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21例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CPM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PM患者的MRI表现。结果:21例均表现脑基底中央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其中11例可见双侧半卵圆形中心及双侧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双侧小脑结合臂、小脑中脚、小脑齿状核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所有患者脑基底部病变在T1WI及T2WI上边界清晰。结论:CPM具有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其具有较大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髓鞘溶解 中心性脑桥 桥脑外髓鞘溶解症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进一步研究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报告经过临床确诊的脑中央隋鞘溶解症6例,均有MRI资料,总结其MRI特征。结果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MRI特征为;病变位于脑中央部位,多为环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模糊;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Gd—DTPA顺磁共振造影仅见边缘轻度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最好方法。

  • 标签: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MRI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脑角区肿瘤MR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及方法分析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角区肿瘤的影像资料,其中听神经瘤32例,三叉神经瘤8例,脑膜瘤6例,室管膜瘤1例,动脉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中,以脑外为主,占97.96,良性占93.87%,恶性占6.12%。其中以听神经瘤最多,占65.31%,其他依次是三叉神经瘤16.32%,脑膜瘤12.24%,该区肿瘤大部分MR影像学特征比较明显,如果能抓住主要征象,鉴别诊断相对比较简单。结论MR特征影像学征象对该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临床固定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整理收集164例采用固定修复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调查,比较不同牙缺损程度、不同年龄固定修复效果。结果全部164例患者接受固定修复2年后,153例修复成功,占93.3%;11例患者出现修复失败,占6.7%,其中4例患者固定松动脱落,发生率为2.43%,7例患者出现固定破损,发生率为4.27%;不同牙缺损程度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临床固定修复疗效明显,有效改善患者咀嚼效能。

  • 标签: 口腔临床 固定桥修复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固定矫正位置异常的牙齿,配合前牙金属烤瓷冠修复,矫正无法解决的颜色或形状异常的前牙,使其获得美容、美齿、美观等美学的目的。方法选择18周岁以后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经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前牙烤瓷冠修复。结果随着固定矫治和前牙烤瓷冠的联合应用,118例患者,随访4-9年绝大部分患者基牙均未见龈炎、牙周炎症等异常情况。仅有2例固定矫正配合前牙金属烤瓷冠修复患者使用不当有瓷脱落的情况。结论固定矫治和前牙烤瓷冠联合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固定矫正治疗 前牙烤瓷冠桥 联合应用
  • 简介:金属翼板粘接是以金属翼板为固位体,金属熔附烤瓷为体,使用树脂粘接剂粘接在基牙上的一种修复方法。其优点是牙齿磨除量小,避免牙髓损伤,预备时不需麻醉,制取印模不需要排龈等。本文主要介绍金属翼板粘接的设计、牙体预备、金属翼板的处理方法、粘接剂等相关问题以及粘接的一些特殊使用方法。

  • 标签: 牙黏合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黏固 非刚性固体
  • 简介:橄榄脑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bellaratrophy,OP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明显的脑和小脑萎缩为病理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靠病理确诊,但病理诊断又难以在患者生前进行。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及MRI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

  • 标签: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磁共振诊断
  • 简介:摘要小脑角区囊性占位容易压迫脑神经、小脑、脑干等结构,导致脑神经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脑积水等一系列严重症状,若发生急性肿瘤卒中,甚至会危及生命。显微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手术切除是最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完备的术前评估和精细的镜下操作是完整切除肿物并保留患者神经功能的可靠保障。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囊性肿物 血管母细胞瘤 乙状窦后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镜射频消融治疗腰间盘突出(lumbarintevertebraldiscprotrusion,LIDP)的术中护理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LIDP病人118例,取其中45台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病人给予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23例病人给予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使用不同方法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对LIDP病人影响效果较好,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护理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技术治疗的15例(16足)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14.3岁(11~17岁);单纯左侧9例,单纯右侧5例,双侧1例;10例患者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定手术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9个月(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6, 7)分降低至1(1, 3)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4.1±10.4)分提高至(90.0±16.6)分,SF-36评分由术前的(55.5±12.7)分提高至(88.7±6.5)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复发、关节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精准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青少年 关节镜检查 踝关节 跟距骨桥 切除 后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恒牙根管粗大根尖直径超过0.4mm时应用自制的微型钩状根尖探针探查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7例67个根管粗大根尖直径超过0.4mm的恒牙,上颌恒前牙41个、下颌恒前磨牙25个,患者年龄10~35岁,平均21岁。其中前磨牙11个接受根尖诱导成形术,其余均为根管治疗术。治疗中均应用自制的微型钩状根尖探针探查测定工作长度,再拍摄根尖X片。结果所选取的67个恒牙根管的工作长度的探查测定经拍摄根尖X片认定合适。没有欠或超的病例。结论恒牙根管粗大根尖直径超过0.4mm时应用自制的微型钩状根尖探针探查确定根管工作长度是可行的。

  • 标签: 根尖孔 根尖孔直径 根尖孔探针 工作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镜下治疗脊柱结核的护理。方法总结5例脊柱结核患者行椎间镜下病灶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患者无术后并发症,术后3~5天出院。回访6~12个月,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CT及MRI显示病变区轮廓清楚,阴影明显减小,无结核病灶复发。患者对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实施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可有效提高术后优良率。

  • 标签: 脊柱结核 椎间孔镜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枕大区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显微手术切除枕大区神经鞘瘤21例,其中19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2例采用改良的远外侧入路。结果手术21例均全切。无手术死亡,及手术致残。21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提高枕大区肿瘤的全切率及临床疗效。

  • 标签: 枕大孔区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基础远外侧入路存枕骨大区腹外侧区病变的应用。方法回顺性分析15例枕骨大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基础远外侧入路手术、其中下斜坡腹侧和腹外侧肿瘤12例,椎动脉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2例.结果12例肿瘤中,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3例动脉瘤均顺利夹闭。术后脑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肢体活动障碍1例,继发小脑梗死1例,无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随访14例,时间2-6年。3例次全切除病人术后复发,接受伽玛刀治疗:余病人术见复发。失访1例。结论根据病灶特点,基础远外侧入路治疗枕骨大区腹外侧病变的效果理想,术中磨除枕髁并非必要步骤。

  • 标签: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枕骨大孔 入路 基础远外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视野检查在巨大黄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巨大黄斑33例(33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内界膜剥离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术前及术后行微视野检查、验光及OCT检查,观察中心凹视敏度、黄斑区视敏度、2°及4°注视稳定性。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前视力与中心凹及黄斑区视敏度均呈负相关(r=-0.78,-0.71;均P<0.001),与2°及4°注视稳定性不相关(r=-0.30,-0.16;P=0.130,0.520)。术前黄斑直径与中心凹及黄斑区视敏度均呈负相关(r=-0.79,-0.81;均P<0.001),与2°及4°注视稳定性不相关(r=-0.30,-0.26;P=0.190,0.270)。术后3个月的视力(BCVA,logMAR)、中心凹及黄斑区视敏度、2°及4°注视稳定性分别为0.74±0.17、(6.13±4.27)dB、(15.78±4.91)dB、(74.19±15.95)%、(89.95±2.09)%,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t=7.05,-4.01,-3.80,-3.21,-3.39;P=0.001,0.001,0.001,0.011,0.008)。结论微视野检查可评估治疗巨大黄斑的效果,术前视力和黄斑直径均与中心区及黄斑区敏感度呈负相关。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微视野检查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手术的护理对策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81例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前认真评估各项身体指标,教会病人如何进行术中配合,并在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76例患者完全治愈,4例患者因神经根粘连和脑脊液漏需进一步治疗,1例因其他疾病转去相关科室,治愈率为93.83%。结论经过统计分析、总结经验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体系,采用此种方法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治愈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择期闭疝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1例择期行无张力闭疝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治疗方法,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11例患者均为女性,确诊为闭疝,病程2个月至14年,平均体质量指数(17.62±2.16)kg/m2,平均年龄(76.63±9.15)岁,合并心肺疾病4例。均有反复下腹痛。术前诊断为双侧闭疝4例;术前诊断为单侧闭疝,术中探查后证实为双侧闭疝6例;1例术前及术中证实为单侧,仅行右侧闭疝无张力修补,半年后出现新发左侧闭疝。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闭疝复发,无再腹痛,无肠梗阻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无大腿及膝部放射性疼痛。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无感染。结论择期闭疝常见于高龄消瘦女性,病程长,往往并发心肺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反复下腹疼痛,通常不伴肠梗阻,腹部CT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上误诊率高,通常是双侧并发,采用无张力修补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供借鉴。

  • 标签: 闭口疝 疝修补术 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