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中柱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矫正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7年1月浙江大学台州医院收治的27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1.7岁。损伤及截骨节段:T11 5例,T12 10例,L1 8例,L2 4例。初次骨折至手术时间9~120个月,平均23.2个月。9例有神经损害症状,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1例,D级8例。均行保留中柱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局部凸畸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截骨椎前柱高度(AC)及柱高度(PC)评价矫形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4个月,平均18.1个月。手术时间130~250 min[(155.2±35.4)min],术中出血量150~550 ml[(338.1±101.4)ml]。所有患者围术期未出现严重神经或血管并发症。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6.0±3.1)°]与术前[(46.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7.9±3.8)°]比较,矫正无明显丢失(P>0.05)。术后3个月SVA由术前[42.7(25.5,78.2)]mm矫正为[5.5(1.2,7.3)]mm(P<0.05),截骨椎AC较术前平均增加16.3 mm(P<0.05),而PC则无显著改变(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1.7±0.8)分、(2.3±1.4)分]和ODI(17.3±7.5、19.4±4.3)较术前[(7.7±1.3)分、61.4±6.2]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发生,且术后6个月随访时即可见截骨面均已达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已恢复至D级,8例ASIA分级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保留中柱的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能有效矫正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凸畸形,缓解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多普勒(TCD)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神经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接受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估神经功能预后,0~2分者纳入预后良好组,3~6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基础疾病、闭塞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桥接治疗情况及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1 d TCD评估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取栓前和取栓1、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TCD对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43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预后良好组23例,预后不良组20例。两组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均成功实现血管再通,术中未发生取栓相关并发症;但两组术后1 d TCD评估颅内血管仍显示有部分闭塞或完全闭塞,且预后不良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较预后良好组更差(血流较差:40.0%比0%,血流欠佳:30.0%比17.4%,血流佳:30.0%比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取栓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栓,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预后不良组术后14 d NIHSS评分仍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分:10.55±2.93比4.65±1.70,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合并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比例更高(30.0%比4.3%,45.0%比17.4%,均P<0.05),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更长(min:385.9±96.2比294.5±95.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优势比(OR)=9.334,95%可信区间(95%CI)为1.092~79.775,P=0.041〕和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16,95%CI为1.006~1.027,P=0.002)与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TCD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可预测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95%CI为0.620~0.917),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70.0%。结论TCD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早期判断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的神经功能预后。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梗死 动脉内机械取栓 神经功能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阴道3D打印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比较该方法和徒手插植方法的剂量学和操作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选取40例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联合插植装治疗计划。实验组为20例使用阴道3D装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用基于CT影像的预计划方法设计插植针路径,用3D打印技术创建个体化模板实体和插植针路径,最后在CT引导下置入模板。对照组选取20例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治疗计划,徒手插植方法不做预计划并且插植针方向由操作医生经验决定。结果两组计划HR-CTV的分次D90相近,实验组正常组织D2cm3的剂量有较显著改善,且肿瘤靶区内高剂量区体积和剂量适形性指数均有改善。实验组共使用27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为1次,未出现插植针刺穿正常组织事件。对照组共使用20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4次,且观察到3次刺穿正常组织事件。结论3D打印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方法对比徒手插植方法有剂量学优势,并且操作更安全,实际治疗可达到预计划剂量设计要求。

  • 标签: 3D打印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价值 。 方法: 从我地区产科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产妇中选择 72 例肝脏功能正常但出现 HBsAg 阳性的产妇及其娩出的新生儿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及新生儿随机均分成参照组( n =36 )与研究组( n =36 ),参照组对象仅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研究组对象在乙肝疫苗接种基础上,还同时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两组新生儿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乙型肝炎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观察两组产妇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的满意率。 结果: 参照组 新生儿乙型肝炎感染 6 例( 16.7% ),研究组新生儿乙型肝炎感染 2 例( 2.8% ),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两组产妇接受不同模式治疗,研究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 < 0.05 。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母婴传播 联合治疗 预防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截骨(PSO)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陈旧创伤性脊柱胸腰段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及医联体医院收治的59例陈旧创伤性脊柱胸腰段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28~67岁[(46.5±15.3)岁]。均为单节段胸腰段骨折,其中T11 3例,T12 17例,L1 34例,L2 5例。胸腰段凸畸形Cobb角34°~65°[(43.2±5.9)°]。顽固性腰背部疼痛44例,括约肌功能部分丧失6例。脊髓损伤程度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5例,D级20例,E级34例。病史10~268个月[(37.4±12.5)个月]。均采用后路Ⅰ期顶椎单节段PSO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ASIA分级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缓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节段性凸角(SK)及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矢状面平衡等影像学指标。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0~134个月[(46.4±14.5)个月]。手术时间为165~340 min[(203.8±34.6)min]。术中出血量为210~1 200 ml [(405.2±128.3)ml]。末次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或器械失败等并发症。44例显著腰背部疼痛者,术后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VAS由术前(6.8±1.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8±0.6)分(P<0.01)。末次随访ASIA分级C级5例中有3例恢复至D或E级,D级20例中有13例恢复至E级。括约肌功能部分丧失的6例,术后自觉部分改善3例。SK由术前(43.2±5.9)°改善为术后的(5.1±1.6)°、末次随访的(5.6±1.7)°,LL由术前(11.7±3.6)°改善为术后的(48.1±4.6)°、末次随访的(46.7±3.9)°(P均<0.01),平均矫形率分别为88.2%和87.0%。PT、SS和矢状面平衡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9±5.9)°、(28.8±9.5)°、(-2.7±2.2)cm及(19.1±5.6)°、(30.2±9.5)°、(-2.2±2.3)cm,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29.0±9.0)°、(6.4±8.7)°、(-5.3±3.6)cm](P<0.01)。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在行走、坐、站立时分别为1(0,1)分、0(0,1)分,1(0,1)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2(1,3)分、2(1,3)分、3(2,3)分](P<0.01)。结论对于陈旧创伤性单一脊椎骨折引起的脊柱胸腰段凸畸形,采用PSO行后路Ⅰ期顶椎单节段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安全可靠,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脊柱后凸 骨折,压缩性 截骨术 胸椎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89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5例,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体位摆放、主被动活动和TENS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治疗。肌内效贴贴扎方案每次维持24 h,5次(5 d)为1疗程,疗程间隔2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肿胀程度和运动功能(FMA)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和F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分别为(2.9±0.8)分和(77.8±4.6)mL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和TENS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对脑卒中SHS I期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康复 肩手综合征 经皮电刺激 肌内效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引流管对减少腹腔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TAPP术式的成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50例。引流组患者26例,将十字形负压引流管放置于疝补片与腹膜之间,经过腹膜外从同侧戳卡孔引出接负压;对照组患者24例,未放置引流管。对比分析引流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结果50例患者中直疝11例、斜疝39例。引流组平均手术时间[(69.04±3.49)min]较对照组[(64.38±3.41)min]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引流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仿[(1.69±0.09)d vs(1.71±0.0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4)。术后短期(2 d),引流组的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69%)vs 8(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引流组与对照组术后长期(7、14 d)的血清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d:2(7.69%)vs 5(20.83%),P=0.181;14 d:0 vs 1(4.17%),P=0.302]。结论负压引流可减少TAPP术后早期血清肿的发生,对长期血清肿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疝,腹股沟 负压引流 血清肿
  • 简介:摘要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肿瘤的手术治疗,但传统的腹腔镜手术仍需辅助切口取出标本。由于右半结肠解剖结构复杂,血管变异多,全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因此NOSES ⅧA法是NOSES系列术式中较难的一种。本文介绍一例右半结肠癌应用NOSES手术方式阴道拖出标本病例。

  • 标签: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癌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验不足的外科医生,比较腹腔镜下腹入路肠系膜间途径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传统腹入路侧结肠途径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在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9例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的资料,采用常规侧结肠入路32例,而中结肠系膜间入路27例,比较围手术期结果和随访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疼痛程度等情况。结果中结肠入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侧结肠入路组(P<0.05),中结肠系膜间入路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两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结肠系膜间途径直接暴露输尿管可节省游离侧结肠所需时间。该方法对于经验有限的外科医生也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与侧结肠手术相似的成功率。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次研究中共纳入腹股沟疝患者 128 例,均于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开放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腹腔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 64 例,在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疼痛程度方面的对比上分别低于、优于和轻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而言,可以采用开放疝修补术和 腹腔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两种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相对来讲后者疗效更为显著,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更轻一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开放疝修补术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差异性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穴与合谷穴对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的临床观察。方法 : 选择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对照组 40例,采取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 40例,采取常规全身麻醉加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穴与合谷穴处理。结果: 术后 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 40%、 1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 P<0.05)。结论: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穴与合谷穴能够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 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穴位电刺激 内关穴 合谷穴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阴道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术(NOSE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例行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阴道NOSES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49~84)岁。4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2例有子宫全切术史。平均体质指数25.4(22.0~31.2)kg/m2。平均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3(2~5)分。平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1~3)分。术前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8.5±1.8)分。17例术前均行膀胱镜活检,病理结果: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例(高危或反复复发),原位癌1例,腺癌1例。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手术均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建立气腹,置入5个套管。17例均行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阴道NOSES,其中12例行女性前盆腔脏器切除术,标本切除阴道放入阴道保护套,将标本通过保护套取出;3例保留子宫、双附件,在膀胱与子宫及阴道前壁之间游离切除膀胱,切开阴道穹窿黏膜约2 cm,在腹腔镜直视下置入5 mm套管,套管置入EndoCatch袋,将标本放入EndoCatch袋阴道取出。用2-0可吸收倒刺线缝合阴道。17例尿流改道分别为原位回肠新膀胱3例,回肠通道11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1例因尿毒症行腹腔镜双肾双输尿管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和子宫附件切除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数据(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及肿瘤预后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结果本组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总手术时间(309.8±55.7)min,平均NOSES时间(14.0±5.2)min.平均术中失血量(260.0±233.2)ml,2例输血。术后平均正常饮食恢复时间2(1~4)d。17例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6例术后≤30 d发生Clavien-Dindo 1~2级并发症,分别为低白蛋白血症3例、疼痛2例、发热伴疼痛1例;1例术后>90 d发生Clavien-Dindo 1级并发症,为轻微肾盂积水。术后第1、2、3天VAS中位值分别为2、2、1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0±10.9)(34~60)个月。术后3、6个月PFDI-20评分分别为(9.8±1.9)分和(9.3±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P=0.15)。1例术后1年发生肾脏转移,1例术后2年发生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NOSES是可行的,具有减少术后腹壁疼痛,利于腹壁恢复美观等优势,对患者的盆底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腹腔镜 3D腹腔镜 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术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中应用纱块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7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行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136例。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纱块游离组(36例)和直接游离组(100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游离腹膜前间隙所花费的时间、出血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中腹膜破损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36例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1年均未复发。纱块游离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直接游离组[(18.97±2.86)min vs(24.84±4.25)min],出血量少于直接游离组[(6.29±2.82)ml vs(8.94±4.17)ml],腹膜破裂发生率低于直接游离组[3.03%(3/36)vs 25.00%(25/100)],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181,P=0.027;t=-4.212,P=0.001;χ2=4.497,P=0.034)。结论TAPP术中应用钳夹纱块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膜破损的发生率也较低。

  • 标签: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纱块 钝性分离
  • 简介:摘要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成为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经历了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到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发展过程,进一步降低了手术创伤,加快了术后恢复,目前腹腔镜胃癌手术已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D2淋巴结清扫水平,消化道的重建亦能在腹腔镜下完成(即全腹腔镜胃癌手术)。进一步推动胃癌手术的微创化是当前的关注焦点,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性好及可行性强等优势,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胃、结直肠肿瘤等患者中。本手术为NOSES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肿瘤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全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72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确诊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据D'Amico分级标准将72例患者分为低中危组27例患者、高危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切缘阳性率、病理评分、术后住院天数、留置尿管时间、尿控、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以及尿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率低中危组2例,高危组13例;术后随访3~35个月生化复发低中危组2例,高危组11例。结论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治疗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方面技术上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前列腺切除术 腹膜后间隙 前列腺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单侧多中心性肾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1 月本院接收的 31 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单侧多中心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的 14 例患者腹部 CT 检查证实, 17 例体检证实,均接收手术治疗。 结果: 31 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实施,平均手术时间( 121.2±11.5 ) 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151.2±10.6 ) ml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7.2±1.1 ) d ,术后随访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 6 个月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情况。 结论: 应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单侧多中心性肾肿瘤安全有效,预后满意。

  • 标签: 单侧多中心性肾肿瘤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四孔法手术,术后留置 T管、腹腔引流管,腹腔镜直视下留置入胆总管并间断缝合胆总管,观察组则选取经 B超或者 MRI胆管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存在的患者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等。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临床效果优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胆总管结石    随着腹腔镜以及胆道镜领域设备的进步以及技术的发展,使用腹腔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成为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术方式 [1],不过传统上的切开术后要留置 T管,这就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创伤及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及心理负担。我院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之后 [2],为了进一步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在切开取石对患者进行一期缝合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30例,其中男 17例,女 13例,患者年龄 32~ 67岁,平均 4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15例,对照组行 4孔法手术,术后留置 T管、腹腔引流管,腹腔镜直视下留置入胆总管并间断缝合胆总管,观察组则选取经 B超或 MRI胆管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存在的患者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并且胆总管直径 >1.0 cm,确认患者胆道的下端通畅,无括约肌病变,同时胆总管内壁没有显著糜烂以及水肿等炎症表现,排除结石复发以及有胆道手术病史患者 [3]。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均进行常规的 B超、 X线胸片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方面的检查,必要时行 CT胆管造影或者 MRI胆管造影等方面的检查。患者于术前 2 h静脉应用抗生素以作预防。     1.2.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切开的胆总管置入 T 管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注水试验证实无胆漏, 切除胆囊并于右锁骨中线 Trocar孔处引出 T管,冲洗腹腔,温氏孔旁放置引流管腋前线 Trocar孔处引出 [4]。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四孔法操作(封三图 7),患者取头高足低位,解剖、显露胆囊三角,予游离、夹闭、离断胆囊动脉,游离胆囊管,近端夹闭,但不离断,助手牵拉胆囊底至前上方以显露胆总管,于距十二指肠上缘约 1~ 2 cm[5],避开左右肝管汇合部,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约 1.0~ 1.5 cm,切口附近的结石 [6]可通过钝头钳轻轻挤压胆总管将其推出胆总管,或借助胆道镜此开口插入,探查整个胆道,明确结石数目、位置,通过网篮、盐水冲洗等方法取出结石。胆道镜向胆总管下方及上方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探查,证实结石已取尽、肝内外胆管无结石残留、胆道远端通畅、 Vater 壶腹无狭窄、观察 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 [7],即行一期胆道缝合。用可吸收缝线在腔镜下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切口。检查无胆漏,再常规切除胆囊,严密止血吸尽腹腔残留液体,并常规于胆总管旁置引流管 1根。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3例临床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我科行经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阴道超声对不同部位异位妊娠的总检出率高于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对假孕囊、胚芽的检出率均高于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种方法对原始血管搏动、附件包块、盆腔积液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及假孕囊、胚芽的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诊断 异位妊娠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辅助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状态以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就诊并确诊为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迷走神经组(n=10)和非迷走神经组(n=10)。全部患者在给予普瑞巴林口服(75 mg/次,2次/d)基础上,迷走神经组给予耳甲艇处TaVNS,非迷走神经组于患侧耳垂处给予皮非迷走神经电刺激,2次/d,30 min/次,共治疗1周。记录患者每日治疗NRS评分,取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中CD71及nAChRα7的表达,用ELISA检测其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结果迷走神经组治疗NR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2.9±1.2)比(5.4±0.8),P<0.05],非迷走神经组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2)比(5.1±0.9),P>0.05];迷走神经组治疗5 dNRS评分较非迷走神经组下降明显(P<0.05)。迷走神经组治疗外周血CD4+ T细胞中CD71表达较治疗前及非迷走神经组明显下降(P<0.05),nAChRα7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非迷走神经组治疗外周血CD4+ T细胞中CD71与nAChRα7表达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迷走神经组外周血中TNF-α与IL-1β表达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非迷走神经组外周血中TNF-α与IL-1β表达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迷走神经组IL-1β表达较非迷走神经组下降(P<0.05),TNF-α表达较非迷走神经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aVNS对于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4+ T细胞活性、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迷走神经 经皮神经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