E及受体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IL-17E水平,并比较了不同组别间差异。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145(64~290)ng/L]显著高于无过敏正常人群[21(0~116)ng/L](P=0.012)。血浆IL-17E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03)。嗜酸粒细胞表面IL-17E特异性受体IL-17RB表达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43.08%(33.96%~59.98%)]显著高于过敏性非哮喘患者[11.98%(6.33%~27.11%)](P=0.002)和无过敏正常人群[17.70%(10.97%~38.9%)](P=0.01),IL-17RA表达也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97.94%(94.25%~98.74%)]显著高于过敏性非哮喘者[86.60%(27.48%~97.64%)](P=0.036)和无过敏正常人群[93.24%(42.38%~97.36%)](P=0.027)。嗜酸粒细胞表面IL-17RB表达与IL-17RA表达相关(r=0.809,P=0.001)。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为145(64~290)ng/L,显著高于无过敏正常人群[21(0~116)ng/L](P=0.012),但与过敏性非哮喘者[80(42~156)ng/L]比较无显著差异(P=0.275)。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嗜酸粒细胞表达其受体IL-17RA和IL-17RB增高,提示IL-17E在过敏性炎症中嗜酸粒细胞活化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嗜酸粒细胞 白介素17E 白介素17受体A 白介素17受体B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181b(miR-181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1receptor,IGF1R)参与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和血管新生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传代培养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opulationdoublings,PDL),将PDL≤8HUVECs定义为年轻细胞,PDL≥44HUVECs定义为衰老细胞,并检测miR-181b和IGF1R在年轻(PDL8)和年老(PDL44)HUVECs中表达。PDL8HUVECs过表达或抑制miR-181b后,分别用MTS比色法、划痕(Woundhealing)和成管(Tubeformation)实验检测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等血管新生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法检测miR-181b对IGF1R转录后水平调控。此外,给予缺氧刺激,观察缺氧应激条件下miR-181b对IGF1R表达调控作用。结果过表达miR-181b可抑制PDL8内皮细胞增殖能力22%(P〈0.001)、迁移能力23%(P〈0.001),对成管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PDL8HUVECs比较,miR-181b在PDL44衰老内皮细胞中上调64%(P=0.046),IGF1R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39%和45%(P=0.004,P=0.014)。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显示miR-181b可与IGF1R3’UTR结合,但过表达miR-181b对IGF1R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在缺氧应激条件下,miR-181b可上调IGF1R表达(P=0.005)。结论MiR-181b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等血管新生能力,这一作用与miR-181b在缺氧应激条件下上调血管发育相关基因IGF1R表达相关,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MICRO RNAS 内皮细胞衰老 血管新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 简介: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是脂肪酸氧化代谢重要酶类,近年大量研究已经证实,5-LOX在许多肿瘤发生和发展中都起到重要作用。而关于急性胰腺炎(AP)时,5-LOX在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中作用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5-LOX抑制剂与AP腺泡细胞凋亡关系和意义。

  • 标签: 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齐留通 5-LOX 5-脂氧合酶 LOX抑制剂
  • 简介: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细胞肿瘤,常分泌儿茶酚胺等物质,临床较少见。2004年WHO内分泌肿瘤分类定义PHEO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肿瘤,恶性约占10%;肾上腺外或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PGL,约占PHEO/PGL9%~24%,30%~40%PGL为恶性。

  • 标签: 异位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分子遗传学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肿瘤分类 PHEO
  • 简介:胰腺转移性肿瘤较为少见,通常临床表现隐匿,且无特异性,易被忽视。其中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更罕见,国内外报道仅数十例,且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道本科近10年来仅有的2例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

  • 标签: 胰腺转移性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临床表现 病理分析 临床病理特征 个案报道
  • 简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是造血系统一种恶性肿瘤,其年发病率为(2-4)/10万,虽只占人类恶性肿瘤5%,但危害人类健康极甚,其在青壮年中发病率较高,占儿童恶性肿瘤病死率第一位。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发病机制 靶向治疗
  • 简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异质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AA。临床上,绝大多数儿童AA属于后天获得、原因不明原发性AA,常表现为较严重贫血、出血和感染。部分AA可最终演变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目的了解有血液学异常HIV感染患者细胞形态特点。方法分析16例有血液学异常HIV感染患者外周血、骨髓细胞学和骨髓病理学特点。结果患者外周血可表现1~3系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活跃以上占68.8%,各系细胞增生与骨髓细胞增生情况不全一致,粒、红、巨核三系细胞都存在发育异常表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比例增高。骨髓病理学检查:三系细胞比例和形态与细胞学检查结果接近,部分患者骨髓出现纤维化。结论HIV感染患者常出现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常存在发育异常表现,但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相关疾病鉴别,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骨髓细胞 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