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否促进角质形成细胞(KCs)中血管内皮细胞因子CD34的表达。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15只C57BL/6小鼠背部制作全皮层缺损创面,给予及时护理,分别取正常组织及第1、3、5、7天创面组织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EGF表达。细胞实验分为KCs组和KCs+VEGF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D34信使RNA(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D34、Delta样配体4(DLL4)、肝配蛋白B2 (Ephrin B2)蛋白水平的表达;加入VEGF组和VEGF+VEGF抑制剂L-685458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D34蛋白表达。应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和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6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呈动态升高(N=0.344±0.037,d1=0.158±0.019,d3=0.298±0.006,d5=0.509±0.066,d7=1.056±0.172,F=172.8,P<0.01)。加入VEGF后,角质形成细胞CD34 mRNA表达增加(KCs=1.33±0.36,KCs+VEGF=5.04±0.51,t=10.25,P<0.01),CD34、DLL4、Ephrin B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KCs=0.268±0.026,KCs+VEGF=0.693±0.005,tCD34=27.78,PCD34<0.01;KCs=0.172±0.063,KCs+VEGF=0.609±0.171,tDLL4=4.785,PDLL4<0.05;KCs=0.293±0.031,KCs+VEGF=0.835±0.049,tEphrin B2=16.26,PEphrin B2<0.05),而加入VEGF抑制剂L-685458后,角质形成细胞中CD34表达低于VEGF组(VEGF=0.777±0.053,VEGF+L-685458=0.263±0.053,t=11.83,P<0.01)。结论VEGF促进角质形成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因子CD34、DLL4、Ephrin B2的表达。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CD3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石榴苷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安石榴苷(10、20、40、80、160 μmol/L)及不同组软骨细胞(对照组、IL-1β组、PUN+IL-1β组)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Caspase-3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PUN+IL-1β组细胞活力[(54.40±4.72)%、(66.40±3.29)%、(82.00±4.53)%]高于IL-1β组[(42.20±3.77)%,t=25.759、45.179、40.497,P<0.05),表明PUN促进恢复细胞活力。IL-1β组凋亡率[(23.50±0.82)%]高于对照组[(4.42±0.57)%,t=64.117,P<0.05];PUN+IL-1β组细胞凋亡率[(16.90±0.81)%、(12.80±0.55)%、(7.43±0.62)%]低于IL-1β组(t=46.447、52.338、26.851,P<0.05)。IL-1β组Caspase-3活性[(183.80±7.19)%]高于对照组[(99.60±5.68)%,t=57.159,P<0.05];PUN+IL-1β组Caspase-3活性[(151.20±4.82)%、(130.60±5.55)%、(112.20±5.81)%]低于IL-1β组(t=70.193、52.620、43.218,P<0.05)。PUN+IL-1β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2.27±0.08、1.81±0.05、1.40±0.04,2.39±0.10、1.84±0.09、1.39±0.05)低于IL-1β组(2.76±0.08、2.85±0.08),而bcl-2 mRNA表达(1.53±0.59、2.04±0.07、2.67±0.08)却明显增加(t=84.854、67.783、43.130,P<0.05)。PUN +IL-1β组p-PI3K(0.55±0.03、0.67±0.03、0.80±0.04)和p-Akt(0.62±0.04、0.75±0.03、0.85±0.03)蛋白质表达明显高于IL-1β组(0.45±0.04、0.48±0.03,t=48.833、56.706,P<0.05)。结论安石榴苷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来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

  • 标签: 安石榴苷 白细胞介素-1β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鸡胚种植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药物连续诱导法,构建肝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利用鸡胚动物模型,建立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的移植瘤;初步探讨耐药细胞株鸡胚种植瘤模型成瘤特点,分析相关靶点和信号通路的表达。采用t检验。结果筛选到索拉非尼耐药的HepG2细胞(sHepG2)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8.7±7.6) μmol/ml,显著高于HepG2(t=16.416,P<0.01);建立HepG2与sHepG2细胞株鸡胚种植瘤模型各5例,成功种植成瘤率为70%[(3+4)/(5+5)];种植瘤肿瘤鲜重HepG2组[(0.093 2±0.012 2) g]低于sHepG2组[(0.141 1±0.019 4) g,t=3.709,P<0.05];成瘤组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HepG2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t=9.336,P<0.01)、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p-PKB)(t=7.123,P<0.01)表达显著高于HepG2组,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t=6.164,P<0.0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FGFR1)(t=6.297,P<0.01)表达显著低于HepG2组。结论体外建立索拉非尼诱导的HepG2耐药细胞株,并在鸡胚移植瘤动物模型中成瘤,移植瘤生长以及瘤组织相关靶点与信号通路的差异性表明,鸡胚种植瘤模型可作为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的在体研究方法。

  • 标签: 肝细胞癌 索拉非尼 鸡胚模型 种植瘤 药物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培养肺癌细胞H1299、A549、H157和H838,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筛选出放射抵抗最强的细胞为H1299,选择H1299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对H129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筛选雷公藤甲素最佳作用浓度为5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48 h。H1299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50 nmol/L)、4 Gy组和雷公藤甲素+4 Gy组,流式细胞仪检测H129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Chk2、p-ATM、p-p53、Bcl-2、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4 Gy组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 3、p-Chk2、p-ATM和p-p5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2.38±1.34)%、0.42±0.04、0.38±0.04、0.98±0.11、0.73±0.08和0.95±0.0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2.43)%、0.22±0.02、0.23±0.03、0.32±0.03、0.21±0.02和0.25±0.03,均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0.52±0.05)低于对照组(0.93±0.09,P<0.05)。雷公藤甲素组细胞存活分数(0.46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0.44±0.04)低于对照组(0.702和0.93±0.09,P<0.05),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9.27±1.08)%、0.45±0.05、0.41±0.0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2.43)%、0.22±0.02和0.23±0.03,均P<0.05],雷公藤甲素组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579。雷公藤甲素+4 Gy组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6.53±2.19)%、0.91±0.09和0.79±0.08]均高于4 Gy组[分别为(12.38±1.34)%、0.42±0.04和0.38±0.04,均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0.21±0.02)低于4 Gy组(0.52±0.05, 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DNA修复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 标签: 肺肿瘤 雷公藤甲素 放射敏感性 DNA修复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服甲巯咪唑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少见病例,探讨临床工作中的诊治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该患者服用甲巯咪唑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经过治疗后短暂好转,但迅速因感染进展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经过地塞米松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粒细胞缺乏症 噬血细胞综合征 甲巯咪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培养肺癌细胞H1299、A549、H157和H838,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筛选出放射抵抗最强的细胞为H1299,选择H1299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对H129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筛选雷公藤甲素最佳作用浓度为5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48 h。H1299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50 nmol/L)、4 Gy组和雷公藤甲素+4 Gy组,流式细胞仪检测H129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Chk2、p-ATM、p-p53、Bcl-2、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4 Gy组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 3、p-Chk2、p-ATM和p-p5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2.38±1.34)%、0.42±0.04、0.38±0.04、0.98±0.11、0.73±0.08和0.95±0.0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2.43)%、0.22±0.02、0.23±0.03、0.32±0.03、0.21±0.02和0.25±0.03,均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0.52±0.05)低于对照组(0.93±0.09,P<0.05)。雷公藤甲素组细胞存活分数(0.46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0.44±0.04)低于对照组(0.702和0.93±0.09,P<0.05),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9.27±1.08)%、0.45±0.05、0.41±0.0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2.43)%、0.22±0.02和0.23±0.03,均P<0.05],雷公藤甲素组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579。雷公藤甲素+4 Gy组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6.53±2.19)%、0.91±0.09和0.79±0.08]均高于4 Gy组[分别为(12.38±1.34)%、0.42±0.04和0.38±0.04,均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0.21±0.02)低于4 Gy组(0.52±0.05, 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DNA修复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 标签: 肺肿瘤 雷公藤甲素 放射敏感性 DNA修复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LCH)在儿童中较为少见,侵及甲状腺更为罕见。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的PLCH侵犯甲状腺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结合国内外报道,提高诊治效率,避免误诊。

  • 标签: 儿童 甲状腺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过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湘雅三医院接受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的23例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年龄范围35~76岁,中位数年龄52岁,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针对患者的治疗前、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CTCs值、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结果以及术后病理组织病理缓解(MPR)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不同RESICT结果和MPR结果的CTCs进行比较。采用 SPSS21.0统计软件,CTC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关联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多样本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CTCs值与肿瘤的分期呈正相关,即Ⅱb组CTCs值为10.69(3.87)FU/3 ml,Ⅲa组为12.90(2.24)FU/3 ml,Ⅲb组为16.04(3.43)FU/3 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29,P=0.020)。治疗前CTCs值为12.90(3.82)FU/3 ml,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CTCs下降为7.60(4.79)FU/3 ml(Z=4.197,P=0.000),肺癌根治手术后CTCs值下降为6.22(2.80)FU/3 ml(Z=-2.950,P=0.005)。RECIST结果中,治疗前CR组CTCs值为12.90(3.79)FU/3 ml,PR组为12.52(3.96)FU/3 ml,SD组为13.58(5.11)FU/3 m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²=1.806,P=0.405);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R组CTCs值下降为6.22(3.87)FU/3 ml(Z=-4.950,P=0.000),PR组下降为7.32(4.31)FU/3 ml(Z=-3.180,P=0.001),SD组下降为11.19(4.37)FU/3 ml(Z=-2.023,P=0.043),但治疗后CR组和PR组无统计学差异(Z=-0.838,P=0.402)而SD组与CR/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22,P=0.050);肺癌根治术后,CR组和PR组的CTCs值分别下降为6.09(3.43)FU/3 ml 和6.40(1.82)FU/3 m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64,P=0.619;Z=-2.411,P=0.160),但SD组下降为9.20(5.16)FU/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3,P=0.043);术后CR组和P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34,P=0.257),SD组与CR/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24,P=0.014)。MPR结果中,治疗前MPR组和非MPR组的CTCs值为11.98(4.14)FU/3 ml和13.54(4.76)FU/3 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54,P=0.176);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MPR组和非MPR组CTCs值分别下降为6.36(2.65)FU/3 ml和10.88(2.80)FU/3 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01;Z=-2.840,P=0.003),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3,P=0.000),以及两组治疗前后CTCs变化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Z=-2.770,P=0.006);肺癌根治术后,MPR组CTCs值下降为5.40(1.33)FU/3 m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33,P=0.594);非MPR组CTCs值下降为7.05(3.80)FU/3 m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4,P=0.030);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00,P=0.011)。结论CTCs值与NSCLC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的疗效(RESICT和MPR)呈负相关,可能用于临床NSCLC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疗效的评价。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 实体肿瘤评价标准
  • 简介:摘要具有小细胞特征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 nasal type,ENKTL-N)是一种罕见的ENKTL-N类型,该型缺乏经典型ENKTL-N常见的瘤细胞多形性、血管浸润和凝固性坏死等特征性病变,且Ki-67阳性指数较低,导致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51岁男性,鼻塞多年。送检灰白色小组织,组织形态学显示单一的小型淋巴样细胞增生,未见坏死、血管中心性浸润或血管破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2、CD7和CD56等均阳性,CD20、CD79α、PAX5、bcl-2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于5%。原位杂交:EBER阳性。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于确诊2个月后死亡。诊断时主要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ALH)进行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系统受累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MS-LCH)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评价改良DAL-HX83/90方案对MS-LCH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53例MS-LCH患儿,初始化疗采用改良DAL-HX83/90方案,按是否累及危险器官分为无危险器官受累(RO-)组和累及危险器官(RO+)组,RO+组再分为Ⅰ组(仅肺受累)、Ⅱ组(肺外,伴或不伴肺受累),总结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年龄、性别、危险器官受累、6周诱导化疗反应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3例MS-LCH患儿中男34例、女19例,发病年龄21月龄(3月龄至13岁),RO-组31例,RO+组22例,其中Ⅰ组12例、Ⅱ组10例。随访时间51(12~144)个月,6周诱导化疗有效率89%(47/53),进展复发率30%(16/53),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7±6)%,5年总生存率(OS)为(83±5)%。单因素分析发现6周诱导化疗有效者5年EFS、OS明显高于无效者[(76±6)%比0,(88±4)%比(4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4.743、10.608,均P<0.05)。RO-组5年EFS、OS明显高于RO+组[(80±7)%比(49±10)%,(93±4)%比(7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6.022、4.793,均P<0.05)。Ⅰ组5年EFS明显高于Ⅱ组[(83±10)%比(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9.501,P=0.002),年龄、性别与EFS、OS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6周诱导化疗反应是影响EFS(HR=13.114,95%CI 3.759~45.742,P<0.01)、OS(HR=7.748,95%CI 1.542~38.920,P=0.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改良DAL-HX83/90方案治疗无危险器官受累MS-LCH,患儿多数可获长期生存。但累及肝、脾或造血系统的MS-LCH患儿疾病进展和复发率较高。

  • 标签: 儿童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类罕见的、严重威胁生命的,由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是其主要的致病机制。本文旨在对HLH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进行系统性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并经病理确诊的6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1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差相富集技术(SE)与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i·FISH)整合成的SE-i·FISH技术检测患者的CTC和CTEC,分析CTC和CTEC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CTC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 P=0.009);胃癌组CTEC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48)。ROC曲线显示,当cut-off值定为9个细胞/6 ml血时,CTC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4%,特异性为82%(AUC=0.876,95% CI,0.792~0.963,P<0.01);当cut-off值定为6个细胞/6 ml血时,CTEC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50%,特异性为100%(AUC=0.727,95% CI,0.603~0.851,P=0.02)。CTC阳性与胃癌患者的肿瘤部位(χ2=4.292,P=0.038)、TNM分期(CTC≥10时χ2=4.848,P=0.028; CTC≥11时χ2=6.234,P=0.013)有关,CTEC阳性与胃癌患者的血清CA19-9(χ2=4.858,P=0.028)和血清CA724(χ2=4.108,P=0.043 )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E-i·FISH技术在胃癌CTC和CTEC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胃癌的辅助诊断和早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骨髓细胞形态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白血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疑似白血病患者100例,均用血常规进行初步检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骨髓细胞涂片检查,研究组50例采用骨髓细胞涂片联合外周血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采用骨髓细胞形态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白血病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BX18腺病毒是否能够成功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使其向心肌细胞分化。方法:取成年SD大鼠的四肢骨髓将其分离培养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重组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Ad-TBX18载体,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为试验组,并将只是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空载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诱导后三组细胞肌钙蛋白I(cTnI)、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actin)阳性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TnI、α-SC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高达95%。试验组的cTnI、α-SCA阳性表达率以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载病毒组、空白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强制泛素化乙型肝炎核心抗原(ubiquitin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Ub-HBcAg)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自噬的影响,以及调节细胞自噬对DC抗原提呈功能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反应的作用。方法构建Ub-HBcAg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LV,即为LV-Ub-HBcAg组)、无泛素化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 HBcAg)重组慢病毒载体(LV-HBcAg组)和空载质粒慢病毒载体(LV组),并分别转染至DC2.4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NC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LC3B)、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 related 5,ATG5)和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CD8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Ⅱ的表达。CCK-8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非放射性的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NC组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LC3B-Ⅰ、Beclin-1和ATG5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5±0.076、0.522±0.026、0.761±0.038,分别低于LV-Ub-HBcAg组的0.926±0.021、0.919±0.016、1.451±0.028,而NC组P62相对表达量为1.875±0.016,高于LV-Ub-HBcAg组的0.647±0.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2、9.842、17.490、10.590,均P<0.01)。LV-Ub-HBcAg组DC的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75.51%)、CD80(83.35%)和MHC-Ⅱ(66.66%)的表达也较高,NC组分别为8.03%、7.49%、0.04%。LV-Ub-HBcAg组特异性CTL杀伤率为(65.310±2.091)%,高于NC组的(14.400±0.497)%和LV-HBcAg组的(54.870±1.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90、4.111,均P<0.05)。结论Ub-HBcAg可促进DC自噬,并上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有利于DC成熟活化,并在泛素化作用下能更有效地激活T淋巴细胞功能,产生强烈的特异性CTL反应。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自噬 泛素化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在体外培养中对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培养毛囊角质形成细胞,按照干预措施不同分为6组,A组为单纯毛囊角质形成细胞组;B组为毛囊角质形成细胞+pADM组(20 mg/L);C组为毛囊角质形成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10 μg/L);D组为毛囊角质形成细胞+TNF-α抑制剂组(Lenalidomide);E组为毛囊角质形成细胞+TNF-α(10 μg/L)+pADM组(20 mg/L);F组为毛囊角质形成细胞+TNF-α抑制剂+pADM组(20 mg/L)。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测定各组的淋巴增强因子1(LEF-1) mRNA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B、E、F组的毛囊角质形成细胞,观察pADM对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组(LEF-1,1.093±0.121,Ki-67,1.100±0.089)毛囊角质形成细胞中LEF-1 mRNA及Ki-67 mRNA的表达低于B组(LEF-1,2.973±0.234,Ki-67,2.577±0.067)和D组(LEF-1,1.867±0.045,Ki-67,1.967±0.136),但高于C组(LEF-1,0.450±0.090,Ki-67,0.490±0.026)。A组与B组、A组与C组、A组与D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比B,tLEF-1=14.280,P<0.05;tKi-67=15.390,P<0.05;A比C,tLEF-1=4.887,P<0.05;tKi-67= 6.356,P<0.05;A比D,tLEF-1=5.875,P<0.05;tKi-67=9.030,P<0.05);B组(LEF-1,2.973±0.234,Ki-67,2.577±0.067)毛囊角质形成细胞中LEF-1 mRNA及Ki-67 mRNA的表达高于E组(LEF-1,1.793±0.078,Ki-67,1.940±0.165),而低于F组(LEF-1,4.257±0.266,Ki-67,3.193±0.155),B组与E组,B组与F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比E,tLEF-1=8.964,P<0.05;tKi-67=6.634,P<0.05;B比F,tLEF-1=9.749,P<0.05;tKi-67=-6.425,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组毛囊角质形成细胞数量高于E组而低于F组。结论在体外培养中,pADM可能通过下调TNF-α促进LEF-1和Ki-67的表达,从而促进毛囊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 标签: 毛囊角质形成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淋巴增强因子1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治疗的268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收集纳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常规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计算NLR、PLR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肌酐(Ucr),以α1-MG/Ucr、β2-MG/Ucr和RBP/Ucr作为反映肾小管损伤的指标。采用χ²检验、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对各组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炎性指标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价值。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94例)的NLR和PLR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94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8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NLR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NLR、PLR四分位数的递增,患者UACR及RBP/Ucr、α1-MG/Ucr、β2-MG/Ucr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PLR与UACR、RBP/Ucr、α1-MG/Ucr、β2-MG/Ucr均呈正相关(r=0.254~0.385,均P<0.01),与eGFR呈负相关(r=-0.328、-0.151,均P<0.01)。ROC曲线显示,NLR判定UACR>30 mg/g、eGFR<60 ml·min-1·(1.73 m2)-1及肾小管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0.679、0.717、0.702、0.737,灵敏度分别为75.29%、85.87%、80.88%、83.74%、85.59%,均优于PLR(AUC分别为0.639、0.639、0.659、0.644、0.676,灵敏度分别为58.05%、75.00%、63.24%、65.04%、58.56%)和hs-CRP(AUC分别为0.597、0.559、0.618、0.644、0.653,灵敏度分别为62.50%、30.12%、63.93%、68.42%、70.87%)。结论NLR和PLR与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密切相关,NLR在综合反映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PLR和hs-CRP。

  • 标签: 糖尿病,2型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肾小管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防控科收治的113例手足口病患儿,男65例,女48例,年龄(2.31±0.85)岁,年龄范围为1~5岁。用抽签法随机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n=57)和利巴韦林组(n=56)。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水平、神经功能指标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计数(WBC)、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患儿口腔溃疡消退时间[(2.81±0.63)d]、退热时间[(2.61±0.52)d]、厌食改善时间[(2.32±0.56)d]、手足皮疹结痂时间[(2.78±0.64)d]均早于利巴韦林组[(3.22±0.72)d、(3.37±0.70)d、(2.89±0.71)d、(3.17±0.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患儿嗜睡、易惊、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2.21±1.13)d、(2.34±1.19)d、(2.31±0.82)d、(2.26±0.90)d]早于利巴韦林组[(2.74±1.34)d、(3.18±1.25)d、(2.87±0.96)d、(3.06±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NSE水平[(13.14±1.67)mg/L]低于利巴韦林组[(21.98±2.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患儿ALT、AST、WBC、CK-MB水平[(33.79±4.86)U/L、(42.19±3.86)U/L、(7.19±0.76)×109/L、(24.38±2.86)U/L]均低于利巴韦林组[(37.65±5.37)U/L、(47.07±4.76)U/L、(8.13±0.86)×109/L、(29.68±3.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细胞增殖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肌功能和肝功能,并通过增强中枢神经供血和供氧,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手足口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猪带绦虫(Ts)14-3-3.3蛋白作为囊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方法选取60只昆明小鼠,体重为18 ~ 22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组(疫苗组)、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 +佐剂组(疫苗 +佐剂组),每组20只。采用多点皮下注射法,在0周首次免疫后进行2次加强免疫,共免疫3次,每次接种间隔2周。3组在首次免疫后0、2、4、6、8周分别剖杀4只小鼠,摘眼球取血和无菌取脾,分别用于分离血清和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处理因素:原液、抗原刺激、刀豆蛋白A(ConA)刺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G2a、IgG1及IgE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13、IL-10水平。结果疫苗、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IgG、IgG2a、IgG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疫苗组(P均 < 0.05)。组间相同处理因素下,免疫2 ~ 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疫苗、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疫苗 +佐剂组免疫2 ~ 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疫苗组(P均 < 0.05)。组内不同处理因素下,抗原刺激、ConA刺激时免疫0 ~ 8周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培养上清液TNF-α、IL-12、IL-13、IL-10水平均高于原液,且ConA刺激时免疫0 ~ 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抗原刺激(P均 < 0.05)。结论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 标签: 猪带绦虫 猪囊尾蚴 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宫颈癌放疗的增敏作用。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中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93%(28/30)比87%(26/30)和97% (29/30)比93%(2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88.07 ± 37.53)ng/L比(227.27 ± 142.61)ng/L和(21.03 ± 5.75)ng/L比(38.34 ± 18.17)ng/L,对照组:(120.04 ± 81.22)ng/L比(197.34 ± 142.41)ng/L和(24.04 ± 7.29)ng/L比(39.78 ± 13.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有进一步下调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提升放化疗敏感性和近期疗效的趋势。

  • 标签: 宫颈肿瘤 内皮抑素类 放射疗法 辐射增敏药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