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对静脉输液中护理人员的职业护理工作,做好职业防护,降低针刺伤,锐器伤发生率。对静脉治疗护士开展职业防护安全教育,完善行政干预,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与病人和传染性污物接触,每日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时刻受到感染的威胁,提高对职业防护的认识,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与感染管理。

  • 标签: 静脉输液中 职业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侧股经脉介入在左下肢深经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7年收治的18例左下肢深经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在与旧有同等案例均值对比中获得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结果在全部案例中16例手术成功,形成良好经脉导丝轨道,有效比例为88.89%。术后导管溶栓时间为5.32±1.39d,最小值为3d,全部案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双侧股静脉介入对于左下肢深经脉血栓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建议后续推广使用。

  • 标签: 双侧 股静脉入路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7年5月1日—2018年5月1日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术患者中抽取929例进行讨论,依据其护理方式分组,其中465例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464例接受预见性护理(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如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65%(3/464)低于对照组3.44%(16/46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χ2=9.0519,P=0.0026),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8.92%高于对照组70.11%,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可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而改善护患关系,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静脉曲张 护理 预见性护理 下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我院76例经外周静脉置针行输注高渗药物或大量输液的患者定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在两组患者穿刺成功后,采用普通型3M透明敷贴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固定覆盖,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固定覆盖。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参照组静脉炎发生率(47.37%)明显高于观察组(13.16%),且χ2=10.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2.11±0.67d)短于观察组(4.33±2.14d),差异显著(t=4.55,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能够有效地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还能够将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增长,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炎 外周静脉留置针 康惠尔透明贴 预防效果
  • 简介:(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徐汇200000)摘要目的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精神卫生中心用药患者的用药咨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单一,但用药咨询面较广,患者询问较多是药物用途及不良反应。为此,作为精神卫生中心的药师需要丰富医药知识,并切实提高咨询水平。同时,要加强语言艺术,促进药患交流。作为精神卫生中心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掌握咨询分寸。结论精神类药物开展用药咨询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具有积极意义。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9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2006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接受48例(63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采用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术后随访4年,访问率95%,63条肢体术后随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良好者57条,占随访病例的90.5%;患肢轻度肿胀6条,占随访病例的9.5%。总结资料探讨了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结果表明,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效果确切。

  • 标签: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股浅静脉戴戒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腔内激光与传统手术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5年5月本科接诊的下肢静脉曲张病患7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9)。研究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疗法。分析两组术后48h的疼痛程度,比较近期疗效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比对照组的17.95%低,P<0.05。研究组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84.62%高,P<0.05。研究组术后48h的VA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静脉腔内激光疗法对下肢静脉曲张病患进行施治,可取得显著疗效,且此术式还具有术后疼痛轻、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腔内激光 近期疗效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至2016年间的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采取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对照组采取非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优、副作用轻、住院时间少(均P<0.01),介入治疗费用较高,但非介入治疗费用低(P<0.01),两组住院总体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副作用轻微,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微导管 肝动脉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股动脉预置动脉导管对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产后出血的急救疗效。方法对3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患者剖宫产术前行股动脉预置动脉导管,27例均未出现出血,对于未出血患者预置动脉导管,剖宫产术后除腹部切口的观察外,还应重视阴道流血情况及预置动脉导管的护理,治疗全过程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与相关科室积极沟通协调、密切配合。3例出现产后出血即刻经预置动脉导管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栓塞成功,该技术具有迅速、有效、并发症少,出血量少,可保留子宫等优点。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股动脉预置动脉导管 孕晚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前的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资料做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对患者治疗时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50例均经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基础护理及经鼻肠梗阻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观察组组肠梗阻好转率为98%,排便时间为3~12天,平均5.2±2.3天,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术后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经鼻肠梗阻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KG定位技术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患者120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60例为对照组按照体外测量方法置管后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2018年7月—2018年2月60例为观察组采用EKG技术进行PICC尖端定位后置管,再到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结果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85%,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5%,置管时间5±1.1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6%、导管异位发生率为4%,置管时间7±1.3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体外测量方法,置管时间大于体外测量方法。结论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 标签: EKG定位技术 三向瓣膜式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冠状动脉介入结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56例AMI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进行治疗,对比ST段回落、LVEF、TnT、CK-MB浓度变化,及术后TIMI分级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分级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检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结合血栓抽吸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流,提高左心射血等,降低死亡率和复发,临床可拓展运用。

  • 标签: 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探讨以集束化护理展开后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00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的100例以常规护理展开,集束化护理组的100例以集束化护理展开,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集束化护理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PICC置管时间比常规护理组更低;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集束化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更高。以上数据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肿瘤化疗PICC导管维护期间使用集束化护理,能够使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置管时间减少,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肿瘤化疗患者 PICC导管维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高压双腔PICC管留置期间堵管的原因,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0月我院发生1例置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堵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体会。结果1例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导管复通,能正常使用。结论根据堵管的发生原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堵管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耐高压双腔PICC 堵管原因 护理对策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的疗效予以观察。方法抽取2014年05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76例视作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单号以及双号)予以平均分组处理,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方案以及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以及症状消除所需时间进行客观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4%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以及症状消除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较常规方法治疗效果突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消除所需时间均较短,在治疗该类疾病中有值得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粘连性小肠梗阻 症状消除 经鼻肠梗阻导管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临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8月在本研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100例患者中发生临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5例患者作为研究总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血液通路均为中心导管,分析其感染原因,并归纳具体的护理方法。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临时导管相关性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55岁、临时置管时长>1周、有皮肤感染、有糖尿病肾炎、使用抗菌药物(P<0.05)。结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导致血液透析患者极易出现临时导管相关感染,所以,血透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透析后预防感染意识,尽可能减少临时感染的出现概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临时导管 相关性感染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都梁软胶囊联用司西酞普兰与单独使用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都梁软胶囊联合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组)40例,单用司西酞普兰组(对照组)40例。治疗予都梁软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司西酞普兰10mg每日早上服1次。对照组单用司西酞普兰10mg每日早上服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9%,较对照组65.62%,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头痛程的缓解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都梁软胶囊联合司西酞普兰可改善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减少头痛的持续时间。

  • 标签: 都梁软胶囊 慢性紧张性头痛 西酞普兰