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治疗2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RAML)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RAML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45例,根据疾病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治疗)23例与对照组(开放式手术治疗)22例。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RAML患者的临床指征,对其采取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治疗,疗效显著,具有创性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保留肾单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脏替代性脂肪病(RRL)的诊断特点,报告采用经皮肾镜治疗RRL合并铸型结石的初步经验。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复杂肾结石患者547例,其中2例经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RRL合并铸型结石。2例患者均为女性(1例82岁,另1例42岁),既往均有泌尿系感染病史。尿培养结果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引导采用超声经皮肾镜手术处理患者的肾脏铸型结石。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前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窦和肾周大量脂肪组织增生,肾实质萎缩,考虑RRL合并肾脏铸型结石。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分别取出5ml和7ml。复查KUB未见结石残留。肾盂粘膜下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增生的纤维组织,伴炎性渗出。术后随访至今,未见结石复发,肾窦和肾周脂肪组织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典型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RRL的诊断,超声引导下采用经皮肾镜处理RRL合并肾脏结石安全有效。

  • 标签: 肾肿瘤 脂肪瘤病 肾结石 经皮肾镜
  • 简介:患者男,22岁,因“突发右上腹痛、发热1d”由急诊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8.5℃,神志淡漠,查体欠合作,智力障碍。面部见对称性淡褐色蜡状丘疹。眼底检查未见渗出及血管畸形,心肺无异常;腹稍膨隆,右侧可触及约15cm×10cm大小肿块,边界不清,质硬,触痛阳性。

  • 标签: 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结节性硬化病 双肾 右上腹痛 入院查体 智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浅表脂肪的超声分型及图像特点,进一步讨论超声检查对脂肪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100例浅表部位包块患者,根据超声的图像特点及表现与脂肪的相关病理学分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包块发生部位广泛,术前超声诊断脂肪78例,良性软组织肿瘤23例,其中误诊为纤维5例,未定性2例,局部脂肪层增厚2例,漏诊3例。结论对患者的浅表部位的包块根据超声分析进行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浅表脂肪瘤 病理学分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及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用于体表脂肪切除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入的40例进行体表脂肪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组,另一组为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发现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术后切口愈合程度略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术后切口愈合程度,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于切口愈合的满意方面,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术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连续皮内缝合法 单纯缝合法 体表脂肪瘤切除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MRI产前诊断胼胝体周围脂肪并生后随访的病例。该病例2019年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孕31周+6、38周+3及生后2 d和3个月共进行了4次胎儿/新生儿MRI检查,使用了多种MRI序列和成像方法。MRI显示胼胝体发育正常,病灶位于胼胝体周围,呈T1加权成像高信号T2加权成像中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减低,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时间飞越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未见异常畸形血管。综合产前及生后MRI表现,临床诊断为胼胝体周围脂肪

  • 标签: 胼胝体 脑肿瘤 脂肪瘤 胎儿疾病 产前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蘑菇状"剜除与标准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腹腔镜下"蘑菇状"剜除术术式的建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患者53例,其中25例沿肿瘤假包膜行"蘑菇状"剜除术(A组)、2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估计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53例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无死亡病例。肾动脉阻断时间:A组(11.9±2.2)min、B组(21.5±6.5) min(P<0.001)。手术时间:A组(87.9±24.8)min、B组(114.3±38.9) min(P<0.001)。术中出血量:A组20 ml(20~40)ml、B组50 ml(50~100)ml(P<0.001)。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A组(7.4±4.3) g/L、B组(12.4±8.8) g/L(P=0.013)。术后24 h eGFR变化:A组(6.2±7.2 )ml(min·1.73 m2),B组(12.7±12.8)ml(min·1.73 m2)(P=0.027)。术后6个月eGFR变化:A组(1.5±3.7)ml(min·1.73 m2)、B组(6.5±5.6)ml(min·1.73 m2)(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4.0 d(3~4)d、B组4.5 d(3~6)d(P=0.023)。术后随访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采用腹腔镜"蘑菇状"剜除术治疗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在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肾部分切除术,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该方法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腹腔镜 肾肿瘤剜除术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脂肪母细胞是一少见的良性肿瘤,有复发倾向,临床易误诊.自2000年~2002年我们收治3例脂肪母细胞患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脂肪瘤
  • 简介:肉瘤样肾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高、预后差的特殊类型肾癌,临床少见。同侧肾脏并发肉瘤样肾细胞癌及血管平滑肌脂肪更为罕见,我院于2011年11月8日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月余"入院。泌尿系专科查体无阳性体征。

  • 标签: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肉瘤样肾细胞癌 文献复习 肾脏 同侧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者女,69岁。1年前开始出现左中上腹不明原因腹痛,呈间歇性,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几分钟至1-2h不等,用解痉药后缓解,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未明确诊断。近期腹痛发作频繁,有时呈绞痛,无呕吐、腹泻。胃镜、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痛间歇期超声检查见:左中上腹区局部小肠外径增宽,最宽处约3.7cm,管壁均匀性增厚并回声减低,最厚处0.8cm,长度约11.0cm,腔内见椭圆形实性中强回声团块,大小5.1cm×3.0cm×2.2cm,边界清楚,周缘呈环状高回声,内回声欠均匀,其可随探头加压发生大小及形态变化(图la,b)。

  • 标签: 腹部超声检查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小肠 诊断 甘露醇 发作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Gd-EOB-DTPA增强表现。方法对行Gd-EOB-DTPA增强扫描的经病理学证实为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的1例病人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I检查见肝V段一类圆形异信号影,边界清楚。病灶在静脉注射Gd-EOB-DTPA后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见轻度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强化血管影,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信号低于周围肝实质,并可见强化的假包膜影,平衡期呈低信号,在20min肝特异期,病灶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鉴别肝脏占位时,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肾乳头状腺瘤(RPA)合并多发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R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1例RPA合并多发性RAML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肾内肿瘤包括以梭形细胞为主的RAML与一境界清楚的RPA;免疫组化标记梭形肿瘤细胞阳性表达HMB45、S-100、CD34,而CK7、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结蛋白(desmin,Des)表达呈阴性。RPA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其细胞阳性表达CK7、CD10和EMA,而HMB45、S-100、Vim、结蛋白则呈阴性。结论:RPA合并多发性RAML极罕见,其组织起源目前仍有争议,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肾脏 乳头状腺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取我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诊疗需进行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瘤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的80例肾肿瘤患者,对全部患者行CT诊断,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CT扫描参数与CT影像学特征表达。结果: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瘤患者的病灶尺寸、皮髓期、皮质期与肾盂期CT指低于肾透明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特征上,两种疾病患者存在显著差异,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瘤多见剪刀征、皮质翘起、出血、黑点,肾透明细胞癌则多见坏死囊变、假包膜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诊断下,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参数与CT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CT可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良好参考。

  • 标签: 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瘤 肾透明细胞癌 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在脂肪型脊髓拴系综合征(TCS)脊髓圆锥定位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门诊接诊产前诊断为TCS且出生后MRI证实为脂肪型TCS的17例胎儿产前及出生后的影像学资料。以出生后的MRI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比较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定位脂肪型TCS脊髓圆锥的准确性。结果17例脂肪型TCS胎儿产后诊断为尾侧型4例,背侧型2例,过渡型2例,混杂型8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1例。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定位脊髓圆锥均符合者共5例,其中尾侧型1例,混杂型4例;均不符合者8例,其中尾侧型2例,过渡型2例,混杂型3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1例。出生后1个月的MRI检查证实,产前超声定位脊髓圆锥的准确比例为5/17,胎儿MRI定位脊髓圆锥的准确比例为9/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初步观察发现,胎儿MRI定位脂肪型TCS脊髓圆锥的准确性优于产前超声。

  • 标签: 胎儿 神经管缺损 超声检查,产前 磁共振成像 脊髓圆锥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在脂肪型脊髓拴系综合征(TCS)脊髓圆锥定位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门诊接诊产前诊断为TCS且出生后MRI证实为脂肪型TCS的17例胎儿产前及出生后的影像学资料。以出生后的MRI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比较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定位脂肪型TCS脊髓圆锥的准确性。结果17例脂肪型TCS胎儿产后诊断为尾侧型4例,背侧型2例,过渡型2例,混杂型8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1例。产前超声与胎儿MRI定位脊髓圆锥均符合者共5例,其中尾侧型1例,混杂型4例;均不符合者8例,其中尾侧型2例,过渡型2例,混杂型3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1例。出生后1个月的MRI检查证实,产前超声定位脊髓圆锥的准确比例为5/17,胎儿MRI定位脊髓圆锥的准确比例为9/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初步观察发现,胎儿MRI定位脂肪型TCS脊髓圆锥的准确性优于产前超声。

  • 标签: 胎儿 神经管缺损 超声检查,产前 磁共振成像 脊髓圆锥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与CT联合检查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的影像表现对其诊断效果与检出率。方法:在本文研究将12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单一诊断方式,观察组采用MRI与CT联合检查,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和漏诊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患者开展MRI与CT联合检查,具有较高检出率。

  • 标签: MRI CT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脂肪母细胞(lipoblastoma)和脂肪母细胞病(lipoblastomatosis)为少见的儿童软组织良性肿瘤。Jaffe于1924年首先使用。lipoblastoma描述为未成熟脂肪细胞的肿瘤。Vellios等人于1958年使用lipoblastomatosis描述新生儿脂肪组织内良性新生物。其后陆续有个案报道,并总结出其生物学行为特征。肿瘤局限于局部者称脂肪母细胞;病变弥漫且向周围组织或肌肉浸润者称脂肪母细胞病(lipoblastomatosis)1。本文报道脂肪母细胞2例,通过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学表型以及鉴别诊断,进而促进对此种少见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脂肪母细胞瘤 脂肪母细胞瘤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型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栓系)(TCS)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烟台山医院骨科和毓璜顶医院骨科收治的脂肪型TCS 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26)。对照组予以常规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观察组在显微外科松解术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按照术后TCS松解分级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松解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脑脊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光密度(D)值。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并判断手术效果及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胫后神经诱发电位波幅、潜伏期及传导速度3个指标。按照脊柱裂神经量表(SBNS)评定神经反射功能、肌力、大小便情况。采用多功能尿动力学测压仪检测术后患者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反射、逼尿肌力量。评估患者治疗后头痛、神经损害、脑脊液漏和假性囊肿、再栓系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1,P<0.05)。2组患者治疗后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顺应性下降和逼尿肌无力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34,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明显升高,潜伏期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SBNS评分[(14.49±1.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86±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脑脊液漏和假性囊肿、神经损害、再栓系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5,P<0.05)。结论HBO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型TCS疗效显著,脊髓神经元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胫神经传导速度加快,SBNS综合评分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显微外科 松解术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及肺部CT特征。方法2017年5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了1例反复气胸经病理诊断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10岁女性患儿。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收集至今发表的关于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文献报道,对检索得到的病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检索词为"lymphangiomyoma"、"lymphangiomyomatosis"、"lymphangioleiomyoma"、"lymphangioleiomyomatosis"、"淋巴管肌瘤病"。检索患儿的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的个案报道或是病例系列报道。收集的资料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首次出现的症状、累及的部位、肺部CT的表现、肺组织活检的结果、是否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结果患儿住院40余天后顺利拔管出院,分别于出院后9个月及15个月时再次出现气胸,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19个月后再次出现左侧气胸保守治疗无好转后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1周好转出院。2019年5月门诊复诊,患儿复查胸部X线提示出现明显肺大泡改变,活动后气促加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通过文献检索,自1966年正式命名为淋巴管肌瘤病以来,共12例儿童病例,7例累及肺组织,国内尚无儿童病例报道。结论儿童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年龄相关性的特点,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淋巴管肌瘤病 儿童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