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19年4月,应用分叶ALTPF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8例,男23例,女5例,左侧前臂12例,右侧前臂16例。皮瓣切取面积26 cm×8 cm~35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动脉、静脉、皮神经吻合和缝接,28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内容包括皮瓣成活情况、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2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1例分叶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次手术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2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外形满意,无明显臃肿,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皮瓣无溃疡形成。皮瓣内均保留股外侧皮神经并与受区的皮神经缝接,皮瓣感觉恢复S3级13块,S2级10块,S1级5块。皮瓣供区一期美容缝合,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隐蔽,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结论ALTPF血运丰富,供区隐蔽。采用分叶设计的方式可缩减供区的宽度,避免植皮修复供区创面,是一种良好的修复前臂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 标签: 分叶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软组织缺损 前臂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状RNA矮小相关转录因子1(circRUNX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接受首次胃癌根治术的3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研究组)及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组织中circRUNX1表达水平。分析circRUNX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Kaplan-Meier法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结果结合circRNA测序结果和RT-qPCR验证,发现胃癌组织中circRUNX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8.6%,24比11)。进一步分析发现胃癌组织中circRUNX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χ2=5.844,P<0.05)、淋巴结转移(χ2=6.496,P<0.05)及肿瘤病理分期(TNM分期)(χ2=8.426,P<0.05)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ircRUNX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circRUNX1低表达者(Log-rank=11.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rcRUNX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胃癌预后新指标。

  • 标签: 环状RNA 胃癌 预后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结缔组织病(CT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亦是当前CT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病相关肺血管/间质病学组、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针对临床实践中一线医师关注的9个临床问题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推荐意见,旨在提高CTD相关肺动脉高压诊疗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高血压,肺性 早期筛查 危险分层 达标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的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和分析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病变骨膜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取CPT伴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患者(NF1-CPT组)、CPT不伴NF1患者(非NF1-CPT组)和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对照组)的胫骨骨膜标本。采用基于TMT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各组胫骨病变骨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分析。设定倍数变化≥1.5或≤0.66且P值<0.05作为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的阈值。以在线工具DAVID和STRING生物信息学资源用于生成差异蛋白的GO注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NF1-CPT组中有347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212种上调、135种下调;非NF1-CPT组中有467种差异蛋白,其中281种上调、186种下调。NF1-CPT组与非NF1-CPT组共有差异蛋白231种,除HLA-DRB1(在NF1-CPT组中上调而在非NF1-CPT组中下调)外,其余230种差异蛋白在两组中表达趋势相同(上调117种、下调113种)。有116种蛋白质仅在NF1-CPT组中发生改变(上调94种、下调22种),236种蛋白质仅在非NF1-CPT组中改变(上调164种、下调72种)。与非NF1-CPT相比,NF1-CPT组的47种蛋白质变化1.5倍(P<0.05)。结论CPT病变骨膜组织与正常胫骨骨膜组织蛋白表达存在差异,NF1-CPT与非NF1-CPT的病变骨膜蛋白表达也存在差异,有助于对CPT发病机制的理解。

  • 标签: 胫骨 假关节 骨膜 质谱分析法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可与血管壁以"双向信号"的方式相互影响,以脂肪因子分泌异常和促炎因子分泌增多为代表的PVAT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PVAT的特性监测和炎症评估可以帮助了解血管病理学的早期阶段,识别高危患者,从而启动风险减低策略。

  • 标签: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炎症 脂肪因子 内皮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染尘方法对大鼠肺脏器组织病理学和肺组织细胞因子变化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健康雄性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动式染尘组和气管灌注组(各28只),各组大鼠在接触矽尘后于3、14、28和60 d时随机选取7只处死。计算各组大鼠的体重和肺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评估肺脏胶原纤维化,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观察肺组织胶原纤维面积比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肺组织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羟脯氨酸(HYP)水平。结果大鼠染尘后,3、14、28和60 d动式染尘组和气管灌注组大鼠肺脏器病理变化明显,且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评分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28和60 d气管灌注组I型和III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均高于动式染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和14 d时气管灌注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TGF-β1含量高于动式染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时气管灌注组HYP含量高于动式染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式吸入染尘和一次性气管灌注染尘均可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病理均表现出炎症和纤维化,但一次性气管灌注染尘对大鼠肺组织损伤更严重,病理变化更明显。

  • 标签: 大鼠 矽肺 染尘方法 病理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组织氛围对临床护士职场孤独感的影响,验证并分析心理资本在护理组织氛围和职场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10—12月选取山西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组织氛围量表、职场孤独感量表、心理资本量表进行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心理资本在护理组织氛围与职场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共收到1 035份问卷,有效问卷963份,有效回收率为93.04%。结果963名临床护士护理组织氛围量表总分(88.08±10.08)分,职场孤独感量表总分(30.42±5.23)分,心理资本量表总分(83.21±12.62)分。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护理组织氛围对护士职场孤独感有直接和间接预测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是-0.27、-0.22,心理资本在护理组织氛围与职场孤独感间具有中介效应。结论心理资本在护理组织氛围和职场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提升临床护士心理资本水平,降低护士职场孤独感。

  • 标签: 护士 组织氛围 职场孤独感 心理资本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血清炎性因子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方法将5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采用巴甫洛夫条件性恐惧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海马组织炎性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与行为学指标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1.39±0.15)、(3.77±0.20) pg/ml ]明显低于实验组海马组织[(7.01±0.53)、(10.49±1.4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9、4.918,P<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运动总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分别为(312.41±22.90) m、(16.33±6.19) s明显高于实验组(263.19±15.37) m、(6.98±2.47)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2,P<0.05;t=5.109,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开环时间比例[(37.21±8.12)%]明显高于实验组小鼠[(18.48±6.29)%],而对照组小鼠闭环时间比例[(62.79±9.14)%]明显低于实验组小鼠[(81.52±7.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04,P<0.05;t=3.894,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25.28±7.09) s]明显高于实验组[(16.32±6.01)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3,P<0.05)。PTSD小鼠海马组织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水平与闭环时间比例呈正相关(r=0.385、0.297,P<0.05),而与运动总路程、中央格停留时间、开环时间比例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等指标呈负相关(r=-0.269、-4.590、-0.418、-0.501、-0.381、-4.023、-0.463、-0.428,P<0.05)。结论PTSD小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和焦虑程度明显增加,而自主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模型,探讨组织因子(TF)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TF小干扰RNA(siRNA)特异性沉默TF表达,转染大鼠成纤维细胞RFL-6,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转染效率。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进行动物预处理及分组,72只雄性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30只)、抑制组(30只),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腹手术,不结扎静脉,模型组行开腹手术结扎静脉构建DVT模型,抑制组在模型组基础上行TF siRNA预处理。分别于术后2、8、24、48、72 h处死大鼠,取血清样本,RT-PCR实验检测不同组别大鼠血样中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P选择素(P-selection)及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水平,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间均数比较采用SNK-q检验;Spearman检验分析TF与各生物学指标在血栓形成中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 [TF,1.54±0.12、1.02±0.03、1.03±0.02(t=11.322,P<0.05);TFPI,1.47±0.21、1.04±0.03、1.03±0.04(t=9.382,P<0.05);P-selection,1.59±0.12、0.95±0.05、1.03±0.03(t=12.720,P<0.05);PSGL-1,1.47±0.14、0.96±0.03、1.08±0.04(t=10.24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术后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均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 [TF,(102.42±8.42)、(56.32±5.64)、(52.43±6.32) ng/L(t=14.230,P<0.05);TFPI,(42.43±4.45)、(36.43±3.42)、(38.43±4.10) μg/L(t=10.188,P<0.05);P-selection,(34.32±4.43)、(21.32±3.24)、(23.43±3.20) μg/L(t=9.272,P<0.05);PSGL-1,(1 432.43±110.42)、(832.43±32.43)、(845.43±43.84) μg/L(t=10.05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模型组大鼠术后2、8、24 h时静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 [TF,1.54±0.12(t=7.282,P<0.05),1.61±0.21(t=6.640,P<0.05),1.97±0.22(t=8.022,P<0.05);TFPI,1.47±0.21(t=11.022,P<0.05),1.50±0.18(t=12.103,P<0.05),0.52±0.20(t=11.039,P<0.05);P-selection,1.59±0.12(t=11.651,P<0.05),1.68±0.20(t=9.022,P<0.05),2.23±0.31(t=7.292,P<0.05);PSGL-1,1.47±0.14(t=8.023,P<0.05),1.60±0.23(t=7.026,P<0.05),2.20±0.34(t=8.554,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2、8、24 h时静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TF,(102.42±8.42) ng/L(t=7.166,P<0.05),(135.43±8.53) ng/L(t=9.025,P<0.05),(158.76±22.32) ng/L(t=12.305,P<0.05);TFPI,(42.43±4.45) μg/L(t=15.021,P<0.05),(51.42±5.43) μg/L(t=11.353,P<0.05),(68.64±6.87) μg/L(t=13.004,P<0.05);P-selection,(34.32±4.43) μg/L(t=8.023,P<0.05),(42.43±5.11) μg/L(t=12.020,P<0.05),(59.56±8.31) μg/L(t=10.266,P<0.05);PSGL-1,(1432.43±110.42) μg/L(t=8.102,P<0.05),(1 544.32±96.43) μg/L(t=10.442,P<0.05),(1703.42±117.46) μg/L(t=9.2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术后24 h时达最高水平。模型组大鼠术后48 h及72 h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出现降低趋势。抑制组大鼠术后2、8、24、48、72 h时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 [TF,0.43±0.01、0.53±0.01、0.59±0.02、0.61±0.03、0.62±0.01、2.02±0.22、2.02±0.24(t=14.385,P<0.05);TFPI,0.45±0.02、0.50±0.02、0.58±0.02、0.60±0.02、0.61±0.03、0.51±0.18、0.50±0.20(t=13.022,P<0.05);P-selection,0.34±0.03、0.55±0.03、0.67±0.04、0.60±0.02、0.55±0.03、2.02±0.16、1.79±0.14(t=15.335,P<0.05);PSGL-1,0.40±0.02、0.54±0.02、0.71±0.04、0.62±0.03、0.57±0.03、1.84±0.16、1.65±0.15(t=10.28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制组大鼠术后2、8、24、48、72 h时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 [TF,(34.64±5.64)、(50.53±10.54)、(65.43±11.42)、(48.42±12.42)、(38.42±10.24)、(102.32±7.43)、(93.43±6.48) ng/L(t=12.473,P<0.05);TFPI,(21.42±9.40)、(29.42±6.75)、(37.53±5.48)、(32.43±10.48)、(24.54±6.63)、(57.65±6.40)、(53.23±4.30) μg/L(t=11.255,P<0.05);P-selection,(13.42±2.23)、(15.54±3.02)、(18.76±2.43)、(15.43±1.43)、(11.43±2.03)、(43.43±5.03)、(37.65±5.11) μg/L(t=12.336,P<0.05);PSGL-1,(588.54±98.53)、(645.32±103.42)、(785.54±120.32)、(677.76±124.43)、(544.65±109.43)、(1 343.53±75.43)、(1 197.32±89.32) μg/L(t=8.1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制组大鼠术后2、8、24 h时各观察指标呈增长趋势,至术后24 h时达最高水平,但静脉血中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和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均呈现降低表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VT模型中,大鼠静脉血中TF表达水平与TFPI(r=0.632,P<0.05)、P-selection(r=0.513,P<0.05)、PSGL-1(r=0.651,P<0.05)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大鼠DVT模型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与血栓形成进程有关,TF表达与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存在正相关,P-selection、PSGL-1可通过介导内皮细胞黏附影响TF表达,调节血栓形成。

  • 标签: 组织因子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P选择素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电击伤后头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2月-2019年1月,共收治因电击伤致头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有颅骨外露患者25例,缺损的软组织面积6.5 cm×5.0 cm~19.0 cm ×9.5 cm。一期急诊行头部扩创加VSD术,待创面清洁后二期采用游离ALTF进行修复,皮瓣供区11例直接拉拢缝合,11例游离腹股沟全厚皮植皮修复,3例设计旋髂浅动脉带蒂皮瓣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1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过手术探查后消除,皮瓣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过换药后愈合。25例均获随访,时间2~26(平均14.3)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其中2例因皮瓣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术;大腿供区愈合良好,无明显臃肿。结论采用游离ALTF修复电击伤后头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抗感染能力强、修复契合度高、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电击伤 股前外侧皮瓣 头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LCH)在儿童中较为少见,侵及甲状腺更为罕见。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的PLCH侵犯甲状腺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结合国内外报道,提高诊治效率,避免误诊。

  • 标签: 儿童 甲状腺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下肢水肿的小鼠模型中观察下肢静脉和动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结缔组织(PACT)通路对血管周围水肿的引流作用,为理解老年人下肢水肿的引流和清除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分别在BAIB/C小鼠下肢足踝部静脉和动脉血管周围组织间隙中注射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生理盐水(FluoNa),制作下肢水肿模型,然后在股动静脉鞘水平,采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血管PACT通路对于水肿的引流作用。结果通过追踪足踝部FluoNa在组织间隙中的扩散和流动,结果显示:(1)除在注射点局部扩散外,还能够在下肢静脉、动脉PACT通路及伴行动静脉间组织间隙中连续流动;(2)这种沿血管外膜的流动过程分为传输和扩散:沿血管长轴传输,同时垂直于血管长轴,向血管周围组织扩散;(3)在下肢静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时,静脉PACT通路显像;(4)在下肢动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动脉PACT通路显像;(5)当在动静脉伴行血管附近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不仅静脉PACT通路和动脉PACT通路显像,且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组织间隙也同时显像;(6)组织学分析显示,被FluoNa染色的组织是动脉和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结论下肢组织水肿中的组织液不仅能被静脉和动脉PACT通路引流,且当大量组织液聚集时,还可被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的组织间隙引流。

  • 标签: 下肢 水肿 荧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烯丙基硫化物(DAS)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6年5月,将成年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PQ)组、DAS治疗组及地塞米松(DXM)治疗组,每组8只。一次性灌胃PQ溶液(70 mg/kg)制备PQ中毒大鼠模型;制模前后分别经腹腔注射DAS 100 mg/kg(DAS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PQ组)及DXM 1 mg/kg(DXM治疗组)。24 h后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损伤程度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测定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分离获取肺泡巨噬细胞并培养,取其上清液测定NO含量;测定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iNOS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Q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iNOS表达明显增加,并且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Q组比较,DAS治疗组和DXM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iNOS表达明显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XM治疗组和DAS治疗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S可能对PQ中毒大鼠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百草枯 一氧化氮合酶 急性肺损伤 二烯丙基硫化物 肺泡巨噬细胞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膝周创面时4种非主干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2岁,平均41.9岁。创面重要组织外露面积为18.0 cm×5.0 cm~42.0 cm×9.0 cm。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成像(CTA)技术辅助定位,测量受区血管(膝降血管、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腓肠内侧血管、膝下内侧血管)及供区血管(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胸背血管)的口径。术中采取带刻度软性直尺测量验证,并记录术前及术中血管口径的测量值。术后观察2种组织瓣色泽、质地及供区切口愈合情况。对比术前与术中供、受区血管(除仅有的1例膝下内侧血管)测量值相符率。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3例患者组织瓣面积为18.0 cm×5.0 cm~46.0 cm×9.0 cm。14例吻合膝降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中12例完全成活,剩余2例皮瓣远端坏死长度分别为6 cm、4 cm,最终均行植皮处理愈合。12例完全成活的皮瓣中1例因一期保肢失败,二期应用皮瓣修复保膝,另1例因肢体严重感染后截肢,将成活的皮瓣翻转覆盖残端处理。4例吻合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的组织瓣中,3例股前外侧皮瓣完全成活,1例背阔肌皮瓣远端坏死12 cm,经清创并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同步延长使创面愈合。各有2例吻合腓肠内侧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及背阔肌肌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股前外侧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及时探查解除。1例吻合膝下内侧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组织瓣色泽、质地良好,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供、受区血管口径术前、术中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膝周非主干血管均可作为游离组织瓣的受区血管,若选择得当,可有效提高组织瓣成活率。其中膝降血管作为受区血管应用时具备位置浅表、解剖恒定、定位简单、术中解剖便捷等优势,可优先考虑。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移植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A并超回流技术应用下逆行股前外侧皮瓣(ALTF)重建膝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9年11月应用逆行ALTF重建膝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6~65岁,平均37岁。术前根据CTA检查设计个性化皮瓣,逆行转位后采用超回流技术。软组织缺损面积为9.0 cm×5.0 cm~21.0 cm×11.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9.5 cm×5.5 cm~21.5 cm×11.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3~41 d。末次随访依照张浩等制定的皮瓣疗效满意度评定方法评定皮瓣重建效果,依照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依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制定的感觉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皮瓣区域感觉功能。比较术前CTA检查所测量的血管蒂长度与髂髌线长度相比得到相对长度和术中实际测量计算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末次随访皮瓣疗效满意度评分达(8.6±2.7)分,均满意。膝关节功能评定:优10例,良9例,差2例。皮瓣感觉:11例达到S3~S4,TPD为(10.43±1.95)mm,10例达到S2。术前CTA检查所测量的血管蒂长度与髂髌线长度相比得到相对长度和术中实际测量计算值进行比较,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A并超回流技术应用下,逆行ALTF为修复膝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理想的修复方式。

  • 标签: CT血管造影 股前外侧皮瓣 膝关节 小腿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蹼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9例拇、手指指蹼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20~49岁。软组织缺损位于指蹼,缺损面积1.9 cm×5.5 cm~3.3 cm×7.2 cm,创面合并骨外露;均采用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皮瓣面积2.3 cm×6.3 cm~4.1 cm×8.5 cm。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微信及电话沟通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部位的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28个月,平均13.5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修复后拇、手指指蹼外形及肤色均接近正常,指骨间关节屈指活动度85°~90°,皮瓣感觉良好。结论应用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蹼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第1趾蹼皮瓣 指蹼 拇指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防止疾病进展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准确把握治疗时机尤为重要。ALT升高被认为是持续性肝炎活动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决定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时间节点。然而,对于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CHB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一直存有争议。近年来研究报道发现,这类患者存在相当比例的明显肝坏死性炎症和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能部分降低其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本文就以上内容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一个新的里程碑,需借助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来筛选适宜人群和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表达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现阶段,已有多种抗PD-1/PD-L1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不同类型免疫治疗药物对应的PD-L1检测抗体克隆/试剂盒不尽相同,检测评估的细胞类型不尽相同,与疗效相关的PD-L1阳性判读阈值亦不尽相同,但部分肿瘤中对PD-L1的检测具有共同特点。本共识拟从PD-L1在实体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过程、PD-L1不同克隆号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研究及实验室自建检测等方面进行概述,为指导不同类型实体肿瘤中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6(FABP6)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0对膀胱癌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织中FABP6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了48例膀胱癌和21例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FABP6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研究FABP6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时分析FABP6的表达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的FABP6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01),FABP6的蛋白表达亦表现出相同的趋势(P<0.01)。FABP6蛋白表达增加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1、0.037)。同时,FABP6蛋白的表达上调与膀胱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P=0.041)。结论FABP6的过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相关性。

  • 标签: 膀胱肿瘤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6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和细丝蛋白A(FLNa)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1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资料完整的76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和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DCD4蛋白和FLNa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率为46.05%(35/76),明显低于前腺列增生组织PDCD4蛋白表达率83.33%(20/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3,P<0.01),PDCD4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精囊腺侵犯明显相关(χ2=4.152、4.5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织中FLNa蛋白表达率为35.53%(27/76),明显低于前腺列增生组织FLNa蛋白表达率75.00%(18/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3,P<0.01),FL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精囊腺侵犯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χ2=7.218、5.289、6.2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和FLNa蛋白表达下调,检测PDCD4和FLNa有助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和不良预后。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前列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