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69岁.因右侧肢体偏瘫3月,加重3d于2003年8月7日入院.该患者高血压10年,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4℃,P65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神志清楚,吐字不清.

  • 标签: 左侧 红花注射液 患者 过敏反应 钙化 神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体对抗肿瘤药产生的不良效应,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选取100例,男患者45例,女患者55例,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查阅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归纳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有6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60-70岁年龄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并且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主要涉及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中以顺铂、奥沙利铂、紫杉醇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结论:抗肿瘤药的应用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病人病情、年龄、给药情况有关。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对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实时监测,提前做好不良反应的应急备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年1–12月收集的449例ADR报告就ADR上报科室、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的处理和预后、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9例ADR报告中男性307例,占68.37%,女性142例,占31.63%,年龄最小为18个月,最大为95岁;涉及的药品(不含输液)有17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300例次,占54.06%,中药制剂77例次,占16.76%;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占77.95%;在ADR累及的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比例最高;新的严重的和严重的ADR有41例,占9.13%。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给药途径 抗感染药物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安康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2015年我院收集的190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及使用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0例ADR中,男性116例,女性74例,男女之比为1.6∶1.0;〉60岁患者46例(占24.21%);静脉给药引发ADR127例(占66.84%),口服给药引发ADR40例(占26.32%);抗感染药引发ADR62例次(占合计195例次的31.79%),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5例次,占合计255例次的33.33%)。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他汀类药品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血脂调节药。近年来,他汀类药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人数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他汀类药品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包括严重的不良反应。通过介绍国外报道的他汀类药品的少见不良反应,以期能够引起临床重视,合理、安全使用该类药品。

  • 标签: 他汀类药品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新建立的一项及时反馈药品安全性隐患的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发布,尤其是自第四期开始面向社会公开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信息通报 用药安全 马兜铃酸 左旋咪唑 盐酸芬氟拉明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现状与趋势,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以“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在所选定的5种药学类期刊中检索篇名含有“不良反应”的文献,对2000-2005年的有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基础的病例报告,近年来其数量仍然是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文献中最多的,平均占48.62%;研究性论文的数量占同期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数量的百分比由2000-2002年的9.33%上升至2004-2005年的20.92%。结论近年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进展显著,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1例男性患者,静脉滴注大扶康注射液后,肝功能受到影响,予以报道,提醒临床使用该药时注意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大扶康 不良反应
  • 简介: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支持炎症反应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但炎症本身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相当复杂。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损伤区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及炎细胞浸润,构成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本文对几种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炎症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及环氧合酶等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缺血再灌注 细胞因子 炎症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环氧合酶
  •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举措。《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特殊人群用药 用药安全 医务工作者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77例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药品品类、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处理结果。结果177例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15-44岁患者群体,门诊用药发生率为98.31%,不良反应主要为单一药物不良反应144例(81.36%),主要不良反应药品品类为抗生素类用药129例(72.88%),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57.62%),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经对症处理,176例痊愈或好转,1例未好转,转诊至上级医院。讨论与体会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上不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的预防措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抗菌药物是医院中使用最多的药品,由于药品剂型及给药途径多样,加之大量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较多,由此造成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对我院近3年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先总结如下。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已在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分常见的和少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处置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