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皮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变态反应皮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中医辨证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未开展中医辨证治疗而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与实验组(36例:开展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简介:近年来变态反应皮肤呈逐渐增多态势,快速有效地检测变应原对变态反应皮肤的防治至关重要,皮肤点刺试验(sPT)作为I型变态反应疾病诊断中过敏原的检测方法,因具有易于操作、灵敏度高、临床相关好、病人痛苦小的特点,颇受医生和病人的青睐。国内外已将SPT作为临床检测变应原的常规实验。我院自2011年6月应用SPT对病人进行过敏原检测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变态反应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摘要皮肤表面定植着众多微生物,宿主与共生微生物之间依赖免疫细胞和分子网络相互作用,建立并维持皮肤的健康稳态。发生皮肤疾病时皮肤菌群发生改变,并可能参与多种炎症皮肤如银屑、特应性皮炎、痤疮等的发病。本文综述生理状态下及发生炎症皮肤皮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微生物群落 皮肤 免疫系统过程 炎症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变态反应皮肤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探讨,分析真菌与变态反应皮肤的关系,评估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皮肤的病因学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变态反应皮肤患者共3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n=151例),对照组为无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皮肤患者(n=159例);对每位患者进行真菌变应原和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使用Student-T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差异分析。结果 须发癣菌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中须发癣菌的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变态反应皮肤与真菌感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变态反应皮肤患者在就诊时需要注意是否由真菌感染引起。本文针对变态反应皮肤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探讨,分析了真菌与变态反应皮肤的关系,有助于寻找诱发变态反应皮肤的真正病原体,为临床门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真菌 变态反应 皮肤病 过敏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皮肤的研究细分越来越显著,皮肤临床分型越来越多,探索越深,有时视野就越窄,整合皮肤性病学是研究深入后一定要整合起来。我国很多人患有各种皮肤,皮肤性病学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要遵循皮肤性病自身的规律,认真探索皮肤慢性炎皮肤的发病机理、规律和诊治方法。要对皮肤学作贡献,既要仰望皮肤学的天空,也要足踏实地在基层医疗岗位撸起袖子加油干。现在我国大多数皮肤性病科医生在基层工作,做高端皮肤性病学研究的只是少数,只有扎实的皮肤学基础才能有高端的皮肤学成就。我国慢性炎皮肤学研究团队比较多,研究机会和研究人员也比较多,现在是我国慢性炎皮肤学发展的大好时期,提倡中西医并重,用整合皮肤性病学的模式去研究中草药治疗慢性炎皮肤

  • 标签: 整合皮肤性病学 中草药治疗 慢性炎性皮肤病
  • 简介:我是一名30多岁的女性,最近几个月,每逢来月经就感觉皮肤发痒,面部、前胸和后背出现淡红色皮疹,月经过后自然消失。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 标签: 皮肤 瘙痒 红色皮疹 自然消失 月经
  • 简介:春冬季节,许多人经常出现皮肤瘙痒,尤其是老年人,较为多见。治疗皮肤瘙痒,可内服外搽,双管齐下。内服,可用一些抗过敏药和镇静药物;外搽,一般用止痒剂.但往往不能彻底根治。如果能从饮食方面进行防治,配合适当的运动和经常注意皮肤卫生,皮肤瘙痒是可以治愈的。

  • 标签: 皮肤瘙痒 辛辣食品 治疗 饮食卫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变态反应皮肤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方法  使用化学发光过敏原体外测试系统,对1120名过敏反应皮肤患者,进行特殊的血清测试。结果  IgE对吸入血清过敏反应为63.39%,而常见的吸入过敏原是尘螨、粉螨和尘螨;点状青霉,杂交孢子,黑根霉菌;IgE对侵入血清过敏反应为68.75%,侵入血清过敏包括:牛奶、鱼、螃蟹和虾、蛋白质;大多数病人对两种以上的过敏原过敏。结论 化学发光过敏原检测方法可以用来识别皮肤过敏反应疾病的原因,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体外检测 检测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对渗出皮肤进行诊治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渗出皮肤患者总计65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实验A组(32例)和实验B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总共27例患者有治疗效果,其所占比例为84.4%;实验B组总共32例患者有治疗效果,其所占比例为97%,则实验B组的治疗效果比实验A组的治疗效果较好。实验A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治疗管理、沟通评分低于实验B组对治疗过程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治疗管理、沟通评分。结论: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在本次研究中所取得的效果较好,对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疗效以及控制作用,值得推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渗出性皮肤病 疗效分析
  • 简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HLA复合体是编码它的基因群。HLA和某些疾病易感性相关,研究遗传决定对疾病易感性的主要方法是比较群体中患者与正常人某些特定等位基因及其产物的频率。人们发现HLA与某些免疫性疾病存在有相关,而且某些疾病与特定HLA抗原型别呈随机分布。本文综述了与HLA-Ⅰ、Ⅱ类抗原相关联的皮肤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 自身免疫病 综述
  • 简介:摘要硫唑嘌呤系巯嘌呤的咪唑衍生物,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为了规范硫唑嘌呤在皮肤科的正确应用,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病专业委员会相关专家在检索和研究国内外硫唑嘌呤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相关文献(主要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专家共识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提出硫唑嘌呤在免疫大疱皮肤皮肤血管炎、系统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免疫皮肤治疗中的建议,分析硫唑嘌呤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 标签: 硫唑嘌呤 治疗 自身免疫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天疱疮 红斑狼疮,系统性 皮肌炎
  • 简介:遗传皮肤是一类由于基因变异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该文主要介绍一些国内外常见的遗传皮肤相关网站,并阐述其在教学中的意义,以便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对遗传皮肤教学的重要.

  • 标签: 皮肤病 遗传性 互联网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过敏皮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针灸、火针治疗方法与中药合用进行治疗。结果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过敏皮肤患者100例,其中治愈急性和慢性过敏皮肤患者96例,慢性过敏皮肤在治疗后的半年内没有出现复发的现象,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为96.0%,和治疗之前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采用中医疗法,治疗过敏皮肤,效果显著,应该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 治疗 过敏性皮肤病 临床观察
  • 简介: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非侵入的影像学技术,可以获得细胞水平分辨率的水平扫描皮肤图像。在炎症皮肤常用光镜下炎症模式基础上明确了四种主要反射共聚焦显微镜炎症模式,以这四种主要炎症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为主干可能进行模式诊断,基于这些模式诊断标准的明确将有可能通过深度学习的模型达到智能诊断的目的。

  • 标签: 炎症性皮肤病 共聚焦显微镜 人工智能
  • 简介:0引言调节T细胞(Treg)即抑制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使机体保持保护免疫又不发生病理性免疫。效应T细胞对免疫反应的启动和Treg对免疫反应的下调之间的失衡可导致皮肤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描述了抑制T细胞,但由于缺乏识别的标记,对此亚群的认识未有进展。20世纪90年代Sakaguchi等首先描述了一种天然存在于小鼠的表达CD25的CD4·T细胞。动物研究揭示此亚群细胞能抑制抗肿瘤免疫,预防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炎症和自身免疫糖尿,并能诱导对皮肤同种移植物的耐受。其后,在人类也描述了此亚群。积累的证据提示这些细胞可能在多种皮肤中起作用。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皮肤病 20世纪90年代 自身免疫疾病 抑制性T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 简介:摘要单基因遗传皮肤包括近1 000种表型不同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在近30年中取得很多重大进展,我国皮肤科专家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基因检测现已成为明确诊断的常规手段,发现和探明新型和重要单基因遗传皮肤的机会在逐渐减少,本领域研究的重心将逐步过渡到非经典的遗传皮肤及基因治疗。

  • 标签: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皮肤疾病 DNA突变分析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红光照射治疗感染皮肤的价值。方法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感染皮肤患者中抽选88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接受药物外敷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共43例,接受药物外敷治疗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的列为实验组,共45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67.44%),复发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感染皮肤患者中采取红光照射治疗能够更好的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复发率,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红光照射 感染性皮肤病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