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是我国交响乐发展史上尤为特殊的一个时期,大多数作曲家以“革命历史题材”为创作对象,反其道而行之的作曲家王西麟却在此时创作出了一部具有风俗性与色彩性的交响组曲《云南音诗》。试以王西麟的交响组曲《云南音诗》为切入点,从音乐的本体分析简要概括作曲家民族音乐元素在交响音乐创作中个性化的运用,并进行历史的审视及解读。

  • 标签: 《云南音诗》 民族音乐元素 王西麟 音乐创作
  • 简介:《日本抒情曲三首》(1912—1913)是斯特拉文斯基初到当时西欧艺术活动的中心巴黎之后,在多元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下,借鉴日本文化元素所创作的作品(有钢琴与室内乐两个版本)。该作品是异国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其创作观念是通过音乐来描绘、表达日本和歌所给人无限遐想的意境,同时在技法上移植了日本古歌中某些音乐参数,使得作品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音乐风格。此外,作品也是对当时巴黎文化界呈多元交融现象有力的例证之一,客观地反映出巴黎艺术界群芳争艳、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艺术特征。

  • 标签: 斯特拉文斯基 室内乐《日本抒情曲三首》 和歌 日本古歌 创作思维
  • 简介:G·利盖蒂(GyorgyLigeti,1923~)的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66年,该曲因其在音色与节奏上的构思新颖和技法独特而被看作20世纪以来极有影响的一部器乐协奏曲.这部协奏曲共有两个乐章,它们在音响的结构组织与整体布局上体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第一乐章以静止的音响状态和细腻微妙的音色层次变化让人惊叹;第二乐章则以混沌对有序的节奏运动以及各种音色流、波、块的相互碰撞令人"耳"不暇接.然而,两个乐章间在创作手法上尽管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但它们都来自于对音色和节奏的独特设计.本文拟抓住音色与节奏这两个表现参数为重点,对它们在该曲中的处理方法及其在结构形成上所起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解释作曲家是如何通过运用它们来对乐曲的整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的.

  • 标签: 利盖蒂 大提琴协奏曲 音色 节奏 一体化结构
  • 简介:叶国辉是国内颇为活跃的作曲家,他的交响作品大提琴与乐队《致莫扎特——一个上海作曲家的随想》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部较有分量的新作。本文从音响素材入手,分析了构成这部作品最核心的音响材料——小二度。通过层层剖析。希望以此展现叶国辉先生对这一最小音程要素的创造性运用,从而揭示这部新作的艺术魅力。

  • 标签: 莫扎特 叶国辉 小二度
  • 简介: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1864-1949),是创作艺术歌曲这一艺术体裁的重要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对和弦外音的运用进行了很多个性化的开拓。如以多重延留音、倚音和弦、经过和弦、辅助和弦、跳进辅助和弦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和声进行方式;对延留音或倚音进行了个性化的装饰解决;以及对先现音、经过音、辅助音都进行的个性化处理。

  • 标签: 强和弦外音 弱和弦外音 艺术处理
  • 简介:《乐种学》理论的提出,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对世界民族音乐学的一份贡献。本文以袁静芳《乐种学》的乐种构成理论框架与作者的乐种学研究课题实践为对象,进行贯通式联系和内容结构解读,并对《乐种学》一书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构建意义,予以判断和评价,认为这一成果是对世界民族音乐学学科理论建设的一份中国经验贡献。

  • 标签: 袁静芳 乐种学 江南丝竹 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学
  • 简介: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科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其服务对象与受众群体可以来自不同音乐专业层次与年龄阶段。因此,视唱练耳课程作为培养六年制初中起点本科音乐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样受到许多关注与重视。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视唱练耳课程主要以精准的听觉训练与规范的视唱训练为主,通过技能技巧的强化训练,学生们收获了课程学习的专业信息,但在形式表现上难免让学生感觉单调、乏味、枯燥、刻板,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 标签: 视唱练耳课程 奥尔夫 音乐教育 音乐学专业 听觉训练 专业必修课程
  • 简介: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发展史,经历了从宏观性的综合比较研究阶段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描述、分析过程。无论从其一般的学科理论还是各个侧面(如偏重于文化或音乐本体)的研究来看,似乎都体现出这一研究转变过程的特点。比如说,通过对以往学者研究音乐本体、旋律所使用的方法的分析和追溯,我们不难发现,某一特定的时期或阶段存在

  • 标签: 之间联系 分析法之间 分析法申克
  • 简介:“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决定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20世纪六十年代,作曲家王玉西,在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基础上创作的歌曲骷员都是向阳花》问世,这首歌曲曲调激昂、振奋人心,节奏欢快活泼,反映了当时农民群众战胜自然灾害的乐观精神和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的决心,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后来,由林尔耀教授根据其基本旋律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也深受国内钢琴演奏者的喜爱和好评。

  • 标签: 钢琴音乐创作 民间音乐素材 民族 社员 社会主义道路 歌曲曲调
  • 简介:新世纪以来,电影音乐的创作在观念、技法以及音色音响运用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进步.文章通过“新管弦乐声音”概念的阐释,较为详尽地分析它在电影《骇客帝国Ⅱ》中的运用,尝试为中国电影音乐创作提供些许借鉴.另外,文章也论述了“新管弦乐声音”产生与“声音概念”变化之间的关联.

  • 标签: 新管弦乐声音 声音概念 合成电子声音
  • 简介:“比较法”是一种常见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它,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高中音乐鉴赏《醇厚的中原韵》一课的教学中,多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积极认知、体验、探究和感悟,从而创造有效的音乐课堂。

  • 标签: 比较 认知 体验 探究 感悟
  • 简介:作者以“集成”资料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选择南方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田歌为研究对象,并以其作为音乐文化区划的客观依据,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流域“巴蜀一荆楚”音乐文化区的划分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性研究。

  • 标签: 长江流域 文化区 巴蜀 剂楚 民歌 数据库
  • 简介:本文通过对二胡艺术作品《豫乡行》左右手演奏技巧的分析来挖掘这一作品的表现意义,具体从滑音、弓法变化两方面着手,对作品《豫乡行》这一理想载体进行剖析,最终目的在于分析其技术特点、揭示其情感内涵,掌握技术与表现的对立统一规律,为我们的实际演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表现意义 载体 滑音 风味 弓法变化 体态
  • 简介:中国音乐史课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学生通过对音乐史的学习,能掌握中国音乐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不同时代音乐的类型,以及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创作、风格特征,为学生在演唱、演奏中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该门课程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多种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专业的运用

  • 标签: 教学模式 中国音乐史 运用
  • 简介:《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自身特点与教学需要,使之比一般课程更具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也使它的多媒体课件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设计。文章介绍了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理论教研室曲式教研组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多媒体课件教学方面所做的一些实践与研究工作。

  • 标签: 曲式 作品分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 简介:从以狄尔泰为代表的历史释义学派开始,释义学的研究方法对西方音乐史编纂一直产生着影响,德国音乐学家达尔豪斯和埃格布雷希特均吸收了现代释义学观念和研究方法。埃格布雷特在《西方音乐》一书中他的现代释义学观念,并尝试在撰写时将“审美与历史”相互联系,而达尔豪斯“审美与历史”相结合的观念与现代释义学观念存在着“天然”的一致性。这种在现代释义学启发下的历史撰著观念、兼顾美学与史学的史学撰著方法给当今西方音乐史研究带来启示。

  • 标签: 埃格布雷特 《西方音乐》 现代释义学 达尔豪斯 视界融合
  • 简介:场域理论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以场域理论来观察广东梅州五华竹马舞的音乐舞蹈的“改良”,发现在五华竹马舞传承的两个代表性“次场域”——华城镇传统竹马舞场域和水寨镇改良竹马舞场域——中各“位置”所拥有“资本”力量的不同,不仅决定了场域中“生产者”的生产内容,也决定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五华竹马舞”的代表性曲目是“改良”曲目,而非“传统”曲目。

  • 标签: 皮埃尔·布迪厄 场域理论 五华竹马舞 非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