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品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人群长期安全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对四川省自2004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网络上报的190例他汀类降脂药品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汀类降脂药品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肌损害、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为主;部份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以肝损害最常见。结论应规范降脂用药的剂量和时限,避免超时与超剂量用药,加强院外患者的用药后复诊和随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他汀类 降脂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口服降脂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作出客观评价。方法统计我院2012年抗口服降脂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口服降脂药销售金额排序列前3的是立普妥片、可定片、辛可片;DDDs排序列前3位的是辛可片、立普妥片、可定片。结论我院口服降脂药使用较合理,他汀类是临床主要应用的降脂药。

  • 标签: 口服降脂药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用药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中医降脂宁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间接收治疗的60例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降脂宁片,分析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疗效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0%;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降脂宁片 痰浊内阻型 胸痹心痛病 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采用降脂理肝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6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降脂理肝汤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口腻口苦、口干、倦怠乏力以及胸肋胀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脂肪肝 降脂理肝汤 肝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自拟调肝降脂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在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上采自拟调肝降脂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方式,对照组单用非诺贝特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调肝降脂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调肝降脂汤 高脂血症 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胰岛素泵加降脂药治疗与口服降糖药加降脂药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间段内的10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降糖药加降脂药治疗,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加降脂药治疗,而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较大差异存在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加降脂药与口服降糖药加降脂药都可以起到降糖、调脂的作用,而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的维持各项指标的稳定,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降脂药 胰岛素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Killip分级分层随机分配方案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降脂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强化降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左心功能、左心室内径大小及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共发生10例心血管事件,比例为18.87%;对照组共发生21例心血管事件,比例为42.96%。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LVEF、LVDD、LVSD及LDL-C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介入治疗采用强化降脂方案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LDL-C水平,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强化降脂治疗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塞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推荐为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的主要治疗目标。然而,即使通过积极的降低LDL-C治疗,患者仍然存在显著残留心血管事件风险。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包含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非HDL-C在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LDL-C,并且比LDL-C及其他血脂指标具有更多显著优势。该文主要讨论非HDL-C的含义和检验优势、预测价值、目标值及相关指南推荐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降脂保健品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体检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48例,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番茄红素组和深海鱼油组,每组16例。分别给予安慰剂、番茄红素和深海鱼油,疗程6周,分别测定试验前后的TG、TC和HDL-C水平。结果番茄红素组和深海鱼油组TC、TG试验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番茄红素组和深海鱼油组受试后的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后(P<0.05)。结论番茄红素和深海鱼油对高脂血症患者均有降脂作用,其降脂效果相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降脂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防治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患者136例,各选68例采取大剂量和小剂量辛伐他汀降脂,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检测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II水平,辛伐他汀大剂量组在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1)。结论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均能安全,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C、LDL-C水平及血管栓塞程度,大剂量组在临床心血管发生率及症状改善率上更优于小剂量组。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HTGP)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且HTGP患者病情有易重症化和易复发的临床特点。HTGP患者在发病早期需紧急降脂治疗以阻止病情进展,在出院后需长期控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以防止病情复发。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证据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介绍HTGP早期降脂药物选择、血液净化(包括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的指征、饮食和营养治疗的要求以及患者出院后血脂的控制策略,为临床医生管理HTGP患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急性胰腺炎 胰岛素 低分子肝素 降脂治疗
  • 简介:<正>他汀类药物是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近十余年来开发的降脂药物。经4S(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CARE(胆固醇与冠心病复发事件研究)、LIPID(普伐他汀对冠心病长期干预研究)、WOSCOPS(西苏格兰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等几项里程碑式的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他汀类药物能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然而该类药物取得临床疗效的机制除降脂作用外,尚有重要的多向性效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非降脂作用 冠心病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普伐他汀 抗动脉粥样硬化 局部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降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中TC、TG、HDL-C、LDL-C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浓度均下降,HDL-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降脂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强化降脂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脂
  • 简介:目的:溶出度是考查固体制剂体外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按现行降脂灵分散片标准检验,存在“溶得出却测不出”的现象,针对此进行方法改进。方法:对溶出度供试液不同过滤法进行比较,并对活性成分的加热条件及提取溶剂进行考察。结果:采用离心后上清液,可较好地降低物料及滤膜的吸附干扰;二苯乙烯苷在80℃水浴溶解20min,易充分释放。结论:采用改进后的过滤方法及溶解条件,可更加真实地反映药品的质量状况。

  • 标签: 降脂灵分散片 溶出度 滤膜吸附 高速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