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循证护理对预防脑卒中瘫痪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合并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运用FMA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选用SF-36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2.73%,明显低于对照组30.91%,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整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上肢、下肢评分分别为(45.41±4.30)分、(20.46±2.48)分,均高于对照组(33.46±3.75)分、(14.43±2.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中医循证护理对脑卒中瘫痪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瘫痪 中医循证护理 压力性损伤
  • 简介:一、【摘要】  目的:以经络穴位新理论体系为基础,经络主要是由人体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等三部分构成。三者共同作用相互融合(建立在新成代谢,脏腑功能相对平衡状态下),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协调人体平衡的物质,以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穴位是由穴位细胞构成,穴位细胞包括物理物质(固定物质)和化学物质(活化物质)两大类,穴位细胞是由内核、外核、外围三部分组成,并具有渗透性和辐射性等论点,以指导“尤氏针法”在临床重症瘫痪病中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诊所2019年12月-2021年04月的62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实行针灸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SIAS评分高于参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相对较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灸 中风 痉挛性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外伤瘫痪患者行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外伤瘫痪患者78例做为分析对象,将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参照组和针灸组,每组39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常规的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进行治疗,针灸组在常规康复运动基础上加用针灸康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针灸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4%(38/39),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79.4%(31/39),针灸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70.6±2.4)分、(68.9±2.6)分,针灸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91.4±2.5)分、(89.5±2.3)分,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脑外伤瘫痪患者康复治疗时,在基础康复运动基础上加用针灸康复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脑外伤瘫痪 针灸 康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梗死后上肢瘫痪中针灸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7月到2021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历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的上肢运动功能情况以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通过几组数据来比较两种治疗手段对脑梗死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灸康复治疗 脑梗死后上肢瘫痪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法医上经常需要鉴定胸腰椎骨折的原因,进而确认胸腰椎骨折是否和对应案件具有一定联系。胸腰椎骨折和年龄具有密切联系,我国处于老龄化严重时代,老年人群的胸腰椎骨折原因判断难度高,法医就需要和影像学诊断技术以及骨密度测量技术相结合,将骨质疏松对胸腰椎骨折的影响进行排除,这样方可确认外伤是否是胸腰椎骨折导致双下肢瘫痪的直接原因。本文,通过提出胸腰椎骨折的法医鉴定的真实案例,分析法医对胸腰椎骨折导致双下肢瘫痪的鉴定,为相关案件人员的损伤评估提出理论基础。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双下肢瘫痪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实施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内就诊的80例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40例,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护理),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肌张力更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更高,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症状,促进功能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瘫痪肢体 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性瘫痪患儿经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后体质的改善情况。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处理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脑性瘫痪小儿,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前者提供常规治疗,将小儿推拿疗法作用给后者,对两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指标间的数值差距较大。结论:为脑性瘫痪患儿提供小儿推拿的治疗方法,其在小儿体质强化中作用突出,让小儿体重慢慢处于正常水平,改善患儿体质,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性瘫痪 小儿推拿 体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水平。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46例脑性瘫痪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家庭康复计划、定期上门指导、康复护理知识培训和心理支持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庭护理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儿护理有效率,提升家庭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模式。

  • 标签: 家庭康复护理 小儿脑性瘫痪 康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脑梗死是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神经内科中非常常见,主要是因为各种不利因素造成部分脑组织坏死而引发持续性的病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该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通常存活下来的脑梗死患者中约有一半会留下偏瘫、失语等各种严重残疾,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临床早期进行脑梗死后偏瘫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是脑梗死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康复器械的存在降低了康复师的人力成本,但仍旧无法完全替代康复师高定制化的手法治疗,针对该领域的需求缺口,能替代康复师手法治疗的康复机器人应运而生。康复机器人集训练、评估、康复策略定制等功能于一体,颠覆了传统的康复程序依赖于治疗师的限制,可以有效缩短康复周期。康复机器人由于具有灵活性、安全性,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广泛,且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 标签: 瘫痪病人 康复训练 智能辅助设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性瘫痪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过程中,分析效果及体会。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儿科收治的脑性瘫痪高危患儿84例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2例,早期干预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而对照组患儿则未实施早期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早期干预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适应性以及语言功能等Gesell发育测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脑瘫发生率分别为23.8%、54.8%,早期干预组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性瘫痪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Gesell发育测评分,促进患儿全面发育,使脑瘫发生率有效降低,并且,能够有效减轻脑瘫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危儿 脑性瘫痪 早期干预 疗效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组训练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作用。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采用小组训练课程治疗(观察组),40例脑瘫患儿予以一对一康复疗法(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训练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小组训练 脑性瘫痪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瘫痪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在 2019年 4月到 2020年 3月开展本次研究,期间选取我院部分瘫痪患者 100例作为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随机置入完成分组。 常规、实验组接受常规、血栓预防护理。 回顾性总结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栓发生风险。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 结论:为瘫痪患者提供基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护理控制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综合预后水平,值得普及。

  • 标签: 预防护理措施 瘫痪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 】 脑性瘫痪是儿科中最严重的身体残障,严重影响了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针对脑瘫的康复手段有很多种,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最前沿的治疗手段,其优势是趣味性和安全性。多项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改善上肢、平衡和步行等功能,还在神经可塑性上有了初步的研究,推动了康复治疗技术的完善。本文将对虚拟现实技术在脑性瘫痪中康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

  • 标签: 脑性瘫痪 虚拟现实 康复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做好效果观察和比较。方法:通过选取治疗时间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老年脑梗死患者,共计80例,通过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早期康复护理,做好满意度、相关障碍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做好效果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 71.89±2.25、92.46±2.46,实验组患者明显改善(t=0.013、5.256)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者的疼痛症状、运动障碍、活动受限以及感觉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调节阴阳,并起到舒筋活络的效果,整体情况较好。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状况和生长风险筛查量表(STRONGkids)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高营养风险的脑性瘫痪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1.74±0.59)岁,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1.93±0.58)岁,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加营养干预方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STRONGkid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TRONGkids评分为(3.07±0.78)分,较治疗前的(4.53±0.51)分有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88总评分为(66.83±4.72)分、A功能区评分为(94.84±18.23)分、B功能区评分为(76.38±16.52)分、C功能区评分为(36.47±16.76)分、D功能区评分为(30.46±14.50)分、E功能区为(25.44±7.6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6.59±3.65)分、(85.12±14.79)分、(58.59±13.61)分、(26.11±13.47)分、(18.33±12.31)分、(19.72±6.2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RONGkids在脑性瘫痪儿童中应用,可以早期发现患儿的营养问题,尽早干预,提高患儿的疗效。

  • 标签: STRONGkids 脑性瘫痪 营养
  • 简介:摘要中枢性运动和姿势障碍会对言语功能产生影响,导致与言语有关的呼吸功能障碍。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有半数以上伴有言语障碍。目前,对患有言语障碍儿童呼吸功能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根据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呼吸不规则、浅快、起音困难等特点,对其的定量评估和动态评估进行综述,为临床康复医师、治疗师针对性地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言语呼吸功能提供思路。

  • 标签: 脑性瘫痪 呼吸 生理学 言语障碍 儿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