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空肠造瘘管与鼻空肠营养管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拟行肠内营养治疗的112例患者,根据肠内营养途径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空肠造瘘管组55例)和对照组(鼻空肠营养管组57例),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1.4±4.38)分钟vs.(4.70±1.30)分钟,t=27.55,P<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周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并发发生率中穿刺口疼痛、鼻咽部不适、导管堵塞、肺部感染、导管移位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经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与经鼻空肠营养管途径相比,术后恢复较快,且不易堵塞、移位及造成误吸,适用于早期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胃癌术后患者。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空肠造瘘管 鼻空肠管 肠内营养
  • 简介:腹腔镜手术以其良好的远期疗效和微创优势已成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KLASS-01是韩国一项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DG)和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ODG)对临床Ⅰ期胃癌患者的长、短期影响。该研究共纳入1416例Ⅰ期胃癌患者,其中LADG组705例,ODG组711例。主要研究终点是5年总体生存(OS)。

  • 标签: 远端胃切除 D2 淋巴结清扫 胃切除术 并发症率 腹腔镜胃癌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鼻侧切开术结合鼻内镜辅助下治疗上颌窦癌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鼻侧切开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并与传统单纯鼻侧切开方式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30例患者癌肿病灶均顺利切除,术后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达63.3%,优于传统手术疗效。结论:鼻侧切开术结合鼻内镜辅助治疗上颌窦癌可清除鼻侧切开术肉眼不易发现的病灶,有效的起到清除肿瘤的功效。

  • 标签: 鼻侧切开 鼻内镜 上颌窦癌
  • 简介: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WHO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评价总有效率为52.5%,显著高于对照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P〈0.05);按NCI通用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价,观察组重度以上不良反应比例为22.5%,显著低于对照组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较常规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并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晚期食管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奈西雅预防宫预癌化疗所致胃肠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格拉司琼比较。方法对收治的宫预癌32例,随机分为奈西雅组和格拉司琼组(A组和B组),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化疗后0~6h,奈西雅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控制率与格拉司琼相似,但在0~24h,奈西雅组对食欲不振的改善率为68.8%,明显优于格拉司琼对食欲不振的改善率(43.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主要为头痛。结论奈西雅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所致胃肠反应,作用时间长,是良好的化疗止吐药。

  • 标签: 奈西雅 格拉司琼 食欲不振 癌化 化疗 预防
  • 简介:子宫内膜增生临床常见,但发生癌变者并不多见,故易延误诊治。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癌变以便及时治疗。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1986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子宫内膜增生局灶癌变患者19例,年龄为31~67岁(45岁者2例),平均56岁。其中15例在我院门诊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3例,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4例,腺囊及腺瘤混合型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和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癌变3例;另4例中诊断为子宫肌瘤2例,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腺肌病各1例。所有病例均住院行手术治疗。本组19例患者子宫的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同时伴有子宫平滑肌瘤者3例(含1例红色变性)、子宫弥漫型腺肌病2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子宫颈息肉2例。16例再次诊刮或子宫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发现局灶癌变。均已婚,原发不育2例,继发不孕1例。均否认家族中有恶性肿瘤患者。1.2临床表现本级事伴有月经失调者11例,病程为9个月~7年,平均3.7年,其中3例经内分泌制剂治疗效果不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症 癌变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益肠促愈方辅助西药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肠炎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中西医组(50例),分别给予西药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肠促愈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综合疗效,内镜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水平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组综合疗效和内镜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主要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EORTCQOL-C30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肠促愈方辅助西药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肠炎可有效减轻消化和全身症状,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调节TGF-β1水平。

  • 标签: 益肠促愈方 西药 宫颈癌 放疗 放射性肠炎
  •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经肛外翻拖出式直肠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3~5cm,A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数据库中,抽取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中低位直肠癌30例作为对照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10cm,B组).观察两组手术近期并发发生率、术后肛门排便功能和短期局部复发率.结果两组60例均保留了有控制大便功能的肛门,A组术后恢复进食两周内每天大便次数多于B组(P=0.025),术后6个月后.两组每天排便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652).两组均各有1例吻合口漏,B组有1例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两组均有1例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方便,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直肠恶性肿瘤 腹腔镜 直肠超低位切除 经肛外翻拖出式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双视免气腹腔镜辅助下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探讨双视免气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应用双视免气腹腔镜手术设备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208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传统开腹行直肠癌根治术1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早期肠梗阻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吻合口漏发生率及直肠癌复发率。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长度更短(52.0mmvs.129.6mm)、术中出血量更少(81.0mlvs.146.5ml)、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更早(59.5hvs.83.6h)、住院时间更短(11.天3vs.15.6天)、切口感染率更低(0.96%vs.5.06%)、早期肠梗阻发生率少(0.48%vs.4.4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肠癌复发率、手术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视腹腔镜设备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并具有手术视野好、切口短、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双视免气腹腔镜 开腹手术 直肠癌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辅助化疗并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并观察其它影响盆腔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0例Ib期和Ⅱ期新辅助化疗并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采用G-CSF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新辅助化疗并手术,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前组基础上予以GCS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影响盆腔感染的因素。结果:采用G-CSF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术后患者盆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率分别为16.0%和44.0%(P〈0.05)。其它临床相关因素,包括年龄≥60岁、血红蛋白(Hb)〈90g/L、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9/L的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联合应用G-CSF对于新辅助化疗并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降低盆腔感染发生率具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对于那些术后具有高风险盆腔感染发生率的患者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 标签: G-CSF 宫颈癌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 盆腔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CDK8与CD133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临床Ⅱ、Ⅲ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0例,行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后予新辅助化疗至少3个周期,用免疫组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化疗前后标本CDK8与CD133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TNM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8与CD13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CDK8与CD133表达减少;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纤维腺瘤组织CDK8和CD133表达量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均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DK8和CD133变化一致,且与疗效变化一致。结论CDK8与CD133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

  • 标签: 乳腺癌 CDK8 CD133 新辅助化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放化疗对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手术组30例和术后联合放化疗组50例,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以患者性别、年龄、病程、TMN分期、病理分型、手术类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等资料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联合放化疗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4.0%,高于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63.3%(χ^2=4.422,P=0.035);生存分析显示术后联合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90.6个月高于单纯手术组的6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T3~T4分级、低分化程度、单纯手术切除、合并淋巴结远端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辅助放化疗能够提高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病理分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腮腺 黏液表皮样癌 放化疗 手术切除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臂辅助3D系统在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应用机械臂辅助3D系统实施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18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及术后结果。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3D腹腔镜手术。1例胃体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时术中因脾脏撕裂出血,中转为手助扶镜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发生率为11.2%,包括1例(5.6%)肺部感染和1例(5.6%)炎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远端胃癌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32.8±58.3)min,全胃切除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87.3±67.9)min,术中失血量为(122.5±55.7)ml,首次排气时间为(47.9±19.7)h,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74.6±20.9)h,术后住院时间为(10.224.7)d。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9.8±11.3)枚。结论机械臂辅助系统在完全3D腹腔镜胃癌D: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机械臂辅助3D系统 完全腹腔镜手术 胃癌 淋巴结清扫
  • 简介:目的:评价乐沙定与氟脲嘧啶(5-FU)、四氢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消化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晚期消化肿瘤患者30例,其中胃癌组(A组)15列,肠癌组(B组)15例,均以乐沙定、5-FU、四氢叶酸钙联合化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CR3例,PR8例,SDl4例,PD5例,总有效率36.7%。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神经感觉障碍,大多数为Ⅰ-Ⅱ。结论:乐沙定联合5-FU、四氢叶酸钙治疗消化肿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

  • 标签: 乐沙定 化疗 晚期消化道肿瘤 氟脲嘧啶 四氢叶酸钙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HPV16E6蛋白及抑癌基因p53在口腔癌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口腔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口腔癌组织中p53和HPV16E6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男性口腔癌患者的p53阳性表达率低于女性患者,HPV16E6阳性表达率高于女性患者;年龄﹥50岁口腔癌患者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50岁的患者,HPV16E6阳性表达率低于年龄≤50岁的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癌患者的组织切片显示,p53阳性表达细胞较少,而HPV16E6阳性表达细胞较多.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升高(Ⅰ~Ⅳ期),p53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HPV16E6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Ⅱ、Ⅲ、Ⅳ期患者与Ⅰ期患者的p53和HPV16E6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理分级的升高(Ⅰ~Ⅲ级),p53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HPV16E6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Ⅱ、Ⅲ级患者与Ⅰ级患者的p53和HPV16E6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的p53阳性表达率随患者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HPV16E6阳性表达率随患者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53阳性表达率的降低和HPV16E6阳性表达率的升高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标签: 口腔癌 阳性表达 HPV16E6蛋白 P53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组Ⅲb及Ⅲc期结肠癌术后患者,在辅助化疗后继续行卡培他滨巩固化疗,观察对无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人组的2005年6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2例Ⅲb及Ⅲc结肠癌术后患者,行常规6个月辅助化疗,休息3-6个月之后给予6个周期卡培他滨口服巩固化疗,观察无病生存率及巩固化疗期间的相关不良反应,无病生存率的计算采用LifeTables分析法。结果使用卡培他滨作为Ⅲb及Ⅲc期结肠癌术后巩固化疗十分安全,初步观察复发转移率较低,无病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微。结论Ⅲb及Ⅲc结肠癌术后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巩固化疗可能改善无病生存率,值得进一步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 标签: 结肠癌 卡培他滨 巩固化疗 无病生存率
  • 简介:背景与目的:多数学者认为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不适合内镜下切除,但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可以克服其在内镜下手术的缺陷。本文着重探讨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切除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瘤进行内镜下单鼻孔手术21例。其中生长激素腺瘤4例,高泌乳素腺瘤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7例,无功能性腺瘤4例。蝶窦冠状CT及蝶窦X线平片提示蝶窦形态,甲介型9例,鞍前型12例。术前行头部CT、MRI扫描,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症状(视力受损、尿崩症)均在术后消失,血液、内分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17例)复查MRI均提示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颅内出血、视力、视野障碍、尿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结论:对于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瘤手术,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能确保术中定位准确,术野大且直观。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

  • 标签: 神经导航 内镜 垂体瘤 蝶窦变异 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清扫血管根部各组淋巴结所需时间,探讨各组淋巴结清扫的难点和手术技巧.方法采用观看手术录像方法,计算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施行的25例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分别计算清扫胃网膜左、胃网膜右、胃右及胃左血管根部淋巴结群所需时间,并比较各组淋巴结清扫所需时间在初期15例和后期10例的时间变化.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术后严重手术并发发生.全组25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总数702枚,平均数为(29.92±8.78)枚.手术所需时间91~212min,平均(129.96±27.91)min,其中清扫网膜左、网膜右、胃右及胃左血管根部淋巴结组群清扫所需时间分别为(23.64±4.15)min、(25.60±6.38)min、(24.52±7.23)min及(18.40±3.75)min.初期15例清扫网膜左、网膜右、胃右及胃左血管根部淋巴结组群清扫所需时间分别为(23.13±3.02)min、(28.07±5.16)min、(27.80±6.13)min及(17.00±2.39)min,后期10例所需时间分别为(24.40±5.54)min、(21.90±6.47)min、(19.60±6.02)min及(20.50±4.53)min,对比前后两组变化,原来最为耗时的网膜右、胃右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4根主要胃周血管根部淋巴结组群清扫耗时从长至短依次为胃网膜右、胃右、胃网膜左及胃左血管,而经过相当病例的实践后,耗时按从长至短顺序依次为胃网膜左、胃网膜右、胃左及胃右血管周围淋巴结组群.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D2淋巴结清扫
  • 简介:目的探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顺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顺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瘤体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瘤体最大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O。01)。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单次给药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荨麻疹及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O.05);两组患者周围感觉神经病变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相对普通紫杉醇具有不良反应轻,疗效明显,患者耐受性妤等优势。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新辅助化疗 宫颈癌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含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J)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J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者55例,新辅助化疗(Xelox方案)联合治疗者48例.结果单纯手术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182.73±38.27)minvs.(173.61±36.89)min,P〉0.05]、术中出血量[(240.36±44.74)mlvs.(233.47±52.63)ml,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15.6±5.2)d(14.2±5.6)d,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根治术后清扫所获淋巴结总数[(42.6±4.4)个(40.7±3.3)个,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手术组的转移淋巴结数多于联合治疗组[(12.4±2.6)个(5.8±3.2)个,P〈0.05];联合治疗组切除率明显尚于单纯手术组切除率(83.33%vs52.73%,P〈05);术后并发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3%vs25.45%,P〉0.05).结论对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J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安全可行,可显著提高R.切除率,同时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率,并不增加其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新辅助化疗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