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310273免疫对辐射损伤小鼠选血重建的影响(二)预防免疫的作用范洪学等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1(4):353~357,1985免疫刺激剂短小棒状杆菌(GP)是人体寄生菌,它对单核—巨噬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特异性刺激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机体免疫状态。采用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祖细胞体内、外培养方法,观察GP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免疫重建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小鼠免疫水平有利于免疫嵌合体形

  • 标签: 生长发育 高放射性矿泉水 胶质瘤细胞 放射医学 神经行为 电离辐射
  • 简介:辐射对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印记基因表达的影响;bFGF基因在中子辐射肠道损伤和修复中的表达和意义;睡眠剥夺复合贫铀污染对大鼠行为学及皮层NOS的影响;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染色体损伤的修复;辐照的血管内皮对造血干细胞迁徙的影响。

  • 标签: 放射卫生 BFGF基因 人正常肝细胞 中子辐射 染色体损伤 Γ射线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和调强适形两种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成本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恶性肿瘤患者36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A组(18例)和B组(18例),A组给予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B组给予直线加速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及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治疗成本明显低于A组且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A组的72.22%且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线加速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更优于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法且成本较低,能够满足多数患者治疗需求,值得推广。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强适形放射疗法 治疗成本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放射治疗过程中同步推量的逆向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步骤、方法及计划制作过程(PTV及不同剂量环的勾画、射野角度设置、等中心设置,目标函数优化设置及方法、计划的评估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希望通过对放疗同步推量的逆向调强计划设计的介绍和总结,能更好地指导治疗工作的开展。

  • 标签: IMRT计划设计 优化目标函数 计划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用等剂量分布和剂量体积直方图对弧形(Arc)治疗和调强治疗计划进行比较。方法11例颅内肿瘤的病人均采用传统的Arc治疗,其中4例用1个等中心,4例用2个等中心,3例用3个等中心;相同条件下用多叶准直器(MLC)的调强治疗计划软件重新设计计划,采用1个等中心多个共面野。结果对非球形的靶区来说,调强的治疗计划是直观的,并且可以减少工作量。结论调强的治疗计划不仅减少计划的时间,而且与传统的Arc治疗计划相比较,正常组织受到的剂量较低,在理论上减少并发症的危险。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多叶准直器 等剂量分布 剂量体积直方图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腮腺腺样 囊 性癌调强放疗 临床特点, 评价疗效、不良反应特点,总结放疗经验。 方法: 调取既往收治的 38 例经调强放疗配合手术 治疗 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 病历 资料,描述性统计临床特点,评价预后。 结果: 男女比 1.11 : 1 ,平均年龄( 46.3±3.1 )岁, 40 ~ 60 岁占 44.74% ;左侧 23 例,腮腺深叶 15 例, 自觉症状 2d ~ 7 年,平均( 1.1±0.4 )年,自觉近期生长加速 6 例 ; 活动度差 15 例,质地硬 18 例,边界清楚 37 例,疼痛 25 例,粘连 28 例,有淋巴结转移 2 例,形态不规则 32 例, T1 期 16 例、 T2 期 14 例、 T3 期 5 例、 T4 期 3 例;腮腺浅叶切除术 11 例、腮腺全叶切除术 10 例、腮腺癌根治术 17 例;随访时间 5 个月~ 6 年,平均随访( 3.2±1.1 )年, 3 年随访生存率 82.61% 、 5 年生存率 67.78% ,局部复发率 21.05% ,转移率 15.79% , T1 、 T2 死亡率 7.89% ,随访( 3.3±1.3 )年, T3 、 T4 死亡率 87.5% ,平均随访( 1.3±0.8 )年。 结论: 腮腺腺样囊性癌多为中年人,自觉症状可长可短,肿瘤恶性征明显,需行手术治疗,可配合术后调强放疗, T1 、 T2 期预后较理想,复发率、死亡率、转移率均较低, T3 、 T4 期预后较差,调强放疗对于抑制转移、复发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疗效仍有待提高,应积极配合综合治疗。

  • 标签: 腮腺腺样囊性癌 调强放射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调强放疗应用于肝脏肿瘤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开始筛选病例,到2023年12月共选定肝脏肿瘤患者36例且均经过手术治疗,以术后放疗技术的不同为分组标准,对比说明对照组(18例、普通放疗)在肝功能损伤情况以及生存期等方面与观察组(18例、调强放疗)的区别。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的监测值于放疗前无明显差异,放疗后两组均上升但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显著更小(p<0.05);观察组在放疗后的生命质量量表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肿瘤患者于术后进行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确切,不会对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还可实现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改善。

  • 标签: 调强放疗 肝脏肿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调强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62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常规组各31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单纯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化疗方案,评估两组疗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2.26%,低于常规组毒副反应发生率2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调强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出现毒副反应更少,疗效更为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 单纯调强适形放疗 鼻咽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适形调强(IMRT)对鼻咽癌治疗的作用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选择60例鼻咽癌患者利用TOPSLANEDMLC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行颅底骨至锁骨下区层厚3mm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肿瘤靶区(GTV)为临床检查、CT、MRI及PET-C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m;临床靶区(CTV)包括鼻咽各壁、咽后及咽侧间隙、颅底、下组筛窦、翼腭窝、后1/3鼻腔和上颌窦及颈深淋巴结,计划靶区(PTV)按照CTV自动外放5mm(后界3mm)。计划设计5次/周,共30~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8Gy~75Gy。危及器官限制剂量采用文献参考值。采用静态或动态IMRT技术,采用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结果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88.3%、78.3%和80%。放疗结束后3个月I级、II级和III级口干反应分别为21例占35%、36例占60%和3例占5%。结论调强放疗技术能对治疗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适形调强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适形调强(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对鼻咽癌治疗的作用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选择60鼻咽癌患者利用TOPSLANEdMLC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行颅底骨至锁骨下区层厚3mm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肿瘤靶区(GTV)为临床检查、CT、MRI及PET-C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m;临床靶区(CTV)包括鼻咽各壁、咽后及咽侧间隙、颅底、下组筛窦、翼腭窝、后1/3鼻腔和上颌窦及颈深淋巴结,计划靶区(PTV)按照CTV自动外放5mm(后界3mm)。计划设计5次/周,共30~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8Gy~75Gy。危及器官限制剂量采用文献参考值。采用静态或动态IMRT技术,采用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结果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88.3%、78.3%和80%。放疗结束后3个月I级、II级和III级口干反应分别为21例占35%、36例占60%和3例占5%。结论调强放疗技术能对治疗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适形调强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后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的进展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5-2022.5收治的80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开展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n=40)增加调强放疗,完成治疗后对比组间炎症反应、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4、IL-10、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10、TNF-α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开展调强放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高。

  • 标签: 调强放疗 胃癌 术后 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