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长期卧床患者,因身体素质差,容易出现多种并发并发的发生不但给患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增加经济负担,所以并发的预防及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 标签: 长期卧床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33)。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治疗,对比患者的血气、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整体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病患治疗后的FEV1、PEF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病患,两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区别,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CO2、PaO2血气值变化显著,优于参照组和治疗前指标(p<0.05)。研究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是96.97%,参照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是84.85%,研究组病患的症状好转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无创呼吸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状态、肺功能指标,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标:在72小时机械通气中对重病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治疗,观察呼吸系统撤离、呼吸系统肺炎发病率、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对重症监护服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由一个中心、观察和评价人员进行的盲法实验,选定82名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41名病人,两个组定期接受ICU治疗,实验组的病人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VAP增长率、急诊和缓慢健康增长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和治疗的apacheⅱ和CPIS评分无显着差异(p > 0.05)。试验组病人疏散成功率(87.80%)明显高于监测组,而VAP发病率(14.63%)明显低于监测组。 机械通风时间(6.90 4.61d)和ICU住院时间(12.34 7.23d)大大短于监测组(p < 0.05),CPIS治疗后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监测组(p < 0.05),差别很大(p < 0.05 结论: 早期肺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撤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减轻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ICU 撤机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觀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10.0%)术后并发发病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27.5%),观察组( 90.0%)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6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减少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发病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并发    阑尾炎是人体阑尾部位因诸多因素造成的炎症,属于腹部外科较常见疾病。其常见并发有术后出血、腹膜炎、切口感染、形成脓肿等,临床上实行护理干预措施会降低患者术后并发发病率,为此,笔者通过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影响的研究,特根据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 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对照,作出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 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观察组男 24例,女 16例,年龄 30~ 56岁,平均年龄( 45.5±1.3)岁。对照组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32~ 54岁,平均年龄( 43.2±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无太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术前生命检测,术后卧床休息、抗感染护理等。     1.2.2治疗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包括病情了解、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等;具体如下:    ( 1)术前护理干预:    患者在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认真了解每一位患者详细病情,密切观察患者腹痛部位、时间及程度;并且要根据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切除阑尾必要性,让患者初步了解自身疾病和治疗情况,使得患者及其家能够明确手术治疗方案、麻醉以及术前术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患者在面对出现的并发时,能够有足够思想准备,且增加其对治疗信心,在疾病健康教育宣传手术前后对患者实施详细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预防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术前心理疏导,根据患者不同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思想包袱情况,护理人员需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对患者讲解阑尾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采用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2]。    ( 2)术中护理干预: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环境,配合医生操作,严密观察患者治疗中生命体征表现,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给预处理。    ( 3)术后护理干预:    ①日常护理:手术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麻醉情况,对患者选择适当体位,清醒后即可垫坐,可取半平卧位,减少患者腹部张力,减轻疼痛。平时饭后切忌暴走和大量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满意能力。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其伤口情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②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当天一般应禁食,等待排气后,若无不适,可吃些流食,饮食不要太油腻保持清淡,可以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和蛋白质,如鱼虾、肉类,多食用蔬菜水果,不要食用过于坚硬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③早期活动: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利于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有效预防肠粘连的发生,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对于伤口的快速愈合有效显著促进作用;如患者症状较轻时,在术后当天可进行适量活动,如症状严重,患者应床上练习翻身运动,当病情保持稳定后,则应及时下床进行适量活动。    ④疼痛护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轻度疼痛感时,可通过双氯芬酸钠栓剂进行止痛。如疼痛严重、患者年龄大则可通过盐酸哌替啶镇痛,有效降低并发发生率,利于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⑤术后并发护理:切口感染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主要临床表现是术后 2-3d患者体温上升,切口出现明显胀痛感或跳痛感,局部则出现红、肿、热、痛或波动感,可对患者通过局部热敷、理疗处理,如有脓肿,可将缝线剪掉,对其有效引流;腹腔中的出血症状往往出现于术后 24h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血压降低等,当置入引流管时,出现血性液体从引流管流出现象,应通过手术进行止血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出现并发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内外痿形成、门静脉炎等。    护理干预后通过使用本院门诊工作人员统一制定结构式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 x±s)、( %)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 t检验、 X2检验,如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并发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状况为切口感染为 1例,腹腔脓肿 2例,门静脉炎 1例,共 4例,并发发生生为 10.0%;对照组出现并发情况为切口感染 3例,腹腔脓肿 2例,内外痿形成 2例,门静脉炎 4例,共 11例,并发发生率为 27.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021, P<0.05)。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觀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10.0%)术后并发发病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27.5%),观察组( 90.0%)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6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减少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发病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并发    阑尾炎是人体阑尾部位因诸多因素造成的炎症,属于腹部外科较常见疾病。其常见并发有术后出血、腹膜炎、切口感染、形成脓肿等,临床上实行护理干预措施会降低患者术后并发发病率,为此,笔者通过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影响的研究,特根据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 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对照,作出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 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观察组男 24例,女 16例,年龄 30~ 56岁,平均年龄( 45.5±1.3)岁。对照组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32~ 54岁,平均年龄( 43.2±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无太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术前生命检测,术后卧床休息、抗感染护理等。     1.2.2治疗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包括病情了解、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等;具体如下:    ( 1)术前护理干预:    患者在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认真了解每一位患者详细病情,密切观察患者腹痛部位、时间及程度;并且要根据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切除阑尾必要性,让患者初步了解自身疾病和治疗情况,使得患者及其家能够明确手术治疗方案、麻醉以及术前术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患者在面对出现的并发时,能够有足够思想准备,且增加其对治疗信心,在疾病健康教育宣传手术前后对患者实施详细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预防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术前心理疏导,根据患者不同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思想包袱情况,护理人员需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对患者讲解阑尾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采用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2]。    ( 2)术中护理干预: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环境,配合医生操作,严密观察患者治疗中生命体征表现,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给预处理。    ( 3)术后护理干预:    ①日常护理:手术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麻醉情况,对患者选择适当体位,清醒后即可垫坐,可取半平卧位,减少患者腹部张力,减轻疼痛。平时饭后切忌暴走和大量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满意能力。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其伤口情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②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当天一般应禁食,等待排气后,若无不适,可吃些流食,饮食不要太油腻保持清淡,可以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和蛋白质,如鱼虾、肉类,多食用蔬菜水果,不要食用过于坚硬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③早期活动: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利于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有效预防肠粘连的发生,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对于伤口的快速愈合有效显著促进作用;如患者症状较轻时,在术后当天可进行适量活动,如症状严重,患者应床上练习翻身运动,当病情保持稳定后,则应及时下床进行适量活动。    ④疼痛护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轻度疼痛感时,可通过双氯芬酸钠栓剂进行止痛。如疼痛严重、患者年龄大则可通过盐酸哌替啶镇痛,有效降低并发发生率,利于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⑤术后并发护理:切口感染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主要临床表现是术后 2-3d患者体温上升,切口出现明显胀痛感或跳痛感,局部则出现红、肿、热、痛或波动感,可对患者通过局部热敷、理疗处理,如有脓肿,可将缝线剪掉,对其有效引流;腹腔中的出血症状往往出现于术后 24h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血压降低等,当置入引流管时,出现血性液体从引流管流出现象,应通过手术进行止血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出现并发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内外痿形成、门静脉炎等。    护理干预后通过使用本院门诊工作人员统一制定结构式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 x±s)、( %)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 t检验、 X2检验,如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并发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状况为切口感染为 1例,腹腔脓肿 2例,门静脉炎 1例,共 4例,并发发生生为 10.0%;对照组出现并发情况为切口感染 3例,腹腔脓肿 2例,内外痿形成 2例,门静脉炎 4例,共 11例,并发发生率为 27.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021, 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急诊护理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情况进行探讨。 方法: 挑选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期间进行急诊的 74 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急诊护理)各 37 例,就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并发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仅 1 例患者产生并发,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急诊护理期间针对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患者并强化并发预防性工作,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的同时避免并发的发生,可在临床适用。

  • 标签: 并发症 急诊护理 失血性休克 严重创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PICC 专科护理小组在围手术期患者置管护理质量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872例手术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017 年 1月 ~2018年12 月)488例和对照组(2019年 1 月~12 月)3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 PICC 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置管并发的发生及处理。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医源性压力性损伤、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PICC 专科护理小组能有效预防控制围手术期置管患者并发,延长管道使用,保障护理安全,加强过程质量控制,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围手术期 PICC 专科护理 过程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无创呼吸治疗患者耐受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经护理,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无创呼吸治疗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依从性,可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治疗 整体护理 不良事件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前置胎盘患者中实施个性护理对产后并发发生率和孕期的影响。方法 在产科2019.3-2020.3期间选出54例前置胎盘患者,将其均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采用个性护理进行干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然后分析各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孕期延长时间、新生儿体重、Apgar分数、护理满意度等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个性护理应用在前置胎盘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前置胎盘 个性化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孕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联合ICU优质护理所取得较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6月-2021年6月时间段内选取30例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分入实验和对照两组。对照组:无创呼吸治疗,实验组:无创呼吸联合ICU优质护理。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无创呼吸联合ICU优质护理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ICU优质化护理 心力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治疗老年AECOPD患者对PCT、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AECOPD患者是纳入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30,西药治疗)、观察组(n=30,无创呼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PCT、PaCO2较低,PaO2较高;治疗后观察组的FVC、FEV1/FVC、FEV1较高(P<0.05)。结论:为老年AECOPD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治疗,可改善患者的PCT、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老年AECOPD PCT 血气分析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前列腺癌术后并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70 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n=35 )和观察组( n=35 ),两组患者均行前列腺切除术,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 2.9% )小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预见性护理在前列腺癌术后并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前列腺癌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并发发生率。方法:选取本科室2019年12月-2020年7月时段内收治的肺炎患儿共88例,以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44例)和优质组(44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优质组为优质护理,比较患儿肺炎症状改善时间、并发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肺炎症状改善时间较长于优质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优质组并发总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20.46%,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对症治疗过程中联合优质护理措施,既可缩短肺炎症状改善时间,还可降低并发总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 症状改善时间 并发症总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及其并发的CT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确诊的68例慢阻肺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划入常规组与试验组(n=34)。常规组行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试验组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比较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及并发的检出情况。结果:常规组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82.35%,试验组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97.06%,试验组的检出率较高(p<0.05)。常规组的扫描质量优良率是79.41%,试验组的扫描质量优良率是97.06%,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均相对较高,与常规组慢阻肺患者并发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慢阻肺的检出率较高,可保证图像质量,为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慢阻肺 并发症 CT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