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影像医学在医学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伴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CT、MR等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临床治疗中的疾病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作为医学工作人员,要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对技术进行良好的掌握,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服务。本篇文章通过对影响医学中的CT、MR技术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影像医学 CT MR 发展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CT、MRI诊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受累椎体为136例,经CT、MRI诊断,其符合率分别为64.71%、100.00%,二者比较,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个椎体结核病灶破坏范围评价分别为(69.8±12.4)%、(80.5±10.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椎体CT值均低于骨桥、硬化骨、死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行CT及MRI影像诊断,效果显著,但MRI诊断过于繁琐、价格偏高、并且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以CT诊断为常规方法,并结合MRI,以此保证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脊柱结核 CT MRI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T影像诊断方法对于纵隔畸胎类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纵隔畸胎类肿瘤患者42例的的CT影像资料,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肿块,囊性畸胎瘤25例,实性畸胎瘤17例,其中3例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证实为畸胎癌。采用CT影像诊断正确诊断37例,误诊5例。结论对于纵隔畸胎类肿瘤进行CT影像诊断,一般通过平扫就能做出诊断,而进行增强扫描能够更好地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确定实性部分的范围,对于医生进行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纵隔畸胎类肿瘤 CT影像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现阶段CT影像的临床诊断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现阶段CT影像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着重介绍了加强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提高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合理的进行CT影像的临床运用等多种应对策略及其具体运用。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迪和思考,在这方面深入研究和探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提高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只有提高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才能促进我国医学的进步,才能提高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才能为广大患者的健康提供可靠的保障。

  • 标签: CT影像 临床诊断 应对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56例DAI患者的CT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CT表现:①脑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及其周围、脑干、基底节区多发或单发小出血灶;②弥漫性白质密度减低,灰白质界线不清,双侧脑室和脑池受压、变窄或消失;③合并硬膜下血肿、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骨折等。临床表达为深昏迷,GCS评分≤6~7分,生命指征紊乱,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结论CT影像结合临床表现对DA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扫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位置、大小、边缘、囊实性、囊性部分CT值、实性部分CT值、强化程度、腹腔积液、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0例为单侧发生,1例双侧。9例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2例为实性型肿块。最长径10.5~22.5cm,平均16.1cm。囊实混合型肿块囊性部分CT值11~55HU,中位值18HU。肿块内均可见不规则乳头状结节或团块样实性成分;实性部分CT值34~49HU;增强各期中动脉期CT值46~57HU,静脉期CT值56~66HU。2例实性型肿块CT值分别为39、46HU。5例伴有腹腔积液,3例腹膜不规则絮状或结节状增厚,未见淋巴结肿大。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为巨大囊实混合型或实性型肿块,多为单发。肿块内含有较高密度液性成分、乳头状突起和实性结构,轻中度强化。

  • 标签: 卵巢 肿瘤 透明细胞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腺性膀胱炎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例经膀胱镜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的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回顾分析其CT表现。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膀胱镜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患者的CT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30例行CT检查的胆道梗阻患者。结果本组30例胆道梗阻患者经CT诊断后,良性病变者26例,恶性病变者4例,胆总管结石误诊为胆总管癌者1例,高位梗阻者3例,低位梗阻者27例,诊断准确率为96.67%。结论CT检查可明确患者梗阻的部位、范围、类型与病因,准确性较高,简便安全,可作为胆道梗阻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

  • 标签: 胆道梗阻 CT
  • 作者: 曾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1-09-2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1年第9期
  • 机构:CT是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Computed Tomography,意思是计算机断层扫描,这是一种随着计算机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医学技术,准确来说CT是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之中的应用。而CT影像诊断的原理就是通过X光对于人体的照射之后,会产生一些光电的信息,在这些光电信息产生之后,计算机对于这些光电信息进行收集,经过一系列的编程运算与数学运算之后,再通过光电相应的转换反映在胶片上,从而形成一些特殊的图像。通过对于这些图像信息的判断,从而能够判断出人体中的生理状况,从而能鉴别出人体中的病变状况,便于对于人体的治疗和保健,常见的CT监测机器如下图所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36例早期脑梗死 CT影像诊断结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收治的 36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 CT影像资料作为本次分析资料,对其展开全面的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发病后的 CT影像特点。结果:早期脑梗死患者的 CT影响诊断异常主要表现在灰白质交界异常、动脉密度加大、脑室挤压变形、颈动脉变化、脑回无对称性等方面; 6例患者在初次诊断时没有确诊,而是在发病后确诊。结论:使用 CT影像技术诊断早期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可见 CT影像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脑梗死 CT影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收治并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影像特点进行综合性分析,总结其在影像中主要特点,区别其它一般性肺炎。主要方法将2014年5月到2015年9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进行影像性检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病例的外表体实测温度、影像特征以及其它常规性肺炎诊断依据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起病缓慢,病初仅有头痛及乏力,2~3天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发热、寒战,随即发生咽痛、肌痛及咳嗽。初始为干咳,后为顽固痉挛性剧咳,日轻夜重,甚至影响睡眠,剧咳可导致面部水肿、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干咳无痰或咳后有白色黏液痰和脓痰,有时带血丝或咯血。肺部体征多不明显,大龄儿在整个病程中肺部常无任何阳性体征。结论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曾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起病缓慢,有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少量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偶有血痰)。肺部体征多不明显,但易引起肺外多系统受累,也可威胁生命或死亡。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约占肺炎总数的15%~30%,流行年可高达40%~60%;一般预后良好,为自限性疾病。潜伏期6~35天,平均3周。症状和体征病情轻重不一,可以从无症状到严重的间质性肺炎。

  • 标签: 浅析 支原体 肺炎 影像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