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食管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Ⅰ组全麻对照组和Ⅱ组硬膜外复合全麻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004mg/kg,丙泊酚2mg/kg,咪达唑仑01mg/kg,肌肉弛剂罗库溴铵06m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七氟醚吸入维持。Ⅱ组在诱导前给予硬膜外阻滞。结果Ⅱ组患者躁动的发生率(8%)显著低于Ⅰ组(28%)(p=0009).硬膜外复合全麻可以有效的预防食管患者全麻术后躁动。

  • 标签: 麻醉方式 食管癌 术后躁动
  • 简介: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血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2U,静滴,每日3次+补充造血原料)和12例(治疗组)接受华蟾素注射液膀胱灌注联合基础治疗的膀胱血尿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患者用药后的止血效果、改善贫血效果、中医局部证候、尿道疼痛症状、生活质量评分(KPS)、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中RBC水平下降≥50%的占66.67%,而对照组为31.25%;治疗组全血HGB水平增加≥20g/L的占58.33%,而对照组为25.00%;治疗组止痛药物减量≥50%的占62.50%,而对照组为10.00%;治疗组KP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疼痛、发热等,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华蟾素膀胱灌注联合白眉蛇毒凝血酶治疗可有效控制膀胱血尿,减少膀胱出血,减轻尿道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膀胱血尿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膀胱癌血尿 华蟾素注射液 膀胱灌注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伴有Dys和(或)IM的78例患者,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中医辨证治疗总体疗效为69.20%;患者治疗前后腺体萎缩程度缓解明显;患者治疗前后黏膜Dys、IM改善显著.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CAG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黏膜Dys、IM改善.

  • 标签: 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评价见肿消巴布剂治疗性疼痛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西医常规治疗(主要是三阶梯止痛),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见肿消巴布剂外敷。观察并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用药后第3、7、14、28日NRS评分与用药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7、14、28日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见肿消巴布剂可以提高止痛药物的止痛效果,且远期效果更明显,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癌性疼痛 中医药疗法 外治法 见肿消巴布剂
  • 简介:目的:评价中药治疗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方法:检索CBM、CMCC和维普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和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从1986年至2010年的中药治疗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NCI发布的"补充和替代医学领域中癌症临床研究循证医学的强度等级",并参考Gagnier的"中药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的报道质量"一文,进行论文质量分析。结果:76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文献均有明确的研究目的,69.7%的摘要中有齐全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90.8%的文献提及随机,但只有18.4%报道了随机方法和程序。84.2%的文献描述了诊断标准,52.6%的文献提及纳入标准,34.2%文献提及排除标准。6.6%的文献研究使用安慰剂对照。67.1%的文献报道不良反应,31.6%的文献对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学分析。3.9%的文献研究随访达半年。无一篇文献提及样本量的计算方法及临床研究注册等。结论:中药治疗痛的RCT文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不够严谨、样本量低且没有具体的估算方法、疼痛强度的评价标准各异、忽视依从性、缺乏病例脱落及随访情况的分析、缺乏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 标签: 癌痛 中医药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将人性化理念与要素同食道患者的日常护理进行有效融合,并对融合后的实际效果进行有效比较。方法:将本次研究参考对象设为2021年度我院多个科室(肿瘤科、消化内科)收治的食道患者,参考人数为80人,依据患者就诊时电脑记录号码的单双属性,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食道癌 护理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四君子加川牛膝方促进大鼠下肢难愈性创面愈合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引经药川牛膝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右下肢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四君子汤组、川牛膝方组,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中药灌胃处理。在创面愈合过程中(造模后的第7天、第14天),取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及血液,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纤维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结果:(1)造模后第7天,四君子汤组及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TGF-β1、bFGF浓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川牛膝方组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四君子汤组与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第14天,各组间TGF-β1、bFGF浓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造模后第7天,各药物组成纤维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S期细胞比例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各组间G2/M期细胞比例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四君子汤组(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四君子汤组(P〈0.05);在造模后第14天,各组间G0/G1期及G2/M细胞比例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四君子汤组与川牛膝方组(P〈0.01)。结论: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可上调TGF-β1、bFGF的合成和分泌,加速成纤维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这可能为其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及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其中引经药川牛膝有提高成纤维细胞S期细胞比例的协同作用。

  • 标签: 慢性下肢溃疡 难愈性创面 四君子汤 川牛膝 成纤维细胞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炎症因子的表达规律,揭示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的机制,为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提供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采用手术法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用前炎症细胞抑制剂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进行治疗,采用蔗糖水消耗实验,自发行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血清和脑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结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蔗糖水消耗量,及活动总路程、站立时间、活动总时间、游泳时间和挣扎时间减少,不动时间增多,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出现活动度下降,快感缺乏,产生绝望行为以及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升高,在使用己酮可可碱后其行为活动度升高及绝望行为减缓,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下降,提示阻断炎症反应过程,可以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抑郁状态,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心梗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机制。

  • 标签: 心肌梗死 抑郁 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鱼藤酮(1μmol/L)处理PC12细胞24h,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EGCG(5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30min。采用CCK-8测定细胞活力;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Caspase-3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并检测Bcl-2表达。结果:1μmol/L鱼藤酮处理后,细胞活力为(38.5±4.3)%,细胞凋亡率为37.7%,DHE和DHR123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分别为正常组的231%和335%,线粒体膜电位为正常组的45%,caspase-3活性为正常组的145%,Bcl-2表达显著下调。而5μmol/LEGCG预处理后,细胞活力为(69.6±5.6)%,细胞凋亡率降至21.4%,DHE和DHR123荧光强度分别为正常组的178%和287%,线粒体膜电位为正常组的57%,caspase-3活性为正常组的120%,Bcl-2表达上调,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CG对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其抗氧化活性及抗凋亡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表没食子儿茶素 鱼藤酮 氧化应激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