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美学的核心是道。道在中国哲学中,是最高的宇宙本体;在绘画中,它又是最高的审美意象。由此而产生的"传神论"、"六法论"成为中国绘画千余年来的最高法则,形成一整套近于完备的创作和评价体系,也成就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面貌。而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美

  • 标签: 中国油画 中国绘画 创作启示
  • 简介:乔治·莫兰迪与克里斯托弗·伊沃雷这两位艺术家,在木木美术馆内产生跨时空的交流。他们的作品创作于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位置,他们却有着相似的哲学精神和绘画语言。本文通过物体是描绘对象作品回归语言本身、形式相似性、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延展这三个方面对他们的绘画语言进行比较。

  • 标签: 乔治·莫兰迪 克里斯托弗·伊沃雷 形而上学
  • 简介:潘天寿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画家之一,后世有学者称他为"最临近现代却始终未跨入"的画家,对这一说法争议颇多。但无可辩驳的是,潘天寿在中国画的教育中,始终坚守着传统文化的脉络,他提出的"中西方艺术是世界上的两座高峰"、"中西艺术应该拉开距离"等观点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影响至深。他对如何在新时代看待传统、创新发展中国画提出了独有的见解。

  • 标签: 潘天寿 摹古 距离说 文人画
  • 简介:CIS理论、体验营销理论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营销理论,它们深刻影响了当代广告创意,包括创意的形式要素、主题选择和思维导向等方面。文章结合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对这些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从营销学的角度来揭示广告创意的规律。

  • 标签: 广告创意CIS 体验营销 整合营销传播
  • 简介:长期以来,中国油画的学术观念多被定义在创作实践的具体画面上,实践等同于学术的认知和以画面说话的方式导致中国油画的理论相对薄弱.本质上说,学术是对理论层面的论证和研究,而实践只是学术产生的母体,必须让其分娩并形成独立的建构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形态.在中国油画实践繁盛的今天,从艺术本体价值出发,建构中国油画的学术理论体系成为当前中国油画发展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当代油画 学术理论 学术形态 理论建构
  • 简介: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中后期的代表人物,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古典时期的和声创作技法,而他的创新与其美学思想密不可分。从李斯特的美学思想入手,通过对《爱之梦》第三首音乐结构形态和和声技法的分析,总结其和声的基本逻辑特征,揭示美学思想在李斯特创作道路上的理论指导作用。

  • 标签: 李斯特 美学思想 和声技法
  • 简介:演唱是曲学的主要支脉,魏良辅《曲律》实为戏曲演唱的理论总结与归纳的开山之作,它是元代燕南芝庵《唱论》在戏曲领域的应用。清代艺人的《梨园原》和《明心宝鉴》进一步深化了演唱理论。从明代昆曲始.沈璩在表演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成就,从演剧角度开拓了戏曲理论的视域。李渔《闲情偶寄》和《梨园原》《明心宝鉴》中的艺诀,以《审音鉴古录》为代表的身段谱的出现,更是戏曲表演成熟的标志。

  • 标签: 戏曲文献 戏曲表演研究 曲律 身段谱
  • 简介:本文主要从高校声乐专业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指出了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案措施,希望能够通过的改进方案加以实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一、高校声乐专业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卓越的舞台发挥、极致的表演能力会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进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在日后的表演中取

  • 标签: 声乐理论 实践研究 理论舞台
  • 简介:作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音乐这一文化现象一直受到关注。在社会科学之中,音乐也是诸研究的要点之一。民族学及民俗学在首开音乐研究之后,马克斯·韦伯将音乐纳入了社会学研究的范畴,并揭示了近代社会合理性的追求与西欧音乐形成的密切关联性。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比较音乐学及音乐社会学诸理论,开始强调理性所不能涵盖的不同文化中人类身体的特殊感受,这使得对于音乐的认识更为立体化,同时也更加凸显出不同于西方音乐的民俗音乐的文化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对民俗音乐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了带有明显文化相对主义色彩的民俗音乐教育的新的特点。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音乐民族学 民俗音乐
  • 简介:我国文艺理论研究近年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倘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越来越向生活和实际的方向靠拢,越来越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威信与活力。

  • 标签: 文艺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灵魂
  • 简介:香港电影批评者通过香港国际电影节专题特刊,自觉建构出学理性专业电影批评的持续有效书写空间。1978—1989年的十二本专题特刊,形成香港电影历史回顾、作者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电影文化研究四种主题模式,不断推进学理性电影批评的专业性程度。“香港电影历史回顾”特刊努力跳出印象式批评、说教式批评的窠臼:“作者电影研究”特刊鼓吹严肃的学术研究意识;“类型电影研究”特刊产生了关于香港电影类型问题的重要而丰富的专业性成果;“电影文化研究”特刊则呼应国际学界“文化转向”而具有前沿性学术意识。由此,香港电影批评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性、理论性电影批评传统。

  • 标签: 香港电影批评 电影节特刊 作者电影 类型电影 文化研究
  • 简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在5000年的文明演化史中,中国所独有的思想文化影响着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推进,诸多思想理论为整个人类发展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美学思想对设计的影响尤其显著。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更迭,我们的祖先对于世界宇宙观的摸索使得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对于自身所处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也做出了深入的总结,艺术创作探索步伐不断深入,使得人们对设计的社会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认识与肯定。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古代的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是美学思想的起源与萌芽。

  • 标签: 美学思想 古代 中国 设计 社会科学 知识结构体系
  • 简介:2012年11月17日,武汉大学、中华美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美学的回顾与展望暨刘纲纪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珞珈山下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内外八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聚集一堂,共同祝贺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刘纲纪八十华诞。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研讨会 当代美学 刘纲纪 展望 纪要
  • 简介:甘南“南木特”,藏语意为讲述传记故事,是18世纪流传于甘肃省南部藏族地区的一种讲述传记故事的戏剧表演形式,故称为藏戏。民国时期,“南木特”受到京剧表演艺术的影响,在艺术的审美接受中,“南木特”倡导者创造了独具藏民族特色的戏剧表演程式,体现了汉藏文化的交流和“南木特”艺术的生命力。

  • 标签: 藏戏 南木特 京剧 表演风格 审美接受
  • 简介:通俗唱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可自然天成,因为通俗唱法并无固定技术规范和模式,更无相应的理论体系。许多通俗歌手成名前都未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用“本嗓”演唱。他们常是无师自通,凭着音乐听觉、模仿力和对艺术的执著,就能把歌唱好。但通俗唱法并不能永远处于这种自然状态,必须从直觉把握走向理性感知,并充分吸收美声、民族声乐等一切优秀的声乐艺术传统,在兼收并蓄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规范和审美观念。

  • 标签: 通俗唱法 自然生态 美声技巧 兼收并蓄
  • 简介:"虚实"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重要范畴。中国艺术家们正是利用"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创造了各类气韵生动的艺术,传统戏曲正是其中一个。传统戏曲一般不设置逼真的舞台布景,必要时仅采用少量道具来做填补和帮助。而近年繁复奢华的布景大量充盈于戏曲舞台上,大制作的道具将演员的表演湮没于舞台。笔者认为这是"虚实相生"美学念在当下戏曲舞台上缺失的表现,如新编京剧《康熙大帝》等,而"虚实相生"是戏曲舞台应有的美学观照,在舞台创作中应给予更多重视。

  • 标签: 虚实相生 戏曲舞台 戏曲布景 《康熙大帝》
  • 简介:根植于西汉水上游的陇南民歌(山歌)内容庞杂,主题丰富,感情真挚,真切反映了礼县群众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和精神面貌。由于受西汉水上游特殊地域和秦文化的影响,这些民歌继承、诠释了秦早期文化,尤其是先秦风土歌谣的传统,大量运用了《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是继承先秦文学“诗言志”“缘情而发”“兴观群怨”文化传统的典范。

  • 标签: 陇南民歌 秦文化 西汉水上游 土风歌谣 赋比兴 诗言志
  • 简介:艺术批评是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包括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思潮和流派等)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哲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文艺理论,为艺术批评在方法论上奠定了新的基础。相比之下,

  • 标签: 批评理论 当代艺术 危机 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 批评标准
  • 简介:“趣味”这样一个著名的传统美学术语向我们证明:最初,味觉经验并未明显从审美经验中分离。在鲍姆加登“感性认识的科学”这一定义中,味觉并未受到排挤。它与审美经验分享了诸多特征,如:感性、主观性、相对性和个体性,因此它有理由入选美学的领域。可是,人们根据非功利性、精神性、普遍有效性和丰富性这些原则,在味觉层面的“口味”和审美层面的“趣味”之间发现了鸿沟。审美经验似乎优越于味觉经验,并且仅仅诉诸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这种源自柏拉图并由康德发展起来的分野,在很长时间内为美学接受。可是,如果仔细检查这道鸿沟,我们会发现:味觉经验也有可能变得非功利,具有精神性以及广泛的有效性。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味觉感官去进行审美体验。预言一种诉诸味觉的新艺术形式,也是合理的。

  • 标签: 味觉 审美 口味 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