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椎体凸成形术(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30例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99例;年龄52~91岁[(72.8±8.3)岁]。骨折节段:T5~T10 82椎,T11~L2 389椎,L3~L5 173椎。178例PKP术后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唑来膦酸组),252例PKP术后接受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骨密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再骨折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60个月[(27.3±4.6)个月]。术前及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为(-2.3±1.5)SD、(-1.2±2.3)SD(P<0.05),基础治疗组分别为(-2.2±1.2)SD、(-2.1±1.1)SD(P>0.05)。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骨密度明显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唑来膦酸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6±0.8)分、(2.8±0.8)分、(2.1±0.8)分,基础治疗组分别为(8.5±1.1)分、(2.9±0.9)分、(3.0±2.3)分。唑来膦酸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ODI分别为48.7±5.3、24.0±2.9、22.3±3.3,基础治疗组分别为48.3±6.1、24.5±3.8、27.6±4.0。术后3 d及1年两组VAS与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VAS与ODI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术后2年唑来膦酸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为10.1%(18/178),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的16.7%(43/252)(P<0.05)。唑来膦酸组病死率为5.1%(9/178),基础治疗组为6.3%(16/252)(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KP术后联用唑来膦酸能有效提高OVCF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并有效降低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胃肠道重建术式后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就诊,既往有胃肠道重建手术史且行ERCP操作的患者临床资料,108例患者共进行141次ERCP操作。根据胃肠道重建手术方式分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33例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74例次)、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32例次)、Whipple术后组(2例次),分别记录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临床成功率、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操作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胃肠道重建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发生率增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41次胃肠道重建术后ERCP操作中,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为89.4%(126/141),胆管插管成功率85.7%(108/126),临床成功率为75.2%(106/141),操作时间为(38.5±23.5) min。一旦完成胆管插管操作,后续治疗的成功率明显增加,高达98.1%(106/108)。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Roux-en-Y吻合术后组、Whipple术后组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分别为100.0% (33/33)、87.8%(65/74)、84.4%(27/32)、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各组操作时间分别为(27.5±16.2) min、(40.6±23.2) min、(43.8±27.5) min和(59.5±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后续治疗操作的成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P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20/141),其中PEP发生率为12.7%(18/141)、出血发生率为1.4%(2/141)。操作时间>30 min (P=0.024,OR=0.356,95%CI:0.152~1.278)为胃肠道重建术后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重建术后患者行ERCP操作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内镜医师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最佳诊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胃肠道重建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  【摘 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残端阴道缝合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方法:以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12月在本院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 40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20,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和观察组( n=20,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残端阴道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同时对患者随访 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排液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患者随访 6个月后发现,观察组的残端出血、残端息肉、膀胱阴道瘘、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术后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 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残端阴道缝合术相比开腹子宫全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全切术 ;阴道残端 ;开腹 ;阴道缝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and open hysterectomy.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hyster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20, treated with open hysterectomy)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20,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vaginal suture). The operation related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evaluated by SF-36.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vaginal discharge time, anal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stump bleeding, stump polyps, vesicovaginal fistula and poor wound heal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open hysterectomy,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with transvaginal su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trauma, less bleeding and faster recovery, 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一病区腹股沟疝住院患者209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102例,行腹腔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107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情况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试验组无中转开放手术。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46.87±4.94)min vs(38.40±4.29)min,术中出血量降低(5.40±1.64)ml vs(11.12±2.09)ml,术后住院时间减少(4.18±1.09)d vs(5.08± 1.58)d,术后使用镇痛药和疼痛评分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随访时间为6~42个月,2组患者均未复发,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疝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无明显瘢痕等特点,是临床上可靠的治疗腹股沟疝选择之一。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局麻下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疝对比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40例股疝患者,对其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与开放组,腔镜组22例(55%),均采用TAPP手术治疗;开放组18例(45%),均采用开放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离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局部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与开放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离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麻醉方式有关。2组均未出现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局部疼痛较轻,未发生慢性顽固性疼痛。术后随访6~18个月,2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技术成熟的术者对于股疝的手术,TAPP与局麻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无明显差异,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术前评估及术者手术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股疝 腹股沟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与脐单孔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胃间质瘤且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的63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36例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患者列为五孔组,将27行脐单孔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患者列为单孔组。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卡方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中转开腹或转为开腹手术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R0切除。单孔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五孔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指标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单孔组患者生理职(功)能、躯体疼痛优于五孔组(P<0.05),其他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单孔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疗效较常规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近似,且具有术时短、出血少、更微创等优势,可在临床中逐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经脐单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监测腹腔压力对腹腔高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7 ICU的100例腹腔高压重症患者,通过间接测量膀胱压的方法监测其腹腔压力,测量患者病情平稳时30°卧位、45°卧位和平卧位时的腹腔压力,记录不同体位下患者腹内压的单次测量数据,体位更换休息15 min进行另一种体位测量。结果100例重症腹腔高压患者在平卧位、30°卧位和45°卧位所测量的腹腔压力分别为(19.18±3.95)、(23.40±3.87)、(28.17±3.60)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卧位所监测的腹腔压力均低于30°卧位和45°卧位所监测的腹腔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卧位vs. 30°卧位,P<0.01;平卧位vs. 45°卧位,P<0.01);30°卧位和45°卧位所监测的腹腔压力高出平卧位1~2个等级,且不论腹腔高压的重症患者腹腔压力处于何种等级,随着床头抬高角度的增加,腹腔压数值越来越高。结论腹腔高压重症患者不同体位监测腹腔压力存在差异,平卧位监测腹腔压力数据不能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患者实际体位监测腹腔压力更能反映患者真实情况,可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一个相对真实可靠的监测数据。

  • 标签: 体位 腹腔高压 重症患者 腹腔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联合阴道超声检查用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组织病理诊断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和同期子宫腺肌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统计不同检查方法对子宫肌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等诊断效能差异情况,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位置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度。结果腹联合阴道超声检查综合评价对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差、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97.27%、94.44%、95.54%、96.59%和96.00%)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70.91%、65.56%、71.56%、64.84%和68.50%)和阴道超声单独检查水平(84.54%、82.22%、85.32%、81.32%和83.50%)(χ2=6.702~51.800;P=0.000~0.010),且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检查水平(χ2=6.103~12.336;P=0.000~0.013);腹联合阴道超声检查综合评价对壁间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和阔韧带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度(96.77%、100.00%和100.00%)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检查水平(72.58%、62.50%和45.45%)(χ2=5.128~13.985;P=0.000~0.024)。结论腹联合阴道超声检查综合评价用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效果优于腹部超声或阴道超声单独检查,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平滑肌瘤,子宫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产前诊断血管前置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临床疑诊血管前置而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例54例。以术后胎盘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产前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应用四格表计算得出其诊断血管前置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54例患者中,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血管前置47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2例;5例因临床出血疑似诊断而手术,联合超声及术后证实均无血管前置。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血管前置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5.7%(44/46)、62.5%(5/8)、93.6%(44/47)、71.4%(5/7)和90.1%(49/54)。结论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可为产前诊断血管前置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和依据,减少干扰因素,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前置 超声检查,产前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急腹症利用腹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实施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编码使用简单随机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经腹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查。以患者手术或者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观察腹超声、阴道超声、联合超声检查对120例患者诊断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病因的急腹症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120例患者进行经腹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发现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0.83%(97/120),高于腹超声的69.17%(83/120),误诊率为11.67%(14/120),低于腹超声的21.67%(26/12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χ2=4.320,P=0.038),两种检查方式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超声检查的准确率[96.67%(116/120)]高于阴道超声和腹超声,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腹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033,P<0.001;χ2=20.748,P<0.001;χ2=8.772,P<0.001),三种超声检查方式在异位妊娠和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检查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6,P<0.001;χ2=8.514,P=0.014),在流产、卵巢囊肿破裂和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尤其是对于异位妊娠和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检查中意义更为明显。

  • 标签: 妇产科,医院 急腹症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诊断 妊娠,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和腹部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产妇的临床价值。方法:甄选我院2018年3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CSP患者为研究样本,均实施阴道和腹部超声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阴道超声对CSP的确诊率高于腹超声,且漏诊率、误诊率低于腹超声,P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妊娠 经阴道 经腹部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MRI)技术,观察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在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脑部默认网络(DMN)的重塑情况,探讨tDC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PSCI患者18例(PSCI组)和健康受试者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tDCS刺激PSCI组患者的背外侧前额叶,刺激强度2.0 mA,每次20 min,每日1此,每周5 d,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运用rs-fMRI观察PSCI患者DMN的改变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PSCI患者DMN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降低,左侧海马和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增高。4周tDCS治疗,患者的MoCA评分[(24.1±2.5)分]显著升高,DMN中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明显增加,左侧海马功能连接较治疗前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PSCI患者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程度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PSCI患者存在大脑DMN异常,tDC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能够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MoCA评分,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脑DMN中扣带回/楔前叶的功能连接程度有关。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默认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椎体凸成形术(PKP)中使用明胶海绵填塞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8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71例(171椎)采用PKP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105例;年龄60~87岁[(67.9±6.7)岁]。骨折节段:T10 22例,T11 28例,T12 37例,L1 34例,L2 32例,L3 18例。80例在注射骨水泥前应用明胶海绵的碎屑预先填塞(A组),91例注射骨水泥前不使用明胶海绵碎屑填塞(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 d,3,6和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个月[(12.8±0.6)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48.3±1.2)min,B组为(42.3±1.3)min(P<0.05)。A组骨水泥注射量为(5.4±0.8)ml,B组为(5.6±0.7)ml(P>0.05)。A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1%(9/80),B组为26%(24/91)(P<0.05)。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ODI在术前及术后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胶海绵填塞可减少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KP术中骨水泥的渗漏率,在矫正后凸、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可取得与PKP相似的疗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明胶海绵,吸收性 骨水泥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伸性体位复位与非复位皮椎体凸成形术(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单节段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68~82岁[(75.7±5.7)岁]。两组患者均行PKP治疗。19例术前未采取过伸性体位复位(常规组),23例术前采取过伸性体位复位(复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13.2±1.3)个月]。复位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显著缩短[(31.7±2.2)min ∶(43.5±2.4)min](P<0.01)。常规组出现骨水泥椎前渗漏2例(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肺栓塞及过敏性休克等并发症。常规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3±1.1)分、(2.7±0.8)分、(2.0±0.5)分;复位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8.2±1.1)分、(2.6±0.8)分、(1.8±0.5)分。两组术后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分别为(69.9±3.4)%、(60.7±3.8)%、(62.9±3.6)%;复位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分别为(71.8±3.1)%、(51.7±3.3)%、(53.6±3.3)%。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两个时相点组间比较,复位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19.2±1.9)°、(14.9±1.7)°、(15.4±1.7)°;复位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4.4±1.9)°、(11.3±1.5)°、(12.4±1.6)°。两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术后两个时相点组间比较,复位组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Kümmell病患者,过伸性体位复位较非复位PKP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提高椎体的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改善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Kümmell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irSeal或者自制恒压气腹设备用于腹腔镜辅助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taTME手术的、MRI测量距离肛缘10 cm以内的66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例资料,其中52例采用AirSeal或者自制的稳压袋恒压气腹设备(AirSeal/自制恒压组),14例采用传统气腹设备(传统气腹组),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AirSeal/自制恒压组手术时间为(213.2±46.7)min,少于传统气腹组的(241.9±4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P=0.043)。两组术中出血量、预防性肠造口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rSeal或者自制恒压气腹设备可避免烟雾及不稳定的气腹压对手术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手术流畅性。

  • 标签: 直肠肿瘤,中低位 经肛直肠全系膜切除 气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La-TME)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La-TaTME)用于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分别进行La-TaTME和La-TM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排尿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PAC-QOL评分均显著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TaTM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时间较La-TME有所延长,但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超低位 全系膜切除 经肛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门拖出切除并经远直肠段侧切口安置吻合器订座吻合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寻求简单适用的吻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贺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组(对照组)30例和肛门拖出式吻合术组30例(观察组);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以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住院费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2±1.2)万元vs(5.3±2.5)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39)。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1/30)vs 6.7%(2/3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单易行的肛门拖出式肿物切除并经远直肠侧切口安置吻合器订座吻合是一种新型吻合术式,可降低住院费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效果理想。

  • 标签: 腹腔镜 远直肠段侧切口 拖出式 肿物,切除,吻合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治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 2016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5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入路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实验组患者采取胆囊三角解剖入路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均优于常规组( 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要低于常规组。结论: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开展胆囊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治疗术,可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标签: 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胆囊后三角 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瘢痕处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收治的 50例子宫瘢痕处胎盘植入患者,采用腹联合阴道超声法检查诊断,将检查结果与单纯腹超声对比。结果:腹联合阴道超声法检查灵敏度 91.30%( 21/23),特异度 88.89%( 24/27),阳性预测值 87.50%( 21/24),阴性预测值 92.31%( 24/26),准确度为 90.00%( 45/50)。单纯腹超声法检查灵敏度 60.00%( 15/25),特异度 60.00%( 15/25),阳性预测值 60.00%( 15/25),阴性预测值 60.00%( 15/25),准确度为 60.00%( 30/50),两组比较( P< 0.05)。结论:腹联合阴道超声法检查诊断对子宫瘢痕处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显著,有利于为子宫瘢痕处胎盘植入鉴别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诊断 子宫瘢痕处胎盘植入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