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病房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0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式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心理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服务效果、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等,均明显占据一定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焦虑症临床治疗的病患,开展心理的护理干预,能提升病患治疗及护理服务效果,改善病患的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 改善 焦虑症 睡眠质量 效果
  • 简介:通过综述强迫症与广泛性焦虑障碍关系的研究文献,发现二者在概念界定、共病率、临床特点、非临床特点及行为特征上有一定的关系,并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研究现状 相关关系
  • 简介:目的探索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抗焦虑抑郁药物在原发性头痛治疗中疗效的评价.方法在门诊及病房工作中收集原发性头痛患者,以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黛力新组(黛力新、西比灵)和对照组(西比灵),分别于治疗初作焦虑抑郁评分及头痛程度的评定,然后于治疗后2周、4周复查焦虑抑郁评分及头痛的评分.结果(1)原发性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参差不齐,也即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不一,以轻中度为多.主要与发生焦虑抑郁的时距有关;(2)原发性头痛经抗焦虑抑郁治疗后,其头痛的发作频率、程度皆见明显改善,服药2周即显有效.4周时疗效已非常明显;(3)抗焦虑、抑郁药物对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明显.结论头痛的发生可能与既往焦虑、抑郁有关;经抗焦虑、抑郁治疗能使原发性头痛治疗更加有效.

  • 标签: 原发性头痛 焦虑抑郁 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失眠症不同证型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联性。方法:将137例失眠患者辨证分型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5种证候类型,采集一般资料并评定HAMA、HAMD,分析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出现频次最多,占38.0%;肝郁化火型及心虚胆怯型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高;肝郁化火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失眠症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失眠症 中医证候 焦虑 抑郁 相关性
  • 简介: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焦虑”其实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感到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且难以应对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适当的焦虑是有益的。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讲,适度焦虑可以提醒危险,帮助人们做好准备去提前应对。但是,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的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时间过长时则为病理性焦虑,临床上称为“焦虑状态”。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近些年我国焦虑症发病率呈现出愈发年轻化的态势。过分担心、警觉性增高、睡眠障碍等均是焦虑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焦虑症若持续性进展,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由于人们对焦虑症这一疾病并不了解,所以会陷入认知误区,广大医务工作者需加强对焦虑症这一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那么,应当从哪些角度了解焦虑症呢?

  • 标签: 焦虑症;护理;精神障碍
  • 简介: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的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伴发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伴发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的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者伴发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者伴发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挑战。

  • 标签: 双相障碍伴焦虑症状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住院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住院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15名住院空巢老人中,95名(82.7%)存在焦虑症状,32名(28.3%)存在抑郁症状。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住院空巢老人焦虑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躯体疾病、经济压力和宗教信仰;影响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躯体疾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子女探视间隔时间以及既往职业等。结论: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护理工作者应根据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其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住院 空巢老人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有失眠症状之患者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失眠的严重程度并进行治疗评估,以及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平潭分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症状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氯丙咪嗪进行治疗。在患者服药半年后,运用汉密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以及失眠的严重程度,并统计2组患者服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记录与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汉密顿焦虑评分(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2组部分患者用药后均出现的口干舌燥、多汗、困倦乏力、失眠等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对照组低,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诊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有失眠症状之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改善或控制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应用氯丙咪嗪进行治疗的患者低。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艾司西酞普兰 焦虑 失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温胆汤应用于焦虑障碍治疗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患者以温胆汤联合帕罗西丁治疗,对照组49例患者予帕罗西丁联合劳拉西泮治疗,2组均21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Hanmilton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A、SAS、PSQI改善明显(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胆汤应用于焦虑障碍治疗初期有效。

  • 标签: 焦虑障碍 温胆汤 中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对围术期骨折患者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疼痛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疼痛护理。对护理前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睡眠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疼痛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围术期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

  • 标签: 疼痛护理 围术期骨折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与评定,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年级及城乡差异。方法采用Spielberge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17人,女生26人。结果理工科大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存在年级差异(P<0.001),4年级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明显高于1年级,2年级和3年级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城乡差异均不显著。

  • 标签: 理工科 大学生 焦虑 性别 心理问题
  • 简介:目的:研究营养干预配合情志护理对耳鸣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耳鸣耳聋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营养干预配合情志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HAMA、PO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联合情志护理,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睡眠质量,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营养干预 情志护理 耳鸣耳聋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病变部位及膀胱尿动力学方法探讨其相关联系。方法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筛选卒中患者,据梗死部位分组,入院后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记录其排尿日志,对焦虑障碍与排尿障碍的发生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统计额叶损伤患者的发病率。结果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urinarytractdysfunction,LUTD)发生率高约1.75倍,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anxietydisorder,PSAD)发生率高约2.16倍。尿动力检查提示:LUTD伴焦虑障碍者膀胱活动度明显增高。结论卒中后焦虑障碍及排尿障碍较为常见,且额叶卒中的发生率更高,以储尿期排尿障碍为主。患者的排尿异常与其高级脑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卒中后情绪等因素相关。尿流动力学改变多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但症状与尿流动力学表现不完全一致,必要时应做此检查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 标签: 卒中 下尿路功能障碍 焦虑障碍 膀胱活动度
  • 简介:目的:探讨曲唑酮与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焦虑症睡眠障碍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接受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6周后,PSQI量表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睡眠障碍患者接受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曲唑酮 帕罗西汀 焦虑症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肿瘤化疗患者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观察组在每晚睡前为患者行1.0μg/kg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滴注,1次/d,持续3d。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时间与剂量均同观察组。对2组患者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治疗后焦虑情况、恶心呕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治疗,改善不良心理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肿瘤化疗 睡眠 焦虑 恶心呕吐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改善焦虑以及睡眠质量后对心功能和生命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模式对焦虑以及睡眠质量进行针对性改善。分析2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在接受护理之后,其焦虑(SAS)分数、睡眠障碍分数(SRSS)分数均获得明显的改善,同时其心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各维度分数获得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过程中,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的焦虑以及睡眠质量情况,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焦虑 睡眠质量 心功能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验证安乐片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广泛性焦虑症分为安乐片组(30例)、劳拉西泮(30例),疗程4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安乐片与劳拉西泮疗效相当(P>0.05).治疗第4周两组SAS、HAMA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者副反应相当,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效果.结论琦云安乐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副反应轻微.

  • 标签: 安乐片 劳拉西泮 广泛性焦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难以分类的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难以分类原发性头痛患者112例,在发作期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检查,分析TCD显示的血流速度异常、EEG异常与HAMA评分的关系。结果TCD检测显示脑血流速度异常81例(72.3%);EEG检查发现脑电活动异常31例(27.7%),其中轻度异常25例(22.3%),中度异常6例(5.3%);HAMA量表检测显示〈7分43例(38.4%),7-14分33例(29.5%),〉14分36例(32.1%)。无论在TCD显示血流速度异常还是正常情况下,EEG正常与异常患者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EEG异常还是正常情况下,TCD显示正常与异常患者HAMA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以分类原发性头痛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的情况不可忽视,且颅内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于此类患者,给予改善情绪和调节血流动力学的药物可能有益。

  • 标签: 原发性头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电图 焦虑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焦虑对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帕罗西汀联合早期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有卒中后抑郁并发焦虑的81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以及不干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29.78%,抑郁与焦虑共病率为65.85%,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病灶与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相关(额叶P<0.05、左侧大脑半球P<0.0001、基底节P<0.0001);治疗组I和治疗组II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II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I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单用药物帕罗西汀或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焦虑 帕罗西汀 帕罗西汀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