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年龄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并发症情况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2年12月,共62例(72膝)大于75岁实施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记录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2周,1.5、3、6、12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应用HS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62例患者中,中没有死亡和局部并发症。围期术后系统性并发症3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1%,共有8例(12膝)失访,54例(60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6.9±3.5)个月。HSS评分恢复到平均(86.2±12.8)分,优良率88.3%。结论通过术前合理选择病例,中、术后密切监护调整,加强出院后的随访和功能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使得全膝关节置换也可以在高龄患者中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切口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观察、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方面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其他各项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比常规切口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要好,可以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疼痛,能够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小切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观察
  • 简介: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已经使用很多年,但它绝不是没有风险的手术[1]。初次TKA中医源性内侧副韧带(medialcollateralligament,MCL)损伤是一种并不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0.43%~2.7%)[2-4]。但是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常常会导致内外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ARTHROPLASTY COLLATERAL MEDIAL LIGAMENT 附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共56例。充分做好术前教育及心理疏导,术后做好切口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实施康复训练。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达80~100°。无1例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或乳酸钠林格氏液对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腰麻后低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择期髋关节置换患者40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H组)和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组),每组20例,在麻醉前30min分别输注羟乙基淀粉和乳酸钠林格氏液8~10ml/k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及恶心呕吐等麻醉后不良反应及麻黄碱使用情况。结果H组MAP及CVP在T1时明显高于T0及L组(P<0.05),在T2~T4明显高于L组(P<0.05),而L组MAP在T2~T4明显低于T0(P<0.05);H组HR在T1~T2明显低于T0且在T1~T4均低于L组(P<0.05),而L组HR在T2~T4明显高于T0(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应用麻黄碱次数L组高于H组。结论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能保持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腰麻后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预扩容 髋关节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且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09%,组间比较有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80.43%,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细致、科学、针对性的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手术效果得到大大提升,使患者快速康复,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且还可以减少并发症产生的几率,可以在临床中不断推广运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采用全膝关节置换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5例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并对手术前畸形、手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和手术后功能恢复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手术后在膝关节完全伸直,膝残留屈曲挛缩以及手术后并发情况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后最后一次随访膝关节的HSS评分为75-90分,平均(84.0±2.7)分,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组织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合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和畸形得以矫正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临床效果 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全髋关节置换(MIS-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30例为观察组,其余32例均行标准切口手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围期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05月期间诊治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所有8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通过对围期的护理干预没有发现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患者,且均无感染发生。结论通过围期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围术期 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通过全髋置换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老年股骨头坏死实施全髋置换患者资料9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手术之前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疾病护理,手术之后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实施康复锻炼,预防并发症护理。结果9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结论由于全髋置换手术方式比较复杂,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多,所以围手术期护理非常关键,属于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增强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全髋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杯螺钉固定与镶嵌固定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本组收治的需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经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实验组安装人工髋臼杯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而对照组安装人工髋臼杯时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固定。详细记录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人工关节稳定的情况,并通过对髋关节功能评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术后人工髋关节恢复情况良好,人工髋关节中期稳定性良好,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且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安装人工髋臼杯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和普通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对比,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均良好,中期稳定性良好,固定牢固;但直接打压镶嵌固定式手术时间缩短、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本院对15例患者进行了为时1年~10年的回访,结果显示术后出现非中心性关节脱位症状的患者有6例,其中3例出现反复脱位症状;4例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状况;4例出现假体松动;14例伤前能正常活动的患者在术后有9例出现伤肢功能衰退现象。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具有显著优点,但术后出现较多并发症,存在较高风险。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半髋关节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进行治疗,1年后回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分级低于对照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相比,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更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骨折内固定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骨折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恢复时间等对比,无明显差异(t=1??1715,P=0??2460),不具统计学意义;但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的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骨折内固定的对照组(x2=10??4093,P=0??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率低、愈合率高等优点,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性恢复,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骨折内固定;中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8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与空心钉内固定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将其分为A组(人工髋关节置换)和B组(空心钉内固定)各30人,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恢复效果等。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患者手术时间,同时手术出血量也较于B组要多(P<0.05),但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下床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相比空心钉内固定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上,虽然存在着手术时间长、手术创口大和手术出血量多的现象,但是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手术临床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也更快,要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酌情使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空心钉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分析2008年6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科室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11例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康复训练等。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膝关节置换后精心的护理、良好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康复,并取得好的疗效。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7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