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依法治国是基本国策,而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行政强制又是依法行政之焦点,而治安行政强制因其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则又是行政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所涉范围最广、力度最强、矛盾最尖锐.

  • 标签: 行政强制 依法治国 治安 人身自由 依法行政 公民
  • 简介:诉讼要件是法院对实体法律关系进行判决所需的要件。司法解释规定的行政协议的实质性法律构成要件包括以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为目标、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而司法案例倾向于以协议目的作为行政协议的实质性法律构成要件,并且视行政优益权为行政协议的法律构成要件之一。行政协议争议的受案范围原则上属于实体法问题,但存在法院通过价值衡量的方式溯及既往的案例。行政协议争议包括履约争议,行政机关处分行政协议合法性的争议,以及行政机关缔约行为和协议内容合法性的争议。前者当事人适格和诉的利益的判断要适用民事诉讼法理,并采诉讼时效制度;后两者采行政诉讼法理,并实行起诉期限制度。行政机关在行政协议争议诉讼中不享有反诉权。

  • 标签: 行政协议 诉讼要件 受案范围 溯及力 民诉法理
  • 简介:民事、行政交叉案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案件类型,我国的法律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缺乏明确的、具有操作性的规定,这给司法实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认为,民事、行政案件交叉的原因有多种,在现实中也表现为不同的类别,因此,案件的审理亦应当根据各类案件的特殊情况分别采取附带诉讼、分案审理及并案审理等不同的诉讼程序模式。

  • 标签: 民事争议 行政争议 交叉案件 诉讼程序
  • 简介:行政相对人最初是作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主体而提出的。原先由于对行政法的性质存在不同看法,而产生许多不同的学说,也由此产生相应的不同的行政相对人的理论。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民主法制的发展,现代行政的发展,特别是'积极行政'的发展,相对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这些原先的理论都是始料未及的。故原先行政法中行政相对人理论由于社会历史实践的局限性,不能全面揭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说原先的行政相对人的理论只适合当时实践的需要,已经不再适合现代行政的要求。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理论也要发展,现代行政的发展,对我们行政

  • 标签: 行政相对人 概念 行政主体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法 界定标准
  • 简介:通过对重大问责事件(案件)和规范文本两个样本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在实践与规范层面的种种面相。应当从问责事由、对象、方式、程序、免责事由以及通过媒体的公众参与来重新构建问责制度,同时需要从理论上突破对行政问责制度的传统理解。行政问责制度产生于我国政府内发的一种自觉,应当成为回应社会诉求的基本方式,应当是公众舆论监督与行政内部追责相结合,以对外回应性的责任方式为主导的一种机制。

  • 标签: 行政问责 行政法 新样式
  • 简介:违法行政并不是世界各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通用的概念,对其理解多有歧义.本文从违法行政行为的形式和构成要件的角度来定位和描述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政行为.先阐释实体违法和程序违法,行政违法和行政犯罪,作为违法和不为违法的区分标准,再对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比较.以期有利于对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认识、预防和惩戒.

  • 标签: 违法行政 行政犯罪 行政违法 构成形式
  • 简介:公共行政组织在当今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同时也涌现出众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对公共行政组织加以有效的法律规制,不仅是确保行政分权、实现行政民主化的必要途径,也是控制国家行政权力、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和实现法治的必然要求。具体思路是:借鉴域外经验,增强“准行政组织”性事业单位的独立性和社会自治组织的“自治”程度,以建立独立自治的公共行政组织;在规制的路径选择上,实行加强规制与放松规制并举,并从加强立法、拓宽行政法的适用范围、扩展司法审查范围以及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实现对公共行政组织规制的相关制度构建。

  • 标签: 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组织 行政分权 法律规制
  • 简介:授权立法的正当理由授权立法以下列的理由来说是现代政府必然具有的特征:1、压缩国会时间。假使国会试图自己立一切法的话,那末立法机器会破坏,除非考虑议案的程序有根本的改变。将立法权授与正在管理公用事业的部门能够彻底避免修改议案之需要。虽然许多法

  • 标签: 授权立法 一切法 自由裁量权 立法需要 征税权 法律原则
  • 简介:7月31日,深圳市公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启动政府机构改革。根据该方案,深圳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基础上,本着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到位与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将市政府机构各工作部门由原46个政府部门减少为31个,并根据部门职能定位划分为“委”、“局”、“办”。

  • 标签: 深圳市 行政三分 政府机构改革 解析 机构改革方案 行政运行机制
  • 简介:行政合同的特权与法律控制戚建刚李学尧基于现代国家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及公众对行政民主化的期望、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已成为现代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的、日趋增长的现象。行政合同的魅力无非是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它是行政主体...

  • 标签: 行政合同 行政主体 社会公共利益 权力因素 行政法 普通合同
  • 简介:作为行政机关执行公务、实现行政职能的基础性手段,行政调查普遍存在于行政过程中。如果将其界定为纯粹的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搜集证据、确认事实的手段,则行政调查至多是一种事实行为,甚至附庸于相关行政行为中,没有单独规制的必要。如果将其界定为一种行政行为的形态,则行政法制度应当对行政调查给予全面规范。其实,行政调查是否属于独立的行政行为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要考察行政调查过程中对公民权利的可能侵犯能否通过既有制度予以监督制约;如果不能,则将行政调查作为一种独立的行政行为,通过法律规制达到既能够保障行政职能的实现,又能够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或言厘定出行政调查权力的边界,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行政调查 人权保障 权力边界
  • 简介:不同法系、不同国家行政契约的概念及定性,认识不一,其分类及形式就有差异,即便在同一国家,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其结论也会有所不同。严格意义上讲,行政契约的分类与行政契约的形式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分类属学术范畴,形式属实践范畴。前者是学界根据一定标准对各种行政契约的归类,后者是行政契约在实践中的存在方式或行政契约的名称。我国大陆行政法学界对行政契约的分类,一直存在重形式、轻实质或者重外表、轻内容的缺陷,即便是以契约内容为标准所作的分类,也因其内容的复杂性而难以系统化、规范化,含混之处甚多,有必要制定《行政契约法》予以解决。本文另对BOT特许权协议、公产特别独占使用特许及承包、租赁、出让契约、政府采购合同等行政契约形式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行政契约法 西方国家 中国 契约分类 BOT特许权协议 公产使用特许
  • 简介:公法人应作为行政主体纳入行政法学研究范畴,其行为符合公法中的公务原理,公法人与其利用者之间的关系为特别权力关系.随着现代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理应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 标签: 公法人 行政主体 公务原理 公务论 公法行为 公务范围
  • 简介:行政程序法是二十世纪以后随着服务行政、公众参与潮流的兴起与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提出新方式而产生并发展的,它是法治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行政程序法的实施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强大的司法审查、对称的社会信息、发达的利益团体,以及社会对程序正义的较高信仰程度。行政程序法的出台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条件和环境,不能盲目追求法律条文的完美与法律制度建构的速度,否则最终损害的是法律的权威性,不利于法治建设的长远发展。

  • 标签: 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法 实施条件
  • 简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设要求对行政垄断进行有效规制,规制行政垄断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其中将行政垄断纳入司法审查是关键。针对我国行政垄断的广泛存在及其严重危害,而现行法律中有关行政垄断可诉性规定又存在诸多缺陷,使得行政垄断可诉性的实现面临着一些障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建立完善的行政垄断诉讼制度,以最终实现对行政垄断的司法控制。

  • 标签: 行政垄断 司法审查 规制
  • 简介:司法行政体制改革被纳入整体司法改革的框架之中,这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而实质性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对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出准确的定位。不同于大陆法国家的大司法行政模式,也有别于英美法的司法行政兼理检察业务模式,我国司法行政机关属于一种宏观司法行政管理机关。公检法三机关掌管的诸多"专门性司法行政事务",正逐渐向"宏观司法行政事务"转化。这些事务可以包括统一法律服务管理职能、生效裁判执行职能以及司法保障职能。未来,司法行政机关在行使上述职能的范围和方式方面,有望发生显著的变化。

  • 标签: 宏观司法行政事务 专门性司法行政事务 统一法律服务体系 生效裁判执行职能 司法保障职能
  • 简介:<正>目次一、内部行政程序概论(一)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程序的区分(二)内部行政程序问题产生的制度背景(三)法律规制内部行政程序的意义(四)法律规制的边界和方法(五)内部行政程序的主要内容二、与程序有关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一)行政机关的回避(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三)二名以上执法人员

  • 标签: 内部行政程序 行政执法资格 首长负责制 上下级行政机关 专家参与
  • 简介:目前,行政规制理论在我国行政法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行政规制是否必须?行政规制是否弊端?行政法学是否应将行政规制视为一种方法论?对这些问题,须从规制产生的根源及行政规制的发展演变来予以阐明。结合我国的实际,应当淡化行政规制,将重点放在如何制约政府权力滥用上,行政法学也不应将其视为一种方法论,而应将其作为一种于特定适用领域的理念。

  • 标签: 规制 行政规制 方法论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