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血清学检验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50例),前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后者为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对两组血清学检验(Scr、mALB、BUN)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其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Scr、mALB、BUN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学检验(Scr、mALB、BUN结果),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血清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儿童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64例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42例(作为试验1组),地中海贫血患儿22例(作为试验2组),两组患儿均给予血细胞水平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液检验可有效诊断及鉴别出不同类型的贫血,对鉴别和预防贫血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血液检验 儿童贫血诊断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蜂毒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追踪2016年4月-10月蜂疗研究所1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蜂毒治疗(简称蜂疗),与128例住院患者中西医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疾病症状改善、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ntibody,抗CCP抗体)和抗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多肽1抗体(anti-citrullinatedalpha-enolasepeptide1antibody,抗CEP-1抗体)的变化与关节破坏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128例患者蜂疗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好转+治愈为有效)凸显97.6%,治愈率高达88.3%,经蜂毒治疗未留后遗症。而西医65例有效率61.5%,中医63例有效率65.1%,中西医均无治愈者。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蜂疗比中西医疗法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蜂疗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 安全性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应用于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脂肪肝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肝功与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测及对比发现,研究组的肝功指标ALT及AST与血清学指标,TC及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肝功及血清学指标会明显高出正常值,故肝功及血清学指标检验是筛查脂肪肝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脂肪肝 血清学指标 肝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降钙素原电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免疫层析法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降钙素原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检查,观察组患者应用降钙素原交替免疫层析法进行定性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降钙素原电化学发光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阳性检出率,而降钙素原交替免疫层析法的检验时间较短,操作较为简单便捷,两种检测方法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特点,临床检测过程中二种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有利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确诊。

  • 标签: 降钙素原 电化学发光法 胶体免疫层析法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在白细胞检验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尿检的临床患者98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尿液干化学法进行尿液白细胞检测,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进行尿液白细胞检测,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尿液白细胞检测的总错误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尿液白细胞检测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发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液白细胞检测过程中,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可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尿液白细胞检测 尿液干化学法 尿沉渣镜检法 联合应用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在2017年1月~2017年5月期间,以此作为本次实验中的研究组(共20例),并选择同期的健康人员2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人员均予以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分析与对比2个实验小组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其数值。结果经过2个实验小组的结果数据对比可得,研究组患者的尿糖阳性率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予以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诊断学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诊断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脂肪肝诊断中检验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予以肝功能和血清学检查,统计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观察组AST、ALT、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可反映脂肪肝患者病情,能够作为诊断脂肪肝的参考指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脂肪肝 肝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β2微球蛋白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区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的1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有63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名为观察组患者,余下的63例无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患者,并且我院还选取了63例健康体检者,命名为健康组,通过三组体检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检验值,从而判定血清β2微球蛋白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三组体检者血清β2微球蛋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异常率明显高于无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异常比较明显,因此可以将血清β2微球蛋白检验结果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依据。

  • 标签: 血清&beta 2微球蛋白 糖尿病肾病患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粘附试验与血小板聚集试验在检验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6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上海通用机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TYXN-96多功能血液凝聚仪,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kx-21N血细胞分析仪及与其配套的溶血素、清洗液和稀释液,LBY-F5血小板粘附仪。结果两组相比,PAdT、PAgT均显著下降(P<0.01),其测定值的均值分别为26.0%和23.4%,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2.1%和51.3%。A级同B级、C级比较,PAdT、PAgT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B级同C级比较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量检查的同时应对其功能作常规性检查。这对防止可能出现的出血、指导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作为肝功能损害程度评估的一项参考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共宣布了包括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疫情、脊髓灰质炎等在内的4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其对社会公众健康有着严重的损害作用,引起了全球检验检疫部门的高度重视。为确保公众安全,必须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予科学的风险识别,并给予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研究将着重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概述,分析了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口岸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控制措施,为PHEIC的防范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检验检疫 口岸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风险措施内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DIC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收取的30例顺产或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照,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凝血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两组产妇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9mmol/L枸椽酸钠19抗凝,2500rpm离心10min分层,取上层血浆,然后借助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予以检测。结果健康产妇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DIC产妇在产前就已经出现凝血时间延长(P<0.05)。结论掌握DIC产妇的凝血检验指标能够有助于早期DIC诊断。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传统手工法与干化学分析仪应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晨尿标本180份,同时应用干化学分析仪法与传统手工法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两种方法对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尿蛋白检出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红细胞、白细胞及尿蛋白的阳性符合率依次为97.8%、96.7%和98.3%。结论干化学分析仪以及传统手工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均各具优势,临床中将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干化学分析仪 传统手工法 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检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TC、LDL-C、TG、ApoB等指标的水平。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2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我院检查的21例健康体检人员,将其设置为参照组,对所有受检人员TC、LDL-C、TG、ApoB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经监测之后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TC、TG、LDL-C等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Apo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此外TC、TG与ApoB之间为正相关性。结论冠心病与糖尿病合并发生患者发生血脂代谢紊乱等症状,临床监测脑血管并发症中ApoB、LDL-C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TC TG LDL-C ApoB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巨幼红细胞贫血(M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骨髓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骨髓形态和骨髓组织化学染色检验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MA与MDS-R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36例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和21例MDS-RA患者,对两组患者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及骨髓糖原(PAS)染色,比较观察检验结果。结果MDS-RA患者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病态、粒系细胞病态以及淋巴样小巨核的百分率和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均高于巨幼红细胞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S-RA患者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巨幼变、粒系细胞巨幼变以及多核小巨核细胞的百分比与巨幼红细胞贫血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DS-RA患者外周血中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的百分比,与巨幼红细胞贫血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巨幼变原始红细胞胞体和巨幼变早幼红细胞胞体的大小均大于MDS-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MDS-RA患者的骨髓形态检测中,应当侧重巨核细胞病态造血,主要是小巨核细胞现象,巨幼细胞贫血则侧重于观察巨幼变幼红细胞的胞体,PAS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巨幼红细胞贫血 难治性贫血 骨髓形态及糖元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取免疫学联合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数据统计中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纳入的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所有资料,作为实验组,将我院同期收治的2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所有受检人员均采取免疫学检测,对比研究参照组与实验组各项指标。结果数据提示,实验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gG、IgM、IgA、C4、C3水平、ANSA阳性检出率、ENA阳性检出率、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呈现出显著对比差异。结论将免疫学联合检测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诊断中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DIC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收取的30例顺产或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照,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凝血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两组产妇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9mmol/L枸椽酸钠19抗凝,2500rpm离心10min分层,取上层血浆,然后借助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予以检测。结果健康产妇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DIC产妇在产前就已经出现凝血时间延长(P<0.05)。结论掌握DIC产妇的凝血检验指标能够有助于早期DIC诊断。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应用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进行观察并对比。结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两种检测方式均有诊断的价值,但是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准确率更高,分别为85%和62.5%,组间差异也比较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率更高,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84例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一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即为实验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格检查的正常人(即为对照组)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等含量检测结果并观察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均明显高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尿糖阳性检出率为76.5%,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为85.3%,数据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给予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检验有利于医师明显患者肾脏损伤情况,从而有利于医师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糖尿病 尿微量白蛋白 尿糖 早期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