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积极有效的止痛措施,达到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舒适,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度过术后恢复及康复锻炼期。方法转变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疼痛认知观念,走出疼痛误区,及时发现患者疼痛,采取药物止痛、物理止痛等方法有效镇痛。结果实施系统化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实施系统化疼痛护理措施有效的缓解了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化 疼痛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32例,予以护理干预措施指导合理饮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出院指导。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通过全面的综合性治疗护理,强调并早期实施康复锻炼,减轻了病人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提高手术成功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功能评分情况和两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情况,对比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功能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程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总有效率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方式应用于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相关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膝内翻畸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颗粒性与结构性植骨处理内侧平台骨缺损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治疗13例13侧膝内翻(〉25°)畸形伴内侧平台严重缺损(AORIⅡ型9例、Ⅲ型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彻底松解获得内外侧间隙平衡的前提下,外侧截骨厚度为9~11mm,截骨后遗留骨缺损6~19mm,利用外侧平台截下骨板为结构性植骨、股骨和平台剩余骨修剪松质骨粒,移植处理内侧平台缺损,常规或延长胫骨柄假体置换。结果中内侧平台缺损处理良好,有效地承载平台假体,术后假体位置良好,力线偏离〈2°,骨缺损消失。平均随访63个月,随访时未见骨吸收和假体松动现象。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由术前平均42.3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2.1分。结论在严重膝内翻畸形内侧平台骨缺损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在内外侧韧带获得平衡的前提下,利用截骨获得的结构性和颗粒性植骨材料打压植骨处理内侧平台缺损,避免过多截骨而保留平台骨量,能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移植 胫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在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抽选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采用内固定。结果实验组优良率91.42%;对照组优良率65.71%。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好,是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的可行办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临床探究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施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制定和实施详细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包括手术前的护理指导、手术日的功能锻炼和手术后循序渐进的髋关节运动等。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步行状态及肢体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2周后髋关节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步行状态与患肢肿胀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计划与监督管理,能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肢的肿胀,有利于手术后的早日康复。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64例,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患者通过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均顺利出院,随访术后患者,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术后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 标签: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 围手术期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70-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在膝关节置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膝关节置换后的病患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多媒体健康教育护理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行给予多媒体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说明媒体健康教育在膝关节置换康复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值得改进推广。

  • 标签: 多媒体 健康教育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中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阻滞完全时的收缩压、麻醉作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7.5%和95.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阻滞完全时收缩压、麻醉作用时间、低血压发生率等,均有显著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髋关节置换的过程中,采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均能获得比较理想的麻醉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的作用时间短,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和术后护理、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消化道出血2例,静脉栓塞3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轻微跛行3例,其余均恢复正常行走。结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全膝关节置换前、术后影像学测量及患者膝关节功能评估,初步总结中老年膝骨关节炎(KOA)人群股骨前髁厚度(ACO)的影像学参数,并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中ACO对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KOA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9例(82膝),男16例(20膝),女53例(62膝);年龄45~78岁,平均63岁。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2周侧位X线片上股骨前髁的厚度、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患者ACO平均值为(7.3±1.7)mm,女性为(7.3±1.4)mm,不同性别之间A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ACO为(7.3±1.5)mm,术后为(6.4±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KOA人群ACO无性别差异;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前髁较术前变小,与股骨假体的设计及中股骨截骨有关;膝关节股骨假体截骨时,可以适当前移截骨模块或增大股骨假体型号,在4mm范围内不会引起髌股关节的填塞。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截骨术 放射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每组25人的两组。分别给与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较对照组好。结论两种麻醉方式都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采取联合应用的方式。

  • 标签: 腰硬麻醉 全麻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35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18例,上止血带前30min给予0.75mg/kg氨甲环酸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关闭切口后松止血带前再次静脉滴注0.75mg/kg氨甲环酸;安慰剂组17例,上止血带前30min及关闭切口后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患者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和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程中,上止血带前静脉滴注0.75mg/k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松止血带前再次静脉滴注0.75mg/kg氨甲环酸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输血例数,但是不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的隐性出血量。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种方式对患有股骨颈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患有股骨颈骨折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股骨颈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和股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方式对患有股骨颈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38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心外科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38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方法,针对患者病情、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后,38例患者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其中25例显效,占65.79%;有效有11例患者,占28.95%;无效有2例患者,占5.26%,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行性较强,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 临床效果 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