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过程中的血糖监测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23例入住我院ICU,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的危重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并实施动态监测及护理措施。结果123例患者中116例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10.O~11.1mmol/L),血糖控制率为94.3%,效果满意,其中7例因原发疾病加重死亡。结论对危重病人实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及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控制血糖,改善疾病的预后。

  • 标签: 胰岛素 应激性高血糖 监测护理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和凋亡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内质网应激(ER-S)和炎症之间的串扰是胰岛β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而联接内质网应激和炎症的关键蛋白是硫氧还相互作用蛋白(TXNIP),本综述主要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和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线索。

  • 标签: 内质网应激 胰岛&beta 细胞凋亡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未折叠蛋白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应激(chronicmildstress,CMS)抑郁模型大鼠局部脑区RES1(RattshomologofzebrafishES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合行为学改变,探讨RES1基因在抑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抑郁的发病机理。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应激模型组,利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行为学表现。提取大脑海马组织中的RNA,以GAPDH为内参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鼠大脑海马内RES1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活动能力下降,兴趣丧失,与临床抑郁症的精神抑制症状相似。模型组RES1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1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RES1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海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钙离子诱导下的氧化应激损伤的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使用含钙钙离子的培养液作为诱导剂,实验共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液);(2)CaI组(+10mmol/LCa2+液);(3)CaII组(+20mmol/LCa2+液)。各组细胞分别培养至6h、12h、24h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培养12h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结果显示细胞的抑制率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照组、CaI组、CaII组的细胞上清液H2O2浓度分别是7.40±1.24mmol/L,18.20±0.96mmol/L,21.34±1.23mmol/L。经统计学分析,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I组、CaII组的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DA)浓度分别是30.41±2.33nmol/L,56.45±4.38nmol/L,67.57±3.89nmol/L。经统计学分析,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钙离子能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大鼠肾小管上皮 钙离子 H2O2 MDA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母草碱(Leonurine)在调节血脂代谢和抗氧化方面的作用,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喂ApoE-/-小鼠,建立AS模型。AS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益母草碱高、低剂量组;以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TCTG、LDL-C、HDL-C、SOD、MDA、GSH-px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及MDA的水平明显增高,HDL-C、SOD及GSH-px的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碱高、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清TC、TG、LDL-C及MDA的水平明显降低,HDL-C、SOD及GSH-px的水平显著增高。结论益母草碱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代谢和抑制AS斑块形成的作用,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防治AS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益母草碱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代谢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糖尿病并发症患者(n=32)以及糖尿病视网膜患者(n=32),同样选取32例健康人士,分为参考组(无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观察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及对照组(健康人士),对比三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MDA)的水平以及MDA/SOD。结果参考组患者以及观察组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都有所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以及MDA/SOD增强,尤其以观察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应激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的重要因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 标签: 氧化应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患者全身麻醉术毕前应用镇痛药地佐辛对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呛咳、镇静程度的影响,探讨其在麻醉苏醒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地佐辛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方案相同。两组均以静脉注射芬太尼、依托咪酯及维库溴铵为诱导,麻醉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靶控、七氟醚吸入。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单次剂量的地佐辛0.125mg/kg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术毕当达到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期各观察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记录镇静评分、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全麻拔管期MAP?HR较为平稳,心血管反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比较则无明显差别。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25mg/kg,能有效减轻气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和气道反应,可明显改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

  • 标签: 地佐辛 神经外科手术 气管拔管 心血管反应 气道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应激事件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机制及其药物防治。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辛伐他汀干预组(E组),高脂应激组(G组),设立高脂非应激对照组(D组),应激非高脂对照(H组)。用混合应激法对E、G、H组家兔致应激并监测血清ET-1、hsCRP、IL-6水平。13周后处死动物取主动脉染色分析斑块面积比。结果应激后,应激各组(E、G、H组)ET-1、hsCRP及IL-6水平较应激前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非应激对照组(D组),P<0.05。高脂应激组斑块面积百分比高于高脂非应激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斑块面积百分比低于高脂应激组(P<0.05);而与高脂非应激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心理应激可致血清ET-1、hsCRP、IL-6水平升高,并直接或间接导致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障碍,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加速加剧;辛伐他汀可能作用于内皮细胞,发挥保护性作用,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延缓或者使其程度减轻。

  • 标签: 应激 激素 动脉粥样硬化ET-1 hsCRP IL-6 辛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近一年本院5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七氟醚联合硬膜外麻醉),各25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T2、T3时,A组舒张压、心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药物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n=41)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41),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手术应激指标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各项手术应激指标比较,观察组较比对照组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手术 应激指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交通工具数量及种类急剧增多,速度越来越快,人体受到的各种致伤因子损害机会日趋增多,发生损害频率也越来越多,创伤已成为当今社会危害大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交通事故致使相当一部分受伤人群会伴随创伤而引起心理应激。心理应激的强度超过安全线水平,将导致创伤心理应激损伤,防治创伤心理应激损伤及时实施有效心理干预救援,在救治躯体创伤同时也争取救治心灵创伤同样十分重要。目的探讨大型交通事故所致心理应激损伤的早期心理干预,以使患者在治疗躯体损伤的同时治疗心理创伤

  • 标签: 交通事故 心理应激损伤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应激性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4.44%,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患者采取全程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术中应激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全成护理 应激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0月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卡、输血反应记录单和查阅病历,记录输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和对临床输注血液制品的输血反应分析。结果在17015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8例,发生率为0.17%,其中过敏反应20例,发生率为0.12%;发热反应8例,发生率为0.05%。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某中医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出现的10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涉及的中药制剂的种类有40类,共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例数的79.5%;在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率比口服与肌肉注射相对较高。结论在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老人小孩,加强对中药制剂的适应证和控制使用方式,以最大限度来降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P检测对发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20例发热病人分成3组。细菌感染患者221例,病毒感染患者194例,其他(非细菌非病毒感染)105例。所有患者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观察各组阳性率的变化。结果各组急性期阳性率分别为89.1%(197例),11.3%(22例),42.8%(45例),与急性期相比,细菌感染组与其他组在恢复期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病毒感染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RP随病情的恢复而明显下降,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有助于早期的诊治。

  • 标签: C-反应蛋白 发热 诊断
  • 简介:摘要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后感染检测、内分泌疾病等方面。

  • 标签: hs-CRP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