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应用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中发生不良反应40例患者,临床表现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发于儿童和老年患者,主要以皮肤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的合理应用,确保用药安全,减少或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 分析
  • 简介:摘要肿瘤化学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合理选用抗肿瘤药物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本文按毒性发生的系统对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类,总结影响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对化疗药物渗漏、消化道毒性等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肿瘤药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肿瘤化学治疗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2012~2014年所收治的75例骨科外伤患者,按照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基础护理组和心理疏导组。基础护理组行急诊手术常规护理;心理疏导组在常规护理同时,基于急诊手术前患者心理反应施加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价(1)患者家属满意度;(2)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3)不良心理改善率。结果(1)心理疏导组患者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比基础护理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心理疏导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比基础护理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3)心理疏导组不良心理改善率显著比基础护理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多存在紧张、焦虑不安、恐惧、悲观、猜疑等不良心理反应,给予针对性疏导护理措施,可减轻和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升家属满意度,对构建良好医患、护患关系有利。

  • 标签: 骨科外伤患者 急诊手术前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导致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特将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统计到63例因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3例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患者中有21例患者因单次给药剂量过大致不良反应,占总比率33.33%;16例患者因滴注速度过快至不良反应,占总比率25.39%;因不合理用药致患者不良反应6例,占总比率9.52%;20例患者因药物过敏史不详致不良反应,占总比率的31.74%,63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受累系统以皮肤、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单次给药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不合理用药及患者药物过敏史不详是导致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在给药时要加强药学监护,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注意药物配伍。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 给药剂量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老年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为焦虑、恐惧、孤独、内疚、认知障碍等;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所有患者血糖均得到明显的控制,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血糖得到明显的控制,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心理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中60~7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P﹤0.05)。结论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种类较多,且发生率较高,掌握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助于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方法此次调查对象随机选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感冒患者300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处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针对患者的一般病情、处方中用药情况等展开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处方信息、不良反应及药理成份分布。结果在3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占12.50%,药物成分重复处方占10.00%,药物使用不对症占1.67%;出现不良反应为9.67%,其中胃部不适者51.72%,过敏者35.58%,血压升高或心跳加快者27.59%,恶心呕吐者31.03%;300张处方中涉及的抗感冒药物包括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咖酚伪麻片、复方氨酚伪麻片、氨咖黄敏溶液等。结论抗感冒药引起不良反应可涉及各个器官系统,使用抗感冒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的滥用,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感冒药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对引导式护理干预内容的介绍与分析,进一步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负荷和应激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引导式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对患者心理负荷及应激能力的影响,建立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负荷及应激能力的护理模式。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引导式护理 心理负荷 应激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心理状态和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5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应激反应变化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均得到改善,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应激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结合护理干预,有效舒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少,干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状态 应激反应 子宫肌瘤 情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早期肠内营养与H2受体阻滞剂对出血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72例,H2受体阻滞剂组77例,前组术后12h开始鼻饲肠内营养,后组给予西咪替丁,72h后后组停用西咪替丁并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H2受体阻滞剂组。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优于使用H2受体阻滞剂,对于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早期肠内营养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H2受体阻滞剂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糖尿病肾病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时间持续6个月以上,其中包括常规透析组与高通量透析组,各占53例,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SOD、MDA、CRP、IL-6、TNF-α等水平差异,继而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影响。结果高通量组患者治疗后SOD、CRP、MDA、IL-6、TNF-α均显著优于常规透析治疗后,P<0.05;SOD与MDA呈负相关关系(P<0.05);SOD与CRP、IL-6、TNF-α呈负相关关系(P<0.05),MDA与CRP、IL-6、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治疗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SOD水平,降低CRP、MDA、IL-6、TNF-α水平;促进微炎症状改善进程,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通量透析 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透析 氧化应激 炎症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70例帕金森患者,帕金森抑郁评分量表进行分组,分为帕金森抑郁组及帕金森非抑郁组,收集患者的血液,利用ELISA对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血清中两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帕金森抑郁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4.18±4.87)umol/L、(5.22±1.53)mg/L,帕金森非抑郁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9.25±5.71)umol/L、(3.87±1.15)mg/L。帕金森抑郁组血清中两种指标均高于帕金森非抑郁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伴抑郁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非抑郁患者。

  • 标签: 帕金森抑郁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怎样预防及降低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内,我院一共收治的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40例。仔细分析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总结预防以及降低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措施。结果接种时间不正确、接种操作不规范、疫苗质量问题以及儿童自身体质问题等均是导致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讨论提高接种人员的接种技能,保证疫苗质量,采取科学、系统的接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儿童生命安全。

  • 标签: 原因 预防 降低 儿童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引起临床医师对抗生素所致双硫仑反应的重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起因、临床表现、急救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占比例较高,根据典型表现明确诊断后进行吸氧、补液、扩容纠正休克、静推地塞米松、纳洛酮等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抗生素期间及停药后至少一周内应避免饮酒或应用含乙醇的制品,以防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 标签: 双硫仑反应 抗生素 酒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以及日常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感冒门诊接诊的752例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开具的752张处方进行分析,分析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752张处方的合理性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62张,占全部处方的8.3%,其中不规范处方38张(5.0%),不适宜处方15张(2.1%),超常处方9张(1.2%);且通过随访发现,不合理用药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31例,发生率为50%。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中,单一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7%。结论临床上对于感冒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进行诊断以及用药,对不同特诊的感冒类型进行特殊用药,不能盲目的使用联合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感冒药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理资料的临床报道。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间收集的201例喹诺酮类药物用药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分级、累及系统、主要表现、涉及药物种类级给药途径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年龄在20~50岁、有过敏史的患者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群体,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以1级为主,且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分别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类别和给药途径。结论把握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相关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进而提高临床中该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性资料及不良反应等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同时,男性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患者的年龄而言,38~58岁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该年龄阶段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可有效的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近些年,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几率逐年增高,相应的导致抗生素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抗生素的种类以增值上千种,在临床应用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随着药物使用频率加快,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大量耐药菌的出现,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几种临床常见的抗生素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阐述,以此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意识。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甲硝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