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础护理学(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经过基护训练的学生,自制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考核成绩问卷。2020年4月,通过朋友圈发放二维码,微信扫描,匿名填写,立即发送返回。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结果有效问卷466份,有效率100%。其中专科学历270份,其余196份是本科学历。护生每天做家务时间平均(38.47±5.18)min,经常做家务占11.37%,大多数护生做家务态度是被动的及认为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分别为76.61%、74.46%,护生14岁及以上开始做家务人数占69.32%,护生做家务的种类≤2种占66.09%。其中,女性,经常或积极做家务,自认为与大人有同样责任做家务,开始做家务的年龄≥6岁或做家务的件数≥4件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促进因子;认为做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情,做家务劳动态度是被动的和开始做家务劳动的年龄≥18岁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阻碍因子。结论做家务劳动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做家务劳动年龄越早、做家务劳动的种类越多,其动手能力就越强,间接提高护生学习期间实训操作技能的精细动作,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家务劳动 实训操作技能 基础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影像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影像科检查患者1 200例,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n=600,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和观察组(n=600,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干预,两组均进行5个月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技术规范认知、并发症、满意度及穿刺合理性。结果护理5个月后,观察组护士、护师、主管护师、护士长护理技术规范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液体外渗、护士针刺伤、穿刺点红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及穿刺部位、穿刺工具、穿刺部位消毒、拔针方法合理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用于影像科中有助于提高护士护理技术规范认知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穿刺合理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已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疫情期间出于诊断或研究需要,可能需要对疑似或确诊COVID-19的死亡病例进行尸检。为了指导从事尸检人员正确进行操作检查,保证病理从业人员及防疫人员安全,由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国家重点学科起草,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本指南,供全国医疗机构参考执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护理证据应用的临床现状,分析障碍因素并拟定对策,为临床证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纳入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最佳证据12条,制订14条审查指标,于2019年3—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病房进行现状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结果14条审查结果中,有9条依从率<60%;其中换药前/中/后进行疼痛评估、危重患者使用危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POT)、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使用音乐疗法或渐进性放松训、对烧伤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依从率均为0;医护人员对创面操作性疼痛知识考核合格率仅为30.77%(8/26)。主要的障碍因素为护士疼痛评估意识不足、缺少部分疼痛评估工具、医护人员缺乏创面操作性疼痛知识、缺乏疼痛健康教育制度、缺少设备支持及管理监督等。结论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护理最佳证据与现行的临床护理实践存在差距,护理人员应针对障碍因素拟定对策并确保对策的实施,保证证据顺利转化。

  • 标签: 烧伤 操作性疼痛 审查 障碍分析 循证护理 证据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培训课程在麻醉科临床模拟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至2017年某大学麻醉学专业20名大三学员纳入研究,共设置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动脉置管3项模拟操作培训。学员培训前后的自信心、操作知识及操作技能分别通过Likert量表、多选题测试和教员评分等指标评估教学效果。运用SPSS 16.0行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培训前后自信心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知识测试和操作评分。结果学员对3项操作的自信心、知识掌握和操作评分在培训后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中心静脉穿刺操作评分提升幅度最高[(7.55±2.40)vs.(15.55±1.84),P<0.01];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95%的学员认为该培训课程有利于操作技能的学习,对此次培训的课程体验感到满意。结论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临床模拟操作培训能帮助学员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要点,并促进操作技能教学的个体化和规范化实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学习者为中心 模拟教学 麻醉学
  • 简介:摘要18F-florbetapir(AV45)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脑显像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一类无创性影像学手段,目前在国内已经逐渐被认可。规范的检查流程、检查技术、图像解读及报告书写将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和准确的定量分析数据。因此,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并结合国内现状及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介绍了18F-AV45 PET脑显像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的相关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国内18F-AV45 PET脑显像检查的规范开展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推广,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服务。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18F-florbetapir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实践操作模块化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本科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新方法。方法选择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5级两个本科班护生99名,随机分为实验组49名和对照组50名。实验组护生采用实践操作模块化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教学;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案教学。比较两组护生技能、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改革满意较高。结论在模块化实验中强调反复练习,将模块化实践的难点重点融入设计的演示方案中并承担方案中不同的角色,实验中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临床思维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

  • 标签: 外科护理学 实践操作模块化 实验教学 综合设计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关节注射松解术联合关节囊扩张术、手法松动术治疗顽固性冻结肩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麻醉疼痛科确诊为顽固性冻结肩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常规治疗组(n=34)给予超声引导下注射松解术;联合治疗组(n=32)给予超声引导下注射松解术联合关节囊扩张术、手法松动术。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静息痛和动态痛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CMS)、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的动态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常规治疗组为(2.5±0.8、2.6±0.9、2.8±0.9)分,联合治疗组为(1.0±0.8、1.4±0.5、1.9±0.6)分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3、6个月时静态痛VAS评分,两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常规治疗组为(0.9±0.6,1.4±0.5,1.8±0.5)分,联合治疗组为(0.8±0.7,1.0±0.8,1.4±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肩关节CMS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常规治疗组为(80.4±6.6,75.6±5.6,74.6±4.3)分,联合治疗组为(91.1±2.5,85.9±4.5,84.5±5.1)分,增加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时的优良率分别为(100.0%、100.0%和96.9%)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6.5%、64.7%和6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松解术联合关节囊扩张术、手法松动术治疗顽固性冻结肩具有良好的镇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的临床效果且安全。

  • 标签: 冻结肩 超声引导 水扩张(液压扩张) 手法松动 臂丛阻滞
  • 简介:摘要影像学技术引导的可视化经皮穿刺乳腺组织定位标记夹(乳腺Marker)置入,主要用于乳腺癌病灶及腋窝转移淋巴结的精准标记定位,迄今国内外尚缺乏临床应用指南可循。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基于临床实践总结和文献复习,对乳腺Marker的临床应用指征、关键置入操作流程与评估、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提出建议,以期推动乳腺Marker的安全和规范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指南 乳腺定位标记夹
  • 简介:摘要超声诊断和超声引导下操作技能是血管外科医师的必备技能。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以学员为主体,以培养学员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医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以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下肢静脉超声诊断和操作技能教学为例,阐述了CBL教学方法在该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血管外科超声诊断的模块化教学。采用模块化考核、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学员的超声初级教学模块和超声临床实践模块考试成绩优秀(大于90分);学员对CBL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对超声的兴趣、有助于迅速掌握下肢静脉超声诊断方法、有助于迅速掌握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方面的评价为非常满意。CBL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血管外科医师下肢静脉超声诊断和操作技能教学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员的认可。

  • 标签: 基于案例学习 血管外科 专科医师 超声诊断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级管理模式结合目标分解法在新护士岗前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适应能力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度与2018年度上海长征医院新护士252名,将2017年度新护士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度新护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总带教-片区总带教-科室总带教层层负责、逐级培训结合目标分解法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操作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操作综合能力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对操作培训模式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实施三级管理模式结合目标分解法进行操作培训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操作培训效果,提升新护士的教学满意度,以进一步提升临床适应能力,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三级管理 目标分解 新护士 操作培训
  • 简介:摘要侧方淋巴结清扫作为直肠癌的一种治疗手段,一直因手术风险大、术后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而饱受争议。基于膜解剖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两间隙"清扫术采取由膜至间隙的手术方式,依据膜解剖标记,层面容易辨识,血管和神经定位明确,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同时简化了手术操作,手术方法可重复和模式化。与侧方淋巴结清扫相关的膜为泌尿生殖筋膜、膀胱腹下筋膜和壁筋膜;两间隙指Latzko直留旁间隙和膀胱旁间隙。在建立膜平面时,能够完成髂外淋巴结(No.293)、髂总淋巴结(No.273)以及腹主动脉分叉部淋巴结(No.280)的切除,而在间隙清扫时,能够完成髂内淋巴结(No.263)、闭孔淋巴结(No.283)、骶外侧淋巴结(No.260)以及骶正中淋巴结(No.270)的切除,可以依据病情需要,完成日本结肠直肠癌学会所规定的LD2或LD3侧方淋巴结清扫。本文基于对关键解剖的认识,概述侧方淋巴结"两间隙"清扫术的模式化操作

  • 标签: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膜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后,使用不同管道冲洗装置对冲洗液细菌菌落数、吸痰操作时间及更换吸痰用物所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入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气管切开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0~77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Micro Scan Walkaway 40细菌生化药敏鉴定仪及相关配套试剂的辅助下监测并记录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后不同管道冲洗方法对冲洗液细菌菌落数、吸痰操作时间及更换吸痰物品所用时间的影响。采用t、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传统吸痰装置吸痰后,冲洗液开启后4 h、8 h和24 h细菌菌落数分别为0(0,0)cfu/ml、0(0,0)cfu/ml、4.50(0,258.00)cfu/ml,使用自制一体式吸痰装置吸痰后分别为0(0,0)cfu/ml、0(0,0)cfu/ml、0(0,1.75)cf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8、-2.549、-3.371,P=0.041、0.011、0.001)。使用自制一体式吸痰装置吸痰操作时间[(78.59±6.11)s]及更换吸痰物品所用时间[(11.27±0.86)min]少于传统吸痰装置[分别为(114.19±5.88)s、(17.22±1.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47、-7.514,均P<0.01)。结论自制一体式吸痰冲洗装置可有效降低冲洗液的细菌菌落数、缩短吸痰操作时间和更换吸痰物品所用时间。该方法安全、经济、省力,同时优化流程,可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吸痰 冲洗装置 细菌污染 吸痰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的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治疗原发性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以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共447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5~176个月,中位年龄21个月。18个月龄以下患儿175例(39%),18个月龄以上患儿272例(61%)。其中阴茎远段型160例(36%),阴茎中段型216例(48%),阴茎近段型71例(16%)。高年资医生组实施手术281例(63%),低年资医生组实施手术166例(37%)。分析各个解剖类型之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运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差异以及不同年资医生运用规范化手术操作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将患儿年龄段、解剖因素、医生年资等纳入方程,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施行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447例患儿手术成功(无尿道皮肤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阴茎下弯、阴茎隐匿)386例(86%)。不同解剖类型的患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不同,阴茎远段型5%(8例)较低,和另外两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年资医生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比较,对于不同解剖类型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资医生手术成功率OR值为0.902(0.508~1.60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26)。结论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的TIP术适用各个年龄段不伴严重阴茎下弯的原发性尿道下裂患儿,治疗阴茎远段型手术成功率较高,且便于训练小儿泌尿外科医生。

  • 标签: 尿道下裂 术后并发症 儿童
  • 作者: 邱文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3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江苏泗洪医院新生儿科,江苏泗洪223900
  • 简介:目的:探究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的作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纳的62例NICU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早产儿定义为参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袋鼠式护理的早产儿定义为试验组,两组均纳入31例,比对两组早产儿疼痛面容出现时间、啼哭时间、疼痛评分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早产儿疼痛面容出现时间晚于参照组,啼哭时间短于参照组,PIPP-R评分低于参照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更高,P<0.05,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NICU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能减轻操作性疼痛,减少啼哭时间,有助于提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袋鼠式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操作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操作通道在经腹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治疗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经腹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治疗的64例0~3岁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通道不同,分为传统操作通道(A组,24例)、经脐缘单部位两通道(B组,21例)、经脐缘单部位三通道(C组,19例),对比分析三种操作通道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瘢痕评分上的差异;对比术前与术后在肾盂前后径(renal pelvis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RAPD)值、最小肾实质厚度、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的变化,评估手术效果。性别及手术侧别采用Pearson χ2检验;手术并发症分析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三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如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则行LSD多重检验;肾积水改善情况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6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15.69(3~30)个月。A、B、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0.63±27.25)min、(100.38±29.17)min和(124.42±37.41)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2,P=0.00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9.318,P=0.299);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76,P=0.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74,P=0.018)。A、B、C组术前RAPD值分别为(3.34±0.73)cm、(3.22±0.66)cm和(3.45±0.82)cm,术后RAPD值分别为(1.95±0.45)cm、(1.83±0.38)cm和(2.08±0.62)cm,各组手术前后RAP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B、C组最小肾皮质厚度术前分别为(2.45±0.54)mm、(2.25±0.45)mm和(2.26±0.55)mm,术后分别为(3.12±0.67)mm、(2.91±0.54)mm和(3.03±0.60)mm,各组手术前后最小肾皮质厚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组(6例)、B组(5例)和C组(9例)DRF值术前分别为31.00%(23.50%,38.00%)、33.00% (22.50%,37.00%)和31.00% (25.50%,38.50%),术后分别为42.00%(32.50%,46.75%)、39.00% (32.50,45.00%)和40.00% (35.50%,46.00%),各组手术前后DR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种操作通道手术方式均安全可靠;在技术开展初期,经脐单部位三通道技术手术时间更长,难度更高,不易掌握;经脐单部位两通道操作简单,较易掌握,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断离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外周病变切除术患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9年1~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100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外周病变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行肌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观察组(50例),行静脉自控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24 h、48 h静息状态下和动态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2 h静息状态下和动态疼痛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 h、24 h、48 h舒适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2 h舒适度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外周病变切除术患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单操作孔 胸腔镜 肺外周病变切除术 静脉自控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菌操作的严格流程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至2019年期间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非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实施无菌操作的常规流程和严格流程进行分组,2015年至2017年期间患者为常规流程组(C组);2018年至2019年期间患者为严格流程组(E组)。记录置管术后6 d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局部感染、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E组中心静脉导管局部感染发生率降低[1.79% vs. 0.48%,P<0.001;其相对危险度为0.27(在0.10~0.30范围内)],而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9% vs. 0.19%,P>0.05)。E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累积发生率为0.67%(<1.00%)。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实施无菌操作的严格流程,可进一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感染 无菌术 队列研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操作性疼痛体验及对疼痛管理的需求,为临床制定操作性疼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在2019年5月1日—12月31日期间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 24 h内的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Nvivo 10. 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得出以下6个主题:(1)患者经历了强烈的操作性疼痛;(2)患者对操作性疼痛的认识和应对不足;(3)患者的外源性支持不足;(4)外源性支持对患者很重要;(5)患者期待操作性疼痛有更好的管理方法;(6)医护人员对操作性疼痛的评估和认识不足。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在ICU住院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操作性疼痛,目前急需构建完善的操作性疼痛管理方案,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方案,改善ICU中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操作性疼痛体验。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急性胰腺炎 操作性疼痛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精细化操作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静脉输液配制结局改善的影响及必要性。方法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中关于配制方法方面未明确说明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精细化操作制定。制订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精细化配制操作主要包含溶媒与药品混匀方法:注射器进针长度,溶媒注入速度,药品等待溶解时状态,翻转药品西林瓶的摇动速度4个具体细节;药品西林瓶中溶解的药液抽出并注入100 ml无菌空0.9%氯化钠注射液瓶中方法:包括药液重新注入100 ml无菌空0.9%氯化钠注射液瓶中的速度,恢复输液瓶内外气压平衡2个具体细节。通过对比精细化操作实施前后,配制药液中泡沫产生的2种情况及配制时间3个指标,评价精细化操作对配制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实施效果。结果精细化操作实施前后,药品西林瓶中泡沫产生率从28.57%(10/35)降至12.50%(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471,P=0.029);混匀后的药液从药品西林瓶抽入100 ml无菌空0.9%氯化钠注射液瓶中泡沫产生率从46.15%(6/13)降至9.0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14,P=0.004);精细化操作实施后单支药品的配制时间平均降低3.3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744,P<0.05)。结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精细化操作的配制方法可操作性强,安全可靠。实施后可有效减少药品西林瓶内及输液瓶内泡沫的产生,改善药物配制稳定性,缩短配制时间,保证患者安全、及时、有效用药。

  • 标签: 精细化操作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化疗输液配制 药液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